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前往公孙家
接下来的半个时辰内,朱桂把自己的部分计划告诉了廖青海,对方虽然在眼下的太原已经没有任何的权势,但再怎么说也代表着朝廷。
也只有获得了对方的认可,朱桂才能在法理上占据主动地位。
廖青海听到朱桂的计划后,脸上的神情非常复杂。
“王爷,朝廷的圣旨还没有下来,您这么做的话,如果皇上再调来一位藩王,那可就难办了。”
廖青海苦笑着提醒道。
原来朱桂想要‘挖走’原本属于晋王的护卫军,理由是一旦这支军队和太原城内的豪强勾结在一起,那就很有可能会造反,而太原是大明的边城重镇,这可是对大明的疆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对于廖青海的担忧,朱桂只是笑着说道:“廖大人不必担心,既然本王敢这么做,自然是因为知道一些隐秘的消息的,两年之内,太原都不会有新的藩王。”
朱桂之所以这么笃定,也是因为他猜测太子朱标一旦病逝,恐怕朱元璋也会步其后尘,到时候靖难之役就爆发了,自然就不会有新的藩王了。
朱允炆削藩还来不及呢,更不要说另设藩王了。
廖青海自然不知道朱桂的想法,可是他也不便打听朱桂口中的‘隐秘消息’,再加上眼下太原的局势确实越发动荡,要是真的出了什么事,别人他不知道,但是作为郡守的他,确实要承担最主要的责任的。
于是廖青海点头说道:“一切都听王爷的,下官任凭调遣。”
廖青海自知理亏,本来就是他向代王求助的,如今对方不仅支援了太原府,甚至还要对太原府进行改革。
如果说太原府的其他人都是眼高于顶,对于发展迅猛甚至大有赶超太原之势的大同府不屑一顾的话,那亲自去过大同府的廖青海早就没有这种念头了。
要是真能让太原能有大同府的一半发展水平,以太原的人口优势,甚至有可能成为北方的第一大城市。
所以廖青海最后还是妥协了,把心中的那些担忧和不安全都抛之脑后了。
朱桂满意的点了点头,有了这位当地郡守的协助,那很多事情就会变得简单起来,名正言顺还是这个时代的主流。
很快,公孙家便送来请柬,宴会定在晚上时分,而且上面还附上了一系列的宾客名单。
其中可不只有赵家和王家,整个太原府有头有脸的人物包括那些帮派大佬也都在邀请之列。
朱桂看着名单,心中不禁有些感慨,这公孙明就算是抛弃他的本家,他本身也能算得上是个人物,可惜却在后世的历史上没有任何痕迹。
看来普通人想要发迹,才华和机遇都是不能缺少的,而这次,朱桂便成了公孙明前所未有的机遇。
至于他能否抓住,那就要看他的造化了。
朱桂把请帖交给了他身后的张郡守,然后对面前的廖青海吩咐了一番。
廖青海连连点头后一脸认真的离开了。
而张郡守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一切都在这位小王爷的计划之中。
而他一直都和朱桂吃住在一起,只不过是隔了一道门而已,没想到对方还是能在他都没有发觉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这让张郡守心中感慨不已,也再次肯定了自己的选择。
对朱桂来说,今晚的宴会是一个绝好的舞台,到时候他可以借着这个舞台以及三大家族再加上廖郡守这四个重要实力向其他摇摆不定的势力施压。
然后再凭借大同钱庄的强大财力,通过‘赎买’的方式让太原的这些权贵让渡他们的一部分利益,同时加入到朱桂的阵营中,也就是大同商会中来。
当然这件事也并不容易,毕竟商人的身份在除了大同府以外的地区还是有些尴尬的,这些人也未必会‘自降身份’。
这就到了三大家族起作用的时候了,然后朱桂再适当地告诉其他人,可以让这些人可以合法的参军,在这种软硬兼施的方法下,大部分摇摆的实力都会做出他们的选择。
当然,朱桂对于那些硬骨头也有办法处理,当然,他带来的大同府的部队只是最后的手段,他完全可以让公孙明他们三人来‘练练手’,提前感受一下战场的气氛。
不过要想演好这场戏,最好还是要在宴会之前就和三大家族的族长交涉好,不然他们到时候再拆他的台就难办了。
于是朱桂让一名亲卫打扮成他的样子,然后他自己则化妆成了普通人模样从醉仙楼的后门离开了。
此时虽然还有不少势力在醉仙楼附近观望,但是他们对朱桂的相貌以及身份根本就是一无所知。
朱桂很容易的就找到一辆马车,然后来到了公孙家的宅院。
对于进门这种小事,朱桂也只是让亲卫拿着他的腰牌闯进了公孙家。
这虽然引起了不小的骚动,但是见多识广的公孙家族长还是慌张的亲自出门迎接。
当他看到朱桂的模样时,脸上写满了震惊和怀疑。
“您是代王殿下?”公孙龙疑惑的问道。
“怎么?不像吗?就算你认不得本王,你也应该认出本王的令牌的真假吧?”朱桂笑着说道。
“不错,这令牌和晋王的腰牌是一样的材质,是朝廷监制,根本不可能伪造,除非……”公孙龙欲言又止的说道。
“除非是偷来的对吗?你倒是谨慎的很,那本王再给你看一样东西吧。”
朱桂说着扯开衣服的对襟,露出最里面的黄色褂子。
公孙龙见状,眼睛顿时瞪得溜圆,接着就跪了下来。
“草民公孙龙参见代王,有失远迎,请王爷赎罪。”
“起来吧,本王这次是微服私访,所以这件事不宜声张,明白了吗?”朱桂说道。
他这么做就是为了防止公孙明和赵天以及王华他们知道他的身份。
虽然公孙明早就有所怀疑了,但是怀疑和确认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是,草民明白。”公孙龙马上向他身边的下人严厉教训起来,让他们绝不能向其他人提及此事。
也只有获得了对方的认可,朱桂才能在法理上占据主动地位。
廖青海听到朱桂的计划后,脸上的神情非常复杂。
“王爷,朝廷的圣旨还没有下来,您这么做的话,如果皇上再调来一位藩王,那可就难办了。”
廖青海苦笑着提醒道。
原来朱桂想要‘挖走’原本属于晋王的护卫军,理由是一旦这支军队和太原城内的豪强勾结在一起,那就很有可能会造反,而太原是大明的边城重镇,这可是对大明的疆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对于廖青海的担忧,朱桂只是笑着说道:“廖大人不必担心,既然本王敢这么做,自然是因为知道一些隐秘的消息的,两年之内,太原都不会有新的藩王。”
朱桂之所以这么笃定,也是因为他猜测太子朱标一旦病逝,恐怕朱元璋也会步其后尘,到时候靖难之役就爆发了,自然就不会有新的藩王了。
朱允炆削藩还来不及呢,更不要说另设藩王了。
廖青海自然不知道朱桂的想法,可是他也不便打听朱桂口中的‘隐秘消息’,再加上眼下太原的局势确实越发动荡,要是真的出了什么事,别人他不知道,但是作为郡守的他,确实要承担最主要的责任的。
于是廖青海点头说道:“一切都听王爷的,下官任凭调遣。”
廖青海自知理亏,本来就是他向代王求助的,如今对方不仅支援了太原府,甚至还要对太原府进行改革。
如果说太原府的其他人都是眼高于顶,对于发展迅猛甚至大有赶超太原之势的大同府不屑一顾的话,那亲自去过大同府的廖青海早就没有这种念头了。
要是真能让太原能有大同府的一半发展水平,以太原的人口优势,甚至有可能成为北方的第一大城市。
所以廖青海最后还是妥协了,把心中的那些担忧和不安全都抛之脑后了。
朱桂满意的点了点头,有了这位当地郡守的协助,那很多事情就会变得简单起来,名正言顺还是这个时代的主流。
很快,公孙家便送来请柬,宴会定在晚上时分,而且上面还附上了一系列的宾客名单。
其中可不只有赵家和王家,整个太原府有头有脸的人物包括那些帮派大佬也都在邀请之列。
朱桂看着名单,心中不禁有些感慨,这公孙明就算是抛弃他的本家,他本身也能算得上是个人物,可惜却在后世的历史上没有任何痕迹。
看来普通人想要发迹,才华和机遇都是不能缺少的,而这次,朱桂便成了公孙明前所未有的机遇。
至于他能否抓住,那就要看他的造化了。
朱桂把请帖交给了他身后的张郡守,然后对面前的廖青海吩咐了一番。
廖青海连连点头后一脸认真的离开了。
而张郡守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一切都在这位小王爷的计划之中。
而他一直都和朱桂吃住在一起,只不过是隔了一道门而已,没想到对方还是能在他都没有发觉的情况下做到这一点,这让张郡守心中感慨不已,也再次肯定了自己的选择。
对朱桂来说,今晚的宴会是一个绝好的舞台,到时候他可以借着这个舞台以及三大家族再加上廖郡守这四个重要实力向其他摇摆不定的势力施压。
然后再凭借大同钱庄的强大财力,通过‘赎买’的方式让太原的这些权贵让渡他们的一部分利益,同时加入到朱桂的阵营中,也就是大同商会中来。
当然这件事也并不容易,毕竟商人的身份在除了大同府以外的地区还是有些尴尬的,这些人也未必会‘自降身份’。
这就到了三大家族起作用的时候了,然后朱桂再适当地告诉其他人,可以让这些人可以合法的参军,在这种软硬兼施的方法下,大部分摇摆的实力都会做出他们的选择。
当然,朱桂对于那些硬骨头也有办法处理,当然,他带来的大同府的部队只是最后的手段,他完全可以让公孙明他们三人来‘练练手’,提前感受一下战场的气氛。
不过要想演好这场戏,最好还是要在宴会之前就和三大家族的族长交涉好,不然他们到时候再拆他的台就难办了。
于是朱桂让一名亲卫打扮成他的样子,然后他自己则化妆成了普通人模样从醉仙楼的后门离开了。
此时虽然还有不少势力在醉仙楼附近观望,但是他们对朱桂的相貌以及身份根本就是一无所知。
朱桂很容易的就找到一辆马车,然后来到了公孙家的宅院。
对于进门这种小事,朱桂也只是让亲卫拿着他的腰牌闯进了公孙家。
这虽然引起了不小的骚动,但是见多识广的公孙家族长还是慌张的亲自出门迎接。
当他看到朱桂的模样时,脸上写满了震惊和怀疑。
“您是代王殿下?”公孙龙疑惑的问道。
“怎么?不像吗?就算你认不得本王,你也应该认出本王的令牌的真假吧?”朱桂笑着说道。
“不错,这令牌和晋王的腰牌是一样的材质,是朝廷监制,根本不可能伪造,除非……”公孙龙欲言又止的说道。
“除非是偷来的对吗?你倒是谨慎的很,那本王再给你看一样东西吧。”
朱桂说着扯开衣服的对襟,露出最里面的黄色褂子。
公孙龙见状,眼睛顿时瞪得溜圆,接着就跪了下来。
“草民公孙龙参见代王,有失远迎,请王爷赎罪。”
“起来吧,本王这次是微服私访,所以这件事不宜声张,明白了吗?”朱桂说道。
他这么做就是为了防止公孙明和赵天以及王华他们知道他的身份。
虽然公孙明早就有所怀疑了,但是怀疑和确认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是,草民明白。”公孙龙马上向他身边的下人严厉教训起来,让他们绝不能向其他人提及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