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和长平之间由一道高山隔绝,这座山岭以尧的长子丹朱命名。丹朱岭向长平的丹水河边伸出四个山脚,围出三道山谷,从东边环抱着丹水河谷。最南的那个山脚距离过远,被廉颇排除在防御圈之外,丹水防御圈就以三个山脚为依托,向东北绕丹朱岭一圈,西边再以丹水为边,筑垒守御。整个防御圈像一个连绵不断的巨大三角形城池,包括了北、中、南三个山脚,两个谷地。
廉颇的大帐设在中间的山脚上,而他们商议出击的地点在南山脚的南边。那个成为关注焦点的小山包,其实是南山脚的延续,但被丹水劈开一个四五里宽的口子。
廉颇带着众人先登上二十里外南山坡的高处,俯视眼前的地形:丹水蜿蜒从两山之间流过。由于最初预想白起会以高都为基地发动进攻,南山脚被修筑成一个坚固的筑垒区,是对抗白起进攻的第一道防线。把这里作为进攻的发起地则距离敌营栅达二十里以上,距离有点远。因此,那座由南山脚延伸过来的小山包就是一个不错的垫脚石。众将再一次观察了整个战场的地形(在这里生活了两年,他们已经无数次观察过战场的地形),确认从南线发动进攻是可行的。廉颇又带着大家下山,步出营寨,过河来到这片山地上。
山脚延伸到丹水西岸的小山包正处于一片平原的中央;下山后再往西十里,就是王龁作为南线依托的小山岭;泫水从山间缓缓流出,向东南汇入丹水。众人站在山峰上指指点点,商议着行动计划。
秦军在对面山上的瞭望哨看到了这一幕,立即报告王龁。王龁赶紧过来观察时,正好看见这群人大摇大摆地顺着山坡下来,出了壁垒,登上十里之外的小山包。
只有区区十里之遥,王龁连他们的服装样式都能看出来:那绝不是一群无名士卒,而是一群上等人,而且居中一人,地位明显与众不同,很可能就是廉颇!廉颇带着一群大员出现在这座山头上,不用说,那一定是要搞大事情。
负责这一地段防御的五大夫和公乘早已到达,他们见王龁沉吟不语,道:“彼窥吾营,必将击我,吾将引兵击之!”
王龁道:“彼尚远,击之无及。姑观之!”
王龁很有耐心地仔细观察各人的动静和姿势,在心里推测着他们议论的内容。他们在山峰上停留了近一个时辰,直到太阳偏西才下山离开。王龁经过一个时辰的认真观察,也猜测出他们议论的大致内容,那就是要在南边的地段上发动一次进攻。廉颇和这群人中大部分人都对过话,这些人也都回应过,他们应该就是部队的高级将领;这群人有十来个,与得到的情报赵军有十余万人相符。结合廉颇的姿势和交谈者回应的姿势,进攻的参与者有六七个将军,推测总兵力六七万人,占赵军的大半。等到这群人下山后,王龁让一名军使急赴高都报告白起,赵军将在近期对谷地发动一场进攻。不多久,五骑马驰出山道,往高都而去。从谷地到高都的通道全程都在山后,赵军的瞭望很难发现他们。
时近暮春,天亮得早,击鼓聚军时,天已经蒙蒙亮了。这时,守南面的五大夫急匆匆地过来见王龁,道:“武安君至矣!”
王龁大惊,道:“速请!”
五大夫道:“君上命吾等且往山上观阵。”
王龁作为主将,其大帐自然是在谷地的中央。王龁连忙结束整齐,带了两名随从骑马跟着五大夫起身。两人走出十里,被武安君的随从拦下,王龁和五大夫两人被随从带着来到一片山坡前,武安君坐在一块大石的后面,专注地观察着对面的小山。
见王龁和五大夫过来,白起指着那一片山地道:“彼山虽近汝营,亦近高都,彼若占此山,两地交通断矣。”
王龁开始并未注意到这一点,见白起提起,道:“臣当遣一部驻于此处,以当赵军。”
白起未置可否,只顾低声自语道:“彼若出此……彼若出此……但言汝之所见。”
王龁将昨天自己观察到的情况详细地向白起汇报,白起一边听着,眼睛还是扫视着山下的山川路径,不知是在盘算着什么。王龁在白起手下呆过,早听说白起出现这样的表情,敌人就该倒霉了,所以特别兴奋,汇报得也有些手舞足蹈,声音也不自主地高了。白起严厉地回头道:“低声!”
王龁看了看周围,并无他人,便道:“便高声彼亦不闻!”
白起道:“廉颇意此,其情为汝所探!宁不惧乎!彼但窥吾等聚于此,思过半矣!”
王龁连忙低了声音,连身子都低下来,凑近白起继续报告。等王龁报告完毕,太阳也已经升起来,赵军营中已经炊烟袅袅。白起道:“廉颇自守之贼,无能为也。必待其行,乃定其计。但自守营栅,静观其变可也。”
王龁和五大夫目送白起骑马离开,自己也骑马回去。
王龁召集各五大夫、公乘,告诉他们赵军可能将要发起一场强大的攻势,正在为此调动兵力,各大夫一定要作好充分准备,厉兵秣马,整顿兵甲器具,密切注意赵军动向。
两边的营栅仅相距十里,登高一望,对方营房、帷帐、营垒,甚至灶坑、粪坑的位置都一目了然。王龁特别让军官们叮嘱哨兵,重点观察是否有新的士兵出现。有人问道,相距这么远,怎么能一一认识。王龁道:“但观其撅腚可也!”一边说,一边做出拉屎的样子。王龁他们与巴蜀兵相处多时,双方的语言交流并无障碍,王龁他们甚至还可以模仿几句蜀音,惹来一阵笑声。
观察撅腚拉屎的确有效。王龁他们很快就判断出赵军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调动,而且兵力调动很隐蔽,一般不会被秦军发现,应该是在夜间完成。但尽管赵军调动频繁,但却始终没有大的公开举动。王龁为了强化防御,派出了更多的斥侯,强硬地驱逐赵军的斥侯,并有意识地把斥侯派到更南的方向上,掩护通往高都的道路。
本来两军就相距不远,斥侯战几乎每天都在各处发生,双方互有伤亡;在那座小山包上,战斗更加激烈,甚至升级到百人的规模。夜间的小股偷袭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双方都枕戈待旦。如此过了半个月,士兵都感到疲惫不堪。
秦军新的补给送到端氏,王龁派一万人,每人挑五十斤炒粟来到前线。经过几个月的适应,巴蜀兵已经能够习惯秦人特有的炒粟,知道不能多吃,每天少吃一点,滋味也还是不错的。
眼见赵军不出,王龁决定采取主动行动。他派兵一万,从最北的山脚而下,攻击赵军设在丹水岸边的壁垒。赵军据壁死守。壁垒并不高,只能起到隐蔽和障碍的作用,如果让秦军靠近,还是有很大可能被攻克。赵军也只能设兵于壁下,待秦军逼近时,主动出击。双方于壁垒下拼死作战。这次,赵军的战斗力似乎不如一个月前,猛烈的撞击之下,很快崩裂,反被秦军杀伤很多。但杀透一阵后,秦军也不敢继续进攻,主动带着伤员返回。赵军也不追赶,只把伤员救回壁中。秦军在两里以外整顿好阵型,再次发起进攻。
王龁攻击到午后,停止了进攻,鸣金收兵。全军撤回己方壁垒之中。
王龁对赵军战斗力下降感到不解,命令斥侯想办法抓几个俘虏回来问一问。一问才知道,原来赵军营中粮食供应是分等级的,有作战任务的士兵可以饱餐,其他士兵只能半食。由于秦军的进攻突然,赵军没有反应,守军当天并未饱餐,而是维持着半量进餐,战斗力下降是必然的。王龁问起长平的粮食,俘虏也不知道,只回答说两个月前曾经送来过一批粮食。
王龁遂每天变换地点,将各部队都拉上去打一阵,并不强求什么战绩,只是观察各地的攻守之道,为进一步进攻寻找薄弱点。进攻都是一触即停,点到为止。王龁发现,越往南,赵军兵力越雄厚,战斗力越强,提示赵军的精锐集中在南翼。
正当王龁想着,要不要在北面来个大的,赵军于当天上午从南翼倾巢出动。王龁知道,赵军准备已久的进攻开始了。
当赵军开始出营时,哨探就报告了王龁,王龁登上南面瞭望哨,果见赵军铺天盖地而出。旌旗鲜明,部伍整齐。部队以营为单位依次而出,每出一个单位,必在丹水对岸站定一个方位。十个营集结完毕后,立即向前开进,进到小山包前的指定位置停下,迅速作好战斗准备。大约用了一个时辰,赵军三万人列在山包之前,两万人列在山包两侧,山包上设了大旗和钟鼓。进攻准备就绪。
廉颇的大帐设在中间的山脚上,而他们商议出击的地点在南山脚的南边。那个成为关注焦点的小山包,其实是南山脚的延续,但被丹水劈开一个四五里宽的口子。
廉颇带着众人先登上二十里外南山坡的高处,俯视眼前的地形:丹水蜿蜒从两山之间流过。由于最初预想白起会以高都为基地发动进攻,南山脚被修筑成一个坚固的筑垒区,是对抗白起进攻的第一道防线。把这里作为进攻的发起地则距离敌营栅达二十里以上,距离有点远。因此,那座由南山脚延伸过来的小山包就是一个不错的垫脚石。众将再一次观察了整个战场的地形(在这里生活了两年,他们已经无数次观察过战场的地形),确认从南线发动进攻是可行的。廉颇又带着大家下山,步出营寨,过河来到这片山地上。
山脚延伸到丹水西岸的小山包正处于一片平原的中央;下山后再往西十里,就是王龁作为南线依托的小山岭;泫水从山间缓缓流出,向东南汇入丹水。众人站在山峰上指指点点,商议着行动计划。
秦军在对面山上的瞭望哨看到了这一幕,立即报告王龁。王龁赶紧过来观察时,正好看见这群人大摇大摆地顺着山坡下来,出了壁垒,登上十里之外的小山包。
只有区区十里之遥,王龁连他们的服装样式都能看出来:那绝不是一群无名士卒,而是一群上等人,而且居中一人,地位明显与众不同,很可能就是廉颇!廉颇带着一群大员出现在这座山头上,不用说,那一定是要搞大事情。
负责这一地段防御的五大夫和公乘早已到达,他们见王龁沉吟不语,道:“彼窥吾营,必将击我,吾将引兵击之!”
王龁道:“彼尚远,击之无及。姑观之!”
王龁很有耐心地仔细观察各人的动静和姿势,在心里推测着他们议论的内容。他们在山峰上停留了近一个时辰,直到太阳偏西才下山离开。王龁经过一个时辰的认真观察,也猜测出他们议论的大致内容,那就是要在南边的地段上发动一次进攻。廉颇和这群人中大部分人都对过话,这些人也都回应过,他们应该就是部队的高级将领;这群人有十来个,与得到的情报赵军有十余万人相符。结合廉颇的姿势和交谈者回应的姿势,进攻的参与者有六七个将军,推测总兵力六七万人,占赵军的大半。等到这群人下山后,王龁让一名军使急赴高都报告白起,赵军将在近期对谷地发动一场进攻。不多久,五骑马驰出山道,往高都而去。从谷地到高都的通道全程都在山后,赵军的瞭望很难发现他们。
时近暮春,天亮得早,击鼓聚军时,天已经蒙蒙亮了。这时,守南面的五大夫急匆匆地过来见王龁,道:“武安君至矣!”
王龁大惊,道:“速请!”
五大夫道:“君上命吾等且往山上观阵。”
王龁作为主将,其大帐自然是在谷地的中央。王龁连忙结束整齐,带了两名随从骑马跟着五大夫起身。两人走出十里,被武安君的随从拦下,王龁和五大夫两人被随从带着来到一片山坡前,武安君坐在一块大石的后面,专注地观察着对面的小山。
见王龁和五大夫过来,白起指着那一片山地道:“彼山虽近汝营,亦近高都,彼若占此山,两地交通断矣。”
王龁开始并未注意到这一点,见白起提起,道:“臣当遣一部驻于此处,以当赵军。”
白起未置可否,只顾低声自语道:“彼若出此……彼若出此……但言汝之所见。”
王龁将昨天自己观察到的情况详细地向白起汇报,白起一边听着,眼睛还是扫视着山下的山川路径,不知是在盘算着什么。王龁在白起手下呆过,早听说白起出现这样的表情,敌人就该倒霉了,所以特别兴奋,汇报得也有些手舞足蹈,声音也不自主地高了。白起严厉地回头道:“低声!”
王龁看了看周围,并无他人,便道:“便高声彼亦不闻!”
白起道:“廉颇意此,其情为汝所探!宁不惧乎!彼但窥吾等聚于此,思过半矣!”
王龁连忙低了声音,连身子都低下来,凑近白起继续报告。等王龁报告完毕,太阳也已经升起来,赵军营中已经炊烟袅袅。白起道:“廉颇自守之贼,无能为也。必待其行,乃定其计。但自守营栅,静观其变可也。”
王龁和五大夫目送白起骑马离开,自己也骑马回去。
王龁召集各五大夫、公乘,告诉他们赵军可能将要发起一场强大的攻势,正在为此调动兵力,各大夫一定要作好充分准备,厉兵秣马,整顿兵甲器具,密切注意赵军动向。
两边的营栅仅相距十里,登高一望,对方营房、帷帐、营垒,甚至灶坑、粪坑的位置都一目了然。王龁特别让军官们叮嘱哨兵,重点观察是否有新的士兵出现。有人问道,相距这么远,怎么能一一认识。王龁道:“但观其撅腚可也!”一边说,一边做出拉屎的样子。王龁他们与巴蜀兵相处多时,双方的语言交流并无障碍,王龁他们甚至还可以模仿几句蜀音,惹来一阵笑声。
观察撅腚拉屎的确有效。王龁他们很快就判断出赵军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调动,而且兵力调动很隐蔽,一般不会被秦军发现,应该是在夜间完成。但尽管赵军调动频繁,但却始终没有大的公开举动。王龁为了强化防御,派出了更多的斥侯,强硬地驱逐赵军的斥侯,并有意识地把斥侯派到更南的方向上,掩护通往高都的道路。
本来两军就相距不远,斥侯战几乎每天都在各处发生,双方互有伤亡;在那座小山包上,战斗更加激烈,甚至升级到百人的规模。夜间的小股偷袭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双方都枕戈待旦。如此过了半个月,士兵都感到疲惫不堪。
秦军新的补给送到端氏,王龁派一万人,每人挑五十斤炒粟来到前线。经过几个月的适应,巴蜀兵已经能够习惯秦人特有的炒粟,知道不能多吃,每天少吃一点,滋味也还是不错的。
眼见赵军不出,王龁决定采取主动行动。他派兵一万,从最北的山脚而下,攻击赵军设在丹水岸边的壁垒。赵军据壁死守。壁垒并不高,只能起到隐蔽和障碍的作用,如果让秦军靠近,还是有很大可能被攻克。赵军也只能设兵于壁下,待秦军逼近时,主动出击。双方于壁垒下拼死作战。这次,赵军的战斗力似乎不如一个月前,猛烈的撞击之下,很快崩裂,反被秦军杀伤很多。但杀透一阵后,秦军也不敢继续进攻,主动带着伤员返回。赵军也不追赶,只把伤员救回壁中。秦军在两里以外整顿好阵型,再次发起进攻。
王龁攻击到午后,停止了进攻,鸣金收兵。全军撤回己方壁垒之中。
王龁对赵军战斗力下降感到不解,命令斥侯想办法抓几个俘虏回来问一问。一问才知道,原来赵军营中粮食供应是分等级的,有作战任务的士兵可以饱餐,其他士兵只能半食。由于秦军的进攻突然,赵军没有反应,守军当天并未饱餐,而是维持着半量进餐,战斗力下降是必然的。王龁问起长平的粮食,俘虏也不知道,只回答说两个月前曾经送来过一批粮食。
王龁遂每天变换地点,将各部队都拉上去打一阵,并不强求什么战绩,只是观察各地的攻守之道,为进一步进攻寻找薄弱点。进攻都是一触即停,点到为止。王龁发现,越往南,赵军兵力越雄厚,战斗力越强,提示赵军的精锐集中在南翼。
正当王龁想着,要不要在北面来个大的,赵军于当天上午从南翼倾巢出动。王龁知道,赵军准备已久的进攻开始了。
当赵军开始出营时,哨探就报告了王龁,王龁登上南面瞭望哨,果见赵军铺天盖地而出。旌旗鲜明,部伍整齐。部队以营为单位依次而出,每出一个单位,必在丹水对岸站定一个方位。十个营集结完毕后,立即向前开进,进到小山包前的指定位置停下,迅速作好战斗准备。大约用了一个时辰,赵军三万人列在山包之前,两万人列在山包两侧,山包上设了大旗和钟鼓。进攻准备就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