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海。
大明八万正军,联绵的营地就有六七里,夜晚驻扎之后,各处都是篝火,兵马在巡视,骑兵在驰骋,各处都能看到空中发出的各种信号弹,以确保各路人马的联系能更加紧密,做到一点出现偏差,各路能把消息及时传送。
大明的国主朱祐樘,此时正徜徉在威宁海的湖岸边,不远处他的小女儿朱秀荣正坐在凳子上双手扶着头在看着天,似乎草原的星空很是让她向往。
湖面清风阵阵,而朱祐樘则是望着水面,陷入沉思之中,直到谢迁迈着沉重步伐出现在他身后。
“谢先生,你罹患风疾,不必出来见朕。”朱祐樘倒也显得很关切,“这几天好好休养,回头让人送你到猫儿庄去养病。接下来的御驾亲征,就不必你出马了。”
谢迁急忙问道:“陛下是要以眼前的兵马,继续往北走吗?”
朱祐樘笑道:“朕与秉宽商议好了,他打头阵,朕给他殿后,十万兵马足以为他保驾护航,再说眼下重型的火器,包括重炮和远炮等,都在朕这边,若是秉宽在草原上遇到麻烦,还需朕亲自去驰援。”
“陛下三思。”
谢迁也没想到,原来看起来文文弱弱,之前好似是与世无争,甚至有些自闭内向的皇帝,竟有如此狂野的一面。
御驾亲征到了威宁海还不算,就打算带着不到十万兵马,就要进发草原?
朱祐樘看着天空,感慨道:“这草原的星空,的确是很美啊,想当初,太宗皇帝也是进兵到草原上,也是看着同样的一片天空,大概太宗皇帝也想不到,上百年之后,他的子孙会追随他的脚步,也带兵到这里。”
谢迁道:“陛下,您比太宗皇帝更懂得勤政爱民,不应以此来冒险。”
“没有,谢先生,你就不必恭维于朕,朕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先祖,所有人都认为朕是守成之君,朕之前也是这么想的,直到遇到的秉宽。如果有秉宽这样的旷世奇才在,朕都要安于现状,那朕岂不是太没有上进心?”
朱祐樘正说着,便有骑兵马蹄的轰鸣声传来,那是大明自己的骑兵在巡夜,声势浩荡。
朱祐樘感慨道:“那是新建伯练出来的兵,都是骁勇善战,你说他们与鞑靼人正面交战,怎能不赢?这几年,鞑靼人都不敢与咱大明军队正面交战,一切真就与以前不一样了。”
“咳咳。”
谢迁咳嗽了两声。
他面对眼前如此盲目自信的皇帝,也不知说点什么好。
“来人,扶谢先生回营帐休息吧。”朱祐樘道。
谢迁道:“陛下,威宁海的祭天,明天就要结束,那您准备几时……”
“那就明日。”朱祐樘道,“这也是一场誓师的祭天,在大祭之后,朕会沙场点兵,亲自带兵踏上草原。朕很想见识草原的波澜壮阔,想征服草原上每一寸土地,秉宽跟朕说,再往北边走,会越来越冷,会到一个半年都是黑天半年都是白天的地方,朕希望自己的子民,也能见识到那神奇的场景。”
……
……
说话之间,朱祐樘继续在湖边走。
而谢迁则在随从的搀扶之下,离开了湖岸。
就在这会,朱秀荣似乎是预感到什么事,她站起身来,回头看着营地的方向,就好像是有什么东西吸引了她的注意。
“秀荣,有什么事吗?”朱祐樘望着女儿奇怪的表现。
朱秀荣道:“父皇,儿臣似乎听到一些动静,那边有号角声。是请您回去的吧?”
朱祐樘摆摆手道:“不用担心,孩子,这里虽已是草原之地,且曾经还是草原人寇边的前沿阵地,但现在已是我大明的疆土,这里已有几年未曾有鞑靼人敢踏足了。无论有什么事,都会有咱自己的将士,把外敌给抵御。”
说话之间,不远处有一骑迅速往湖边而来。
因为朱祐樘的中军大帐并不在湖边,这也是为防止湖面之下有什么潜藏的风险。
这也导致他所在的威宁海湖边,距离中军营帐还有一点距离……骑马而来的人,正是大明的安边侯朱凤。
朱凤在远处,就被锦衣卫给拦了下来,杨鹏作为提督东厂太监,亲自迎过去问询是怎么回事,等朱凤被杨鹏亲自扶着下马,而后杨鹏是一路小跑往朱祐樘这边奔袭而来,中途因为太着急,还摔了一跤。
“杨公公,没事吧?”朱凤快步跟上去,他也不知道杨鹏为什么要跑。
大约是感觉到,杨鹏这是在抢夺功劳,但他也不介意,直接帮杨鹏扶起来。
杨鹏继续奔跑着到朱祐樘面前,跪下来道:“陛下……大捷!”
“呼!呵呵呵……”
朱祐樘先是舒一口气,似乎一切都是他所料到的。
随后又高兴笑起来,那感觉就好像是……朕知道结果是这样,结果真就是这样,一切都在朕所料的……那是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
“杨鹏,你别说,让知节来说吧。”朱祐樘道。
杨鹏这才意识到,可能是自己为了抢夺报喜的功劳,太过于冒失,连皇帝都觉得自己有点过分了。
朱秀荣蹦蹦跳跳跑过来,笑着问道:“大捷,有多大?”
此时朱凤终于是赶到了湖岸边,单膝下跪行礼。
“知节,是秉宽的消息吗?”朱祐樘问道。
朱凤回答很干脆:“是。”
“说说。”朱祐樘见朱凤也不着急,便感觉自己跟朱凤的心态一样,都是把一切都料到的。
朱凤道:“蔡国公派人回报,经过数日的苦战,已成功将三边总制唐寅的兵马解困,并与之配合,在三日之内杀敌七万,俘虏和接纳归顺鞑靼人六万余,并生擒鞑靼小王子巴图蒙克,正押送南下。”
即便朱祐樘对于胜利的消息有所准备,也意识到张周的成就一定会在前面那些出征将领之上。
可当他听到这里,身体还是不由自主在颤抖,人也有些站不稳。
这会杨鹏赶紧上前帮忙扶住朱祐樘,怕朱祐樘因为太激动而跌倒。
于此时,军中上下知晓此战胜利的人,包括王守仁、朱辅等,甚至连刚才离开的谢迁,也都在往湖边这边赶来。
朱祐樘在平复了半天之后,才摆摆手道:“朕知道了,知道了。”
看起来没什么大喜之情,却已是热血上头。
旁边的朱秀荣则似乎有些不高兴道:“要是被皇兄知道,他肯定觉得自己没戏喽。”
朱凤听到此话,不由往小公主身上瞅一眼。
他也没想到,跟皇帝一起见证这场胜利的人,会是这个半大的小姑娘,且小公主在听到这件事之后的反应,明显也与平常人不同,竟然就着眼到太子的反应之上。
“都先别过来,让朕到威宁海旁边走走,今天的风真好,也不冷,朕想在这里多住几天。”
……
……
朱祐樘说完之后,摆手示意让杨鹏等人都别去打扰他,他似乎要一个人静静。
然后众侍卫都不能靠近朱祐樘,任由朱祐樘走到湖边的地方,然后朱祐樘散步了一会,一屁股坐在地上,然后抬头看着天空,就好像个孩子一样,在那感受眼前的平静与详和。
而众多的军将和官员已齐聚在湖边上。
当这些人远远看到皇帝坐在湖边,好似在那看光景,他们也没明白发生什么事。
王守仁走过去,先是从朱凤口中求证了捷报的真实性,才对在场之人道:“这一战已基本结束,剩下就是收拾残局,蒙古部族再无威胁大明的能力,从此之后,北患将不存。”
在场的官将都很振奋。
但所有人的目光还是往湖边皇帝那边飘。
没办法……不跟皇帝一起庆贺,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而皇帝眼前的平静,却又好像太过于匪夷所思了,这会的皇帝不应该与自己的臣子站在一起,享受那一顿恭维,让自己喜上加喜?
我们把各种恭维的话都已经打好了腹稿,结果听我们恭维话的人,这会正在那独自发呆。
这让我们也很尴尬。
“捷报有往京师传过去吗?”王守仁再问道。
朱凤道:“捷报是从北边来的,直走的是威宁海,想来是蔡国公知晓陛下就在此,先把捷报传过来。要是往京师传的话,应该……还需几日才能传到。”
他的话还没说完,朱祐樘又站起身来。
竟转过身往这边走过来。
众大臣又精神抖擞起来,随即都准备过去恭喜。
但皇帝只是把杨鹏叫了过去,对杨鹏嘱咐几句之后,便又往湖边另外的方向走去。
杨鹏走过来,笑道:“陛下说,捷报他已知晓了,还说明日才是祭天的好时候,陛下说明日要把这好消息,告知列祖列宗,也是为告慰太宗皇帝的在天之灵。”
“陛下仁孝,令人敬仰。”
“诸位大人,你们不必在此等候了,都回去歇息,明日祭天时,再去跟陛下道喜也不迟。”
杨鹏也显得很宽慰,道,“陛下是太高兴了,但始终陛下未亲自参与到这一战中。陛下的意思,明日祭天之后,出兵的计划不变,不过想烦请诸位大人与陛下一同御驾亲征。”
如果说之前在场的官员和将领,对于御驾亲征这件事还有顾虑。
到现在,谁都知道这是随皇帝一起去收获战果和战功的最佳时机,就连王守仁都不觉得在战略上有什么不当。
唯一不当的地方,应该是派其他人去,而不是由皇帝亲自去。
但现在皇帝都到这儿了,收拾战场残局的时候皇帝都不去,那是不是对皇帝来说也太憋屈了?
捷报传来之前朕都天不怕在地不怕的,结果打了胜仗,朕还当起缩头乌龟?或者你们还想让朕当缩头乌龟不成?
任何劝谏的话,于此时都没有了意义。
“安边侯,小侯爷,陛下说了,今晚让您过去一趟。”杨鹏最后又跟朱凤说了一句。
在场的人,都用古怪的神色望向朱凤。
很多人也在想,皇帝这到底是什么心态?
打了胜仗,大晚上居然让朱凤去伴驾?莫不是皇帝觉得现在外患已解除,在很多事上已经敞开了心境?
“陛下传召,不知是为何事?”朱凤也觉得自己有点危险。
杨鹏笑道:“陛下说,明日既要出征,定要以一人为先锋,让你点五千精锐骑兵,以先锋之态往官山西北方向,去驰援蔡国公的人马,也是为防止鞑靼人往东边奔逃而来,陛下还准备下旨到宁夏等地,让各路兵马进发草原,到了要打扫自家后院的时候了。”
谢迁叹息道:“是啊,如今这都是自家后院了。”
到此时,谢迁似乎也明白,他这一代人的使命结束了。
王琼走过来道:“谢老,您还在养病,实在不该再过来。伯安,你扶谢老回去吧。”
王守仁在场,算是军职地位最高的,但皇帝没有传召王守仁,只传召了朱凤,并对朱凤委以重任。
多少有点冷落了王守仁的意思。
王琼这么做,其实是想给王守仁一个台阶下,你扶谢迁回营帐休息,好歹算是照顾咱队伍中的老年人,既让你有跟朝中传统派系顶级文臣接触的机会,也让别人觉得你是另有任务。
我们知道你是没被传召,但军中人并不知晓,看你扶谢迁回去,别人还以为皇帝是体谅谢迁,并给你彰显身份立场的机会。
……
……
“秀荣。”
朱祐樘在湖边散步,身后跟着自己的女儿,还有不远处的几个太监和如影随形无处不在的侍卫。
“父皇,您有事吗?”朱秀荣低下头,把一株刚发芽的草摘下来,似乎看不清楚,又提了个小灯笼,似要把草的种类看清楚。
朱祐樘望着女儿,笑了笑道:“为父要亲自去草原深处了,你就别去了,先回京吧。”
朱秀荣道:“就算您不同意让儿臣随您出征,也让儿臣留在这里,或者是去猫儿庄啊。草原的风景很好,女儿将来想在这里建一个帐篷,就住在这里,比在京师好多了。”
“随你。”
朱祐樘道,“朕有你在身边,就觉得拿天上的星星跟朕换,朕都不换。朕与你想法一样,等打完仗,也在草原上多住一段时间……朕要亲眼见证草原的变化,这里将会是大明的疆土,从此之后,朕不会再让任何的北患影响到大明的根基稳固。”
大明八万正军,联绵的营地就有六七里,夜晚驻扎之后,各处都是篝火,兵马在巡视,骑兵在驰骋,各处都能看到空中发出的各种信号弹,以确保各路人马的联系能更加紧密,做到一点出现偏差,各路能把消息及时传送。
大明的国主朱祐樘,此时正徜徉在威宁海的湖岸边,不远处他的小女儿朱秀荣正坐在凳子上双手扶着头在看着天,似乎草原的星空很是让她向往。
湖面清风阵阵,而朱祐樘则是望着水面,陷入沉思之中,直到谢迁迈着沉重步伐出现在他身后。
“谢先生,你罹患风疾,不必出来见朕。”朱祐樘倒也显得很关切,“这几天好好休养,回头让人送你到猫儿庄去养病。接下来的御驾亲征,就不必你出马了。”
谢迁急忙问道:“陛下是要以眼前的兵马,继续往北走吗?”
朱祐樘笑道:“朕与秉宽商议好了,他打头阵,朕给他殿后,十万兵马足以为他保驾护航,再说眼下重型的火器,包括重炮和远炮等,都在朕这边,若是秉宽在草原上遇到麻烦,还需朕亲自去驰援。”
“陛下三思。”
谢迁也没想到,原来看起来文文弱弱,之前好似是与世无争,甚至有些自闭内向的皇帝,竟有如此狂野的一面。
御驾亲征到了威宁海还不算,就打算带着不到十万兵马,就要进发草原?
朱祐樘看着天空,感慨道:“这草原的星空,的确是很美啊,想当初,太宗皇帝也是进兵到草原上,也是看着同样的一片天空,大概太宗皇帝也想不到,上百年之后,他的子孙会追随他的脚步,也带兵到这里。”
谢迁道:“陛下,您比太宗皇帝更懂得勤政爱民,不应以此来冒险。”
“没有,谢先生,你就不必恭维于朕,朕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先祖,所有人都认为朕是守成之君,朕之前也是这么想的,直到遇到的秉宽。如果有秉宽这样的旷世奇才在,朕都要安于现状,那朕岂不是太没有上进心?”
朱祐樘正说着,便有骑兵马蹄的轰鸣声传来,那是大明自己的骑兵在巡夜,声势浩荡。
朱祐樘感慨道:“那是新建伯练出来的兵,都是骁勇善战,你说他们与鞑靼人正面交战,怎能不赢?这几年,鞑靼人都不敢与咱大明军队正面交战,一切真就与以前不一样了。”
“咳咳。”
谢迁咳嗽了两声。
他面对眼前如此盲目自信的皇帝,也不知说点什么好。
“来人,扶谢先生回营帐休息吧。”朱祐樘道。
谢迁道:“陛下,威宁海的祭天,明天就要结束,那您准备几时……”
“那就明日。”朱祐樘道,“这也是一场誓师的祭天,在大祭之后,朕会沙场点兵,亲自带兵踏上草原。朕很想见识草原的波澜壮阔,想征服草原上每一寸土地,秉宽跟朕说,再往北边走,会越来越冷,会到一个半年都是黑天半年都是白天的地方,朕希望自己的子民,也能见识到那神奇的场景。”
……
……
说话之间,朱祐樘继续在湖边走。
而谢迁则在随从的搀扶之下,离开了湖岸。
就在这会,朱秀荣似乎是预感到什么事,她站起身来,回头看着营地的方向,就好像是有什么东西吸引了她的注意。
“秀荣,有什么事吗?”朱祐樘望着女儿奇怪的表现。
朱秀荣道:“父皇,儿臣似乎听到一些动静,那边有号角声。是请您回去的吧?”
朱祐樘摆摆手道:“不用担心,孩子,这里虽已是草原之地,且曾经还是草原人寇边的前沿阵地,但现在已是我大明的疆土,这里已有几年未曾有鞑靼人敢踏足了。无论有什么事,都会有咱自己的将士,把外敌给抵御。”
说话之间,不远处有一骑迅速往湖边而来。
因为朱祐樘的中军大帐并不在湖边,这也是为防止湖面之下有什么潜藏的风险。
这也导致他所在的威宁海湖边,距离中军营帐还有一点距离……骑马而来的人,正是大明的安边侯朱凤。
朱凤在远处,就被锦衣卫给拦了下来,杨鹏作为提督东厂太监,亲自迎过去问询是怎么回事,等朱凤被杨鹏亲自扶着下马,而后杨鹏是一路小跑往朱祐樘这边奔袭而来,中途因为太着急,还摔了一跤。
“杨公公,没事吧?”朱凤快步跟上去,他也不知道杨鹏为什么要跑。
大约是感觉到,杨鹏这是在抢夺功劳,但他也不介意,直接帮杨鹏扶起来。
杨鹏继续奔跑着到朱祐樘面前,跪下来道:“陛下……大捷!”
“呼!呵呵呵……”
朱祐樘先是舒一口气,似乎一切都是他所料到的。
随后又高兴笑起来,那感觉就好像是……朕知道结果是这样,结果真就是这样,一切都在朕所料的……那是一种畅快淋漓的感觉。
“杨鹏,你别说,让知节来说吧。”朱祐樘道。
杨鹏这才意识到,可能是自己为了抢夺报喜的功劳,太过于冒失,连皇帝都觉得自己有点过分了。
朱秀荣蹦蹦跳跳跑过来,笑着问道:“大捷,有多大?”
此时朱凤终于是赶到了湖岸边,单膝下跪行礼。
“知节,是秉宽的消息吗?”朱祐樘问道。
朱凤回答很干脆:“是。”
“说说。”朱祐樘见朱凤也不着急,便感觉自己跟朱凤的心态一样,都是把一切都料到的。
朱凤道:“蔡国公派人回报,经过数日的苦战,已成功将三边总制唐寅的兵马解困,并与之配合,在三日之内杀敌七万,俘虏和接纳归顺鞑靼人六万余,并生擒鞑靼小王子巴图蒙克,正押送南下。”
即便朱祐樘对于胜利的消息有所准备,也意识到张周的成就一定会在前面那些出征将领之上。
可当他听到这里,身体还是不由自主在颤抖,人也有些站不稳。
这会杨鹏赶紧上前帮忙扶住朱祐樘,怕朱祐樘因为太激动而跌倒。
于此时,军中上下知晓此战胜利的人,包括王守仁、朱辅等,甚至连刚才离开的谢迁,也都在往湖边这边赶来。
朱祐樘在平复了半天之后,才摆摆手道:“朕知道了,知道了。”
看起来没什么大喜之情,却已是热血上头。
旁边的朱秀荣则似乎有些不高兴道:“要是被皇兄知道,他肯定觉得自己没戏喽。”
朱凤听到此话,不由往小公主身上瞅一眼。
他也没想到,跟皇帝一起见证这场胜利的人,会是这个半大的小姑娘,且小公主在听到这件事之后的反应,明显也与平常人不同,竟然就着眼到太子的反应之上。
“都先别过来,让朕到威宁海旁边走走,今天的风真好,也不冷,朕想在这里多住几天。”
……
……
朱祐樘说完之后,摆手示意让杨鹏等人都别去打扰他,他似乎要一个人静静。
然后众侍卫都不能靠近朱祐樘,任由朱祐樘走到湖边的地方,然后朱祐樘散步了一会,一屁股坐在地上,然后抬头看着天空,就好像个孩子一样,在那感受眼前的平静与详和。
而众多的军将和官员已齐聚在湖边上。
当这些人远远看到皇帝坐在湖边,好似在那看光景,他们也没明白发生什么事。
王守仁走过去,先是从朱凤口中求证了捷报的真实性,才对在场之人道:“这一战已基本结束,剩下就是收拾残局,蒙古部族再无威胁大明的能力,从此之后,北患将不存。”
在场的官将都很振奋。
但所有人的目光还是往湖边皇帝那边飘。
没办法……不跟皇帝一起庆贺,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而皇帝眼前的平静,却又好像太过于匪夷所思了,这会的皇帝不应该与自己的臣子站在一起,享受那一顿恭维,让自己喜上加喜?
我们把各种恭维的话都已经打好了腹稿,结果听我们恭维话的人,这会正在那独自发呆。
这让我们也很尴尬。
“捷报有往京师传过去吗?”王守仁再问道。
朱凤道:“捷报是从北边来的,直走的是威宁海,想来是蔡国公知晓陛下就在此,先把捷报传过来。要是往京师传的话,应该……还需几日才能传到。”
他的话还没说完,朱祐樘又站起身来。
竟转过身往这边走过来。
众大臣又精神抖擞起来,随即都准备过去恭喜。
但皇帝只是把杨鹏叫了过去,对杨鹏嘱咐几句之后,便又往湖边另外的方向走去。
杨鹏走过来,笑道:“陛下说,捷报他已知晓了,还说明日才是祭天的好时候,陛下说明日要把这好消息,告知列祖列宗,也是为告慰太宗皇帝的在天之灵。”
“陛下仁孝,令人敬仰。”
“诸位大人,你们不必在此等候了,都回去歇息,明日祭天时,再去跟陛下道喜也不迟。”
杨鹏也显得很宽慰,道,“陛下是太高兴了,但始终陛下未亲自参与到这一战中。陛下的意思,明日祭天之后,出兵的计划不变,不过想烦请诸位大人与陛下一同御驾亲征。”
如果说之前在场的官员和将领,对于御驾亲征这件事还有顾虑。
到现在,谁都知道这是随皇帝一起去收获战果和战功的最佳时机,就连王守仁都不觉得在战略上有什么不当。
唯一不当的地方,应该是派其他人去,而不是由皇帝亲自去。
但现在皇帝都到这儿了,收拾战场残局的时候皇帝都不去,那是不是对皇帝来说也太憋屈了?
捷报传来之前朕都天不怕在地不怕的,结果打了胜仗,朕还当起缩头乌龟?或者你们还想让朕当缩头乌龟不成?
任何劝谏的话,于此时都没有了意义。
“安边侯,小侯爷,陛下说了,今晚让您过去一趟。”杨鹏最后又跟朱凤说了一句。
在场的人,都用古怪的神色望向朱凤。
很多人也在想,皇帝这到底是什么心态?
打了胜仗,大晚上居然让朱凤去伴驾?莫不是皇帝觉得现在外患已解除,在很多事上已经敞开了心境?
“陛下传召,不知是为何事?”朱凤也觉得自己有点危险。
杨鹏笑道:“陛下说,明日既要出征,定要以一人为先锋,让你点五千精锐骑兵,以先锋之态往官山西北方向,去驰援蔡国公的人马,也是为防止鞑靼人往东边奔逃而来,陛下还准备下旨到宁夏等地,让各路兵马进发草原,到了要打扫自家后院的时候了。”
谢迁叹息道:“是啊,如今这都是自家后院了。”
到此时,谢迁似乎也明白,他这一代人的使命结束了。
王琼走过来道:“谢老,您还在养病,实在不该再过来。伯安,你扶谢老回去吧。”
王守仁在场,算是军职地位最高的,但皇帝没有传召王守仁,只传召了朱凤,并对朱凤委以重任。
多少有点冷落了王守仁的意思。
王琼这么做,其实是想给王守仁一个台阶下,你扶谢迁回营帐休息,好歹算是照顾咱队伍中的老年人,既让你有跟朝中传统派系顶级文臣接触的机会,也让别人觉得你是另有任务。
我们知道你是没被传召,但军中人并不知晓,看你扶谢迁回去,别人还以为皇帝是体谅谢迁,并给你彰显身份立场的机会。
……
……
“秀荣。”
朱祐樘在湖边散步,身后跟着自己的女儿,还有不远处的几个太监和如影随形无处不在的侍卫。
“父皇,您有事吗?”朱秀荣低下头,把一株刚发芽的草摘下来,似乎看不清楚,又提了个小灯笼,似要把草的种类看清楚。
朱祐樘望着女儿,笑了笑道:“为父要亲自去草原深处了,你就别去了,先回京吧。”
朱秀荣道:“就算您不同意让儿臣随您出征,也让儿臣留在这里,或者是去猫儿庄啊。草原的风景很好,女儿将来想在这里建一个帐篷,就住在这里,比在京师好多了。”
“随你。”
朱祐樘道,“朕有你在身边,就觉得拿天上的星星跟朕换,朕都不换。朕与你想法一样,等打完仗,也在草原上多住一段时间……朕要亲眼见证草原的变化,这里将会是大明的疆土,从此之后,朕不会再让任何的北患影响到大明的根基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