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想想。”

    崇祯说完,站了起来,走到平台边缘看着群臣。

    “第一,大明的婴儿和五岁以下儿童的夭折约占几成?”

    “第二,大明百姓能不能看的上病,看的起病,看的好病?”

    “第三,行军打仗,除了交战中被直接斩杀的,其余哪一种的死亡最高?”

    “第四,我大明一朝自太祖开国以来,两百六十余年,发生了多少次瘟疫?”

    “这几个问题,有谁能回答朕?”

    面对崇祯灼灼的眼神,众臣感觉呼吸都有些压迫感了。

    片刻后,孙承宗沉声道:“陛下,恕臣等愚钝,第一个问题,臣等无法回答,但第二、三、四个问题,臣倒是知道一些。”

    “那行,那朕告诉你们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崇祯沉声道:“朕派人去太医院和京城调查过了,婴儿和五岁以下孩童死亡率达到了两成半成!”

    “两成半?”

    “这么高?

    “怎么可能?”

    众人满脸的震惊之色,随即勃然变色。

    如果说哪里的郎中最多,医术最好,那非天子脚下的北京城最多了。

    天子脚下,百官聚集,富商云集,要钱有钱要权有权,普通百姓都比其他州县家庭富裕不少。

    北京城都达到了两成半,那其他地方岂不是更高?

    达到三成、四成,甚至五成?

    这个数据他们的确没有关注到,或许地方的官员知道,可是即便他们知道了也没办法解决。

    这种无能为力更让他们难受。

    沉默了好一会后,崇祯道:“说说后面三个问题吧!”

    孙承宗深深的吸了口气:“百姓能看的到病,但看不好病也看不起病,郎中各州县城镇都有,只不过水平参差不齐,

    有些黑心郎中,本来一剂药能好的,为了牟利,开三剂、甚至十来剂,

    还有一些江湖游医,水平不咋地,但巧舌如簧,骗财骗物,

    病没治好,钱财失去了,有的甚至是人财两空。”

    或许是听了刚刚的死亡情况,孙承宗情绪有些起伏,声音中明显带着怒意和杀气。

    “至于第三个问题,除了直接战死的,就是伤口感染导致断肢、死亡,减员最多。”

    “第四个问题,关于瘟疫,我大明一朝,平均两年就会有一次瘟疫,各类瘟疫可能高达两三百次,只是感染面积和人数多少的问题。”

    提到瘟疫,众人脸色猛然一变,脸色皆是阴沉的能滴出水来。

    能做到这个位置,自然是饱读各种古籍史书的,历史上太多的瘟疫造成的伤害。

    都说苛政猛于虎,但瘟疫简直就是十头、百头恶虎。

    普通百姓主要感染了瘟疫,全村子的人都会视若洪水猛兽,甚至亲人都会骂他们为扫把星。

    瘟疫代表着死亡,与瘟疫比起来,战争只能算是小儿科。

    例如汉末官方统计是五千六百万人,到了晋初的时候,人口只有一千六百万。

    战争、饥荒、瘟疫造成了四千万人的消减,死于瘟疫的有两千万人,何等的可怕。

    汉末太远,史料记载的不真实的,但近的就是元末年间的大瘟疫,淮北大旱,颗粒无收,之后又闹起了鼠疫。

    太祖朱元璋一家十四口人,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

    如果不是这场鼠疫,朱元璋或许不会起兵。

    “朕告诉你们为什么要成立医学院,医学院的成立,就是集众家之长,提高治病救命的机会,

    例如提升新生儿、儿童的存活机会,就能增加人口,

    以后大明征服了周边是不是需要人口?既是占领资源和土地,也是同化当地民众。

    研制出效果好的创伤药、止血药等,那军中是不是就少了很多因为救治不及时而死亡的军士?

    少了这些死亡和断肢的,这些家庭负担是不是就少了?朝廷的负担就少了一些?

    例如针对各种瘟疫等进行研究,找到治疗方法,万一哪天发生了流感、鼠疫、天花、疟疾、霍乱等,我们有了药方,那是不是少死很多人呢?”

    是的,成立医学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应对十四年后北京城发生的鼠疫。

    他没有经历过鼠疫,不知道鼠疫是什么样子的,但他看史书的记载,那一年的鼠疫在北京城爆发,

    随后席卷陕、晋、冀等三省,三年见造成千万人死亡,北京出现了‘街坊间小儿为之绝影’的现象,

    鼠疫的持续,直到崇祯十七年北京城破的时候,昔日繁华的北京城成了‘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的死城。

    崇祯虽然现在开始做粮食的准备了,但他不

章节目录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昆吾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昆吾并收藏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