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从应天府到顺天府
朱高燨让人开发的这个火车,与历史上地球第一辆火车不一样,不是蒸汽动力,也不是机头拖着几辆马车,而是正儿八经,不亚于后世的绿皮火车。
如高铁专列一般,能够有效减少风阻的子弹形机头,车身用0.5mm的钢板焊接,动力十足,内部宽敞,座椅上方装置了行李架,与后世的火车没有太多差别。
而朱棣的专列就更加不一样了,一共八节车厢,第二节是餐车,他和徐氏的车厢在第三节,里面有独立的卫生间,设置了书房和休息室等功能区,非常舒适,第三节是下人的车厢,后面三节则是关防人员和随行人员的车厢,因为行程不长,只安排了可以躺倒的座椅,位置也很宽松,却也足够舒适。
最后两节则是用来安放行礼的车厢。
朱高燨作为随行人员,随朱棣待在第二节车厢里,他陪在母亲的身边,沿途告诉徐氏,这是到了哪里,那是到了哪里。
徐氏的兴致很高,隔着透明的玻璃,清晰地看着外面的景致,如同一帧一帧的画面朝后倒去,她颇有感慨地道,“前几天,你姑姑们还在说,娘是个有福气的,跟着你爹跑了不少地方,见过不少世面。”
朱棣在一旁听了,很得意。
朱高燨笑道,“娘出来多走动,心情会开朗很多,身体也会很好!“
“这要是以前,出一趟门,动静又大,劳民伤财,多少人跟着前拉后推的,别说我了,你爹也不愿意出去,现在不同了,出门多简单!”
朱棣也过来,和母子二人一起坐着,汤嬷嬷送了一盏茶过来,站在一旁笑看着一家三口说话,其乐融融。
朱棣的专列在上午出发,到达北京的时候,正好是下午申时三刻,中午时分,朱棣还在火车上睡了一觉,下火车的时候,精气神十足,从火车上下来,看到前来迎接他的北京这边官员,朱棣眉开眼笑,抬手和他们打招呼。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万岁后,看到后面跟着下来的徐氏和朱高燨,官员们再次行礼,朱棣道了“平身!”
宫城正在做最后的修葺,朱棣的车从宫城外面转了一圈,他看着崭新的,比应天府更加高大的宫殿,有些眼热,想要尽快搬进来。
下榻的地方依然是以前的燕王府,如今的延宁宫。
科学院的揭幕仪式安排在次日,朱棣主持完仪式后,便将会乘坐次日的火车回到应天府。
“走,我们先去看看航空航天大学的校址行不行,要是不行的话,爹再重新给你选地点。”朱棣吩咐司机,在北京城里绕一下道,去曾经元朝时期的御史台。
自从朱棣选了这里后,便吩咐工部开始修葺,大门已经焕然一新,白色的围墙上爬满了蔷薇花,只在中间露出一块白色的油漆,用于将来安放校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
里面错落有致的院落,靠东边是新修起来的大楼,一共两栋,有独立的围墙,将来用于学生宿舍。
车在校园里绕了一圈,虽然暂时面积不大,但图书馆,教室,食堂,实验室等都齐备,且面积暂时也足够了。
北方的春天虽然正在从遥远的地方赶来,但整个校园里都开满了茶花,这是朱高燨最喜欢的一种花,有的一树火红,有的枝头如缀着一堆雪,满校园都热闹得紧,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里。
“爹,就这里吧,前面那边再加几栋楼,做成直沽码头那边的住宅楼的样式,将来给老师们住,让他们把家属带来,可以安心教学。”
朱棣自无不可,扭头就让人把这个要求传给宋礼,让他想办法尽快把住宅楼做起来。
宋礼接到圣旨,他去找夏原吉,正好户部要给科学院拨款,另外要留两百万将来给还在娘胎里的航空航天大学。
等办事的人都走了,宋礼低声问夏原吉,“那两百万,你打算留着给谁?”
刚才,宋礼听说了什么航空航天,他没有听懂这是什么。
夏原吉是早就得了朱棣的指示,当时朱棣跟他说这件事的时候,他震惊不已,越发看不透朱高燨这个四皇子,脑子里装的都是些什么样的奇思妙想了。
上天?
原本夏原吉想说这是不可能的,但还好,他及时闭住了嘴,想到这些年大明的变化,夏原吉觉得还是暂时不说为妙。
万一将来被打脸了,要被皇上笑话一辈子。
“老宋,你就别跟我卖关子了,我不信你没听明白。”夏原吉道,“航空航天,你没听错,你想问什么,就直接问,别拐弯抹角。”
夏原吉想说,他也没时间和宋礼打哑谜,现在大家说话最好直白一点,因为大家时间都很紧迫,多少事都做不完,哪有时间和像以前那样,一件事慢悠悠地,你猜过来,我猜过去。
“老夏,航空航天,啥意思?难道四殿下想把人送上天?”
“四殿下是不是想把人送上天,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四殿下想开一个想把人送上天的学校,叫航空航天大学,发展我大明的航天工业。”
宋礼呆愣住了,他看着夏原吉忙得跟陀螺一样,好半天才回过神来,问道,“你是说真的?”
“圣旨不是说是之前选的那块御史台的址,要修楼,我告诉你,那一块就是用来开办学校的。”
夏原吉这番话没有保密,很快,整个京城都知道了,大明将在北方开办一所航空航天大学,用来培养航天人才。
上天啊!
大明竟然要上天了吗?
是啊,也到了时候了,陆地上有跑的火车,汽车,海上跑的有铁甲舰,如今可不是就剩下了天上飞的?
宋礼以为,人人都会像他一样,觉得这种想法不可思议,也不可能实现,从古至今,有谁在天上飞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
可是,人人都记起来了,当年万寿节的时候,四殿下将送给皇上的祝福带到了天上去,既然如此,四殿下为什么不能把人送到天上去呢?
远在占城的张本收到了南方理工大学送过来的一台显微镜,附加一张说明书,他将去年收的种子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上面肉眼看不见的组织在这台显微镜下看得非常清楚。
“这是一台电子显微镜,最好能够在通电的情况下使用。”
张本看到说明书上的说明,他让人将发电机打开,屋子里通上电后,将显微镜启动,果然,镜头更加清晰,更多的组织非常全面。
张本接连比较了好几粒不同的种子,回忆起了这些种子的生长过程,打算重新进行配对种植,看今年秋天的收获如何。
“这可真是好东西啊,若是靠我自己摸索,不知道要走多少弯路,但现在有了这电子显微镜,我就能把种子看得更加清楚。”
张本抚摸着这台显微镜,当初四皇子说送他一台显微镜的时候,他并不知道显微镜是什么。
而今,这台显微镜成了他最宝贝的东西,放在他的办公室里,谁也不许碰,每天都要自己小心翼翼地擦拭一遍。
希望能够尽快研发出杂交水稻,唯有尽快提升大明水稻的产量,才能够跟上四殿下的脚步,才能对得起四殿下的支持。
大明皇家科学院将成为大明最至高无上的科研机构,对于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们,皇家将授予爵位。
次日一大早,从应天府跟着皇上前来的高官,附近的国家派来的使臣,大明的百姓们,以及皇室的人聚集在了科学院的门口。
大门打开,一条长长的红地毯铺向了科学院的主楼前面,楼下,科学院的四大院士,大明帝国学院和南方理工大学历届的毕业生盛装以待。
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朱棣的车便来了,徐氏与他一起从车上下来,两人走过了红地毯,来到了科学院的楼前,楼上蒙着楼名的红绸布垂落下来,在微风中轻轻摇摆。
门口守着的人涌了进来,人人都想沾一沾这座大明最高科技机构的喜气,若说从前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升官发财的话,那么今日,大明的科学氛围已经兴起了,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上大学,将来能够走进这座最高科技殿堂。
“朕从来没有哪一天这么高兴过,当年,靖难之役胜利,朕没有这么高兴,当年朕坐在龙椅上,被逼上皇位,朕的心里战战兢兢。但是今天,朕可以坦白地告诉你们,所有人,大明的子民们,朕非常高兴!”
朱棣说的这些都是实话,他的确非常高兴,“朕是坐火车过来的,从应天府到顺天府,只花了朕三个时辰的时间就到了,这在从前,是完全不敢想!“
讲真,最近一直用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
当年,朱棣北平到应天府,走了整整三年啊!
“这是科技的力量,是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改变!”朱棣深吸一口气道,“今天,朕听说家家户户都不烧木材了,改烧煤炭,一文钱可以买三四个蜂窝煤,一个五口之家烧一天都够了。朕也听说,好多家庭都买了自行车,出行非常方便,常常有人骑着自行车绕着北京城跑上一圈,看看风景。“
如高铁专列一般,能够有效减少风阻的子弹形机头,车身用0.5mm的钢板焊接,动力十足,内部宽敞,座椅上方装置了行李架,与后世的火车没有太多差别。
而朱棣的专列就更加不一样了,一共八节车厢,第二节是餐车,他和徐氏的车厢在第三节,里面有独立的卫生间,设置了书房和休息室等功能区,非常舒适,第三节是下人的车厢,后面三节则是关防人员和随行人员的车厢,因为行程不长,只安排了可以躺倒的座椅,位置也很宽松,却也足够舒适。
最后两节则是用来安放行礼的车厢。
朱高燨作为随行人员,随朱棣待在第二节车厢里,他陪在母亲的身边,沿途告诉徐氏,这是到了哪里,那是到了哪里。
徐氏的兴致很高,隔着透明的玻璃,清晰地看着外面的景致,如同一帧一帧的画面朝后倒去,她颇有感慨地道,“前几天,你姑姑们还在说,娘是个有福气的,跟着你爹跑了不少地方,见过不少世面。”
朱棣在一旁听了,很得意。
朱高燨笑道,“娘出来多走动,心情会开朗很多,身体也会很好!“
“这要是以前,出一趟门,动静又大,劳民伤财,多少人跟着前拉后推的,别说我了,你爹也不愿意出去,现在不同了,出门多简单!”
朱棣也过来,和母子二人一起坐着,汤嬷嬷送了一盏茶过来,站在一旁笑看着一家三口说话,其乐融融。
朱棣的专列在上午出发,到达北京的时候,正好是下午申时三刻,中午时分,朱棣还在火车上睡了一觉,下火车的时候,精气神十足,从火车上下来,看到前来迎接他的北京这边官员,朱棣眉开眼笑,抬手和他们打招呼。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万岁后,看到后面跟着下来的徐氏和朱高燨,官员们再次行礼,朱棣道了“平身!”
宫城正在做最后的修葺,朱棣的车从宫城外面转了一圈,他看着崭新的,比应天府更加高大的宫殿,有些眼热,想要尽快搬进来。
下榻的地方依然是以前的燕王府,如今的延宁宫。
科学院的揭幕仪式安排在次日,朱棣主持完仪式后,便将会乘坐次日的火车回到应天府。
“走,我们先去看看航空航天大学的校址行不行,要是不行的话,爹再重新给你选地点。”朱棣吩咐司机,在北京城里绕一下道,去曾经元朝时期的御史台。
自从朱棣选了这里后,便吩咐工部开始修葺,大门已经焕然一新,白色的围墙上爬满了蔷薇花,只在中间露出一块白色的油漆,用于将来安放校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
里面错落有致的院落,靠东边是新修起来的大楼,一共两栋,有独立的围墙,将来用于学生宿舍。
车在校园里绕了一圈,虽然暂时面积不大,但图书馆,教室,食堂,实验室等都齐备,且面积暂时也足够了。
北方的春天虽然正在从遥远的地方赶来,但整个校园里都开满了茶花,这是朱高燨最喜欢的一种花,有的一树火红,有的枝头如缀着一堆雪,满校园都热闹得紧,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里。
“爹,就这里吧,前面那边再加几栋楼,做成直沽码头那边的住宅楼的样式,将来给老师们住,让他们把家属带来,可以安心教学。”
朱棣自无不可,扭头就让人把这个要求传给宋礼,让他想办法尽快把住宅楼做起来。
宋礼接到圣旨,他去找夏原吉,正好户部要给科学院拨款,另外要留两百万将来给还在娘胎里的航空航天大学。
等办事的人都走了,宋礼低声问夏原吉,“那两百万,你打算留着给谁?”
刚才,宋礼听说了什么航空航天,他没有听懂这是什么。
夏原吉是早就得了朱棣的指示,当时朱棣跟他说这件事的时候,他震惊不已,越发看不透朱高燨这个四皇子,脑子里装的都是些什么样的奇思妙想了。
上天?
原本夏原吉想说这是不可能的,但还好,他及时闭住了嘴,想到这些年大明的变化,夏原吉觉得还是暂时不说为妙。
万一将来被打脸了,要被皇上笑话一辈子。
“老宋,你就别跟我卖关子了,我不信你没听明白。”夏原吉道,“航空航天,你没听错,你想问什么,就直接问,别拐弯抹角。”
夏原吉想说,他也没时间和宋礼打哑谜,现在大家说话最好直白一点,因为大家时间都很紧迫,多少事都做不完,哪有时间和像以前那样,一件事慢悠悠地,你猜过来,我猜过去。
“老夏,航空航天,啥意思?难道四殿下想把人送上天?”
“四殿下是不是想把人送上天,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四殿下想开一个想把人送上天的学校,叫航空航天大学,发展我大明的航天工业。”
宋礼呆愣住了,他看着夏原吉忙得跟陀螺一样,好半天才回过神来,问道,“你是说真的?”
“圣旨不是说是之前选的那块御史台的址,要修楼,我告诉你,那一块就是用来开办学校的。”
夏原吉这番话没有保密,很快,整个京城都知道了,大明将在北方开办一所航空航天大学,用来培养航天人才。
上天啊!
大明竟然要上天了吗?
是啊,也到了时候了,陆地上有跑的火车,汽车,海上跑的有铁甲舰,如今可不是就剩下了天上飞的?
宋礼以为,人人都会像他一样,觉得这种想法不可思议,也不可能实现,从古至今,有谁在天上飞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
可是,人人都记起来了,当年万寿节的时候,四殿下将送给皇上的祝福带到了天上去,既然如此,四殿下为什么不能把人送到天上去呢?
远在占城的张本收到了南方理工大学送过来的一台显微镜,附加一张说明书,他将去年收的种子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上面肉眼看不见的组织在这台显微镜下看得非常清楚。
“这是一台电子显微镜,最好能够在通电的情况下使用。”
张本看到说明书上的说明,他让人将发电机打开,屋子里通上电后,将显微镜启动,果然,镜头更加清晰,更多的组织非常全面。
张本接连比较了好几粒不同的种子,回忆起了这些种子的生长过程,打算重新进行配对种植,看今年秋天的收获如何。
“这可真是好东西啊,若是靠我自己摸索,不知道要走多少弯路,但现在有了这电子显微镜,我就能把种子看得更加清楚。”
张本抚摸着这台显微镜,当初四皇子说送他一台显微镜的时候,他并不知道显微镜是什么。
而今,这台显微镜成了他最宝贝的东西,放在他的办公室里,谁也不许碰,每天都要自己小心翼翼地擦拭一遍。
希望能够尽快研发出杂交水稻,唯有尽快提升大明水稻的产量,才能够跟上四殿下的脚步,才能对得起四殿下的支持。
大明皇家科学院将成为大明最至高无上的科研机构,对于做出过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们,皇家将授予爵位。
次日一大早,从应天府跟着皇上前来的高官,附近的国家派来的使臣,大明的百姓们,以及皇室的人聚集在了科学院的门口。
大门打开,一条长长的红地毯铺向了科学院的主楼前面,楼下,科学院的四大院士,大明帝国学院和南方理工大学历届的毕业生盛装以待。
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朱棣的车便来了,徐氏与他一起从车上下来,两人走过了红地毯,来到了科学院的楼前,楼上蒙着楼名的红绸布垂落下来,在微风中轻轻摇摆。
门口守着的人涌了进来,人人都想沾一沾这座大明最高科技机构的喜气,若说从前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升官发财的话,那么今日,大明的科学氛围已经兴起了,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上大学,将来能够走进这座最高科技殿堂。
“朕从来没有哪一天这么高兴过,当年,靖难之役胜利,朕没有这么高兴,当年朕坐在龙椅上,被逼上皇位,朕的心里战战兢兢。但是今天,朕可以坦白地告诉你们,所有人,大明的子民们,朕非常高兴!”
朱棣说的这些都是实话,他的确非常高兴,“朕是坐火车过来的,从应天府到顺天府,只花了朕三个时辰的时间就到了,这在从前,是完全不敢想!“
讲真,最近一直用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我,朱棣第四子】 【】
当年,朱棣北平到应天府,走了整整三年啊!
“这是科技的力量,是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改变!”朱棣深吸一口气道,“今天,朕听说家家户户都不烧木材了,改烧煤炭,一文钱可以买三四个蜂窝煤,一个五口之家烧一天都够了。朕也听说,好多家庭都买了自行车,出行非常方便,常常有人骑着自行车绕着北京城跑上一圈,看看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