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郭安:不明说,但就是报复
“道衍法师?”
朱棣眼睛一瞪,满脸惊诧的看向郭安。
“郭卿,书院乃是儒家书院,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而道衍法师乃是僧人,怎可去担任祭酒?”
“殿下,微臣记得,道衍法师博学多识,为通儒僧人。”
郭安一脸自信道,“既然道衍法师如此精通儒学,为何不能成为书院祭酒?”
“此事万万不可。”
朱棣一脸坚决,“咱自知道衍法师博学多广,腹中多有贤才,但他为僧人,而书院祭酒一职至关重要,需儒家德高望重之人才可担任。”
郭安眼中闪过一丝失望,“那不知殿下可让谁来担任祭酒一职?”
朱棣缓声说道:“杜敩,杜老先生。”
“杜敩老先生?”
郭安不由一脸疑惑,他好像从未听过这位大儒,“殿下,不知此老先生是何方高人?”
朱棣解释道:“杜敩,字致道,山西壶关人,自幼天资聪颖,才华横溢,熟读四书五经,尤精《易》学。
在潞州州学时,便选聘为直学,辅助管理州学的田产、钱粮、书本、祭器。
乡试一举夺魁,为解元公,便任潞城教谕,后又升任台州学正……
前元又召他为陕西儒学提举,但致道老先生却是以守孝为名,一直隐居乡间十数年,一直在乡间教授学生,故门生弟子众多,与山西、河南、北平等大儒都交好……”
郭安不由有些疑惑,“殿下,如此专业对口的德高望重大儒,为何微臣从未听过,而且家父与岳丈大人也从未向微臣推荐过?”
朱棣淡声道:“十三年,父皇听闻其贤明,将其招为夏官,而去年父皇取消了四辅官建置,致道先生也就空了下来。
而致道先生今年已经七十有六,皇兄听闻咱的难处,便将此人举荐给了咱。”
“此老先生竟为四辅官?”
郭安不由满脸激动,“殿下,此老先生何时能到北平府?”
那可是四辅官啊?
四辅官是老朱在杀了胡惟庸,罢中书省后,新建的顶替丞相的官职,因此四辅官位于公侯和都督之下,六部官员之上。
虽然四辅官都是一些淳朴的乡间老儒,但那也是相等于一个大明的丞相。
能成为四辅官,便足以证明那老者有大才,心思还质朴,对于新建起来的书院来说,绝对是最合适的人选。
至于此人是否为太子举荐,完全不重要。
朱棣道:“再过两日,便会到达北平府。”
“甚好!”
郭安大喜,“如此两日后,随着那位致道老先生的到来,必然会还能带来一众夫子。”
看着郭安那贪心的嘴脸,朱棣嘴角微微抽搐,提醒道:“郭卿,咱书院好像已经不缺夫子了。”
“殿下,咱书院缺,咱燕王府也缺,北平府更缺。”
郭安一脸认真的回道。
朱棣一愣。
郭安耐心的解释道:“殿下,只有大儒与夫子多了,那些读书人才不会恃才傲物,殿下才会好压榨……管理他们。”
“是极!”
朱棣微微点头。
随后,郭安再次问道:“殿下,那司业一职?”
朱棣不由有些疑惑,“司业为祭酒副职,自当为咱王府心腹,难不成郭卿有意任之?”
郭安急忙道:“殿下误会了,微臣只是觉得书院对殿下,对燕王府来说至关重要,需要一个脑子灵活,可牢牢看住书院的王府贤才才可担任。”
朱棣更是疑惑,“郭卿有了人选?”
郭安点头道:“殿下,微臣觉得道衍法师最为合适不过。”
“又是道衍法师?”
朱棣发愣道。
随后,突然意识到什么,朱棣惊诧的看向郭安,“郭卿莫不是在报复道衍法师?”
郭安一脸疑惑,“殿下这是何意?微臣与道衍法师无仇无怨……嗯?殿下,难不出道衍法师得罪过微臣?……只是,为何微臣并无记得?”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心虚,随即便满脸不耐道:“行啦,行啦,道衍法师只是一介僧人,如何能与你这王府长史有怨?”
郭安也微微松了一口气,回道:“原来如此,微臣这就放心了,微臣怎么能与道衍法师结怨呢?”
说着,郭安便再次建议道:“殿下,微臣真是觉得那书院司业一职,真是非道衍法师莫属。”
“为何?”
朱棣问道。
郭安左右看了一圈,低声回道:“殿下,微臣并不想书院教出的学生,都是一群不知变通,只知引经据典,张口仁义道德,闭口子曰之乎者的腐儒。”
“哦?”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好奇,“那郭卿准备让书院教导出一群怎样的书生而来?”
郭安说道:“殿下,微臣对他们的期望是,书院的学生从小都会坑蒙拐骗……不对,应该是会治农,治工,治政……
见多识广,遇事会解决,而不是只会坐在高堂上,有事推脱责任,遇事欺压盘剥百姓。名为贤才,实则却是百无一用……”
朱棣神情变幻片刻,便是两眼发光,满脸激动道:“世上怎么会有此种读书人?”
郭安立即回道:“殿下,有啊!”
朱棣连忙问道:“人在何处?”
郭安:“殿下,微臣便是!”
朱棣:“……”
有些不想理会郭安了,便转移话题,“可是,道衍法师乃是一位得道高僧,怎么能教导得了这种学生?”
郭安认真道:“殿下,道衍法师可是精通儒释道三家之学,从小便游历天下,拜访各家大儒,得道高人。
如此,道衍法师必然见多识广,且深知天下之事。
区区一群书生交到道衍法师手中,哪怕是像金忠那般憨厚的人,也都能变的聪明伶俐起来。
……当然,更重要的是道衍法师乃是得道高僧,行事公平公正,还忠于殿下。”
“此事,咱与朱长史商议一番。”
朱棣有些心动了。
可是,他心中还是有些过不去,他虽不喜读书,但也还是有些执念的。
儒家书院混进去一个和尚,还直接担任司业,那岂不是一只老鼠掉进的饭锅……有些……大大不妥?
郭安继续道:“微臣斗胆请教殿下,您开建书院初心为何?”
朱棣直接回道:“自是教化北平府的百姓们。”
说完,便看向郭安,“郭卿如何耗费心血是为何?”
郭安道:“殿下,微臣只为了利益。”
“利益?”
朱棣神情微怔。
郭安道:“殿下,微臣只知道,建造书院,便可给我北平府教出源源不断的读书人,同时也会吸引了更多的读书人。
而有了这些读书人,书院周围的地价都会疯狂上涨,我北平府的地价也会上涨。
同样,他们消费的越多,北平府的百姓们便能赚到更多的钱财……而咱燕王府也就能赚的更多。
同时,咱也可以将工学、农学展现给那些读书人。
如此,等到那些读书人认识到工学与农学可以让他们赚到更多的钱,吃到刚好吃的美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他们便会逐渐开始注重工学与农学……
只要一个读书人变成工匠,或是农家学者,日后便会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变成工匠与农家学者……咱燕王府可用之才便越来越多,不枉微臣白费这么多的心血……”
朱棣缓缓瞪大眼睛,有些不敢置信的看向郭安。
“郭卿,你这可是……掘儒家的根啊!”
郭安一惊,连连摇头,“殿下莫要冤枉微臣,微臣绝对不敢……微臣也从未有过此种大胆想法。”
朱棣又道:“那你要让读书人变成工匠……”
郭安正色道:“殿下,微臣认为,只要读了儒家典籍,他便是儒家读书人,哪怕是他再研究工匠之学,也是儒家弟子,儒家弟子便应包罗万象……
难不成,儒家弟子只能整日干干净净的坐在椅子上,手中抱着一本典籍,摇头晃脑的诵读着,作为一个百事不通的蠢秀才。
一个个什么本事都没有,整日只能领着朝廷的供米例银。
然后写写文章,念念诗词,或是因为某些原因气顺不上来,便到处惹是生非,到处嚷嚷,还上奏疏弹劾这个弹劾那个,反正就是见不得别人比他好,再吸食着民脂民膏……”
朱棣的脸色已经沉了下来,他可是深知这些读书人成事不足,败事一个顶俩的本领!
要不然,前几次,父皇也不会大开杀戒。
“殿下,要是孔圣人知道这些后世子弟打着他的名头,干着这些勾当,微臣担忧孔圣人要直接被气的复生过来……
再者,要是殿下花费十数万两银子建造出的书院教导出来一群这样的学生,您气不气啊?”
朱棣沉声道:“咱定要一个个将其都给砍杀了。”
郭安道:“是啊,所以微臣苦思冥想,绞尽脑汁。
终于发现,我北平书院不需要什么大儒,也不需要什么举人进士,他们只需要会堂堂正正赚钱,知农事,晓工商,再者要是知道如何治理一县一城便可。”
朱棣问道:“此种大事,道衍法师可行?”
郭安重重的点着头,“殿下,书院那数万藏书,只要那些读书人会识字,什么先贤至理学不到?
而书院便是需要培育他们的权谋与办事能力。
在整个燕王府内,此事非道衍法师莫属。”
“另外,虽然书院收的学生不需要交学费,每年仍是需要在他们入学前告知。
他们在书院内的每年,都需要下地耕种五日,或是当个副掌柜活动十日,又或者担任各州县吏役二十日……”
朱棣问道:“这些读书人都是娇生惯养的,怎能愿去干这些活?”
郭安道:“殿下,要是有人不愿,便不能来书院当学生。当然,要是有人掏钱雇佣那些家里贫瘠书生去替他们体验这些也行……”
……
感谢无尽冥思的1666赏,感谢真路人王100赏,读者147891588319667008的100赏,感谢gunjtg的100赏~~~
上月更新了20万,这个月继续努力~~~
感谢各位大大的月票支持呀~~
(本章完)
朱棣眼睛一瞪,满脸惊诧的看向郭安。
“郭卿,书院乃是儒家书院,祭酒掌儒学训导之政,而道衍法师乃是僧人,怎可去担任祭酒?”
“殿下,微臣记得,道衍法师博学多识,为通儒僧人。”
郭安一脸自信道,“既然道衍法师如此精通儒学,为何不能成为书院祭酒?”
“此事万万不可。”
朱棣一脸坚决,“咱自知道衍法师博学多广,腹中多有贤才,但他为僧人,而书院祭酒一职至关重要,需儒家德高望重之人才可担任。”
郭安眼中闪过一丝失望,“那不知殿下可让谁来担任祭酒一职?”
朱棣缓声说道:“杜敩,杜老先生。”
“杜敩老先生?”
郭安不由一脸疑惑,他好像从未听过这位大儒,“殿下,不知此老先生是何方高人?”
朱棣解释道:“杜敩,字致道,山西壶关人,自幼天资聪颖,才华横溢,熟读四书五经,尤精《易》学。
在潞州州学时,便选聘为直学,辅助管理州学的田产、钱粮、书本、祭器。
乡试一举夺魁,为解元公,便任潞城教谕,后又升任台州学正……
前元又召他为陕西儒学提举,但致道老先生却是以守孝为名,一直隐居乡间十数年,一直在乡间教授学生,故门生弟子众多,与山西、河南、北平等大儒都交好……”
郭安不由有些疑惑,“殿下,如此专业对口的德高望重大儒,为何微臣从未听过,而且家父与岳丈大人也从未向微臣推荐过?”
朱棣淡声道:“十三年,父皇听闻其贤明,将其招为夏官,而去年父皇取消了四辅官建置,致道先生也就空了下来。
而致道先生今年已经七十有六,皇兄听闻咱的难处,便将此人举荐给了咱。”
“此老先生竟为四辅官?”
郭安不由满脸激动,“殿下,此老先生何时能到北平府?”
那可是四辅官啊?
四辅官是老朱在杀了胡惟庸,罢中书省后,新建的顶替丞相的官职,因此四辅官位于公侯和都督之下,六部官员之上。
虽然四辅官都是一些淳朴的乡间老儒,但那也是相等于一个大明的丞相。
能成为四辅官,便足以证明那老者有大才,心思还质朴,对于新建起来的书院来说,绝对是最合适的人选。
至于此人是否为太子举荐,完全不重要。
朱棣道:“再过两日,便会到达北平府。”
“甚好!”
郭安大喜,“如此两日后,随着那位致道老先生的到来,必然会还能带来一众夫子。”
看着郭安那贪心的嘴脸,朱棣嘴角微微抽搐,提醒道:“郭卿,咱书院好像已经不缺夫子了。”
“殿下,咱书院缺,咱燕王府也缺,北平府更缺。”
郭安一脸认真的回道。
朱棣一愣。
郭安耐心的解释道:“殿下,只有大儒与夫子多了,那些读书人才不会恃才傲物,殿下才会好压榨……管理他们。”
“是极!”
朱棣微微点头。
随后,郭安再次问道:“殿下,那司业一职?”
朱棣不由有些疑惑,“司业为祭酒副职,自当为咱王府心腹,难不成郭卿有意任之?”
郭安急忙道:“殿下误会了,微臣只是觉得书院对殿下,对燕王府来说至关重要,需要一个脑子灵活,可牢牢看住书院的王府贤才才可担任。”
朱棣更是疑惑,“郭卿有了人选?”
郭安点头道:“殿下,微臣觉得道衍法师最为合适不过。”
“又是道衍法师?”
朱棣发愣道。
随后,突然意识到什么,朱棣惊诧的看向郭安,“郭卿莫不是在报复道衍法师?”
郭安一脸疑惑,“殿下这是何意?微臣与道衍法师无仇无怨……嗯?殿下,难不出道衍法师得罪过微臣?……只是,为何微臣并无记得?”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心虚,随即便满脸不耐道:“行啦,行啦,道衍法师只是一介僧人,如何能与你这王府长史有怨?”
郭安也微微松了一口气,回道:“原来如此,微臣这就放心了,微臣怎么能与道衍法师结怨呢?”
说着,郭安便再次建议道:“殿下,微臣真是觉得那书院司业一职,真是非道衍法师莫属。”
“为何?”
朱棣问道。
郭安左右看了一圈,低声回道:“殿下,微臣并不想书院教出的学生,都是一群不知变通,只知引经据典,张口仁义道德,闭口子曰之乎者的腐儒。”
“哦?”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好奇,“那郭卿准备让书院教导出一群怎样的书生而来?”
郭安说道:“殿下,微臣对他们的期望是,书院的学生从小都会坑蒙拐骗……不对,应该是会治农,治工,治政……
见多识广,遇事会解决,而不是只会坐在高堂上,有事推脱责任,遇事欺压盘剥百姓。名为贤才,实则却是百无一用……”
朱棣神情变幻片刻,便是两眼发光,满脸激动道:“世上怎么会有此种读书人?”
郭安立即回道:“殿下,有啊!”
朱棣连忙问道:“人在何处?”
郭安:“殿下,微臣便是!”
朱棣:“……”
有些不想理会郭安了,便转移话题,“可是,道衍法师乃是一位得道高僧,怎么能教导得了这种学生?”
郭安认真道:“殿下,道衍法师可是精通儒释道三家之学,从小便游历天下,拜访各家大儒,得道高人。
如此,道衍法师必然见多识广,且深知天下之事。
区区一群书生交到道衍法师手中,哪怕是像金忠那般憨厚的人,也都能变的聪明伶俐起来。
……当然,更重要的是道衍法师乃是得道高僧,行事公平公正,还忠于殿下。”
“此事,咱与朱长史商议一番。”
朱棣有些心动了。
可是,他心中还是有些过不去,他虽不喜读书,但也还是有些执念的。
儒家书院混进去一个和尚,还直接担任司业,那岂不是一只老鼠掉进的饭锅……有些……大大不妥?
郭安继续道:“微臣斗胆请教殿下,您开建书院初心为何?”
朱棣直接回道:“自是教化北平府的百姓们。”
说完,便看向郭安,“郭卿如何耗费心血是为何?”
郭安道:“殿下,微臣只为了利益。”
“利益?”
朱棣神情微怔。
郭安道:“殿下,微臣只知道,建造书院,便可给我北平府教出源源不断的读书人,同时也会吸引了更多的读书人。
而有了这些读书人,书院周围的地价都会疯狂上涨,我北平府的地价也会上涨。
同样,他们消费的越多,北平府的百姓们便能赚到更多的钱财……而咱燕王府也就能赚的更多。
同时,咱也可以将工学、农学展现给那些读书人。
如此,等到那些读书人认识到工学与农学可以让他们赚到更多的钱,吃到刚好吃的美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他们便会逐渐开始注重工学与农学……
只要一个读书人变成工匠,或是农家学者,日后便会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变成工匠与农家学者……咱燕王府可用之才便越来越多,不枉微臣白费这么多的心血……”
朱棣缓缓瞪大眼睛,有些不敢置信的看向郭安。
“郭卿,你这可是……掘儒家的根啊!”
郭安一惊,连连摇头,“殿下莫要冤枉微臣,微臣绝对不敢……微臣也从未有过此种大胆想法。”
朱棣又道:“那你要让读书人变成工匠……”
郭安正色道:“殿下,微臣认为,只要读了儒家典籍,他便是儒家读书人,哪怕是他再研究工匠之学,也是儒家弟子,儒家弟子便应包罗万象……
难不成,儒家弟子只能整日干干净净的坐在椅子上,手中抱着一本典籍,摇头晃脑的诵读着,作为一个百事不通的蠢秀才。
一个个什么本事都没有,整日只能领着朝廷的供米例银。
然后写写文章,念念诗词,或是因为某些原因气顺不上来,便到处惹是生非,到处嚷嚷,还上奏疏弹劾这个弹劾那个,反正就是见不得别人比他好,再吸食着民脂民膏……”
朱棣的脸色已经沉了下来,他可是深知这些读书人成事不足,败事一个顶俩的本领!
要不然,前几次,父皇也不会大开杀戒。
“殿下,要是孔圣人知道这些后世子弟打着他的名头,干着这些勾当,微臣担忧孔圣人要直接被气的复生过来……
再者,要是殿下花费十数万两银子建造出的书院教导出来一群这样的学生,您气不气啊?”
朱棣沉声道:“咱定要一个个将其都给砍杀了。”
郭安道:“是啊,所以微臣苦思冥想,绞尽脑汁。
终于发现,我北平书院不需要什么大儒,也不需要什么举人进士,他们只需要会堂堂正正赚钱,知农事,晓工商,再者要是知道如何治理一县一城便可。”
朱棣问道:“此种大事,道衍法师可行?”
郭安重重的点着头,“殿下,书院那数万藏书,只要那些读书人会识字,什么先贤至理学不到?
而书院便是需要培育他们的权谋与办事能力。
在整个燕王府内,此事非道衍法师莫属。”
“另外,虽然书院收的学生不需要交学费,每年仍是需要在他们入学前告知。
他们在书院内的每年,都需要下地耕种五日,或是当个副掌柜活动十日,又或者担任各州县吏役二十日……”
朱棣问道:“这些读书人都是娇生惯养的,怎能愿去干这些活?”
郭安道:“殿下,要是有人不愿,便不能来书院当学生。当然,要是有人掏钱雇佣那些家里贫瘠书生去替他们体验这些也行……”
……
感谢无尽冥思的1666赏,感谢真路人王100赏,读者147891588319667008的100赏,感谢gunjtg的100赏~~~
上月更新了20万,这个月继续努力~~~
感谢各位大大的月票支持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