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绥,榆林卫。

    唐寅带兵撤回来之后,一直沉浸在自责的情绪之中,因为北征这一战,让他自信心大受打击,似乎也让他认识到自己根本不足以胜任三边总制的职务。

    回来后他已经第一时间向朝廷告罪请辞,为了这一战,他甚至连官都不想当了。

    唐寅心理上受打击,而徐经那边则是仕途受到了打击,徐经为防止唐寅做傻事真就拍拍屁股走人了,他真就做到了天天跑去劝说,试图把唐寅的精神重新振奋起来,但一连串的鼓励下来,发现根本是毫无用处。

    唐寅似乎是铁了心要走。

    甚至说出了要回姑苏种桃花云云,把徐经吓得不轻。

    当官不过三年多,已经干到了户部右侍郎,且还总制三边军务……

    徐经心说,你唐寅是混出名堂了,甚至就此退休都可以宾客盈门,别人都把你当成一代名士对待了。

    可是我呢?

    我跟着你混,还没混出点名堂,你就要跑?

    等你走了,我还有什么凭靠能在朝中立足?一个举人……还曾犯过事!

    难道指望那位蔡国公吗?

    就怕人家不理我。

    十一月中旬,马仪和张锐所部,从草原上撤下来,时间上比预期晚了有一个月,中间发生什么事,就连三边总制衙门这边都不知道,而徐经在得知消息之后,也是提前安排了迎接事宜。

    等徐经带人在距离榆林卫四十里的地方,见到了马仪和张锐这一行人马,方知道他们并不是逗遛在草原上,而是马仪怕到了宁夏后被现如今的宁夏巡抚马中锡清算,所以干脆先撤兵回花马池,又以发现鞑靼人动向为由,出兵草原,再从河套之地撤回到延绥。

    反正在进兵草原时,有就近撤兵的原则,马仪也是在充分利用军政上的漏洞,避免自己落到马中锡手上。

    “徐大人,末将想去拜访唐军门。”马仪一见到徐经,就显得非常恭敬。

    这让徐经受宠若惊。

    他怎么说也只是幕宾性质,而对面可是大明的平虏侯,人家对自己这般恭敬,也说明自己的靠山……找得没错。

    “最近……唐军门他有些……嗯嗯。”

    徐经就没好意思说,你们以为很牛掰的唐寅,其实就是个情绪浮动的怪物,现在正郁闷着闹情绪,甚至打算撂挑子呢。

    最近他连军政要务都不打算理会了,还有心思见你?

    马仪道:“事关到边疆安稳,末将的生死攸关,还请徐大人给行个方便。”

    “这样……”徐经心想,人家尊敬自己,自己也不能不识趣,这样以后还能建立联系,他点头道,“进城之后,在下给做安排。”

    ……

    ……

    徐经陪同这一路人马到城外驻扎,随后他又与马仪和张锐等人一起进城。

    当天还没入夜,他就去见了唐寅。

    唐寅见到他来,还显得不耐烦,在得知徐经的目的后更是用冷言冷语道:“我谁都不见,只等朝廷的敕令到来。”

    徐经道:“伯虎啊,我问过了,其实平虏侯为的是出兵之事而来,现在边疆的秋收已经结束,他想趁着寒冬到来之前,再往草原进兵一次,这不需要得到你的支持吗?”

    “这是他说的?”唐寅皱眉道。

    “是啊。”徐经道,“你猜这么着?他是怕回到宁夏之后,被宁夏马巡抚给治罪,他们之间是有过节的,且平虏侯曾在延绥为将时,曾做出一些……不太好的事情,马巡抚一直想就这件事对他行审问。正好这次他出征无功而返,所以他不敢回去。想趁机再立个功劳,把这事给抹了。”

    唐寅道:“这也是他说的?”

    徐经摇头道:“这个还真不是,乃是英国公府的小公爷跟我说的,张家小公爷也很想就此立功,谁甘心当个边疆守将无所作为呢?”

    唐寅冷声道:“他们还真是同病相怜。”

    “谁说不是?”徐经无奈道,“听说京师内,英国公府被罚没了十几万两银子,可把英国公给愁坏了,现在英国公连都督府的军职都不保,全靠诰券才不被进一步追究。若是小公爷能建功立业,能给免不少的罚银,或还能因此重振英国公府。”

    唐寅道:“他就没什么想法,或者说是……想做点什么?”

    徐经笑道:“我知道伯虎你的意思,你是说,他们英国公府要跟蔡国公为敌?以前可以,但事到如今,英国公府除了华山一条路,真没有跟蔡国公叫板的实力啊。”

    唐寅大概琢磨了一下,摇头道:“不止一条路。”

    “我不是说那个……”

    “我说哪个了?”唐寅道。

    徐经尴尬不知该如何回答。

    唐寅其实想说,张懋有一条路,那就是把张周给干掉,而唐寅补充了一下,造反其实也可以,这样就是两条路。

    两个人就是在打哑谜,总归不能把话说得太清楚。

    徐经道:“平虏侯和小公爷都希望建功立业,而伯虎你不是也想如此吗?前一战,咱打得不好,鞑子或也料想不到,咱会再一次出兵,趁机打一场漂亮的战事,给你的上任带一把火,不好吗?”

    唐寅将手上的笔丢在桌上,冷声道:“你以为我不想吗?但先前那么大的阵仗,都无功而返,眼下陛下又没允许出兵,如何能在这种天气之下,长途奔袭而取胜?能找到鞑靼人的踪迹?找到了,又能打赢?”

    徐经道:“伯虎,你看我是这么想的,现在迫切要打一场仗的人,是你和那两位。但实际上,出兵的只需要他两位,有时候兵在精而不在多。”

    “哦?”

    唐寅皱眉,你徐经现在居然还跟我讲起军事来了?

    忘了前几战都是谁打出来的?

    徐经继续分析道:“陛下调你来三边,就是让你主动出兵的,蔡国公不也是这么吩咐的吗?如果什么出兵计划都要朝廷来下达,出兵之后无功而返的责任需要三边总制来承担,因此而不敢出兵,那你跟前面几任……还有何区别?”

    唐寅站起身道:“你这话是有道理,但出兵的事要求太多,不是一两句话能解释清楚的。”

    徐经再道:“再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是无功而返,甚至是兵败了又如何?你反正都想隐退了,难道还怕临走之前于声名不保吗?再说了,这两年声名丧尽的将帅,哪个不是因为畏战?只要你坚决出兵,哪怕是兵败了,就算朝廷追究于你,让你卸职,民间对你也会是一片褒奖。”

    本来唐寅是没当回事的,但听了徐经的话,他脸色出现了一丝动摇之色。

    因为徐经说的话,听起来是没毛病的。

    徐经趁机再加一把火,道:“这世上那么多能带兵的,无论是谁,都逃不过瞻前顾后,唯独伯虎你,你是那种生性洒脱之人,想来就来想去就去,不受约束。你怕被问责吗?你甚至都不怕死……就算是被人定了死罪,陛下和蔡国公也会保你。”

    “这话我不爱听。”唐寅差点想发火。

    什么叫我被定了死罪也会有人保?

    意思是我不行,我就一定会输?

    徐经道:“相信伯虎你也悔恨先前一战无功而返,那是因为各路兵马出击,像成国公和安边侯,他们这些有点本事的将领,都被分兵于他处。但要是有平虏侯和小公爷相助,那就不一样了,因为他们跟你一样,都迫切需要成功。”

    唐寅道:“成国公和安边侯难道不想取胜吗?”

    “不一样啊。”徐经道,“他们再厉害,有这位平虏侯厉害吗?平虏侯在跟随蔡国公之前,可就是宣府总兵,只是他没有封侯的机会。而成国公和安边侯……呵呵。”

    徐经就差说,这对父子骨子里是一样的,他们都不是什么猛将出身。

    全是靠张周帮他们铺路。

    咱打仗就要用点牛逼人物,用到马仪和张锐,才有机会力挽狂澜。

    至于朱辅和朱凤父子俩,哪凉快哪呆着去吧。

    唐寅道:“但是我的请辞上奏,已经送去京师了。”

    “不怕啊。”徐经道,“正好也体现出你的决心,哪怕是回复回来,你人不在卫所内,也无关大局。你可以随军出征。”

    “那你呢?”唐寅皱眉打量徐经。

    徐经笑道:“你还担心我不同行?我也愿意与你并行,咱就一路出击,把鞑子打到落花流水。”

    ……

    ……

    在经过徐经的“开导”之后,唐寅似乎重新拾起了一些信心。

    他当天并没有见马仪,而是先晾了一天,在第二天下午才与马仪和张锐相见,旁边也只留了徐经一人,大抵就是怕有些出兵的事情,被有些人查知。

    “唐军门。”马仪一脸哀求之色道,“末将深陷险境,如今只有报销朝廷一途,还望您给末将这个机会。”

    唐寅道:“你先前自行出兵都无结果,来求我,就有用?”

    马仪无奈道:“如今宁夏已无粮草和辎重调拨,将士们出征草原,最难的就是粮草供给,以至于不得不杀鞑靼牧民的牲口充饥。要是有唐军门您的支持,我等才有机会建功立业。”

    唐寅点头道:“原来你是缺粮草和物资。”

    马仪无奈点头。

    张锐急忙道:“先前卑职与平虏侯二次出征草原,已发现鞑靼人的一些动向,他们正在往东边调拨。”

    “那你们怎没追上去?”唐寅问道。

    张锐道:“他们行军很有规范,且军民一体,他们是为过冬而迁徙。”

    徐经看着地图道:“照理说,从河套往东,就要进入大同的地界,他们去到那边……不是找死吗?”

    言下之意,鞑子现在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往王守仁的防区靠近?

    唐寅道:“如此也不是没有可能。先前一战,从夏天一直打到深秋,鞑靼人为了避战,可说是无所不用其极,西边很多草场都被我们给烧毁,就算是长出新草,也要待来年。”

    马仪一听唐寅在那认真分析,急忙道:“还请军门您下令出兵。末将愿意赴汤蹈火,就算是死也无憾。”

    “嗯。”唐寅点点头,似乎是同意了。

    张锐却察觉,事情似乎没那么简单,因为他作为英国公世子,对于文官的敷衍一套是很了解的。

    他道:“唐军门,您有何顾虑,只管明言,出兵之事也可以从长计议,未必急于一时。”

    “这么说吧。”唐寅道,“在先前一战无功而返之后,我已上奏朝廷,告罪请辞。”

    “嗯?”

    马仪和张锐都惊呆了。

    堂堂三边总制,大明军政近乎是二把手的存在,你居然不想干了?

    不过再一想,也可能是唐寅以退为进呢?

    唐寅道:“本来我都已经收拾好家当,就此准备隐退山林,回姑苏去。但你们来了,说要出兵……我认为,还可以……再等等。”

    马仪瞪大眼问道:“唐军门的意思是……”

    “我的意思,是与你们一起出兵。”唐寅道,“集合目前能用上最好的兵器,一门重炮都不带,全带火铳和轻炮,一人两马,行军路上不停歇,一路北上,不遇鞑靼人不回头。”

    马仪一听就振奋起来道:“末将也是这么想的。”

    徐经赶紧提醒道:“不遇鞑子不回头,是不是……有点过了?”

    以徐经的意思,我跟你出征还行,但我是跟你去打胜仗的,像你这样完全不管回头路,就是一门心思去送死……谁敢跟你去?

    还不遇鞑靼人不回头?你是想坑死我啊!

    唐寅道:“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如何能打一场胜仗?让将士们多准备一些御寒之物,哪怕是遇到大雪封路,遇到再狂风暴雪,也要一往无前。”

    马仪感激涕零道:“大人,您是一地之主官,未必需要如此,让末将前去便可。”

    唐寅摇头道:“若不能与你并肩作战,那我还用你作甚?我想明白了,只有置之死地方能与之一战,先前一场浩荡的战事无功而返,全在于我等没有决死之心。各路兵马都在粮草尚有富余时撤兵,没有做到真正的弹尽粮绝。”

    徐经道:“弹尽粮绝可就回不来了。”

    “那就多准备火弹,多准备粮食,要打有准备的战事。”唐寅道,“兵马也不宜太多,五千足够。此战……不成功则成任。”

章节目录

大明第一贡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一语不语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语不语并收藏大明第一贡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