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巷,阴府。当年的太子舍人已经贵为度支尚书,此处宅院便显得小了。
阴友齐护送何太后返京后,武陵王为酬其功,曾赐过一处宅院,被阴友齐婉拒。
后来天子回归,琅琊王因阴贵妃身逝以天子名义赐宅赠金,皆被阴友齐坚辞,世人皆赞其高风亮节。
杨安玄之所以没有立即前往阴府,是因为心中有鬼,生怕阴慧珍的存在被外人知晓。
阴友齐陪同天子前往寻阳,已将家人遣归新野,如今在京中任尚书,身边没人陪伴可不行,妻子何氏带着四子阴惔又回到京城。
阴惔将杨安玄迎进府中,人前不便招呼,笑道:“家父在厅中等候。”
杨安玄问道:“听说惔兄进京后在吏部做书令史,可还趁意?”
阴惔道:“郗公对愚颇为照顾,甚好。”
入得厅堂,见阴友齐微笑端坐,杨安玄快步上前,一躬到地道:“小婿见过岳丈大人。”
屋内没有他人,阴友齐也不客气,抬手道:“贤婿免礼,一旁坐下。”
阴惔守在门前,不准旁人入内,屋中翁婿述话。
阴慧珍诞下杨翼之时,阴友齐夫妇都远在建康城,阴友齐先问女儿和外孙的情况,杨安玄惭声道:“愚已有半年未见慧珍和翼儿了,深感对不住她们母子。”
杨安玄四月离开阴家庄前往洛阳,在荥阳与魏军交战,七月回返襄阳时又到阴家庄住了五天,然后便再未前去。
阴友齐轻叹道:“慧珍身份特殊,安玄亦有难处,老夫不怪你。只要你将来善待她们母子,便不枉珍儿对你一往情深。”
杨安玄道:“慧珍之事家母已知,年后派人给慧珍和翼儿送去些东西。”
阴友齐且惊且喜,问道:“你妻子知道珍儿之事了。”
杨安玄点头,把大哥妾室何氏挑破此事的经过说了一下,阴友齐长出一口气,道:“挑明此事也好,不过安玄你千万别让外人得知,要不然于你极为不利。”
“家母有意接慧珍母子到襄阳居住。”杨安玄道。
阴友齐捋须沉吟片刻,摇头道:“此事不急。安玄你根基未稳,若是挑明此事,定遭天下人唾弃,即使是将来慧珍恐怕也不能以本来面目出现。”
对于当初送阴慧珍进宫阴家人都充满了愧疚,身为父亲当然愿意看到女儿幸福,但阴友齐知道为了女儿、外孙的长远计,眼下还不是回襄阳与杨安玄团聚的时机。
守在门外的阴惔听到父亲的话,心中暗自叹息,五妹为了阴家付出了太多。
屋内安静下来,杨安玄端起茶盅掩饰心中的愧意,即便是穿越人也无法随心所欲。
阴友齐开口打破宁静,道:“今日东堂之上,安玄折服袁湛,提出改进杨家犁的制法,天下百姓能因此获益。”
杨安玄沉声道:“愚听闻三吴之地因孙恩祸乱,十室九空,便连富人都衣锦怀金饿死,甚为痛惜。若杨家犁推广能让少死几名百姓,愚愿足矣。”
阴友齐道:“安玄说秦、魏之地已在推广杨家犁,老夫会上疏武陵王,要求开放禁令,允许百姓仿制。”
杨安玄道:“这位袁尚书(1)在朝堂之上有意针对,不知为何?”
阴友齐缓缓言道:“袁湛,陈郡袁氏,说起来与你母族在西汉时还是同宗,不过自东汉袁绍兄弟身亡之后,陈留袁家逐渐压过汝南。永嘉南渡后,袁家受到重用,与王谢等门阀联姻,袁湛娶谢玄之女为妻。”
杨安玄微微一皱眉,想起前往谢家时谢混避而不见,看来京中门阀对自己并无好感,杨家升品并不容易。
“还请岳丈大人为小婿指点京中人物,哪些人要结交,哪些人要留意,哪些可以引为臂助?”杨安玄拱手道。
阴友齐微笑道:“兵法云,知此知彼百战不殆,这朝堂相斗不比战场争雄容易,且听老夫慢慢与你陈说。”
杨安玄坐直身子,身子前倾,做出洗耳恭听状。屋门口,阴惔也往后靠了靠,听父亲指点朝堂。
“朝堂之上,琅琊王和武陵王为尊,琅琊王多在宫中照看天子,对朝政干涉不多。”阴友齐的话语略顿,继续道:“武陵王颇有才干,打理朝政尚称清明。”
“京口刘豫章通过录尚书事王谧、左民尚书袁湛以及刘穆之、徐羡之、臧熹等人掌控朝堂,朝中大事武陵王都会派人问询京口意见,京中兵马多是刘豫章的亲信统率。”
杨安玄默然,桓玄篡位晋室江山名存实亡,刘裕重兴晋室,实际上成为朝廷的掌权人,他虽然前往京口,又怎么可能真正放任朝政脱离他的掌握。
阴友齐看了一眼杨安玄,道:“王谧为人圆滑,虽然听从刘裕之命,却也不会得罪于你,袁湛尚称君子,亦不用过于担心。倒是刘穆之等人,看似官职不高,却真正掌握着朝中话语权,刘裕对刘穆之言听计从,朝中大政多半暗出自其手。”
杨安玄点点头,其实不用阴友齐指点,杨安玄对刘穆之也十分重视,史书中可是把他比作萧何般的人物,是刘裕身边头号谋臣;至于徐羡之等人都是史书留名的人物,皆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除了豫章公便是南平郡公刘毅,他与中书令谢混等门阀士族交好,朝堂之上亦有不少人为其发声。”阴友齐端起茶润了润喉咙。
杨安玄问道:“两日前愚前往谢府拜访谢混,却被告知谢中书令前往堂邑公干,不知是真是假。”
阴友齐笑了起来,道:“安玄是明白人,为何问此糊涂话,前往堂邑是真,避而不见亦是真,这位江左玉树怕是还在妒念当年华林园之事。“
虽是笑谈却传得很广,阴友齐久居京中当然知道此事。不过能让号称“风华江左第一”的谢混妒念,阴友徙对杨安玄这个女婿还是很满意。m.166xs.cc
杨安玄讪笑了一笑,道:“五部尚书之中,除了岳丈之外,郗公会偏向愚,董尚书与愚素有交情;至于左民袁尚书,从今日之事看来,怕是对愚不善,祠部尚书殷仲文不知底细。”
阴友齐道:“郗尚书和老夫在朝堂之上自会为你说话,但郗尚书的堂侄郗僧施与刘毅交好,郗家家族并不见得看好你;董尚书为人方正,对事不对人,不会偏袒于你;至于袁湛是刘豫章的亲信,而殷尚书与刘南平之间作诗相酬答,交情非浅。”
“朝中重臣还有尚书右仆射孔安国、侍中孔靖,这对叔侄同处朝堂,却是不同心思。孔靖是其兄散骑常侍孔訚之子,孔訚比孔安国大三十余岁,因此孔安国这个叔叔倒比侄儿年岁要小。”
杨安玄笑笑,道:“不稀奇,三岁爷爷白发孙儿嘛,山阴孔家亦是圣人后裔。”
阴友齐揶揄地笑道:“安玄娶孔家女为妻,奉圣亭侯孔懿与孔安国之父孔愉同辈,那孔靖见了你还要叫声姑父。”
孔子后裔家族兴旺,除了曲阜、山阴之外,还有下博、常山、南阳等处,不过以曲阜为正枝。山阴孔家自东汉外迁以来,有不少在朝中任大官,反而压过曲阜正枝一头。杨安玄从孔懿、孔鲜的只言片语中感觉到两家关系并不和睦。
杨安玄苦笑道:“岳父说笑了。”
阴友齐调侃一句后,继续道:“孔安国为人清正,忠心耿耿,被武陵王信任;而侍中孔靖在会稽任山阴令时便与刘豫章交好,刘豫章逐走桓玄后便任其为会稽内史,后召入京中任侍中,领会稽大中正。”
“丹阳尹孟昶,与刘豫章同举义旗逐走桓玄,品行高洁、正直忠心,去年十二月被天子加任尚书左仆射,与孔安国同主朝政。”
杨安玄心中一动,如此说来朝政并非刘裕一手遮天,司马氏仍有一定的话语权。杨安玄问道:“司马休之曾任襄城太守,此人算是皇室宗亲中的有用之才,武陵王任其为后将军、会稽内史,欲用他来支撑皇室。”
阴友齐轻叹一声,道:“谈何容易。老夫听闻御史中丞阮歆之上奏弹劾司马休之与虞啸父嬉戏违禁,恐怕他这个后将军做不长久了。”
司马氏如今已是人才凋零,除琅琊王、武陵王之外,拿得出手的仅有司马休之、司马荣期、司马国璠、司马叔璠兄弟等几人。去年章武王、桂阳太守司马秀因其妻是桓振之妹谋反,兵败被杀,司马家族越发难成气候了。
杨安玄想起当年父亲的朋友徐邈,问道:“中书侍郎徐邈现居何官?”
阴友齐叹道:“徐侍郎在隆安二年(398年)便仙逝了,其弟徐广现任员外散骑常侍、著作郎,其长子徐豁是秘书郎兼尚书仓部郎,听闻豫州刺史刘毅欲招他入府,其次子徐浩仍为散骑侍郎。”
杨安玄轻叹一声,徐邈出身寒族,虽得孝武帝信任却无法在朝堂上得到高位,兄弟子侄也只能在四五品的官阶上磨勘。要不然十多年前徐浩便是散骑侍郎,如今仍是此职。
想起当年那个严谨方正的老者送给自己四个字“勤学不辍”,自己从京口率军救援洛阳时丢失了,杨安玄决定有空去趟徐府,见一见徐浩,看看能否邀他前往雍州。
朝堂之上除了岳丈阴友齐和郗恢,再无他人相助,杨家当年定品太低,以致婚宦失类,根基太浅,自己这次一定要想办法提升杨家的品阶。杨安玄转动着茶盅思忖,自己手握十余万雄军,天下谁人敢忽视。等过两年平定谯蜀、吞并南燕,一统河淮之地,届时朝中大臣不用拉拢也会纷纷投靠。
阴友齐道:“安玄要在朝堂之上与豫章公和南平公角力,需琅琊王和武陵王相助。皇室虽然没落,但大义仍在,朝堂之上尚有忠于皇室之臣,那些门阀士族也还有人感念司马氏的恩德。”
杨安玄拱手谢道:“多谢岳父指点,愚先尽力提升杨家品阶。”
阴友齐点点头,道:“不错,等杨家门阀提为上品,族中兄弟子侄自可通过联姻方式寻求臂助。”
在阴府吃罢晚饭,杨安玄回到家中,发现家中有访客,曾安正与客人相谈甚欢。
看到杨安玄回来,那两名访客站起身,为首之人笑道:“弘农公,一别数年,可还认得陶某。”
杨安玄欢声道:“陶兄、甘兄,你们怎么来了。”
来客是杨安玄在国子学的同窗陶平、甘越,当年杨安玄替他们出手与刁云赌斗过,说起来自己后来去了京口巡江营,陶平欠自己的赌资还没还清。”
杨安玄笑道:“陶兄前来,可是要归还当年欠愚的赌资?”
陶平尴尬地笑道:“弘农公说笑了。”
杨安玄请两人落坐,笑道:“陶兄、甘兄,你我贫贱之交,呼愚安玄即可。”
陶平和甘越对视一眼,面露喜色,来时两人还有些忐忑,生恐杨安玄不念旧情,见杨安玄十分热情,皆放下心来。
闲话几句,甘越道:“我等国子监同窗欣闻安玄进京朝觐,想约你同游秦淮河,不知可肯赏光?”
杨安玄笑道:“秦淮风月常入梦中,甘兄相请岂能不往。”
陶平欣然道:“安玄不知,当年你相助的杏娘盘下了怡秋楼,请愚出面约安玄前去听曲。”
杏娘,那个眼大如杏的女娘居然成了怡秋楼的东主,杨安玄有些恍然,回过神来笑道:“故人相邀,自当前去。”
「注(1):袁湛,娶谢玄女,妾王氏,曾为谢玄参军。生年未记,逝年义熙十四年(418年),史书称其终年四十岁,显然有错。其弟袁豹,生于373年,逝于413年,生年四十一岁,袁湛生得比其弟早,死的比其弟晚五年,估计生年是五十岁。」
阴友齐护送何太后返京后,武陵王为酬其功,曾赐过一处宅院,被阴友齐婉拒。
后来天子回归,琅琊王因阴贵妃身逝以天子名义赐宅赠金,皆被阴友齐坚辞,世人皆赞其高风亮节。
杨安玄之所以没有立即前往阴府,是因为心中有鬼,生怕阴慧珍的存在被外人知晓。
阴友齐陪同天子前往寻阳,已将家人遣归新野,如今在京中任尚书,身边没人陪伴可不行,妻子何氏带着四子阴惔又回到京城。
阴惔将杨安玄迎进府中,人前不便招呼,笑道:“家父在厅中等候。”
杨安玄问道:“听说惔兄进京后在吏部做书令史,可还趁意?”
阴惔道:“郗公对愚颇为照顾,甚好。”
入得厅堂,见阴友齐微笑端坐,杨安玄快步上前,一躬到地道:“小婿见过岳丈大人。”
屋内没有他人,阴友齐也不客气,抬手道:“贤婿免礼,一旁坐下。”
阴惔守在门前,不准旁人入内,屋中翁婿述话。
阴慧珍诞下杨翼之时,阴友齐夫妇都远在建康城,阴友齐先问女儿和外孙的情况,杨安玄惭声道:“愚已有半年未见慧珍和翼儿了,深感对不住她们母子。”
杨安玄四月离开阴家庄前往洛阳,在荥阳与魏军交战,七月回返襄阳时又到阴家庄住了五天,然后便再未前去。
阴友齐轻叹道:“慧珍身份特殊,安玄亦有难处,老夫不怪你。只要你将来善待她们母子,便不枉珍儿对你一往情深。”
杨安玄道:“慧珍之事家母已知,年后派人给慧珍和翼儿送去些东西。”
阴友齐且惊且喜,问道:“你妻子知道珍儿之事了。”
杨安玄点头,把大哥妾室何氏挑破此事的经过说了一下,阴友齐长出一口气,道:“挑明此事也好,不过安玄你千万别让外人得知,要不然于你极为不利。”
“家母有意接慧珍母子到襄阳居住。”杨安玄道。
阴友齐捋须沉吟片刻,摇头道:“此事不急。安玄你根基未稳,若是挑明此事,定遭天下人唾弃,即使是将来慧珍恐怕也不能以本来面目出现。”
对于当初送阴慧珍进宫阴家人都充满了愧疚,身为父亲当然愿意看到女儿幸福,但阴友齐知道为了女儿、外孙的长远计,眼下还不是回襄阳与杨安玄团聚的时机。
守在门外的阴惔听到父亲的话,心中暗自叹息,五妹为了阴家付出了太多。
屋内安静下来,杨安玄端起茶盅掩饰心中的愧意,即便是穿越人也无法随心所欲。
阴友齐开口打破宁静,道:“今日东堂之上,安玄折服袁湛,提出改进杨家犁的制法,天下百姓能因此获益。”
杨安玄沉声道:“愚听闻三吴之地因孙恩祸乱,十室九空,便连富人都衣锦怀金饿死,甚为痛惜。若杨家犁推广能让少死几名百姓,愚愿足矣。”
阴友齐道:“安玄说秦、魏之地已在推广杨家犁,老夫会上疏武陵王,要求开放禁令,允许百姓仿制。”
杨安玄道:“这位袁尚书(1)在朝堂之上有意针对,不知为何?”
阴友齐缓缓言道:“袁湛,陈郡袁氏,说起来与你母族在西汉时还是同宗,不过自东汉袁绍兄弟身亡之后,陈留袁家逐渐压过汝南。永嘉南渡后,袁家受到重用,与王谢等门阀联姻,袁湛娶谢玄之女为妻。”
杨安玄微微一皱眉,想起前往谢家时谢混避而不见,看来京中门阀对自己并无好感,杨家升品并不容易。
“还请岳丈大人为小婿指点京中人物,哪些人要结交,哪些人要留意,哪些可以引为臂助?”杨安玄拱手道。
阴友齐微笑道:“兵法云,知此知彼百战不殆,这朝堂相斗不比战场争雄容易,且听老夫慢慢与你陈说。”
杨安玄坐直身子,身子前倾,做出洗耳恭听状。屋门口,阴惔也往后靠了靠,听父亲指点朝堂。
“朝堂之上,琅琊王和武陵王为尊,琅琊王多在宫中照看天子,对朝政干涉不多。”阴友齐的话语略顿,继续道:“武陵王颇有才干,打理朝政尚称清明。”
“京口刘豫章通过录尚书事王谧、左民尚书袁湛以及刘穆之、徐羡之、臧熹等人掌控朝堂,朝中大事武陵王都会派人问询京口意见,京中兵马多是刘豫章的亲信统率。”
杨安玄默然,桓玄篡位晋室江山名存实亡,刘裕重兴晋室,实际上成为朝廷的掌权人,他虽然前往京口,又怎么可能真正放任朝政脱离他的掌握。
阴友齐看了一眼杨安玄,道:“王谧为人圆滑,虽然听从刘裕之命,却也不会得罪于你,袁湛尚称君子,亦不用过于担心。倒是刘穆之等人,看似官职不高,却真正掌握着朝中话语权,刘裕对刘穆之言听计从,朝中大政多半暗出自其手。”
杨安玄点点头,其实不用阴友齐指点,杨安玄对刘穆之也十分重视,史书中可是把他比作萧何般的人物,是刘裕身边头号谋臣;至于徐羡之等人都是史书留名的人物,皆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除了豫章公便是南平郡公刘毅,他与中书令谢混等门阀士族交好,朝堂之上亦有不少人为其发声。”阴友齐端起茶润了润喉咙。
杨安玄问道:“两日前愚前往谢府拜访谢混,却被告知谢中书令前往堂邑公干,不知是真是假。”
阴友齐笑了起来,道:“安玄是明白人,为何问此糊涂话,前往堂邑是真,避而不见亦是真,这位江左玉树怕是还在妒念当年华林园之事。“
虽是笑谈却传得很广,阴友齐久居京中当然知道此事。不过能让号称“风华江左第一”的谢混妒念,阴友徙对杨安玄这个女婿还是很满意。m.166xs.cc
杨安玄讪笑了一笑,道:“五部尚书之中,除了岳丈之外,郗公会偏向愚,董尚书与愚素有交情;至于左民袁尚书,从今日之事看来,怕是对愚不善,祠部尚书殷仲文不知底细。”
阴友齐道:“郗尚书和老夫在朝堂之上自会为你说话,但郗尚书的堂侄郗僧施与刘毅交好,郗家家族并不见得看好你;董尚书为人方正,对事不对人,不会偏袒于你;至于袁湛是刘豫章的亲信,而殷尚书与刘南平之间作诗相酬答,交情非浅。”
“朝中重臣还有尚书右仆射孔安国、侍中孔靖,这对叔侄同处朝堂,却是不同心思。孔靖是其兄散骑常侍孔訚之子,孔訚比孔安国大三十余岁,因此孔安国这个叔叔倒比侄儿年岁要小。”
杨安玄笑笑,道:“不稀奇,三岁爷爷白发孙儿嘛,山阴孔家亦是圣人后裔。”
阴友齐揶揄地笑道:“安玄娶孔家女为妻,奉圣亭侯孔懿与孔安国之父孔愉同辈,那孔靖见了你还要叫声姑父。”
孔子后裔家族兴旺,除了曲阜、山阴之外,还有下博、常山、南阳等处,不过以曲阜为正枝。山阴孔家自东汉外迁以来,有不少在朝中任大官,反而压过曲阜正枝一头。杨安玄从孔懿、孔鲜的只言片语中感觉到两家关系并不和睦。
杨安玄苦笑道:“岳父说笑了。”
阴友齐调侃一句后,继续道:“孔安国为人清正,忠心耿耿,被武陵王信任;而侍中孔靖在会稽任山阴令时便与刘豫章交好,刘豫章逐走桓玄后便任其为会稽内史,后召入京中任侍中,领会稽大中正。”
“丹阳尹孟昶,与刘豫章同举义旗逐走桓玄,品行高洁、正直忠心,去年十二月被天子加任尚书左仆射,与孔安国同主朝政。”
杨安玄心中一动,如此说来朝政并非刘裕一手遮天,司马氏仍有一定的话语权。杨安玄问道:“司马休之曾任襄城太守,此人算是皇室宗亲中的有用之才,武陵王任其为后将军、会稽内史,欲用他来支撑皇室。”
阴友齐轻叹一声,道:“谈何容易。老夫听闻御史中丞阮歆之上奏弹劾司马休之与虞啸父嬉戏违禁,恐怕他这个后将军做不长久了。”
司马氏如今已是人才凋零,除琅琊王、武陵王之外,拿得出手的仅有司马休之、司马荣期、司马国璠、司马叔璠兄弟等几人。去年章武王、桂阳太守司马秀因其妻是桓振之妹谋反,兵败被杀,司马家族越发难成气候了。
杨安玄想起当年父亲的朋友徐邈,问道:“中书侍郎徐邈现居何官?”
阴友齐叹道:“徐侍郎在隆安二年(398年)便仙逝了,其弟徐广现任员外散骑常侍、著作郎,其长子徐豁是秘书郎兼尚书仓部郎,听闻豫州刺史刘毅欲招他入府,其次子徐浩仍为散骑侍郎。”
杨安玄轻叹一声,徐邈出身寒族,虽得孝武帝信任却无法在朝堂上得到高位,兄弟子侄也只能在四五品的官阶上磨勘。要不然十多年前徐浩便是散骑侍郎,如今仍是此职。
想起当年那个严谨方正的老者送给自己四个字“勤学不辍”,自己从京口率军救援洛阳时丢失了,杨安玄决定有空去趟徐府,见一见徐浩,看看能否邀他前往雍州。
朝堂之上除了岳丈阴友齐和郗恢,再无他人相助,杨家当年定品太低,以致婚宦失类,根基太浅,自己这次一定要想办法提升杨家的品阶。杨安玄转动着茶盅思忖,自己手握十余万雄军,天下谁人敢忽视。等过两年平定谯蜀、吞并南燕,一统河淮之地,届时朝中大臣不用拉拢也会纷纷投靠。
阴友齐道:“安玄要在朝堂之上与豫章公和南平公角力,需琅琊王和武陵王相助。皇室虽然没落,但大义仍在,朝堂之上尚有忠于皇室之臣,那些门阀士族也还有人感念司马氏的恩德。”
杨安玄拱手谢道:“多谢岳父指点,愚先尽力提升杨家品阶。”
阴友齐点点头,道:“不错,等杨家门阀提为上品,族中兄弟子侄自可通过联姻方式寻求臂助。”
在阴府吃罢晚饭,杨安玄回到家中,发现家中有访客,曾安正与客人相谈甚欢。
看到杨安玄回来,那两名访客站起身,为首之人笑道:“弘农公,一别数年,可还认得陶某。”
杨安玄欢声道:“陶兄、甘兄,你们怎么来了。”
来客是杨安玄在国子学的同窗陶平、甘越,当年杨安玄替他们出手与刁云赌斗过,说起来自己后来去了京口巡江营,陶平欠自己的赌资还没还清。”
杨安玄笑道:“陶兄前来,可是要归还当年欠愚的赌资?”
陶平尴尬地笑道:“弘农公说笑了。”
杨安玄请两人落坐,笑道:“陶兄、甘兄,你我贫贱之交,呼愚安玄即可。”
陶平和甘越对视一眼,面露喜色,来时两人还有些忐忑,生恐杨安玄不念旧情,见杨安玄十分热情,皆放下心来。
闲话几句,甘越道:“我等国子监同窗欣闻安玄进京朝觐,想约你同游秦淮河,不知可肯赏光?”
杨安玄笑道:“秦淮风月常入梦中,甘兄相请岂能不往。”
陶平欣然道:“安玄不知,当年你相助的杏娘盘下了怡秋楼,请愚出面约安玄前去听曲。”
杏娘,那个眼大如杏的女娘居然成了怡秋楼的东主,杨安玄有些恍然,回过神来笑道:“故人相邀,自当前去。”
「注(1):袁湛,娶谢玄女,妾王氏,曾为谢玄参军。生年未记,逝年义熙十四年(418年),史书称其终年四十岁,显然有错。其弟袁豹,生于373年,逝于413年,生年四十一岁,袁湛生得比其弟早,死的比其弟晚五年,估计生年是五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