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治理黄河,兴修水利
万国博览会的第三天后,额勒伯克很快就让人将一封他亲笔所写的信送了出去。
张辅接到了朝廷的旨意之后,与沐成做了交接,领着亲卫往北京城赶回来。
他到的第二天,正好是朱棣的生辰,也就是大明一年一度的万寿节,随着外国的国主,内外的文武百官给朱棣磕头行过礼后,张辅便被朱棣叫进了宫里。
朱高燨和军机处的人在,张辅与朱高燨见过礼,先汇报了安南和占城的情况,“今年种下去的橡胶树,出苗出得很好,比往年的出苗率高了不少,臣来的时候,黄福从琼州府那边过来了,有他在,殿下不必担心。”
朱高燨道,“有你们在,我都不担心。对了,杂交水稻的事,如何了?”
“去年,有了殿下一句话,张本带着人到处找杂交水稻,还真被他得了几株野生的种子。他去年秋天种了几粒下去,发了芽,宝贝一样地护着,后来又收了一季,今年种了好些下去,现在长得还不错。”
张辅腼腆一笑,“臣知道的就这些,是不是杂交的,臣也不知道。”
朱高燨笑道,“急什么,不着急,这杂交水稻,可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能够培育出来的。”
说着,朱高燨扭头对狗儿道,“你记着一下,回头提醒我给张本弄一台显微镜,让他好培育杂交水稻。”
张辅道,“张总督要是知道了,还不得高兴得觉都睡不着!这可真是叫人羡慕啊!”
朱棣道,“你有什么好羡慕的?给朕把仗打完了,你想去哪里种地,朕给你圈一块!”
张辅忙跪下来谢恩,“臣先谢皇上隆恩!”
朱高燨笑起来,“你可真是……猴子投胎啊,机灵成这样?”
张辅不好意思地起身,揉了揉鼻子,“臣这两年跟着张本看他安排人种橡胶,看他自己弄了几块地育水稻,臣瞧着还挺有意思的。”
“不过,叫臣自己去种,臣怕种不好。”
朱棣道,“这就对了,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你一个武将,种什么地?给朕去外面开疆扩土去。”
张辅在回来的路上听人也说了这边的情况,鞑靼和瓦剌居然敢在北京城,万国博览会期间,想要搞爆炸行动,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恐怖袭击,简直是岂有此理。
“皇上,北征的事,就交给臣了。”张辅拍着胸脯,“臣保证将那帮北狗子打回他们老家去,让他们永远不敢越过长城半步。”
朱棣摇摇头,“不,你四殿下说想要去金帐汗国还是什么国去弄铁矿石和石油,你得把鞑靼和瓦剌都打成咱们的版图。”
张辅顿时浑身的热血都沸腾起来了,身为武将,怕的就是没有机会打仗,他忙行了个军礼,“是,皇上,臣遵命!臣保证将我大明的金龙旗插在鞑靼和瓦剌的国土上。”
万国博览会一共持续了十天,这十天中,大明接到的订单一共高达三千多万两白银,订单内容涉及各行各业,从汽车、能源一直到衣食住行,包罗万象,而下订单的国家除了周边的朝鲜,暹罗,以及印度等国的商人。
有些是民间的商人,但更多的还是政府采购。
大明的崛起与科技有关,而这一次大明展出的科技产品自然是引起了周边国家的君主们的重视,为了将来不至于被大明吞并,他们掏空腰包都要买尽量多的科技产品回去。
哪怕他们都很清楚,大明将他们的科技产品卖到了天价,一台发电机居然要二十万两白银,可是,发电机买回去之后,只要开动起来,就能供一整套房子的照明电力。
当然,后续还要购买柴油,因为这台发电机是要喝油的,只有喝饱了油,才能运转。
而柴油自然也不便宜。、
夏原吉这几天走路都在飘,每天兴奋得满脸潮红,有返老还童的迹象。
他将订单的情况向朱棣做了汇报,道,“皇上,这一次订单是在博览会上签订,按照协议,每达成一张订单,商家都需要向朝廷缴纳少量的费用,不过,这些都是小钱,总共也就三十多万,不值一提!”
朱棣笑着摇了摇头,三十多万对大明户部来说已经成了不值一提的小数字了。
他接过了夏原吉呈上来的订单情况,看到最后,三千六百多万两白银的订单数量,顿时惊得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这么多?”
“是啊,皇上,不过,四殿下的意思,很多都是暴利,可臣觉得很多都是长久买***如水泥出口,帮忙修路之类的,这些将来可以为我大明挣不少白银。”
夏原吉说得很兴奋,“不说别的,这三千多万两白银,税收一共是六百多万两。唉,臣今年又可以高枕无忧了!”
朱棣将单子递还给了夏原吉,道,“部库的收入不少了,朕听说今年以来,黄河水位上涨了不少。工部那边不可不重视,朕打算这两年多花点精力,把黄河治理好。”
夏原吉瞬间便冷静下来了。
朱棣站起身,走了两步,背着手道,“一个是黄河的治理,还有一个是兴修水利。大明到了今天这一步,不能再靠天吃饭了。”
夏原吉不得不感叹大明的百姓,真是生在了一个好时代,有一位好君王也有一位好皇子。
“皇上能够一心想着百姓,真是老百姓们的福气啊,也是臣的福气。”
正好朱高燨迈步进来,向朱棣行了个礼,等夏原吉与他见过礼,他笑道,“又在说什么?什么是你的福气?”
“臣在说,生在这个时代,能够有皇上这样的明君,实在是臣的福气!”
朱棣笑道,“朕不过是说,今年和明年,朝廷要在治理黄河和大修水利上多费点功夫,以后,我大明的老百姓不能靠天吃饭了,要能够做到旱涝保收!”
“父皇英明!”朱高燨也忙道,“父皇此举,百姓们要铭记父皇世世代代。”
朱棣道,“你来得正好,有没有什么好章程,说出来,朕回头和工部好好说说。”
朱高燨道,“无外乎就是疏通河道,在高处修建水库大坝。大明现在科技发展到了这个程度,用水电进行灌既,完全能够做得到。朝廷将水通到县里,每个村子里自己的水渠,还是让他们在农闲的时候自己修,也不能把老百姓们太惯使坏了,艰苦朴素的作风还是要有。”
“那你说的建水库,谁来建?”朱棣问道。
“朝廷自己建。爹,弄一些挖土机,挖起来的土就用车拉走,费不了多少事。人和机器不能同时工作,那样太危险,所以,挖水库的事,就由朝廷自己来做。主要还是多挖些水库,这个,要根据每个地方的情况来定。”
朱棣一听,这事情似乎很简单了,他当即很高兴,吩咐夏原吉,“你先让宋礼那边拟一个章程出来,看要多少预算,呈上来给朕看看。”
朱高燨提醒道,“可不能让宋礼按照万国博览会上的价格来拟预算啊,一台挖土机,我大明自己来做,算一千两白银好了,还是大型挖土机那种。一辆土方车也就五百两银子,人工成本的话,一天八十文钱。”
“一天八十文?殿下,这是不是太高了?”夏原吉惊呆了,这都赶上他的收入了。
“老夏,现在会开挖土机的人不多,会开土方车的人也不多,一天八十文钱是按照技术工人的工钱在给。”
“殿下,这工钱开得太高了,将来没人种地了,怎么办?”夏原吉不由得担忧。
“没人种地了,就用机器来种啊,拖拉机可以耕地,可以耙地,只要人撒种就行了,实在不行,将来,用机器播种,机器收割,你担心那么多做什么?”
夏原吉尴尬笑道,“这是臣没有远见,臣受教了!”
朱高燨迈步出了延宁宫,正好看到了馄饨张开着一辆三轮车从万国博览会将他的器具设备拖回来。
朱高燨看到他的时候,他也看到了朱高燨,将三轮车停靠在路边,下来给朱高燨行礼,“殿下,这几天在万国博览会没看到殿下呢!”
“那里人山人海,我也挤不进去啊!怎么样,这次,大订单都没有你的份啊!”
馄饨张笑道,“小民就做点小生意,现在比起以前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小民也没那本事挣大钱。不过,不瞒殿下说,这十几天的时间,小民在那边就卖点小吃,一天就净挣了十多两银子,十几天功夫,近二百两银子,这三轮车就是小民昨日买回来的,太方便了。”
三轮车用的是单缸的发动机,后面拖着一个不大的车厢,驾驶座的头顶有个简单的棚子,是今年大明的三轮车厂新发布的一种拖拉机。
“多少钱买的?”朱高燨围着拖拉机转了一圈,是大明帝国学院在他的提示下自主发明的便民机械,看起来还是很实用,后世的农民伯伯们家里,每家都买了一辆,用起来很方便,若是将发动机换成电瓶,连有些能干的老太太都能开着赶场。
82中文网
张辅接到了朝廷的旨意之后,与沐成做了交接,领着亲卫往北京城赶回来。
他到的第二天,正好是朱棣的生辰,也就是大明一年一度的万寿节,随着外国的国主,内外的文武百官给朱棣磕头行过礼后,张辅便被朱棣叫进了宫里。
朱高燨和军机处的人在,张辅与朱高燨见过礼,先汇报了安南和占城的情况,“今年种下去的橡胶树,出苗出得很好,比往年的出苗率高了不少,臣来的时候,黄福从琼州府那边过来了,有他在,殿下不必担心。”
朱高燨道,“有你们在,我都不担心。对了,杂交水稻的事,如何了?”
“去年,有了殿下一句话,张本带着人到处找杂交水稻,还真被他得了几株野生的种子。他去年秋天种了几粒下去,发了芽,宝贝一样地护着,后来又收了一季,今年种了好些下去,现在长得还不错。”
张辅腼腆一笑,“臣知道的就这些,是不是杂交的,臣也不知道。”
朱高燨笑道,“急什么,不着急,这杂交水稻,可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能够培育出来的。”
说着,朱高燨扭头对狗儿道,“你记着一下,回头提醒我给张本弄一台显微镜,让他好培育杂交水稻。”
张辅道,“张总督要是知道了,还不得高兴得觉都睡不着!这可真是叫人羡慕啊!”
朱棣道,“你有什么好羡慕的?给朕把仗打完了,你想去哪里种地,朕给你圈一块!”
张辅忙跪下来谢恩,“臣先谢皇上隆恩!”
朱高燨笑起来,“你可真是……猴子投胎啊,机灵成这样?”
张辅不好意思地起身,揉了揉鼻子,“臣这两年跟着张本看他安排人种橡胶,看他自己弄了几块地育水稻,臣瞧着还挺有意思的。”
“不过,叫臣自己去种,臣怕种不好。”
朱棣道,“这就对了,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你一个武将,种什么地?给朕去外面开疆扩土去。”
张辅在回来的路上听人也说了这边的情况,鞑靼和瓦剌居然敢在北京城,万国博览会期间,想要搞爆炸行动,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恐怖袭击,简直是岂有此理。
“皇上,北征的事,就交给臣了。”张辅拍着胸脯,“臣保证将那帮北狗子打回他们老家去,让他们永远不敢越过长城半步。”
朱棣摇摇头,“不,你四殿下说想要去金帐汗国还是什么国去弄铁矿石和石油,你得把鞑靼和瓦剌都打成咱们的版图。”
张辅顿时浑身的热血都沸腾起来了,身为武将,怕的就是没有机会打仗,他忙行了个军礼,“是,皇上,臣遵命!臣保证将我大明的金龙旗插在鞑靼和瓦剌的国土上。”
万国博览会一共持续了十天,这十天中,大明接到的订单一共高达三千多万两白银,订单内容涉及各行各业,从汽车、能源一直到衣食住行,包罗万象,而下订单的国家除了周边的朝鲜,暹罗,以及印度等国的商人。
有些是民间的商人,但更多的还是政府采购。
大明的崛起与科技有关,而这一次大明展出的科技产品自然是引起了周边国家的君主们的重视,为了将来不至于被大明吞并,他们掏空腰包都要买尽量多的科技产品回去。
哪怕他们都很清楚,大明将他们的科技产品卖到了天价,一台发电机居然要二十万两白银,可是,发电机买回去之后,只要开动起来,就能供一整套房子的照明电力。
当然,后续还要购买柴油,因为这台发电机是要喝油的,只有喝饱了油,才能运转。
而柴油自然也不便宜。、
夏原吉这几天走路都在飘,每天兴奋得满脸潮红,有返老还童的迹象。
他将订单的情况向朱棣做了汇报,道,“皇上,这一次订单是在博览会上签订,按照协议,每达成一张订单,商家都需要向朝廷缴纳少量的费用,不过,这些都是小钱,总共也就三十多万,不值一提!”
朱棣笑着摇了摇头,三十多万对大明户部来说已经成了不值一提的小数字了。
他接过了夏原吉呈上来的订单情况,看到最后,三千六百多万两白银的订单数量,顿时惊得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这么多?”
“是啊,皇上,不过,四殿下的意思,很多都是暴利,可臣觉得很多都是长久买***如水泥出口,帮忙修路之类的,这些将来可以为我大明挣不少白银。”
夏原吉说得很兴奋,“不说别的,这三千多万两白银,税收一共是六百多万两。唉,臣今年又可以高枕无忧了!”
朱棣将单子递还给了夏原吉,道,“部库的收入不少了,朕听说今年以来,黄河水位上涨了不少。工部那边不可不重视,朕打算这两年多花点精力,把黄河治理好。”
夏原吉瞬间便冷静下来了。
朱棣站起身,走了两步,背着手道,“一个是黄河的治理,还有一个是兴修水利。大明到了今天这一步,不能再靠天吃饭了。”
夏原吉不得不感叹大明的百姓,真是生在了一个好时代,有一位好君王也有一位好皇子。
“皇上能够一心想着百姓,真是老百姓们的福气啊,也是臣的福气。”
正好朱高燨迈步进来,向朱棣行了个礼,等夏原吉与他见过礼,他笑道,“又在说什么?什么是你的福气?”
“臣在说,生在这个时代,能够有皇上这样的明君,实在是臣的福气!”
朱棣笑道,“朕不过是说,今年和明年,朝廷要在治理黄河和大修水利上多费点功夫,以后,我大明的老百姓不能靠天吃饭了,要能够做到旱涝保收!”
“父皇英明!”朱高燨也忙道,“父皇此举,百姓们要铭记父皇世世代代。”
朱棣道,“你来得正好,有没有什么好章程,说出来,朕回头和工部好好说说。”
朱高燨道,“无外乎就是疏通河道,在高处修建水库大坝。大明现在科技发展到了这个程度,用水电进行灌既,完全能够做得到。朝廷将水通到县里,每个村子里自己的水渠,还是让他们在农闲的时候自己修,也不能把老百姓们太惯使坏了,艰苦朴素的作风还是要有。”
“那你说的建水库,谁来建?”朱棣问道。
“朝廷自己建。爹,弄一些挖土机,挖起来的土就用车拉走,费不了多少事。人和机器不能同时工作,那样太危险,所以,挖水库的事,就由朝廷自己来做。主要还是多挖些水库,这个,要根据每个地方的情况来定。”
朱棣一听,这事情似乎很简单了,他当即很高兴,吩咐夏原吉,“你先让宋礼那边拟一个章程出来,看要多少预算,呈上来给朕看看。”
朱高燨提醒道,“可不能让宋礼按照万国博览会上的价格来拟预算啊,一台挖土机,我大明自己来做,算一千两白银好了,还是大型挖土机那种。一辆土方车也就五百两银子,人工成本的话,一天八十文钱。”
“一天八十文?殿下,这是不是太高了?”夏原吉惊呆了,这都赶上他的收入了。
“老夏,现在会开挖土机的人不多,会开土方车的人也不多,一天八十文钱是按照技术工人的工钱在给。”
“殿下,这工钱开得太高了,将来没人种地了,怎么办?”夏原吉不由得担忧。
“没人种地了,就用机器来种啊,拖拉机可以耕地,可以耙地,只要人撒种就行了,实在不行,将来,用机器播种,机器收割,你担心那么多做什么?”
夏原吉尴尬笑道,“这是臣没有远见,臣受教了!”
朱高燨迈步出了延宁宫,正好看到了馄饨张开着一辆三轮车从万国博览会将他的器具设备拖回来。
朱高燨看到他的时候,他也看到了朱高燨,将三轮车停靠在路边,下来给朱高燨行礼,“殿下,这几天在万国博览会没看到殿下呢!”
“那里人山人海,我也挤不进去啊!怎么样,这次,大订单都没有你的份啊!”
馄饨张笑道,“小民就做点小生意,现在比起以前不知道好到哪里去了,小民也没那本事挣大钱。不过,不瞒殿下说,这十几天的时间,小民在那边就卖点小吃,一天就净挣了十多两银子,十几天功夫,近二百两银子,这三轮车就是小民昨日买回来的,太方便了。”
三轮车用的是单缸的发动机,后面拖着一个不大的车厢,驾驶座的头顶有个简单的棚子,是今年大明的三轮车厂新发布的一种拖拉机。
“多少钱买的?”朱高燨围着拖拉机转了一圈,是大明帝国学院在他的提示下自主发明的便民机械,看起来还是很实用,后世的农民伯伯们家里,每家都买了一辆,用起来很方便,若是将发动机换成电瓶,连有些能干的老太太都能开着赶场。
82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