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一日卯正,杨安玄照例来到建春门外,准备进建春门从承华门入东宫,远远发现情形不对。
建春门关闭,门前中军屹立,封住去路,城门外聚集了一堆官员,正交头接耳的议论。
看到几个东宫相熟的小官,杨安玄挤过去问道:“何兄,建春门为何关闭,什么时候放行?”
何鸣摇头道:“愚也是刚到,听说宫中进了生人,这城门不知何时才能开放。”
杨安玄打量着驻守的将士,认出一个熟人,骁骑军校尉马宏。
到东宫任侍读,往来诸门时常与马宏遇上,不打不相识,这个马宏很有眼色,看到杨安玄总要上前说上两句,语多奉承。
杨安玄也有心交好,请了几次到酒肆、妓楼饮酒,又介绍阴敦、刘衷等人以及东宫的一些官员与他相识。
马宏感觉杨安玄待人真诚,出身也是兵家,贵为东宫侍读却没有士人的虚架子,与自己称兄道弟毫不避忌,交情便结下。
得闲与杨安玄、刘衷等人到校场上射箭,马宏对两人的箭术十分佩服,两人也未藏私,指点了马宏几句,让马宏感觉受益匪浅。
等杨安玄走近,马宏轻声道:“宫中大变,情形不明。”
杨安玄脑袋“嗡”的一声,他想起一事。史书记载司马曜因酒后戏言,被张贵人用被子捂死,莫不是天子驾崩(1)了。
建春门外人越聚越多,大伙都感觉到宫中有变,面色惊惶地议论着,杨安玄此时已经料定是司马曜死了。
“国王死了、国王万岁”,新君司马德宗是个什么也不懂的傻子,权力将落入会稽王司马道子的手中,随着王恭起兵,乱世来临。
耳边听着众人越来越响的议论,杨安玄默不作声地思索着自己的将来,风险与机遇同在。
建春门打开尺许,从里面挤出个黄门郎,面向众人高声念出一些人的名字,杨安玄听清东宫侍读四人在内。
“除了念到名字的人,其他人可以归家了。”黄门郎尖声宣布道。
依照官职大小,众人排成一列,随着黄门郎从打开尺许的城门挤了进去。
黄门郎直接引着众人来到大司马门,杨安玄看到大司马门外已经站着一堆朝庭的官员,面容悲戚。
西堂的殿门前已经挂起了白幡、白缣帐等物,真的是司马曜死了。
杨安玄支起耳朵听着四周的议论,天子是昨夜在睡梦中魇崩(2)的。
宫中连夜派人向会稽王、琅琊王、谯王以及王珣、谢琰、王国宝、孔安国等人送讣音。
王国宝得知消息后,命人备马急驰。之所以这么急,王国宝自有打算。他是中书令,掌传宣诏命,抢先入宫撰写遗诏,让自己辅政,便能与会稽王分庭抗争。
宫中大变,灯火从大司马门一直亮到宫城门前,王国宝在宫城前跳下马,大步往里闯。
今夜当值的是侍中王爽,当门拦住王国宝,厉声喝道:“太子未至,任何人不得擅入,违禁立斩!”
王国宝急得直挫手,他与王爽向来不睦,知道王爽无论无何也不会放自己进入,机会已失,急也无用,只得转身回府。卯时,会稽王司马道子迎太子入太极殿,召重臣入殿商议新君从开始之事,杨安玄到来之时,大殿内还在商议。
约摸又过了一刻钟,侍立在殿门前的黄门侍郎呼道:“天子登基,众臣跪拜。”
杨安玄跟着众人朝着太极殿内叩头。就这样,太元二十一年九月二十一日,太子司马德宗即位,大赦天下。
…………
东宫内重臣已经议定,司马曜谥号孝武皇帝,庙号烈宗,暂在西堂设祭。
设白缣帐,将锦席换成蓐(草席),榻改成素床,轺辇、版舆(木制的轻便坐车)、细犊车用白布装饰。
经幡从皇城漫延至建康城四处,各寺派出高僧日夜诵经替孝武皇帝超度亡魂。
又有旨意下,一年之内禁婚嫁,百日不准作乐,四十九日内不准屠宰等等。
一连数日,杨安玄都住在太极殿外搭起的芦棚内,担任接引的职司,引导前来祭拜的臣子们出入。
九月二十三日,尚书左仆射,兼太子詹事、吏部尚书王珣上奏,“会稽王道子,谊兼勋戚,应进位太傅,领扬州牧,假黄钺”。
天子准奏,令会稽王在朝摄政,大小政事一律咨询。
杨安玄暗叹,司马曜死后,司马道子权位更重,声威益盛。
朝中大小官员个个谄笑奉承,恨不得趴在地上替司马道子扫掉地上的灰尘。
衮衮诸公,皆是趋炎附势之人,满朝文武,无不谀媚司马道子。
这几日看到王国宝时刻相伴在司马道子身侧,看样子重得会稽王的欢心。有一次王绪从杨安玄身旁经过,恶狠狠地瞧了他一眼,从鼻孔中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杨安玄心中暗凛,与太原王家结怨已深,南篱门外的暗杀已是不死不休之局。
在脑中回忆了一下王国宝与王绪的下场,心中冷笑,冢中枯骨离死不远矣,不过在两贼灭亡之前要保全好自己。
九月二十八日,平北将军、兖青二州刺史王恭从京口入京临丧,送孝武帝入隆平陵,王恭是孝武帝皇后王法慧之兄。
恰逢杨安玄当值,在前面引这位先皇国舅入西堂祭拜。王恭四旬年纪,面容儒雅,两眼通红,入堂跪拜,以手擂地,号哭出声。
杨安玄心知这位是王国宝的掘墓人,得寻机在他的心中留下印象,借其势抗衡王国宝。
痛哭多时,王恭止住哀声,以手扶地准备站起。
侍立在一旁的杨安玄抢前一步,伸手扶起王恭,轻声语道:“朝局不稳,将军身系时望,当为国保重。”
众目之下,杨安玄只能吐出一句话,然后松开王恭的手,退在一旁。
王恭扫了杨安玄一眼,转身出西堂前往太极殿。
太极殿,天子司马德宗居中而坐,依旧是如同泥雕木塑,木然地看着王恭跪拜行礼。
琅琊王司马德文替兄长道:“王刺史请起,一旁安坐。”
司马道子坐在天子的左下侧,看到王恭目光露出忌惮之色。王恭是孝武帝的亲信,当年为自亲待,时常劝己专掌朝政,结果被王恭告知孝武帝,袁悦之不久被便诛杀了。
如今孝武帝已死,自己初摄政,保持朝庭内外的和平相处犹为重要。司马道子和声道:“王刺史辛苦了,先帝突逝,国事多艰,还望王刺史辅佐新君,共克时艰。”
王恭正颜厉色地道:“这是臣的本份,自不用会稽王交待。大王摄政,重任在身,纵是周公、伊尹亦感吃力,愿大王采纳忠言,远离奸佞小人。”
说这话的时候,王恭的眼光直视着对面的中书令王国宝。
司马曜死后,王国宝转而又谀媚司马道子,司马道子被他迷惑,朝中诸事多与他商议。
孝武帝死得突然,没有立下遗诏,原本受天子重用的王珣、王雅等人没了辅政的实权,只得任由司马道子摆布。
王国宝又恨又惧,面皮轻轻地抽动,一语不发。
司马道子强笑道:“王刺史所言甚是,本王自当效仿周、伊二公,尽心尽力辅佐天子。朝中诸位大臣都是先皇留下的忠贞之士,众人会与本王一道齐心协力辅佐天子,守护宗庙社稷。”
王恭朝宝座上的司马德宗拱手道:“万岁,臣以为尚书左仆射王珣、右仆射谢琰、太子少傅王雅、太常孔安国皆是先皇遗给万岁的栋梁之材,万岁当下旨命这几人为辅政大臣,与会稽王一道参议国事。”
司马德宗木然不语,琅琊王司马德文侍立在身侧,不知如何应答,只得用目光望向司马道子。
司马道子怫然不悦,这个王恭太不知进退,自己以和为贵一再容忍,不料其居然当着众臣的面扫自己的面子,要夺自己手中权柄。
“此事容后再议”,司马道子冷声道:“诸位,便议到这里,散朝吧。”
众人起身施礼,依次步出太极殿。
王恭来到殿门外,仰天长叹道:“榱栋虽新,恐不久便有《黍离》之叹矣!”
一甩衣袖,也不与其他人叙旧,大踏步走下台阶。
经过堂前搭的芦棚时,王恭脚步略缓,望着站立在棚前的杨安玄,问身边的一名官员道:“棚前那个年轻人是谁家子弟,王某怎么不识?”
那人应道:“是东宫侍读杨安玄,就是写《小窗幽句》的弘农杨安玄,他去年才进的京。”
王恭点点头,衣袖飘飘离开了皇城。
东堂,司马道子与王国宝对坐饮茶。
王国宝愤声道:“王爷,那王恭狂妄至极,居然在大殿之上口吐狂言,王爷不可轻饶了他。”
司马道子叹道:“朝庭刚逢大乱,还是以和为贵。王恭虽然言辞严厉,却也是一片为国忠心,孤王希望他能放下成见,与国宝共同辅佐本王。”
王国宝刚要说话,王绪匆匆走进大殿,施礼后道:“王爷,方才王刺史走出大殿,高呼‘榱栋虽新,恐不久便有《黍离》之叹矣’,怕是心存怨望。”
司马道子怒哼一声,“当”的一声将手中杯掷在地上。
王国宝端起茶杯饮了一口,这个王恭一直便是自己的对头,他的弟弟侍中王爽在先皇驾崩时拦住宫中不让自己写遗诏,说起来还是同族,分明是冤家对头。
会稽王气得掷了茶杯,显然对王恭恨之在心,自己寻得机会,定劝说王爷除去此人。
70
建春门关闭,门前中军屹立,封住去路,城门外聚集了一堆官员,正交头接耳的议论。
看到几个东宫相熟的小官,杨安玄挤过去问道:“何兄,建春门为何关闭,什么时候放行?”
何鸣摇头道:“愚也是刚到,听说宫中进了生人,这城门不知何时才能开放。”
杨安玄打量着驻守的将士,认出一个熟人,骁骑军校尉马宏。
到东宫任侍读,往来诸门时常与马宏遇上,不打不相识,这个马宏很有眼色,看到杨安玄总要上前说上两句,语多奉承。
杨安玄也有心交好,请了几次到酒肆、妓楼饮酒,又介绍阴敦、刘衷等人以及东宫的一些官员与他相识。
马宏感觉杨安玄待人真诚,出身也是兵家,贵为东宫侍读却没有士人的虚架子,与自己称兄道弟毫不避忌,交情便结下。
得闲与杨安玄、刘衷等人到校场上射箭,马宏对两人的箭术十分佩服,两人也未藏私,指点了马宏几句,让马宏感觉受益匪浅。
等杨安玄走近,马宏轻声道:“宫中大变,情形不明。”
杨安玄脑袋“嗡”的一声,他想起一事。史书记载司马曜因酒后戏言,被张贵人用被子捂死,莫不是天子驾崩(1)了。
建春门外人越聚越多,大伙都感觉到宫中有变,面色惊惶地议论着,杨安玄此时已经料定是司马曜死了。
“国王死了、国王万岁”,新君司马德宗是个什么也不懂的傻子,权力将落入会稽王司马道子的手中,随着王恭起兵,乱世来临。
耳边听着众人越来越响的议论,杨安玄默不作声地思索着自己的将来,风险与机遇同在。
建春门打开尺许,从里面挤出个黄门郎,面向众人高声念出一些人的名字,杨安玄听清东宫侍读四人在内。
“除了念到名字的人,其他人可以归家了。”黄门郎尖声宣布道。
依照官职大小,众人排成一列,随着黄门郎从打开尺许的城门挤了进去。
黄门郎直接引着众人来到大司马门,杨安玄看到大司马门外已经站着一堆朝庭的官员,面容悲戚。
西堂的殿门前已经挂起了白幡、白缣帐等物,真的是司马曜死了。
杨安玄支起耳朵听着四周的议论,天子是昨夜在睡梦中魇崩(2)的。
宫中连夜派人向会稽王、琅琊王、谯王以及王珣、谢琰、王国宝、孔安国等人送讣音。
王国宝得知消息后,命人备马急驰。之所以这么急,王国宝自有打算。他是中书令,掌传宣诏命,抢先入宫撰写遗诏,让自己辅政,便能与会稽王分庭抗争。
宫中大变,灯火从大司马门一直亮到宫城门前,王国宝在宫城前跳下马,大步往里闯。
今夜当值的是侍中王爽,当门拦住王国宝,厉声喝道:“太子未至,任何人不得擅入,违禁立斩!”
王国宝急得直挫手,他与王爽向来不睦,知道王爽无论无何也不会放自己进入,机会已失,急也无用,只得转身回府。卯时,会稽王司马道子迎太子入太极殿,召重臣入殿商议新君从开始之事,杨安玄到来之时,大殿内还在商议。
约摸又过了一刻钟,侍立在殿门前的黄门侍郎呼道:“天子登基,众臣跪拜。”
杨安玄跟着众人朝着太极殿内叩头。就这样,太元二十一年九月二十一日,太子司马德宗即位,大赦天下。
…………
东宫内重臣已经议定,司马曜谥号孝武皇帝,庙号烈宗,暂在西堂设祭。
设白缣帐,将锦席换成蓐(草席),榻改成素床,轺辇、版舆(木制的轻便坐车)、细犊车用白布装饰。
经幡从皇城漫延至建康城四处,各寺派出高僧日夜诵经替孝武皇帝超度亡魂。
又有旨意下,一年之内禁婚嫁,百日不准作乐,四十九日内不准屠宰等等。
一连数日,杨安玄都住在太极殿外搭起的芦棚内,担任接引的职司,引导前来祭拜的臣子们出入。
九月二十三日,尚书左仆射,兼太子詹事、吏部尚书王珣上奏,“会稽王道子,谊兼勋戚,应进位太傅,领扬州牧,假黄钺”。
天子准奏,令会稽王在朝摄政,大小政事一律咨询。
杨安玄暗叹,司马曜死后,司马道子权位更重,声威益盛。
朝中大小官员个个谄笑奉承,恨不得趴在地上替司马道子扫掉地上的灰尘。
衮衮诸公,皆是趋炎附势之人,满朝文武,无不谀媚司马道子。
这几日看到王国宝时刻相伴在司马道子身侧,看样子重得会稽王的欢心。有一次王绪从杨安玄身旁经过,恶狠狠地瞧了他一眼,从鼻孔中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杨安玄心中暗凛,与太原王家结怨已深,南篱门外的暗杀已是不死不休之局。
在脑中回忆了一下王国宝与王绪的下场,心中冷笑,冢中枯骨离死不远矣,不过在两贼灭亡之前要保全好自己。
九月二十八日,平北将军、兖青二州刺史王恭从京口入京临丧,送孝武帝入隆平陵,王恭是孝武帝皇后王法慧之兄。
恰逢杨安玄当值,在前面引这位先皇国舅入西堂祭拜。王恭四旬年纪,面容儒雅,两眼通红,入堂跪拜,以手擂地,号哭出声。
杨安玄心知这位是王国宝的掘墓人,得寻机在他的心中留下印象,借其势抗衡王国宝。
痛哭多时,王恭止住哀声,以手扶地准备站起。
侍立在一旁的杨安玄抢前一步,伸手扶起王恭,轻声语道:“朝局不稳,将军身系时望,当为国保重。”
众目之下,杨安玄只能吐出一句话,然后松开王恭的手,退在一旁。
王恭扫了杨安玄一眼,转身出西堂前往太极殿。
太极殿,天子司马德宗居中而坐,依旧是如同泥雕木塑,木然地看着王恭跪拜行礼。
琅琊王司马德文替兄长道:“王刺史请起,一旁安坐。”
司马道子坐在天子的左下侧,看到王恭目光露出忌惮之色。王恭是孝武帝的亲信,当年为自亲待,时常劝己专掌朝政,结果被王恭告知孝武帝,袁悦之不久被便诛杀了。
如今孝武帝已死,自己初摄政,保持朝庭内外的和平相处犹为重要。司马道子和声道:“王刺史辛苦了,先帝突逝,国事多艰,还望王刺史辅佐新君,共克时艰。”
王恭正颜厉色地道:“这是臣的本份,自不用会稽王交待。大王摄政,重任在身,纵是周公、伊尹亦感吃力,愿大王采纳忠言,远离奸佞小人。”
说这话的时候,王恭的眼光直视着对面的中书令王国宝。
司马曜死后,王国宝转而又谀媚司马道子,司马道子被他迷惑,朝中诸事多与他商议。
孝武帝死得突然,没有立下遗诏,原本受天子重用的王珣、王雅等人没了辅政的实权,只得任由司马道子摆布。
王国宝又恨又惧,面皮轻轻地抽动,一语不发。
司马道子强笑道:“王刺史所言甚是,本王自当效仿周、伊二公,尽心尽力辅佐天子。朝中诸位大臣都是先皇留下的忠贞之士,众人会与本王一道齐心协力辅佐天子,守护宗庙社稷。”
王恭朝宝座上的司马德宗拱手道:“万岁,臣以为尚书左仆射王珣、右仆射谢琰、太子少傅王雅、太常孔安国皆是先皇遗给万岁的栋梁之材,万岁当下旨命这几人为辅政大臣,与会稽王一道参议国事。”
司马德宗木然不语,琅琊王司马德文侍立在身侧,不知如何应答,只得用目光望向司马道子。
司马道子怫然不悦,这个王恭太不知进退,自己以和为贵一再容忍,不料其居然当着众臣的面扫自己的面子,要夺自己手中权柄。
“此事容后再议”,司马道子冷声道:“诸位,便议到这里,散朝吧。”
众人起身施礼,依次步出太极殿。
王恭来到殿门外,仰天长叹道:“榱栋虽新,恐不久便有《黍离》之叹矣!”
一甩衣袖,也不与其他人叙旧,大踏步走下台阶。
经过堂前搭的芦棚时,王恭脚步略缓,望着站立在棚前的杨安玄,问身边的一名官员道:“棚前那个年轻人是谁家子弟,王某怎么不识?”
那人应道:“是东宫侍读杨安玄,就是写《小窗幽句》的弘农杨安玄,他去年才进的京。”
王恭点点头,衣袖飘飘离开了皇城。
东堂,司马道子与王国宝对坐饮茶。
王国宝愤声道:“王爷,那王恭狂妄至极,居然在大殿之上口吐狂言,王爷不可轻饶了他。”
司马道子叹道:“朝庭刚逢大乱,还是以和为贵。王恭虽然言辞严厉,却也是一片为国忠心,孤王希望他能放下成见,与国宝共同辅佐本王。”
王国宝刚要说话,王绪匆匆走进大殿,施礼后道:“王爷,方才王刺史走出大殿,高呼‘榱栋虽新,恐不久便有《黍离》之叹矣’,怕是心存怨望。”
司马道子怒哼一声,“当”的一声将手中杯掷在地上。
王国宝端起茶杯饮了一口,这个王恭一直便是自己的对头,他的弟弟侍中王爽在先皇驾崩时拦住宫中不让自己写遗诏,说起来还是同族,分明是冤家对头。
会稽王气得掷了茶杯,显然对王恭恨之在心,自己寻得机会,定劝说王爷除去此人。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