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烧炭
真正没饭吃没衣穿的,是街上流浪的乞丐。
现在既有朝堂上的大人们挺身而出,送粮送衣,便是乞丐也不会忍饥挨饿。
乔岚虽处深宅内院,但多少听过几句外头的消息。
谁谁家的夫人小姐,菩萨心肠,救济灾民,美名远扬千里。
乔岚想不明白,哪里忽然冒出这么多已经吃不起的饭的灾民。
不过送粮送衣是好事,来蹭吃蹭喝的绝大多数都是穷苦人家,既吃到了救济粮,也能给家里省口粮食。
去年的收成还算不错,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饥荒,所以冬日首要的是取暖问题。
段茗敬听完乔岚的话点点头。
也是,就是天冷了一些,粮食又不会被凭空没掉,娘亲考虑的比他周到不少。
粮段家捐出去了,至于这粮食的用处乔岚不知晓,也不好奇,总归会给人吃的。
-
往年是有休林禁伐的日子,自前年冬日漫过春日长后,朝堂便下令取消的休林期,让百姓可随意进山砍伐。
这么冷的天,想进山林砍一棵树拖回家可不容易。
铁器贵重,那些住在茅屋里的人家是没有铁斧子和砍刀的,便是想砍树也难。所以哪怕一直可以休林,穷苦百姓依旧不能砍柴,但捡些枯枝折些树枝回去,聊胜于无。
早在秋日到来前,乔岚就在庄子上建了两个烧木炭用的炉子。
今年的强国课与工具有关,就少不了造工具这个环节,故而乔岚庄子上的铁匠活多了起来。
乔岚封的是二品女君,算作是县主,本该有自己的封地。虽然封地变成了良田,但自己买铁打铁的权利是有的。
买铁只是小事,难的是把这铁块打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乔岚稍不满意,工匠就得重新锻造几日。故而庄子上的炭火跟流水一般花着,一天能烧不少。
木头燃烧后的最高温只有八百多度,然木炭有两千七百多度,想打造出合适的铁器少不了高温的加持,更少不了炭。
京城周边没有煤矿,最近的矿场有数百里之遥。一车煤运过来,得花不少银子。故而打铁多是用木炭,方便一些。
本着能省就省的原则,乔岚算了一笔账。这每日打铁需要的炭,以及冬日家里需要的炭火。
打铁可以用差一些的炭,一年烧下来不是一笔小数目。
段家每年冬日需要买大量的炭,烧在屋子内的是无烟的好木炭,一大家子用下来,光是冬日买炭的花销,没个百两银子根本止不住。
一个专门用来烧制木炭的炉子只需用些砖块和黄土便可搭建而成,造价用不了十两。
加工木炭所需的主要成本工具,不过一些木材,更不费钱。
乔岚一开始建烧炭炉子只是想着省钱,省钱约等于赚钱。故而只建了两个简单的小炉子,并没有多建。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京城忽然来了雪灾,那这事就得从长计议了。
长期的低温,缺炭是必然之事。
对于烧炭的人来说,一炉子炭的好坏全靠运气,烧成以后按三六五等的品质分出各个价格,再卖给不同的人家。
有钱的买好的炭,没钱的,许是买不起炭。
这其中最贵的,便是银霜炭。银霜炭贵是贵,但贵有贵的道理,不仅无烟耐烧,连温度都比一般炭火高,只有极少数的高门大户能用上这炭,还是家中的嫡子嫡女。
乔岚能保证自家炉子上产出的所有炭,都是高品质的无烟炭。
雪灾既是危机,也是机遇。
这么好的一个薅羊毛的机会,乔岚觉得自己不薅就浪费了。
毕竟这世家们的钱财再怎么流通,也是在他们的圈子里,不会流通到外头。
不如就让她来搭把手。
-
乔岚让段茗青直接去买了一块林地,不单单是为了林子里的树木。既没有休林之令,自是不缺木头的。
乔岚想要的,是林子里的小山丘。
冬日万物封冻,连土都冻得坚硬无比,很难挖掘,加上这冻土不好施工,要想和泥少不了水,许是一盆热水下去,整团泥过一会儿就冻成了冰块,咬牙捡出来的炉子指不定是豆腐渣工程,所以这招行不通了。
可只要够努力,办法总比困难多。
乔岚在北靖的学习的这些年,看了不少书。其中有一本书里就写着,在条件不太好的地方,众人想要烧制什么,需要一个炉子时,常会在土壁上开凿,凿出一个土窖。
还有住在黄土高坡窑洞里的人家,建屋子的道理跟这是一样的。
乔岚的庄子多是平地,平坦开阔。
故而乔岚让段茗青去买了个林子地,带起伏的山林,用那起伏的山丘来凿土窖。
只是,造土窖也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毕竟是把山体给掏空了,指望它不塌下来,要费不少劲。
-
山林的雪积得厚重时,段家的庄子上开始招人了。
每年春耕秋收时,段家的庄子都要招不少农人帮忙过来干活,故而这消息一传出来,不少人直接找了上去。段家的名声好,从不苛责百姓,且按时发放工钱。
有这样的主家,普通百姓多是愿意到段家干活的。
众人上去一打听,才知道是进山砍柴的活。大冬天没什么活干,只要有活干有钱赚,管它什么季节有多累。
一个个热热闹闹报了名!
近几日,段茗青和段茗琛在庄子上,既要照看庄子上招工的活,还有去林场那里,看看众人开工的进度。
凿炉的活匠人们早已动工。
一个个拿着趁手的工具开始挖,几乎是一天一个小土窖的进度,挖完以后,还得按照乔岚给的示意图进行一番加工。
参照严格的长宽高比重,甚至把炉顶部修得圆圆的,再用砖块去内部加固一番,让土窖更为坚固。
再考虑到了安全问题,乔岚让众人把这土窖修得稍微开一些。要是发生了万一,塌了一个,也不会影响到其他土窖。
毕竟工匠也是第一次造这种土窖,技术还不够娴熟。
为此,乔岚还亲自动身去了林场那边,视察一番挖出来的土窖,花了一点儿积分让系统检测了一番,给了些修改意见。
等土窖修好以后,庄子里的奴仆在主子的指示下把大小均匀木块整齐摆放土窖里。
点火,封窖门,只在门口下方留一个小口子,再把风箱摆在底下,借助风力让窖内的木头快速燃烧。
等窖内温度升高到四百度左右,且烟变少时,直接把窖口都给封上,隔绝空气。
隔了一日,众人扒开这土窖的泥门,耙出里面的木炭,惊讶地发现,原先里面的木头全都变成一种闪着银灰色光泽的炭!
漂亮极了!
满地都是银霜炭!
现在既有朝堂上的大人们挺身而出,送粮送衣,便是乞丐也不会忍饥挨饿。
乔岚虽处深宅内院,但多少听过几句外头的消息。
谁谁家的夫人小姐,菩萨心肠,救济灾民,美名远扬千里。
乔岚想不明白,哪里忽然冒出这么多已经吃不起的饭的灾民。
不过送粮送衣是好事,来蹭吃蹭喝的绝大多数都是穷苦人家,既吃到了救济粮,也能给家里省口粮食。
去年的收成还算不错,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饥荒,所以冬日首要的是取暖问题。
段茗敬听完乔岚的话点点头。
也是,就是天冷了一些,粮食又不会被凭空没掉,娘亲考虑的比他周到不少。
粮段家捐出去了,至于这粮食的用处乔岚不知晓,也不好奇,总归会给人吃的。
-
往年是有休林禁伐的日子,自前年冬日漫过春日长后,朝堂便下令取消的休林期,让百姓可随意进山砍伐。
这么冷的天,想进山林砍一棵树拖回家可不容易。
铁器贵重,那些住在茅屋里的人家是没有铁斧子和砍刀的,便是想砍树也难。所以哪怕一直可以休林,穷苦百姓依旧不能砍柴,但捡些枯枝折些树枝回去,聊胜于无。
早在秋日到来前,乔岚就在庄子上建了两个烧木炭用的炉子。
今年的强国课与工具有关,就少不了造工具这个环节,故而乔岚庄子上的铁匠活多了起来。
乔岚封的是二品女君,算作是县主,本该有自己的封地。虽然封地变成了良田,但自己买铁打铁的权利是有的。
买铁只是小事,难的是把这铁块打成各种各样的形状。
乔岚稍不满意,工匠就得重新锻造几日。故而庄子上的炭火跟流水一般花着,一天能烧不少。
木头燃烧后的最高温只有八百多度,然木炭有两千七百多度,想打造出合适的铁器少不了高温的加持,更少不了炭。
京城周边没有煤矿,最近的矿场有数百里之遥。一车煤运过来,得花不少银子。故而打铁多是用木炭,方便一些。
本着能省就省的原则,乔岚算了一笔账。这每日打铁需要的炭,以及冬日家里需要的炭火。
打铁可以用差一些的炭,一年烧下来不是一笔小数目。
段家每年冬日需要买大量的炭,烧在屋子内的是无烟的好木炭,一大家子用下来,光是冬日买炭的花销,没个百两银子根本止不住。
一个专门用来烧制木炭的炉子只需用些砖块和黄土便可搭建而成,造价用不了十两。
加工木炭所需的主要成本工具,不过一些木材,更不费钱。
乔岚一开始建烧炭炉子只是想着省钱,省钱约等于赚钱。故而只建了两个简单的小炉子,并没有多建。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京城忽然来了雪灾,那这事就得从长计议了。
长期的低温,缺炭是必然之事。
对于烧炭的人来说,一炉子炭的好坏全靠运气,烧成以后按三六五等的品质分出各个价格,再卖给不同的人家。
有钱的买好的炭,没钱的,许是买不起炭。
这其中最贵的,便是银霜炭。银霜炭贵是贵,但贵有贵的道理,不仅无烟耐烧,连温度都比一般炭火高,只有极少数的高门大户能用上这炭,还是家中的嫡子嫡女。
乔岚能保证自家炉子上产出的所有炭,都是高品质的无烟炭。
雪灾既是危机,也是机遇。
这么好的一个薅羊毛的机会,乔岚觉得自己不薅就浪费了。
毕竟这世家们的钱财再怎么流通,也是在他们的圈子里,不会流通到外头。
不如就让她来搭把手。
-
乔岚让段茗青直接去买了一块林地,不单单是为了林子里的树木。既没有休林之令,自是不缺木头的。
乔岚想要的,是林子里的小山丘。
冬日万物封冻,连土都冻得坚硬无比,很难挖掘,加上这冻土不好施工,要想和泥少不了水,许是一盆热水下去,整团泥过一会儿就冻成了冰块,咬牙捡出来的炉子指不定是豆腐渣工程,所以这招行不通了。
可只要够努力,办法总比困难多。
乔岚在北靖的学习的这些年,看了不少书。其中有一本书里就写着,在条件不太好的地方,众人想要烧制什么,需要一个炉子时,常会在土壁上开凿,凿出一个土窖。
还有住在黄土高坡窑洞里的人家,建屋子的道理跟这是一样的。
乔岚的庄子多是平地,平坦开阔。
故而乔岚让段茗青去买了个林子地,带起伏的山林,用那起伏的山丘来凿土窖。
只是,造土窖也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毕竟是把山体给掏空了,指望它不塌下来,要费不少劲。
-
山林的雪积得厚重时,段家的庄子上开始招人了。
每年春耕秋收时,段家的庄子都要招不少农人帮忙过来干活,故而这消息一传出来,不少人直接找了上去。段家的名声好,从不苛责百姓,且按时发放工钱。
有这样的主家,普通百姓多是愿意到段家干活的。
众人上去一打听,才知道是进山砍柴的活。大冬天没什么活干,只要有活干有钱赚,管它什么季节有多累。
一个个热热闹闹报了名!
近几日,段茗青和段茗琛在庄子上,既要照看庄子上招工的活,还有去林场那里,看看众人开工的进度。
凿炉的活匠人们早已动工。
一个个拿着趁手的工具开始挖,几乎是一天一个小土窖的进度,挖完以后,还得按照乔岚给的示意图进行一番加工。
参照严格的长宽高比重,甚至把炉顶部修得圆圆的,再用砖块去内部加固一番,让土窖更为坚固。
再考虑到了安全问题,乔岚让众人把这土窖修得稍微开一些。要是发生了万一,塌了一个,也不会影响到其他土窖。
毕竟工匠也是第一次造这种土窖,技术还不够娴熟。
为此,乔岚还亲自动身去了林场那边,视察一番挖出来的土窖,花了一点儿积分让系统检测了一番,给了些修改意见。
等土窖修好以后,庄子里的奴仆在主子的指示下把大小均匀木块整齐摆放土窖里。
点火,封窖门,只在门口下方留一个小口子,再把风箱摆在底下,借助风力让窖内的木头快速燃烧。
等窖内温度升高到四百度左右,且烟变少时,直接把窖口都给封上,隔绝空气。
隔了一日,众人扒开这土窖的泥门,耙出里面的木炭,惊讶地发现,原先里面的木头全都变成一种闪着银灰色光泽的炭!
漂亮极了!
满地都是银霜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