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尚书仆射的人选
人其实大臣们猜的不错,李乾确实是打算先搁置一下蔡党的事。
毕竟如今蔡京卧病在床,蔡党群龙无首,只要监控好高勋和邓洵武两人,监控好他们和冀州交流的渠道,李乾就不用担心这些蔡党的人坏事。
他觉得目前自己的重心更应该放在冀州那边,抵挡住金人第一波攻势,也是最凶勐的攻势才是最重要的。
但京城和冀州的交流也是个问题,两地相隔千里,就算是八百里加急的军报,也得花好几天时间,交流很成问题。
李乾这边一封诏令发下去,那边要很久才能收到,照做了之后结果如何,又得花数日时间再传回京城。
这么一来一回之下,根本传递不了什么紧要的情报,只能将大局如何传回来。
这就让李乾绝了要当微操大师的心思,他本来还想体验一把“骑兵阵地左移五米”的操作呢……
这种情况之下,冀州的事只能先放一放,趁着这个机会先把朝中的事情理顺了也不失为一条路子。
自从蔡京递交辞呈的那天起,就一日比一日热闹,这种气氛在最近两天更是快达到了高潮。
大多数大人们都盯着蔡党官员的位置,但是还有更多人将目光望向了最上方。
作为当朝尚书仆射兼刑部尚书,蔡京这么一走就直接空缺出了两个重量级位置。
有资格登上这个位置的人不多,但觊觎它的人却着实不在少数。
就算自己没资格看如此重要的职位,让自家老大上去也肯定是个大好事,上面的人站的越高,下面的人才能爬得越快。
一些一些日子朝中围着这个尚书仆射可是生出了不少风波,和党、严党还有中书省的官员都跃跃欲试,朝中的几个热门人选更是门庭若市,往来者络绎不绝。
尚书仆射空出来,首当其冲的继任者就是在任的几位六部尚书。
但究竟谁能继任也是有讲究的。
工部尚书宇文恺虽然德高望重,但毕竟年纪大了,已经到了致仕离休的边缘,就算接任也做不了几年。而尚书仆射这么重要的官职肯定不能随便换,所以为了朝廷的稳定,也肯定不会是这位老大人。
随后就只剩下礼部尚书王莽和兵部尚书李靖这两个有力竞争者了。
但不巧的是,李靖前阵子刚刚病倒。
虽然听说他最近病情有所好转,但这种大病都是病去如抽丝,没有几个月的休养恐怕还是下不来床。
而朝廷显然不可能再等他几个月的时间,所以王莽竟然成了最大的受益人!
当然有可能继任尚书仆射的大臣也不止他一个,要不然还折腾这么多天做什么?
除了六部尚书之外,各部的侍郎也是有机会直接越过尚书,成为尚书仆射的,只不过这有前提。
在六部中,必须是没有正管尚书的侍郎才有可能跳过尚书这一职,直接就任尚书仆射。
比如王莽就是礼部的正管尚书,只要有他在,司马光和蔡卞两人就不可能越过他,直接成为尚书仆射。
而如和珅的吏部尚书、严嵩的户部尚书这种都是兼职的尚书,他们下面的侍郎就有资格去竞争这个尚书仆射……只不过优先性要远逊色于尚书。
除了六部之外,还有中书省、门下省的四个侍郎也能参与竞争,内朝侍郎的优先性还要高于外朝的侍郎,但同样比尚书要低。
还有大理寺卿、太常寺卿、通政使、京兆尹等几个特定的职位也可以尝试一下,只不过成功率嘛……几乎就是没有。
所以,如今的王莽虽然热门,但他也不是没有竞争者,他应该也有危机感才对。
但让所有大臣都惊讶的是,大宗伯既不和下面的官员交流、拉近关系,也不去同上面的人走动,请求支持,反倒是闭门不出,主动减少了同外人的交际。
似乎就像对这么个职位完全没兴趣一样。
可谁会信?
王莽可不是什么清心寡欲之人,要不然他也不可能成为现在的礼部尚书。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却在竞争官位的过程中现在出了超乎寻常的澹然,这就让诸位大人们非常纳闷了。
而在一些人眼中,王莽肯定是得到了某些内幕消息,才会如此。
他平日里又和皇帝陛下走的比较近,那么从谁那里得知消息,似乎也就不难猜了……
这个推测让大臣们一下子紧张起来。
大家其实也知道,不管他们争的多激烈,最后的人选还是得得到皇帝陛下的认可。
这就是宰辅之臣,或者说是一品朝臣的特殊性。
没有皇帝的许可,没人能让他们卸任。同样的,没有皇帝的许可,也不可能有任何一个人上任这么重要的位置……哪怕只是一个名头上的认可也必须要有,否则就不是名正言顺。
这样的政策看似对皇帝陛下非常有利,让他想选谁就选谁,但文官们也不是没有应对之策。
只要他们团结起来,三番五次地推举一个人选,排斥另外的所有人,就不怕皇帝不服软。
但眼下毕竟情况特殊,文官们之间可没那么团结,而且在位的这个皇帝陛下也多有些奇思妙想,大家一想到要和他作对,还是有几分憷头的。
再说了,有些事情能通过协商来友好解决,也就没必要闹得太激烈……
最后,还是严嵩与和珅两人决定跑一趟,探听探听皇帝陛下的想法,看看他究竟有没有中意的人选。
今日的紫微殿格外闷热,严嵩与和珅来到这边时,正见到皇帝陛下穿着清凉的夏装,两侧则有宫娥手持团扇,不断地扇着凉风。
“两位卿家来了啊?”
李乾抬起眼皮看见是他俩也不意外,只是简单地指了指前方的桌桉:“朕也不起来招待你们了,随便坐就好。”
桌上放着清凉解暑的绿豆汤、酸梅汤之类的东西,细碎的透明冰块在琥珀色与黄褐色的汤底中沉浮,只是看着就让人心中的燥热消散了几分。
“谢陛下。”
两人行礼后,一前一后坐到了桌桉旁。
李乾看着他们两正襟危坐的模样,若有所思地道:“二位卿家可是为了尚书仆射的人选而来?”
毕竟如今蔡京卧病在床,蔡党群龙无首,只要监控好高勋和邓洵武两人,监控好他们和冀州交流的渠道,李乾就不用担心这些蔡党的人坏事。
他觉得目前自己的重心更应该放在冀州那边,抵挡住金人第一波攻势,也是最凶勐的攻势才是最重要的。
但京城和冀州的交流也是个问题,两地相隔千里,就算是八百里加急的军报,也得花好几天时间,交流很成问题。
李乾这边一封诏令发下去,那边要很久才能收到,照做了之后结果如何,又得花数日时间再传回京城。
这么一来一回之下,根本传递不了什么紧要的情报,只能将大局如何传回来。
这就让李乾绝了要当微操大师的心思,他本来还想体验一把“骑兵阵地左移五米”的操作呢……
这种情况之下,冀州的事只能先放一放,趁着这个机会先把朝中的事情理顺了也不失为一条路子。
自从蔡京递交辞呈的那天起,就一日比一日热闹,这种气氛在最近两天更是快达到了高潮。
大多数大人们都盯着蔡党官员的位置,但是还有更多人将目光望向了最上方。
作为当朝尚书仆射兼刑部尚书,蔡京这么一走就直接空缺出了两个重量级位置。
有资格登上这个位置的人不多,但觊觎它的人却着实不在少数。
就算自己没资格看如此重要的职位,让自家老大上去也肯定是个大好事,上面的人站的越高,下面的人才能爬得越快。
一些一些日子朝中围着这个尚书仆射可是生出了不少风波,和党、严党还有中书省的官员都跃跃欲试,朝中的几个热门人选更是门庭若市,往来者络绎不绝。
尚书仆射空出来,首当其冲的继任者就是在任的几位六部尚书。
但究竟谁能继任也是有讲究的。
工部尚书宇文恺虽然德高望重,但毕竟年纪大了,已经到了致仕离休的边缘,就算接任也做不了几年。而尚书仆射这么重要的官职肯定不能随便换,所以为了朝廷的稳定,也肯定不会是这位老大人。
随后就只剩下礼部尚书王莽和兵部尚书李靖这两个有力竞争者了。
但不巧的是,李靖前阵子刚刚病倒。
虽然听说他最近病情有所好转,但这种大病都是病去如抽丝,没有几个月的休养恐怕还是下不来床。
而朝廷显然不可能再等他几个月的时间,所以王莽竟然成了最大的受益人!
当然有可能继任尚书仆射的大臣也不止他一个,要不然还折腾这么多天做什么?
除了六部尚书之外,各部的侍郎也是有机会直接越过尚书,成为尚书仆射的,只不过这有前提。
在六部中,必须是没有正管尚书的侍郎才有可能跳过尚书这一职,直接就任尚书仆射。
比如王莽就是礼部的正管尚书,只要有他在,司马光和蔡卞两人就不可能越过他,直接成为尚书仆射。
而如和珅的吏部尚书、严嵩的户部尚书这种都是兼职的尚书,他们下面的侍郎就有资格去竞争这个尚书仆射……只不过优先性要远逊色于尚书。
除了六部之外,还有中书省、门下省的四个侍郎也能参与竞争,内朝侍郎的优先性还要高于外朝的侍郎,但同样比尚书要低。
还有大理寺卿、太常寺卿、通政使、京兆尹等几个特定的职位也可以尝试一下,只不过成功率嘛……几乎就是没有。
所以,如今的王莽虽然热门,但他也不是没有竞争者,他应该也有危机感才对。
但让所有大臣都惊讶的是,大宗伯既不和下面的官员交流、拉近关系,也不去同上面的人走动,请求支持,反倒是闭门不出,主动减少了同外人的交际。
似乎就像对这么个职位完全没兴趣一样。
可谁会信?
王莽可不是什么清心寡欲之人,要不然他也不可能成为现在的礼部尚书。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却在竞争官位的过程中现在出了超乎寻常的澹然,这就让诸位大人们非常纳闷了。
而在一些人眼中,王莽肯定是得到了某些内幕消息,才会如此。
他平日里又和皇帝陛下走的比较近,那么从谁那里得知消息,似乎也就不难猜了……
这个推测让大臣们一下子紧张起来。
大家其实也知道,不管他们争的多激烈,最后的人选还是得得到皇帝陛下的认可。
这就是宰辅之臣,或者说是一品朝臣的特殊性。
没有皇帝的许可,没人能让他们卸任。同样的,没有皇帝的许可,也不可能有任何一个人上任这么重要的位置……哪怕只是一个名头上的认可也必须要有,否则就不是名正言顺。
这样的政策看似对皇帝陛下非常有利,让他想选谁就选谁,但文官们也不是没有应对之策。
只要他们团结起来,三番五次地推举一个人选,排斥另外的所有人,就不怕皇帝不服软。
但眼下毕竟情况特殊,文官们之间可没那么团结,而且在位的这个皇帝陛下也多有些奇思妙想,大家一想到要和他作对,还是有几分憷头的。
再说了,有些事情能通过协商来友好解决,也就没必要闹得太激烈……
最后,还是严嵩与和珅两人决定跑一趟,探听探听皇帝陛下的想法,看看他究竟有没有中意的人选。
今日的紫微殿格外闷热,严嵩与和珅来到这边时,正见到皇帝陛下穿着清凉的夏装,两侧则有宫娥手持团扇,不断地扇着凉风。
“两位卿家来了啊?”
李乾抬起眼皮看见是他俩也不意外,只是简单地指了指前方的桌桉:“朕也不起来招待你们了,随便坐就好。”
桌上放着清凉解暑的绿豆汤、酸梅汤之类的东西,细碎的透明冰块在琥珀色与黄褐色的汤底中沉浮,只是看着就让人心中的燥热消散了几分。
“谢陛下。”
两人行礼后,一前一后坐到了桌桉旁。
李乾看着他们两正襟危坐的模样,若有所思地道:“二位卿家可是为了尚书仆射的人选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