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高敖抱着树干,皱着眉,问边上的张歹:

    “老张,你觉得敌军现在有多少?”

    张歹是他们四个资历最老,也是战阵经验最丰富的,所以高敖、阎柔、薛平都隐隐以他为首。

    在张歹观察的时候,树

    “六面,八面,……”

    张歹数了一遍敌军的营旗,但又数漏了只能重新再数,片刻后,他终于“胸有成竹”道:

    “敌军兵力应该不下五万,这还是不算敌军的辎重、力夫的。”

    一听有五万,一众军吏倒吸一口气。

    他们这八百骑是从六个军抽调出来的,也算一股不小的力量,但想冲对面这么庞大的军势,那确实有点冒险了。

    而且他们昨夜也看了,敌军不仅在外围布置了鹿角、木刺,还在营地挖堑壕、起军壁,真是的,就那么怕死吗?

    在

    “张校尉,你确定望清楚了吗?”

    张歹翻了个白眼没理他,而边上的高敖则没好气对阎柔道:

    “我说老阎,你要是不放心,你可以自己上来看嘛。”

    这番话直让阎柔打了个哈哈,遂不敢多说了。

    这里面其实是有点抵牾的,那就是胡汉矛盾,更具体来说就是军中大汉主义的萌动。

    在这一块上,高敖还好一点,毕竟他就是北人,本来就接触过很多胡人,所以虽然谈不上多喜欢,但也能接受他们的存在。

    但张歹却不是如此,其人出自内郡,对胡人是非常排斥的,因为早年地方上的丁夫都是因为要防范鲜卑或者乌桓等理由而被征走的,然后就一去不回。

    所以在内郡人的精神世界中,胡人绝对是妖魔化的存在。

    自泰山军略定河北、平辽、幽并后,与胡人的关系问题已经不是一个纸面上的好恶了,而是现实中必须解决的。

    随着北地塞外愈发寒冷,越来越多的胡人部落被内迁安置在了地方。虽然这些部落的小酋及贵族势力已经被泰山军赎买或者消灭,但如果不能拆散他们的组织,内部还是会重新出现领头。

    所以,泰山军不得不将这些部落按帐分到各里社,于是汉人与胡人之间立即出现了巨大的生活矛盾。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大部分都是胡人不得不改变自己去融入更多人口的汉人,但在这个同化过程中却依旧出现着反噬,而这个反噬的恶果就是胡汉都不太满意泰山军。

    胡人们虽然来到了温暖的内郡,但却被泰山军拆散,离开了亲戚和熟悉的朋友,还老是被地方的汉人们联合起来欺负。

    而地方上的汉人也不满意泰山军,虽然他们感激拥有了土地,但却觉得自己本来可以关着门过自己的好日子的,但却忽然要面对个胡人,这些人破坏了他们的传统,污染了他们的水源,甚至连空气都变得臭了。

    而泰山军知不知道呢?知道,但却只能通过战争去疏导。只有战场,才能让彼此陌生的人群和族裔凝聚在一起。

    一个里社里,只要胡汉都当过兵的,即便不是在一个队的,但只要在一个军,都会有一份理解和认同,也更能在地方上弥合这种胡汉冲突。

    所以,之后在各军大扩军的时候,张冲就有意识的吸纳了相当一部分的胡人勇士。但这种方式是解决了政治上的问题,但却在军队内部出现了一种逆反。

    那就是部分汉人军吏被激发出了某种大汉主义,他们认为军队应该是汉人的自留地,胡人就应该去放放马,挤挤奶,然后载歌载舞过日子,而不是进军队来抢占他们的军功和机会。

    但好在,这一切都还是萌动,一切都在合理的范围内。

    这就是现实,你总是要不断去解决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手段就会成为新的问题,然后再一次去解决。

    当然你也可以平躺,坐视问题出现,消失,内化,根深蒂固,直到积重难返,最后再血杀一场推倒重来。

    人总是下意识选择那条最好走的路,但也越走越窄。

    此时,张歹的态度,血统,所以还不算太敏感。

    而薛平直接就是鲜卑人,能看出张歹对自己的轻蔑,但他并不愤怒、争抢。因为这并不是他们的时代,他们知道该如何做。

    但好在,军中自有法度在,军中的有识军将也很多,对于军中的风气一直在把控和引导,如张歹这样的并不多。

    张歹又看了一眼远处的袁军阵地,然后一溜得从树上滑下。

    今年三十有一的张歹正是其武人生涯的巅峰,无数次的胜利养成了他昂扬的战斗作风,此时看到阎柔那怂样,他就生气。

    他对众军吏道:

    “我军作为六军之精锐,本就是各军之胆,如我等胆寒,让后面的六军袍泽们如何看?再且说了,敌军人数再多又如何?且先试探一二,再做计较。”

    这会,高敖也从树上下来了,接过话头:

    “如何试探。”

    但见张歹轻蔑一笑:

    “就和他斗斗将。”

    ……

    太武三年,五月二十九日,晨日,薄雾渐散,

    袁军三支大军自西向东一字排开,每一军都军阵严密,方阵厚重,到处都是旌旗飘荡,而此时天光微熹,河风凉爽,真是一个美好的早上。

    借着这份凉意,袁军各营吏士开始用早饭,也就是昨夜剩下的粟团。

    这些人中有食量大的,昨夜就将三个粟团给吃完了,这会直接抢夺别人手里的,有些军吏看到了也当没看见。

    毕竟食量大的普遍都是武士,自然有特权。

    这一点点的冲突并不影响众人的惬意,大家都靠着堆烤着发硬的粟团。

    忽然,从西北方向传来一阵号角声,众袁军先是一呆,然后赶紧将饭团揣在怀里,匆忙拿起武器就要列阵。

    而各级军吏也开始高吼,焦急的让麾下众人准备。

    此时,各营之间到处是奔走的令骑,纷纷乱乱,所有人都摸不清头脑,以为大战现在就已经开始了。

    而距离西北方向最近的是文聘的南阳兵,以及中段的李整。

    这会几个力士架着李整,让他瞅望着号角传来的方向。

    “再高点,再高点。”

    直到将李整举到了最高,他才终于看清了来犯之敌的情况。

    那是一股数量在数百骑左右的骑军,黑压压的列在林子外,人人插背旗,背旗又分四种颜色,在旷野上横向排布,就好像四条整洁的色块。

    这会这些骑士都

    看清了敌军的规模后,李整摸了摸髯胡,有点拿不准对方又在搞什么战术。

    这段时间他也和泰山军打过不少交道了,发现这些人战术非常灵活,即便是一些中低级的军吏也能灵活应用不同战术,让人防不胜防。

    李整从这一点就看出泰山军必然是有比较体系的韬略军阵术的培养的,毕竟以泰山军的底色,肯定是吸引不到将门世家投奔的。所以这些军将必然都是泰山军自己培养出来的。

    也正是有这样的认识,李整才很清醒的意识公国那帮颍川士想着左右骑墙是多么滑稽。

    李整也多少听闻过颍川士们鼓吹的内变言论。说不论袁绍还是张冲,要想管理这天下,到底是离不开他们的。

    本来李整也认为这番言论的精妙,也颇打算让家族从武家转为经学之家。

    但自从来到伊洛这里,和泰山军真刀真枪干过几轮后,他才醒悟过来。

    敌人连韬略、军阵、战法都能大规模培养,更不说你那几本死经了。

    在李整看来,这世间第一流的学问就是兵法,因为兵法是管理和指导着天下最庞大和复杂的活动,战争。

    而经学?说的好听是圣贤之道,但其实不过是翻来覆去的念经罢了。它并不是什么真的知识,也不难掌握,只是因为特定门槛,才让这成了进阶之道罢了。

    太平之世,不需要治世的人才,只要有家世会念经就行。但乱世,家世和念经都成了无用,只有兵法战阵才是真的能解决乱世的。

    其中高下之分,一眼可知。

    所以明悟了这一点后,李整心中对于未来再无幻想,对于打赢这场仗也不抱期望。

    有时候他会忍不住在想,其实他和泰山军也没有什么化不开的仇恨,毕竟那夜在军帐中,到底是谁杀了李进,至今还没有结论。

    甚至再退一步说,如果和家族的存续来说,即便是张冲杀了李进,也是无关重要的。

    李整并不想让自己的家族随袁绍陪葬。

    就在李整思考的间隙,场面上忽然出了变故。

    对面忽然冲出一骑,也不知道在军前喊了什么,就见到从南阳军阵中奔出一将,然后两将就在阵前斗战了起来。

    阵前斗将真的是儿戏,但谁又能拒绝观看一场骑士们之间的厮杀呢?

    就和罗马人爱看角斗戏,现代人爱看拳击赛,大汉的武人们也爱看斗将戏码,反正现在打也打不起来,不如看看热闹。

    双骑对冲,马槊只是一个交错,就有一人落马,李整细看落马一方正是南阳这边的,心里就是惋惜。

    毕竟再如何气馁,哪个武人不争强好胜。

    对阵那边,那泰山骑将哈哈一笑,跳下战马,然后割下了对手的首级,随后面向南阳军阵这边放肆嘲笑。

    就在他转身将首级系在马鞍上时,从南阳军阵中又奔出一将,向他直扑。这泰山将反应及时拔刀砍倒了此将,就准备砍下第二名敌将的首级回去。

    很显然,这泰山将也明白好汉难敌四手,再不回去,怕得交代在这里。

    而这个时候,南阳军阵这边再一次冲出一将,此将身穿绛色大氅,如同烈火一般飞驰而来。

    人在马上便高吼:

    “我麾下首级怎可交于无名之辈?某家南阳俞涉,死来。”

    而那泰山将见这将已经奔出,再看此将一身绛色丝绦,穿亮色精甲,外罩短袖军衣,纵马奔驰如履平地,就知道是个厉害的。

    但此时军阵斗将,一举一动事关两军士气,当然不能退缩。于是此泰山将再一次翻身上马,高喊:

    “某乃豹韬军骑队将赵隼……。”

    话未落,俞涉已经奔到赵隼面前,朱漆马槊顶在赵隼胸口,一击便将其打得吐血。

    下一刻,俞涉正要去割赵隼首级,忽然一将从本阵飞驰,话都来不及说,手中箭矢便已插在俞涉的嘴巴里。

    俞涉一时没死,嘴里满是鲜血,指着对面奔来的骑将,想要说句不讲武德,其人便已栽倒在地。

    而那边奔出的骑将,都已经杀完了俞涉,嘴里的话才结结巴巴说出:

    “某,乃,平州,薛平。”

    这话明显是慢了几拍子,这会见对面骑将都死了,这薛平又补了一句:

    “真乃土鸡瓦狗。”

    这番话倒是利索,显然已是贯口。

    你当薛平为何奔出,非是抢风头,而是人情世故。这落马的赵隼是张歹的爱将,肯定是不想见着死的,他薛平出来救赵隼,就是卖张歹个好。

    果然,薛平掠过前阵,一把抄起赵隼,眼睛捎带瞅了一眼张歹那边,果见老前辈嘴角含笑。

    哼,看谁还说咱平州儿憨直,咱们也是懂人情世故的。

    ……

    晨日,伊水南岸无名坡,袁绍军本阵。

    此时,袁绍一身金甲,端坐在马扎上吃着一碗煮得烂透的肉粥,他的两侧数十名武将皆穿华贵甲胄,数十名幕僚着博带宽袖,端肃雍容,文武毕俱,花团锦簇。

    而在他们身后则是二百名赤心队,皆穿绛色衣袍,衣精甲,手持长柄精铁长戟,分列在两侧。而他们的身后,就是近百面军旗迎风飘扬,这每一面军旗都代表着袁军麾下的一个营头。

    在这种庄严肃穆的时刻,袁绍畅快的将最后一口肉粥喝完,然后放下筷子,对左右文武满足道:

    “有生以来,没吃过这么美味的肉粥。”

    众人知道袁绍的意思,只等袁绍下令。

    看了看对岸的风和日丽,袁绍放空了一会,片刻后,他站了起来,背对众将:

    “咱们过河!”

    于是,数十名军将,高喊:

    “过河!”

    “过河!”

    最后的决战终于来临了。

章节目录

犁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请叫我陈总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请叫我陈总长并收藏犁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