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大明火器研究院
“可行的,绝对是可行的……”
“我找到方法了!”
“我怎么这么笨,就在身边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
看着龙案边状若疯狂的毕懋康,众人面面相觑.
只有崇祯知道,燧发枪要出世了。
“陛下,自动生火是可行的,臣已经想到了方法,用燧石代替火绳,燧石碰撞产生火星点燃火药,
只不过这需要对火铳结构改造,至于什么时间能成就不好说了,
但这种方法一定是可行的,若是能做出来,陛下当居首功!”
崇祯摆了摆手:“这都是你自己的想法,和朕没有关系!”
即便他刚刚没有提点,再过几年毕懋康也能自己想出来,他现在只是提前一些。
历史记载,燧发枪是毕懋康在崇祯八年(1635年)成书刊印的《军器图说》中记载的。
也就是说,燧发枪可能在1635年之前就已经研制成功了,因为研发、试验都需要大量的时间。
如果当时朝堂之上有人能看出燧发枪的优势,大量装备,大明的结局似乎没有那么悲壮。
但因为朝局激荡,无人推广、时代剧变、观念落伍、思想冲突、官方压制、文化差异等因素,造成了燧发枪命途多舛。
建奴入关后《军器图说》成了禁书,燧发枪更是被雪藏了。
“孟侯,恭喜了,你要请客了!”
“好说!”
毕懋康也很是开心:“都是陛下的提点,陛下当真大才!”
“哈哈哈,孟侯,你还不知道吧,陛下刚刚对火炮也提出了一些想法,
我和老师都觉得是可行的,如果能试验成功,大明的火器将领先一个时代!”大风小说
孙元化随后将崇祯对火炮的想法快速的讲了一遍,毕懋康也听的连连称赞。
“陛下,臣等恳请陛下拨一些银子给臣,让臣立刻研究。”
看着孙元化三人的神情,崇祯笑了。
“不要急,朕召你们回来就是做这个事情的,刚刚你们也通过了朕的考核,朕答应的自然会兑现!”
崇祯说完,看着东暖阁内的众人:“诸位爱卿,前段时间朕成立了大明农业研究院,主要研究农业,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的是百姓的口粮问题,
今天朕打算再成立一个大明火器研究院,主要负责研究火器,增加大明军队的战力,不知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请陛下示下!”
众人齐齐朝着崇祯行礼。
“大明火器研究院,下辖火铳司、火炮司、地雷司、水雷司、火药司、战车司、奇技司和战术司、功过司,
各司各司其责,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做,各司不得相互干涉,
另外将兵仗局、军器局两局划入火器研究院!”
ps:地雷、水雷一词在明代就出现了,明代兵书《武备志》中详细记载。
“陛下,其它几个司臣等都明白,但这奇技司和战术司的职责是?”
“大明火器繁琐,除了朕说的那些,还有很多种类,诸如神火飞鸦、飞空击贼震天雷、一窝蜂、出水火龙等等,
虽然用的少,但不代表没有用,不同的地形配合不同的火器,才是最合适的,我们要做到有备无患。”
崇祯说完,端着茶杯喝了口茶,继续道:“战术司则是研究火器战术战法、制定火器训练计划的,
他们虽然不一定会打仗,但发明者才知道如何将火器的威力发挥到最大,如何排阵、如何装填弹药最省时间等等,
这些东西军队似乎可以做,但远不如火器研究者专业,
当然了,他们做好的计划,都需要在二十一卫和京营中去试验,反复的修改才可以推广。”
“大明火器研究院,设院长一人,左右监院、院丞各一人,各司设司长一位,另外各司设博士、教授、助教若干名。”
“孙爱卿,此事交由内阁负责,在城外选一处地方建造,火器研究院品秩与农业研究院同级,
所有设施全部按照农业研究院的标准来,保密权限更高,加派重兵保护,
记住了,任何人没有手令进入火器研究院十丈内的,格杀勿论!”
农业研究院在城外方便农田做试验,火器研究院放城外是害怕爆炸。
天启王恭厂大爆炸后世有人称是火药焚爆,甭管有没有证据,他都不能冒这个险。
崇祯看向了李邦华:“李爱卿,从军纪监察部调一人到火器研究院担任功过司司长,
记住了,不得插手各司的研究,只负责记录各司和研究人员的功过,结果交给院长和左右监院,内阁和朕各一份。”
安排完这些后,崇祯的双眼在徐光启、孙元化、毕懋康三人身上来回移动,似乎是在考虑什么,盯得三人有些忐忑不安。
过了好一会儿,崇祯有了决定:“徐光启,你担任火器研究院的首任院长,毕懋康担任左监院监火铳司司长,孙元化你担任右监院监火炮司司长!”
“臣等叩谢陛下天恩!”
对于徐光启和孙元化的能力他是很放心的,可他看过几篇文章,每篇文章的标题都是骇人听闻。
诸如《学贯中西的徐光启,亲手将大明推向了亡国深渊》、《大明王朝最大的隐形汉奸徐光启》。
大致内容是说明朝徐光启等人搜集历代天文、地理、医药、制作等等编辑成书,让传教士带回西方。
又伪作各种书籍,托名是西方人写的。
他也不知道那些贴吧作者是从哪里搞到的证据,言之凿凿,但在他看来很反智。
但这事他也不得防。
“另外再成立一个火器学院,也挂在火器研究院下面。”
徐光启若有所思道:“陛下,这个火器学院是不是要招一些学生,学习火器的知识?”
“对!”
崇祯看着几位年纪都挺大的人:“徐爱卿,你们学贯中西,在平日的研究之余,也要将自己所学编辑成书,负责教授火器学院的学生们。
至于招多少人,什么标准,一概由火器研究院决定,但每年必须输出至少一百人,能做到吗?”
“臣等领旨!”
徐光启三人齐齐的跪了下去,他们能听出来,这不是商量,而是必须要做的了。
就算是崇祯不说,他们也会带一些弟子,毕竟年纪大了,可不能将自己所学的东西失传了。
“起来吧,朕还有事情问你们!”
“我找到方法了!”
“我怎么这么笨,就在身边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
看着龙案边状若疯狂的毕懋康,众人面面相觑.
只有崇祯知道,燧发枪要出世了。
“陛下,自动生火是可行的,臣已经想到了方法,用燧石代替火绳,燧石碰撞产生火星点燃火药,
只不过这需要对火铳结构改造,至于什么时间能成就不好说了,
但这种方法一定是可行的,若是能做出来,陛下当居首功!”
崇祯摆了摆手:“这都是你自己的想法,和朕没有关系!”
即便他刚刚没有提点,再过几年毕懋康也能自己想出来,他现在只是提前一些。
历史记载,燧发枪是毕懋康在崇祯八年(1635年)成书刊印的《军器图说》中记载的。
也就是说,燧发枪可能在1635年之前就已经研制成功了,因为研发、试验都需要大量的时间。
如果当时朝堂之上有人能看出燧发枪的优势,大量装备,大明的结局似乎没有那么悲壮。
但因为朝局激荡,无人推广、时代剧变、观念落伍、思想冲突、官方压制、文化差异等因素,造成了燧发枪命途多舛。
建奴入关后《军器图说》成了禁书,燧发枪更是被雪藏了。
“孟侯,恭喜了,你要请客了!”
“好说!”
毕懋康也很是开心:“都是陛下的提点,陛下当真大才!”
“哈哈哈,孟侯,你还不知道吧,陛下刚刚对火炮也提出了一些想法,
我和老师都觉得是可行的,如果能试验成功,大明的火器将领先一个时代!”大风小说
孙元化随后将崇祯对火炮的想法快速的讲了一遍,毕懋康也听的连连称赞。
“陛下,臣等恳请陛下拨一些银子给臣,让臣立刻研究。”
看着孙元化三人的神情,崇祯笑了。
“不要急,朕召你们回来就是做这个事情的,刚刚你们也通过了朕的考核,朕答应的自然会兑现!”
崇祯说完,看着东暖阁内的众人:“诸位爱卿,前段时间朕成立了大明农业研究院,主要研究农业,提高粮食产量,解决的是百姓的口粮问题,
今天朕打算再成立一个大明火器研究院,主要负责研究火器,增加大明军队的战力,不知诸位爱卿意下如何?”
“请陛下示下!”
众人齐齐朝着崇祯行礼。
“大明火器研究院,下辖火铳司、火炮司、地雷司、水雷司、火药司、战车司、奇技司和战术司、功过司,
各司各司其责,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做,各司不得相互干涉,
另外将兵仗局、军器局两局划入火器研究院!”
ps:地雷、水雷一词在明代就出现了,明代兵书《武备志》中详细记载。
“陛下,其它几个司臣等都明白,但这奇技司和战术司的职责是?”
“大明火器繁琐,除了朕说的那些,还有很多种类,诸如神火飞鸦、飞空击贼震天雷、一窝蜂、出水火龙等等,
虽然用的少,但不代表没有用,不同的地形配合不同的火器,才是最合适的,我们要做到有备无患。”
崇祯说完,端着茶杯喝了口茶,继续道:“战术司则是研究火器战术战法、制定火器训练计划的,
他们虽然不一定会打仗,但发明者才知道如何将火器的威力发挥到最大,如何排阵、如何装填弹药最省时间等等,
这些东西军队似乎可以做,但远不如火器研究者专业,
当然了,他们做好的计划,都需要在二十一卫和京营中去试验,反复的修改才可以推广。”
“大明火器研究院,设院长一人,左右监院、院丞各一人,各司设司长一位,另外各司设博士、教授、助教若干名。”
“孙爱卿,此事交由内阁负责,在城外选一处地方建造,火器研究院品秩与农业研究院同级,
所有设施全部按照农业研究院的标准来,保密权限更高,加派重兵保护,
记住了,任何人没有手令进入火器研究院十丈内的,格杀勿论!”
农业研究院在城外方便农田做试验,火器研究院放城外是害怕爆炸。
天启王恭厂大爆炸后世有人称是火药焚爆,甭管有没有证据,他都不能冒这个险。
崇祯看向了李邦华:“李爱卿,从军纪监察部调一人到火器研究院担任功过司司长,
记住了,不得插手各司的研究,只负责记录各司和研究人员的功过,结果交给院长和左右监院,内阁和朕各一份。”
安排完这些后,崇祯的双眼在徐光启、孙元化、毕懋康三人身上来回移动,似乎是在考虑什么,盯得三人有些忐忑不安。
过了好一会儿,崇祯有了决定:“徐光启,你担任火器研究院的首任院长,毕懋康担任左监院监火铳司司长,孙元化你担任右监院监火炮司司长!”
“臣等叩谢陛下天恩!”
对于徐光启和孙元化的能力他是很放心的,可他看过几篇文章,每篇文章的标题都是骇人听闻。
诸如《学贯中西的徐光启,亲手将大明推向了亡国深渊》、《大明王朝最大的隐形汉奸徐光启》。
大致内容是说明朝徐光启等人搜集历代天文、地理、医药、制作等等编辑成书,让传教士带回西方。
又伪作各种书籍,托名是西方人写的。
他也不知道那些贴吧作者是从哪里搞到的证据,言之凿凿,但在他看来很反智。
但这事他也不得防。
“另外再成立一个火器学院,也挂在火器研究院下面。”
徐光启若有所思道:“陛下,这个火器学院是不是要招一些学生,学习火器的知识?”
“对!”
崇祯看着几位年纪都挺大的人:“徐爱卿,你们学贯中西,在平日的研究之余,也要将自己所学编辑成书,负责教授火器学院的学生们。
至于招多少人,什么标准,一概由火器研究院决定,但每年必须输出至少一百人,能做到吗?”
“臣等领旨!”
徐光启三人齐齐的跪了下去,他们能听出来,这不是商量,而是必须要做的了。
就算是崇祯不说,他们也会带一些弟子,毕竟年纪大了,可不能将自己所学的东西失传了。
“起来吧,朕还有事情问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