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张辄介绍陈四,信陵君自然心领神会,敬礼道:“陈兄辛劳!营中繁务,诸事不周,愿兄勿罪!”
陈四连忙拱手道:“小子何敢!公子辱杀小人!诸公请入帐!”陈四的表现不卑不亢,合于礼仪,又主动转换话题,暗合身份。这份从容,又让信陵君高看不少。
顺着车右先生和陈四的揖让,信陵君进入帐内,跟着进来的有大梁尉、晋鄙,信陵君的门客中只有张辄和仲岳先生,其他门客,包括郭先生都留在帐外。箫间也要留在帐外,却被信陵君拦下,道:“箫先生与车先生同僚,还有军事要向先生请教,愿先生同坐。”箫间只得跟进帐中。
帷帐不大,是营中临时用麻布围成,仅供车右先生夜宿。另外进来六人,就把帷帐挤满了。车右先生坚决不坐东道,一定要在帐口坐下。晋鄙道:“军礼不入国,国礼不入军。营中且遵军礼。公子为大将军,且居中。文武分列两侧。”
晋鄙的话得到众人响应。信陵君对着帐口坐下,左边是众门客,包括车右先生。箫间作为晋鄙的随从,跟着大梁尉、晋鄙坐在右边。车右要坐在末座,众门客坚决不许,俱言车先生今日必当首座,硬把他推到信陵君跟前。陈四也进入帐内,但坐在帐口。
众人坐定,信陵君对车右先生道:“启封军机要地,先生深入虎穴,必有以教我。”
车右先生定了定神,沉思片刻,道:“敝主闻启封令、尉陷入启封,即命微庶设计援出。微庶多与友人相商,知二公陷在女闾,遂乘粮船,潜入启封,面见二公……”
仲岳先生突然问道:“启封初陷,何人知二公在女闾?”
车右先生答道:“微庶颇有友人在市坊,故得知之。”见车右先生不愿说,仲岳先生略一拱手,不再发言。
车右先生继续道:“微庶见二公,言强敌入境,家国垂危,正国家用人之际。家主见司大梁城守,愿二公助之。二公闻知,均以家国为重,不以一己之进退为意,皆愿入危城,共急国难。正筹措离难之计,适遇公子军临,诸先生天助,遂告成功!”
车右先生的介绍简明扼要,所言皆是张辄等知道的内容,内幕内容一字未提,可谓滴水不漏,让信陵君心中有些不爽,但也无法说些什么,只得道:“先生孤身入虎穴,援出二公,利益国家,功莫大焉。”
车右先生道:“公子谬赞,微庶不敢当。微庶入启封,非孤身也,实赖陈兄及友人张禄之力。”
信陵君见车右先生主动提到这二人,感兴趣地挑起了眉毛,道:“此二人何功何德?”
车右先生道:“但庙堂之事,尽咨以张禄;市坊之事,尽付于陈兄。微庶垂手而成功也。”
信陵君道:“陈兄其得见也,果然少年英杰。张卿何人也,今何在焉?”
车右先生道:“张禄胸怀大才,惟多不遇,隐于乡里,实可叹也。”
信陵君道:“既建此大功,何不引出,以为晋身!”
车右先生道:“非所愿也,故不得请耳。”
信陵君叹道:“吾魏岂少贤人哉?惟不得而用也!但得其便,愿先生言无忌拜上。”
车右先生道:“微庶谨志!”
对面席中箫间发问道:“先生得行启封,敢问军情若何?”
车右先生几乎被信陵君对张禄的追问逼到墙角,见箫间转移了话题,心怀感激。端正了身姿,拱手道:“启封以沟为界,东为城垣,西为市坊。秦人入启封,军皆集于东,依城设营。西坊中但留巡哨。凡大道,皆于十里外筑垒,强弓劲弩以为守御。哨骑多出三十里外。”
箫间问道:“其营若何?”
车右先生道:“隔河而望之,连绵不绝,曾不知凡几。”
箫间问道:“其守御若何?”
车右先生道:“各道设垒十里之外,固言之矣!其河东之营,眼望无际,旌旗蔽日。桥头河沿,皆设哨垒,无故不得过。”
张辄道:“车先生多坐于舍内,少得出行。启封形势,陈兄其知之详也。”
陈四不想张辄提到自己,急忙从帐口向内移了移。车右先生道:“箫先生等乃吾同僚,凡有所问,皆具实以言。”陈四应喏。
箫间问道:“但言汝所知秦人所在。”
箫间问车右先生启封军情,其意在转移话题,以免车右先生为难,故多有递话。轮到陈四,才是真正不设前提的询问,要从陈四口中发掘出有用的材料。
陈四沉思片刻,道:“言之过繁,愿得绢帛而明之。”
陈四出人意料的回答让帐中人一愣,随即仲岳先生站起来,对陈四一揖道:“愿为陈兄效力!”把陈四带出帐外,找到郭先生,道:“陈兄有启封秦营细图,可往中营,以帛画之。”郭先生大喜,忙对陈四一揖,把他带往中营。仲岳回到帐中,道:“少时图成,可再参详。”回到自己座位上坐下。
张辄道:“秦人于启封设军市,籴四方粮秣,以为持久。芒将军总司大梁城防,将何计破之?”
车右不防又被尖锐地提问,敷衍道:“此家国大事也,岂微庶所能揣度。”
张辄道:“不然,将军有疑,乃咨于先生,先生宁无一策!”
车右先生沉默片刻,道:“微庶正未有计也。”
张辄道:“大梁乃宗庙所在,不可失也。车先生虽事芒府,值此国难,正当与君侯同心协力,不可存二心也。”
被张辄说得这么明确,车右先生完全找不到借口推托,偷眼看了看箫间,箫间正襟危坐,不朝这边看。车右先生只得道:“秦人于我心腹之地设军市,实心腹之患也,不得不多方以击之。以微庶之见,不过数策:以大军临之,以偏军截之,以散军扰之。以大军临之者,君侯得出,此非天哉!以君侯临启封,市必不成,而秦人必退矣。以偏军以截之者,以三五军,各数百人,四出截粮队,三五日后,必无乡里能粜也。以散军扰之者,出以精壮,或数十,或百余,直入启封,或击杀秦人,而劫夺粮秣,或放火,或惊扰,使敌不得安,市必散矣。”
张辄道:“依先生之见,各需费时几日?”
车右先生在心里盘算了片刻道:“秦人远道而来,粮秣一赖于四邻,但绝其粮秣,不数日而溃。”
张辄道:“先生之见是也。君上既领大军,愿为大梁之蕃篱,将军之爪牙,必奖励三军,直赴秦营。惟愿将军为后盾,但得粮秣不绝,破秦必也。”
车右先生心里一颤,面色有些不豫,却不知该如何回应。晋鄙接道:“已与君上议得,大军直出华阳,别军据南关,以为犄角,依次而前,先为不可胜,而待秦之可胜。先生见将军,善加言明,必使大梁内外协同,共击秦军。”
车右先生得晋鄙解套,心怀感激,立即于席间致礼道:“微庶但见敝主,立言君侯之德,与大夫之策,必使内外协和也。”
信陵君见晋鄙在关键时刻为车右先生解难,心中有些不快,但神色不变,道:“大夫之计虽定,犹未详将军之策也。不知将军何行,可令孤与梁尉、大夫助之。将军既奉王命,总大梁城守,虽孤亦听之。愿闻将军之令!”
车右先生心中有些慌乱:在大梁时,芒卯只部署了大梁的守御,城外的袭扰工作交给了梁尉公子;还不知道秦军在启封设军市,对于与秦军打持久战根本无策;至于信陵君掌握的这支部队,计划中是准备与秦人拼消耗的。但这样的计策怎么能拿出来公开呢?他偷偷依次看向大梁尉、晋鄙和箫间,三人都没有任何暗示,刚才为其解围的晋鄙也低头不语。车右先生只得支吾道:“微庶出城时,敝主尚未有计……但令军民各备器械,依次上城……”他又看了一眼大梁尉,觉得梁尉公子的事不能不说,遂进一步道:“芒氏大子与梁尉公子已出城,各引民军与武卒,以为外援!”
结果,此言一出,帐内立即不平静了,几乎所有人,包括箫间在内,都长跪而起,惊得车右先生也长跪起来,拱手当胸,深悔自己失言。
大梁尉声音颤抖道:“犬子……今何在?领军几何?何人参赞?……”
车右先生低头道:“公子出城时,微庶已离大梁,实不知其情。……闻得尉老总宰。”
大梁尉道:“其军何处?芒大子军何处?”
车右先生头更低了,道:“微庶实不知。”
箫间道:“大梁尉勿忧。城西民军,多集于囿中。芒氏大子若总司民军,囿中必知其处,可通消息。”
大梁尉失声道:“臣老迈,才得一子,体弱多疾,岂堪军旅之劳?臣心已乱,恐误公子大事,愿以辞!”
信陵君道:“大梁尉勿忧。公子出城,有家老守护,必能老成持重而行,谅无他事。芒公子现在营内,可令其与车右先生同往囿中探之,必得实情,然后定计。”
陈四连忙拱手道:“小子何敢!公子辱杀小人!诸公请入帐!”陈四的表现不卑不亢,合于礼仪,又主动转换话题,暗合身份。这份从容,又让信陵君高看不少。
顺着车右先生和陈四的揖让,信陵君进入帐内,跟着进来的有大梁尉、晋鄙,信陵君的门客中只有张辄和仲岳先生,其他门客,包括郭先生都留在帐外。箫间也要留在帐外,却被信陵君拦下,道:“箫先生与车先生同僚,还有军事要向先生请教,愿先生同坐。”箫间只得跟进帐中。
帷帐不大,是营中临时用麻布围成,仅供车右先生夜宿。另外进来六人,就把帷帐挤满了。车右先生坚决不坐东道,一定要在帐口坐下。晋鄙道:“军礼不入国,国礼不入军。营中且遵军礼。公子为大将军,且居中。文武分列两侧。”
晋鄙的话得到众人响应。信陵君对着帐口坐下,左边是众门客,包括车右先生。箫间作为晋鄙的随从,跟着大梁尉、晋鄙坐在右边。车右要坐在末座,众门客坚决不许,俱言车先生今日必当首座,硬把他推到信陵君跟前。陈四也进入帐内,但坐在帐口。
众人坐定,信陵君对车右先生道:“启封军机要地,先生深入虎穴,必有以教我。”
车右先生定了定神,沉思片刻,道:“敝主闻启封令、尉陷入启封,即命微庶设计援出。微庶多与友人相商,知二公陷在女闾,遂乘粮船,潜入启封,面见二公……”
仲岳先生突然问道:“启封初陷,何人知二公在女闾?”
车右先生答道:“微庶颇有友人在市坊,故得知之。”见车右先生不愿说,仲岳先生略一拱手,不再发言。
车右先生继续道:“微庶见二公,言强敌入境,家国垂危,正国家用人之际。家主见司大梁城守,愿二公助之。二公闻知,均以家国为重,不以一己之进退为意,皆愿入危城,共急国难。正筹措离难之计,适遇公子军临,诸先生天助,遂告成功!”
车右先生的介绍简明扼要,所言皆是张辄等知道的内容,内幕内容一字未提,可谓滴水不漏,让信陵君心中有些不爽,但也无法说些什么,只得道:“先生孤身入虎穴,援出二公,利益国家,功莫大焉。”
车右先生道:“公子谬赞,微庶不敢当。微庶入启封,非孤身也,实赖陈兄及友人张禄之力。”
信陵君见车右先生主动提到这二人,感兴趣地挑起了眉毛,道:“此二人何功何德?”
车右先生道:“但庙堂之事,尽咨以张禄;市坊之事,尽付于陈兄。微庶垂手而成功也。”
信陵君道:“陈兄其得见也,果然少年英杰。张卿何人也,今何在焉?”
车右先生道:“张禄胸怀大才,惟多不遇,隐于乡里,实可叹也。”
信陵君道:“既建此大功,何不引出,以为晋身!”
车右先生道:“非所愿也,故不得请耳。”
信陵君叹道:“吾魏岂少贤人哉?惟不得而用也!但得其便,愿先生言无忌拜上。”
车右先生道:“微庶谨志!”
对面席中箫间发问道:“先生得行启封,敢问军情若何?”
车右先生几乎被信陵君对张禄的追问逼到墙角,见箫间转移了话题,心怀感激。端正了身姿,拱手道:“启封以沟为界,东为城垣,西为市坊。秦人入启封,军皆集于东,依城设营。西坊中但留巡哨。凡大道,皆于十里外筑垒,强弓劲弩以为守御。哨骑多出三十里外。”
箫间问道:“其营若何?”
车右先生道:“隔河而望之,连绵不绝,曾不知凡几。”
箫间问道:“其守御若何?”
车右先生道:“各道设垒十里之外,固言之矣!其河东之营,眼望无际,旌旗蔽日。桥头河沿,皆设哨垒,无故不得过。”
张辄道:“车先生多坐于舍内,少得出行。启封形势,陈兄其知之详也。”
陈四不想张辄提到自己,急忙从帐口向内移了移。车右先生道:“箫先生等乃吾同僚,凡有所问,皆具实以言。”陈四应喏。
箫间问道:“但言汝所知秦人所在。”
箫间问车右先生启封军情,其意在转移话题,以免车右先生为难,故多有递话。轮到陈四,才是真正不设前提的询问,要从陈四口中发掘出有用的材料。
陈四沉思片刻,道:“言之过繁,愿得绢帛而明之。”
陈四出人意料的回答让帐中人一愣,随即仲岳先生站起来,对陈四一揖道:“愿为陈兄效力!”把陈四带出帐外,找到郭先生,道:“陈兄有启封秦营细图,可往中营,以帛画之。”郭先生大喜,忙对陈四一揖,把他带往中营。仲岳回到帐中,道:“少时图成,可再参详。”回到自己座位上坐下。
张辄道:“秦人于启封设军市,籴四方粮秣,以为持久。芒将军总司大梁城防,将何计破之?”
车右不防又被尖锐地提问,敷衍道:“此家国大事也,岂微庶所能揣度。”
张辄道:“不然,将军有疑,乃咨于先生,先生宁无一策!”
车右先生沉默片刻,道:“微庶正未有计也。”
张辄道:“大梁乃宗庙所在,不可失也。车先生虽事芒府,值此国难,正当与君侯同心协力,不可存二心也。”
被张辄说得这么明确,车右先生完全找不到借口推托,偷眼看了看箫间,箫间正襟危坐,不朝这边看。车右先生只得道:“秦人于我心腹之地设军市,实心腹之患也,不得不多方以击之。以微庶之见,不过数策:以大军临之,以偏军截之,以散军扰之。以大军临之者,君侯得出,此非天哉!以君侯临启封,市必不成,而秦人必退矣。以偏军以截之者,以三五军,各数百人,四出截粮队,三五日后,必无乡里能粜也。以散军扰之者,出以精壮,或数十,或百余,直入启封,或击杀秦人,而劫夺粮秣,或放火,或惊扰,使敌不得安,市必散矣。”
张辄道:“依先生之见,各需费时几日?”
车右先生在心里盘算了片刻道:“秦人远道而来,粮秣一赖于四邻,但绝其粮秣,不数日而溃。”
张辄道:“先生之见是也。君上既领大军,愿为大梁之蕃篱,将军之爪牙,必奖励三军,直赴秦营。惟愿将军为后盾,但得粮秣不绝,破秦必也。”
车右先生心里一颤,面色有些不豫,却不知该如何回应。晋鄙接道:“已与君上议得,大军直出华阳,别军据南关,以为犄角,依次而前,先为不可胜,而待秦之可胜。先生见将军,善加言明,必使大梁内外协同,共击秦军。”
车右先生得晋鄙解套,心怀感激,立即于席间致礼道:“微庶但见敝主,立言君侯之德,与大夫之策,必使内外协和也。”
信陵君见晋鄙在关键时刻为车右先生解难,心中有些不快,但神色不变,道:“大夫之计虽定,犹未详将军之策也。不知将军何行,可令孤与梁尉、大夫助之。将军既奉王命,总大梁城守,虽孤亦听之。愿闻将军之令!”
车右先生心中有些慌乱:在大梁时,芒卯只部署了大梁的守御,城外的袭扰工作交给了梁尉公子;还不知道秦军在启封设军市,对于与秦军打持久战根本无策;至于信陵君掌握的这支部队,计划中是准备与秦人拼消耗的。但这样的计策怎么能拿出来公开呢?他偷偷依次看向大梁尉、晋鄙和箫间,三人都没有任何暗示,刚才为其解围的晋鄙也低头不语。车右先生只得支吾道:“微庶出城时,敝主尚未有计……但令军民各备器械,依次上城……”他又看了一眼大梁尉,觉得梁尉公子的事不能不说,遂进一步道:“芒氏大子与梁尉公子已出城,各引民军与武卒,以为外援!”
结果,此言一出,帐内立即不平静了,几乎所有人,包括箫间在内,都长跪而起,惊得车右先生也长跪起来,拱手当胸,深悔自己失言。
大梁尉声音颤抖道:“犬子……今何在?领军几何?何人参赞?……”
车右先生低头道:“公子出城时,微庶已离大梁,实不知其情。……闻得尉老总宰。”
大梁尉道:“其军何处?芒大子军何处?”
车右先生头更低了,道:“微庶实不知。”
箫间道:“大梁尉勿忧。城西民军,多集于囿中。芒氏大子若总司民军,囿中必知其处,可通消息。”
大梁尉失声道:“臣老迈,才得一子,体弱多疾,岂堪军旅之劳?臣心已乱,恐误公子大事,愿以辞!”
信陵君道:“大梁尉勿忧。公子出城,有家老守护,必能老成持重而行,谅无他事。芒公子现在营内,可令其与车右先生同往囿中探之,必得实情,然后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