目前车头里大的机械故障并没排除,也无法排除,想彻底解决只能进行大修,更换新的零部件。这一点目前洪涛还做不到,只能尽量修修补补,勉强维持着动力输出。
燃料和淡水同样告罄,急需补充。在这一点上洪涛倒是不用等待进站了,一方面依靠新政盘活国内资源运转,提供更多产业,弥补单一农业产出不足的弊端。一方面加大基础建设投资,拉动内需创造利润。
其实大明帝国的底子还是很硬的,从唐开始中国就是东亚、东北亚、东南亚地区的主要经济体,产品供不应求,货币流通无障碍。
宋朝更是把这些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伴随着经济优势把中国文化进一步输出到了周边国家,形成一大片汉文化圈子。
虽然元朝打断了汉文化的继续扩张、巩固和发展,好在只有不到百年。当大明帝国建立时,唐宋的余晖依旧没有完全褪去。只可惜老朱为了大权永固,选择了更容易统治的封闭策略,白白耽误了二百多年。
不过即便如此,大明帝国依旧有着很强的活力,其根源就是两个词,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只需充分调动内需,就足矣供养庞大的政府和海量的军队。
如果把大明换成日本,洪涛此时肯定正在皱眉头嘬牙花子。就屁大点的地方和人口,粮食吃不饱也饿不死,资源缺这个少那个,一有大动作还会引来周边强国的关注,不搞大动作只能等死。
大明不光人口多,还特别听话。从秦朝的大一统起,每朝每代都在不惜余力的教育子民要听皇帝话、听官员话,遵守法纪、遵循道德。
就算是全世界最野蛮的人,也扛不住上千年的谆谆教导和约束。况且每朝每代也没停止挑沙子,把有脾气的、有意见的、有想法的、骨头硬的人,一批批从物理层面完全抹杀,不让他们的基因有机会传播下去。
造就出来的就是大明帝国上万万的小绵羊,只要有口吃喝必须特别顺从,让干啥干啥,不给工钱也干,自带吃喝都干,还保质保量。
不小心得罪他们了也别慌,哪怕被害得家破人亡,只要皇帝出面自责两句,所有怨恨立马化解,脸上还挂着新鲜的泪花,嘴里却高呼万岁万万岁。如果再能找个倒霉蛋官员推出去砍头,百姓们就会感激涕零。
他们好像从来没琢磨过吃饱不穿不暖有没有可能就是皇帝和官员们造成的,只知道检讨自己为啥没更起早贪黑一些,多种出几十斤粮食。而后就更加勤奋劳作,还要苦口婆心的教导后代以此为美德,辈辈相传。
拥有这么富饶的土地和勤劳愚忠的人民,任何一位皇帝只要能把贪念降低那么一点点,权力欲收敛那么一丝丝,别把皇权天授当真,知道自己还是个凡人,就不会统治得太烂。
当然了,这些要求听上去挺容易,实际上每一个都直接面对人性中最卑劣的阴暗面,绝大部分人穷极一生都无法克服一个。所以皇帝这个工作,就不是给凡人准备的,勉强抢到手只能给百姓带来无边灾难,罪人也。
洪涛不是凡人,凡人谁能吃了毒药连肚子都不闹呢。太皇太后的服丧期还没过,他就在御马监内侍和锦衣卫大汉将军的簇拥下出了皇宫,把京师附近的皇庄、皇家草料场、皇家牧场全转了一圈,美其名曰视察推恩令的落实。
面对越来越不受约束的皇帝,已经被搅合得四分五裂自顾不暇的文官集团也没什么办法予以制衡,好在没有离开京师,又是去皇庄巡视,索性就睁只眼闭只眼假装看不见吧。
其实视察推恩令是假,亲临现场指导火药厂、机械厂、熔炼厂、铸造厂、造船厂的工作是真。同时洪涛还要在永定河畔的皇庄里修建大明、应该也是全世界的第一座采用化学方式生产纯碱的工厂。
听到工厂这个词,大部分人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机器轰鸣的场景。后世的工厂确实如此,但明朝的工厂却很不一样,说起来它更像是一座……酱菜厂!
各种形状、口径、颜色的水缸、瓷罐代替了机械设备;小推车和背篓取代了传送带;耙子、铲子、木棍就是机械手;斗笠、棉布和皮靴成了最高级的劳保用品。
唯一能称得上和工业沾点边的就是两根烟囱,但样子挺怪,前部连接着类似砖窑的房子,三分之二还是顺着山坡向上爬行,只有最顶端的三分之一才矗立起来。
这座酱菜厂……不对,是制碱厂,采用的生产技术比较原始也比较有名,吕布兰制碱法。大体上讲就是把浓硫酸加入到食盐中进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氯化氢气体。
那两座砖窑似的房间就是反应池,上面的烟囱不应该叫烟囱而是叫接触塔。按照传统的吕布兰制碱法,氯化氢气体应该是被排放掉的,只有硫酸钠可以进入下一步的煅烧工序。
可洪涛多鸡贼啊,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产生效益的机会,逮着小蛤蟆也得捏出点尿来,哪怕是味道很难闻的气体也不肯轻易放弃。
氯化氢气体除了引发酸雨之外还能做啥呢?很简单,把它溶于水就是稀盐酸。嫌浓度不够就再充入氯化氢气体,就能变成不同浓度的盐酸。
硫酸钠和木炭、石灰石则进入煅烧窑进行煅烧,出来的黑灰中混合了残余木炭和40%左右的碳酸钠,经过清水浸取提纯结晶就能得到纯碱了。
虽然这个方法污染严重,成本也比较高,但在17世纪初绝对是非常效率且可行的人工制碱高科技,没有之一。
木炭和石灰石很容易取得,还可以用煤粉来代替,除了人力之外几乎没有啥成本。污染嘛……在饭都吃不饱、衣服穿不暖、军费都筹措不齐、国家面临存亡危机时,谁还顾得上空气新鲜不新鲜。
(本章完)
燃料和淡水同样告罄,急需补充。在这一点上洪涛倒是不用等待进站了,一方面依靠新政盘活国内资源运转,提供更多产业,弥补单一农业产出不足的弊端。一方面加大基础建设投资,拉动内需创造利润。
其实大明帝国的底子还是很硬的,从唐开始中国就是东亚、东北亚、东南亚地区的主要经济体,产品供不应求,货币流通无障碍。
宋朝更是把这些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伴随着经济优势把中国文化进一步输出到了周边国家,形成一大片汉文化圈子。
虽然元朝打断了汉文化的继续扩张、巩固和发展,好在只有不到百年。当大明帝国建立时,唐宋的余晖依旧没有完全褪去。只可惜老朱为了大权永固,选择了更容易统治的封闭策略,白白耽误了二百多年。
不过即便如此,大明帝国依旧有着很强的活力,其根源就是两个词,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只需充分调动内需,就足矣供养庞大的政府和海量的军队。
如果把大明换成日本,洪涛此时肯定正在皱眉头嘬牙花子。就屁大点的地方和人口,粮食吃不饱也饿不死,资源缺这个少那个,一有大动作还会引来周边强国的关注,不搞大动作只能等死。
大明不光人口多,还特别听话。从秦朝的大一统起,每朝每代都在不惜余力的教育子民要听皇帝话、听官员话,遵守法纪、遵循道德。
就算是全世界最野蛮的人,也扛不住上千年的谆谆教导和约束。况且每朝每代也没停止挑沙子,把有脾气的、有意见的、有想法的、骨头硬的人,一批批从物理层面完全抹杀,不让他们的基因有机会传播下去。
造就出来的就是大明帝国上万万的小绵羊,只要有口吃喝必须特别顺从,让干啥干啥,不给工钱也干,自带吃喝都干,还保质保量。
不小心得罪他们了也别慌,哪怕被害得家破人亡,只要皇帝出面自责两句,所有怨恨立马化解,脸上还挂着新鲜的泪花,嘴里却高呼万岁万万岁。如果再能找个倒霉蛋官员推出去砍头,百姓们就会感激涕零。
他们好像从来没琢磨过吃饱不穿不暖有没有可能就是皇帝和官员们造成的,只知道检讨自己为啥没更起早贪黑一些,多种出几十斤粮食。而后就更加勤奋劳作,还要苦口婆心的教导后代以此为美德,辈辈相传。
拥有这么富饶的土地和勤劳愚忠的人民,任何一位皇帝只要能把贪念降低那么一点点,权力欲收敛那么一丝丝,别把皇权天授当真,知道自己还是个凡人,就不会统治得太烂。
当然了,这些要求听上去挺容易,实际上每一个都直接面对人性中最卑劣的阴暗面,绝大部分人穷极一生都无法克服一个。所以皇帝这个工作,就不是给凡人准备的,勉强抢到手只能给百姓带来无边灾难,罪人也。
洪涛不是凡人,凡人谁能吃了毒药连肚子都不闹呢。太皇太后的服丧期还没过,他就在御马监内侍和锦衣卫大汉将军的簇拥下出了皇宫,把京师附近的皇庄、皇家草料场、皇家牧场全转了一圈,美其名曰视察推恩令的落实。
面对越来越不受约束的皇帝,已经被搅合得四分五裂自顾不暇的文官集团也没什么办法予以制衡,好在没有离开京师,又是去皇庄巡视,索性就睁只眼闭只眼假装看不见吧。
其实视察推恩令是假,亲临现场指导火药厂、机械厂、熔炼厂、铸造厂、造船厂的工作是真。同时洪涛还要在永定河畔的皇庄里修建大明、应该也是全世界的第一座采用化学方式生产纯碱的工厂。
听到工厂这个词,大部分人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机器轰鸣的场景。后世的工厂确实如此,但明朝的工厂却很不一样,说起来它更像是一座……酱菜厂!
各种形状、口径、颜色的水缸、瓷罐代替了机械设备;小推车和背篓取代了传送带;耙子、铲子、木棍就是机械手;斗笠、棉布和皮靴成了最高级的劳保用品。
唯一能称得上和工业沾点边的就是两根烟囱,但样子挺怪,前部连接着类似砖窑的房子,三分之二还是顺着山坡向上爬行,只有最顶端的三分之一才矗立起来。
这座酱菜厂……不对,是制碱厂,采用的生产技术比较原始也比较有名,吕布兰制碱法。大体上讲就是把浓硫酸加入到食盐中进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氯化氢气体。
那两座砖窑似的房间就是反应池,上面的烟囱不应该叫烟囱而是叫接触塔。按照传统的吕布兰制碱法,氯化氢气体应该是被排放掉的,只有硫酸钠可以进入下一步的煅烧工序。
可洪涛多鸡贼啊,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产生效益的机会,逮着小蛤蟆也得捏出点尿来,哪怕是味道很难闻的气体也不肯轻易放弃。
氯化氢气体除了引发酸雨之外还能做啥呢?很简单,把它溶于水就是稀盐酸。嫌浓度不够就再充入氯化氢气体,就能变成不同浓度的盐酸。
硫酸钠和木炭、石灰石则进入煅烧窑进行煅烧,出来的黑灰中混合了残余木炭和40%左右的碳酸钠,经过清水浸取提纯结晶就能得到纯碱了。
虽然这个方法污染严重,成本也比较高,但在17世纪初绝对是非常效率且可行的人工制碱高科技,没有之一。
木炭和石灰石很容易取得,还可以用煤粉来代替,除了人力之外几乎没有啥成本。污染嘛……在饭都吃不饱、衣服穿不暖、军费都筹措不齐、国家面临存亡危机时,谁还顾得上空气新鲜不新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