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逼捐大会圆满成功
十日一次的大朝从一开始便剑拔弩张,朝觐之事再次引发了争议,与前一日不同,大殿之上好似反对朝觐的声音占了主流。
六部之中,三部尚书站出来对朝觐提出了质疑,除了窦鼎之另外三位内阁大臣目前都没有站出来为昨日的决定辩护。
皇帝静静的坐在龙椅上,从表情上看似乎有些惊讶。
张渊微微抬头看着楚牧,好像年轻的皇帝此刻的样子让他很满意。
必须得承认张渊对国家和皇帝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但他并不是愚忠,从来都不是无条件的服从皇帝的命令,他有他的风骨。为官这么多年来,他对武宗好大喜功不满,他对永平帝不思进取也不满。
他是一次又一次的劝谏,武宗是不听劝的,惹急了还贬他两次。永平帝是虚怀若谷的听劝,坚定不移的我行我素。张渊心里这憋的呀!
他认为这些年大文国家下降,风波不断就是因为连续两位皇帝一个刚愎自用一个软愎自用,反正就是一意孤行没有真正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尤其是他们清流派的意见。
而如今楚牧继位,他还是个年轻人,过去一直在乡野生活,应该思维还很简单,正是让他树立正确皇帝观的好时候,当知天子应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非事事依着自己的想法来!
所以现在因为朝觐之事又起波澜,张渊刚才一开始就准备站出来说话,但反过来一想,这也是一个让皇帝见识朝中舆论的好机会,万一他觉得自己做什么决定就算会引起争议,内阁几位大臣也会为他保驾护航,说不定日后就会走上他爷爷和爹的老路。
张渊便一脸淡定的站在那里,看见皇帝投来期待的眼神也假装看不见。
可惜胡思乱想了半天的张渊猜错了,皇帝坐在龙椅上一点也不慌,虽然看起来脸上是有惊讶之情,但他惊讶的并不是现在大臣们站出来对朝觐发表意见,而是惊讶于郭先生是怎么会猜到今日大朝会有人站出来反对朝觐的!
今日临来早朝,郭放舟便断言今日大朝必有波澜!而且特别提醒了楚牧,不用惊慌就淡定的看戏就好!
故而楚牧一直坐在龙椅上,静静的看着各路人马粉墨登场。
“呜呼!老臣有话说!”站出来半天也没插上嘴的老祭酒终于抓住了空隙,大声说道:“万国慕我天朝,怀虔诚之心上表请朝,此如孝子欲奉慈父,父岂有不见之理!呜呼,如此盛德之事,岂能因为什么官道不整、馆驿不修等旁支末梢之事而废之岂非因噎废食乎!”
老祭酒超高调一向是把好手,这一番话引起清流派的赞同,好几位反正不用他掏钱的官员站出来附和老祭酒的说法。
工部尚书汪琦心中不屑,调子唱的再高能唱出钱来么
“臣也赞同祭酒大人的话!”汪琦对着老祭酒先是拱手,又道:“官道和馆驿的事,确是旁支末梢的小事,如果决定恢复朝觐,我工部绝不让大文失了体面!可是!刚才户部也说了,目前财政拮据,修缮官道馆驿还好,只是大孝子们来了大文,慈父也不能让他们空手而归吧!”
汪琦直接就把问题核心挑明了,大家真正担心的是什么万国孝子们真是为了来看皇帝的么,只怕就是想来啃老的吧!
就拿永平帝四年前最后一次朝觐来说,不说赏赐的几万斤茶叶、几千件瓷器、上万匹的丝绸,单单只是报销各国前来的车马费和赏赐的真金白银,都花了整整十七万两,这还是近几十年规模最小的朝觐,外加窦鼎之各种抠抠索索删减赏赐后的结果。
这次新皇登基,还要办的热热闹闹大扬国威,没有二十万两想都不要想。
大文现在国库的情况,在场的百官大概都清楚,给先帝修陵寝都得东拼西凑,上哪儿去弄二十万两银子出来啊!
一时间大家都望向了年轻的皇帝,望了半天发现皇帝根本就没有表态的意思,又纷纷扭头望向队伍最前排的四位辅政大臣。
窦鼎之依旧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他本来就是想让朝觐花费这事在大朝时被提出来。
之前有些官员还纳闷怎么首辅派的户部尚书会唱反调,其实这是首辅授意的。
虽然昨天这事已经得到皇帝和内阁一致同意,就这么直接推进也没有问题,但后面一旦出了什么事,锅就得内阁来背,首辅更是难辞其咎。
所以这事一定要摆到台面上来,先把话说开了,以免到时候一口大锅扣在脑袋上扔不下来,而且自己背地里还有和西原密会的事,这两件事都能办成,他首辅大人自然是功德无量!但万一两件事都出了岔子,就算他窦鼎之在朝中根基再深,只怕也免不了下台一鞠躬,落个晚节不保的下场。
“老祭酒说的没错,内阁自是认为万国来朝乃扬我国威之盛德之事,故而建议陛下能同意各国殷殷之盼!但各位所说的一些问题,内阁亦是考虑再三!”窦鼎之说着看了一眼另外三位半天不吭声的同僚。
三个老人精岂能不明白首辅的意思,他这段话说的,从头到尾都是代表内阁的表态,就是告诉大家这件事是内阁一致决定的,可不是他窦鼎之一人的主张。
首辅这么说了,他们仨还能当场反驳不成沉默便是默认!
窦鼎之这才继续说道:“现在帑藏也确实少了些,不过就因为这样便拒绝各国来朝,便是失了上邦的体面,亦有失陛下英明!李尚书,你说户部现在为难,有陛下为难么老夫可以告诉你,陛下仁德,听闻花费甚巨,当即便说哪怕失点体面,也不想让国家背上沉重的负担!是内阁苦苦规劝,陛下才勉为其难同意各国来朝,你户部难陛下不难么”
李士德听闻赶紧朝楚牧跪下,一脸惶恐的说道:“陛下仁德,是臣考虑不周!户部再难也会凑出银子来,臣……臣决定将今年俸禄全数捐出,一定不能失了国家体面!”
李士德此话一出,突然又有十几个大臣站出来宣布也要捐出今年俸禄。
窦鼎之更是难得的跪了下来,大声说道:“让陛下为难,是臣无能!既然李尚书都捐出了俸禄,臣为百官之首更不能落于人后,臣也将俸禄献上!感念过去先帝和太皇太后的恩宠,多年来对臣多有赏赐,一共有大约一万五千两,臣一直不敢擅用,今日也全数奉上!”
一旁的三位内阁大臣都吃了一惊,原来首辅葫芦里卖的是这个药啊!
看了半天他们终于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难怪李士德先出来哭穷,原来是和首辅唱双簧来了!窦鼎之哪里是质问李士德,这是在质问满朝文武!把这事和皇帝的体面混为一谈了,说皇帝都为难,谁还能出来反对
好家伙,更绝的是李士德来了带头捐款,首辅更把多年来的赏赐都掏出来了!
一下子压力就来到了另外三位内阁大臣身上,首辅捐了他们能不捐么!
张渊和高光义赶紧也跪了下来,宣布捐出俸禄还另外搭上了七千两银子。
这俩带头了,清流派和南派官员们也纷纷响应,跪下来提出要捐款。
一时间满朝官员跪下来大半,就剩次辅袁复和北派的大臣们还站在那里,颇为扎眼!
这种情况下,站着是需要勇气和脸皮的!
袁复咬紧了牙关,心里那个恨啊!
本来他盘算的很好,先让**和汪琦出来唱个反调,把国库没钱的事挑出来,等大家为银子发愁的时候,他再站出来振臂一呼,自告奋勇帮朝廷找来银子,以解燃眉之急!
这样日后朝觐圆满成功,这最大的功劳就是他袁复的了!
可现在首辅来了个带头捐款,调子唱的比天高,你跟也得跟不跟也得跟!
现在的情况是日后有锅内阁一起背,日后有功那是今天卖力演出的窦鼎之的,自己还得把俸禄搭上,就捞着一肚子气。
袁复看着窦鼎之的背影,心中不禁感叹,不愧是历经三朝的首辅,演了一出双簧,锅甩出去了,功劳揽身上了,还顺道把自己坑了。
不行!决不能让窦鼎之把功劳全部抢走!
“陛下!臣也要将俸禄全数捐出!而且!”袁复把声音拉的很高,喊道:“臣大致估算,即使同僚们为国分忧,都捐出了俸禄,但举办朝觐还是不够!而且陛下治下第一次朝觐不能马虎!臣掘地三尺也要为陛下为大文筹措更多的银两!一定要让这次万国来朝般的风风光光,以扬我国威!”
------题外话------
这几天有些急事,所以连续两天都更少了,抱歉!明天应该能恢复正常!感谢大家的支持!大家晚安!
70
/96/96677/26274.html
六部之中,三部尚书站出来对朝觐提出了质疑,除了窦鼎之另外三位内阁大臣目前都没有站出来为昨日的决定辩护。
皇帝静静的坐在龙椅上,从表情上看似乎有些惊讶。
张渊微微抬头看着楚牧,好像年轻的皇帝此刻的样子让他很满意。
必须得承认张渊对国家和皇帝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但他并不是愚忠,从来都不是无条件的服从皇帝的命令,他有他的风骨。为官这么多年来,他对武宗好大喜功不满,他对永平帝不思进取也不满。
他是一次又一次的劝谏,武宗是不听劝的,惹急了还贬他两次。永平帝是虚怀若谷的听劝,坚定不移的我行我素。张渊心里这憋的呀!
他认为这些年大文国家下降,风波不断就是因为连续两位皇帝一个刚愎自用一个软愎自用,反正就是一意孤行没有真正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尤其是他们清流派的意见。
而如今楚牧继位,他还是个年轻人,过去一直在乡野生活,应该思维还很简单,正是让他树立正确皇帝观的好时候,当知天子应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而非事事依着自己的想法来!
所以现在因为朝觐之事又起波澜,张渊刚才一开始就准备站出来说话,但反过来一想,这也是一个让皇帝见识朝中舆论的好机会,万一他觉得自己做什么决定就算会引起争议,内阁几位大臣也会为他保驾护航,说不定日后就会走上他爷爷和爹的老路。
张渊便一脸淡定的站在那里,看见皇帝投来期待的眼神也假装看不见。
可惜胡思乱想了半天的张渊猜错了,皇帝坐在龙椅上一点也不慌,虽然看起来脸上是有惊讶之情,但他惊讶的并不是现在大臣们站出来对朝觐发表意见,而是惊讶于郭先生是怎么会猜到今日大朝会有人站出来反对朝觐的!
今日临来早朝,郭放舟便断言今日大朝必有波澜!而且特别提醒了楚牧,不用惊慌就淡定的看戏就好!
故而楚牧一直坐在龙椅上,静静的看着各路人马粉墨登场。
“呜呼!老臣有话说!”站出来半天也没插上嘴的老祭酒终于抓住了空隙,大声说道:“万国慕我天朝,怀虔诚之心上表请朝,此如孝子欲奉慈父,父岂有不见之理!呜呼,如此盛德之事,岂能因为什么官道不整、馆驿不修等旁支末梢之事而废之岂非因噎废食乎!”
老祭酒超高调一向是把好手,这一番话引起清流派的赞同,好几位反正不用他掏钱的官员站出来附和老祭酒的说法。
工部尚书汪琦心中不屑,调子唱的再高能唱出钱来么
“臣也赞同祭酒大人的话!”汪琦对着老祭酒先是拱手,又道:“官道和馆驿的事,确是旁支末梢的小事,如果决定恢复朝觐,我工部绝不让大文失了体面!可是!刚才户部也说了,目前财政拮据,修缮官道馆驿还好,只是大孝子们来了大文,慈父也不能让他们空手而归吧!”
汪琦直接就把问题核心挑明了,大家真正担心的是什么万国孝子们真是为了来看皇帝的么,只怕就是想来啃老的吧!
就拿永平帝四年前最后一次朝觐来说,不说赏赐的几万斤茶叶、几千件瓷器、上万匹的丝绸,单单只是报销各国前来的车马费和赏赐的真金白银,都花了整整十七万两,这还是近几十年规模最小的朝觐,外加窦鼎之各种抠抠索索删减赏赐后的结果。
这次新皇登基,还要办的热热闹闹大扬国威,没有二十万两想都不要想。
大文现在国库的情况,在场的百官大概都清楚,给先帝修陵寝都得东拼西凑,上哪儿去弄二十万两银子出来啊!
一时间大家都望向了年轻的皇帝,望了半天发现皇帝根本就没有表态的意思,又纷纷扭头望向队伍最前排的四位辅政大臣。
窦鼎之依旧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他本来就是想让朝觐花费这事在大朝时被提出来。
之前有些官员还纳闷怎么首辅派的户部尚书会唱反调,其实这是首辅授意的。
虽然昨天这事已经得到皇帝和内阁一致同意,就这么直接推进也没有问题,但后面一旦出了什么事,锅就得内阁来背,首辅更是难辞其咎。
所以这事一定要摆到台面上来,先把话说开了,以免到时候一口大锅扣在脑袋上扔不下来,而且自己背地里还有和西原密会的事,这两件事都能办成,他首辅大人自然是功德无量!但万一两件事都出了岔子,就算他窦鼎之在朝中根基再深,只怕也免不了下台一鞠躬,落个晚节不保的下场。
“老祭酒说的没错,内阁自是认为万国来朝乃扬我国威之盛德之事,故而建议陛下能同意各国殷殷之盼!但各位所说的一些问题,内阁亦是考虑再三!”窦鼎之说着看了一眼另外三位半天不吭声的同僚。
三个老人精岂能不明白首辅的意思,他这段话说的,从头到尾都是代表内阁的表态,就是告诉大家这件事是内阁一致决定的,可不是他窦鼎之一人的主张。
首辅这么说了,他们仨还能当场反驳不成沉默便是默认!
窦鼎之这才继续说道:“现在帑藏也确实少了些,不过就因为这样便拒绝各国来朝,便是失了上邦的体面,亦有失陛下英明!李尚书,你说户部现在为难,有陛下为难么老夫可以告诉你,陛下仁德,听闻花费甚巨,当即便说哪怕失点体面,也不想让国家背上沉重的负担!是内阁苦苦规劝,陛下才勉为其难同意各国来朝,你户部难陛下不难么”
李士德听闻赶紧朝楚牧跪下,一脸惶恐的说道:“陛下仁德,是臣考虑不周!户部再难也会凑出银子来,臣……臣决定将今年俸禄全数捐出,一定不能失了国家体面!”
李士德此话一出,突然又有十几个大臣站出来宣布也要捐出今年俸禄。
窦鼎之更是难得的跪了下来,大声说道:“让陛下为难,是臣无能!既然李尚书都捐出了俸禄,臣为百官之首更不能落于人后,臣也将俸禄献上!感念过去先帝和太皇太后的恩宠,多年来对臣多有赏赐,一共有大约一万五千两,臣一直不敢擅用,今日也全数奉上!”
一旁的三位内阁大臣都吃了一惊,原来首辅葫芦里卖的是这个药啊!
看了半天他们终于看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难怪李士德先出来哭穷,原来是和首辅唱双簧来了!窦鼎之哪里是质问李士德,这是在质问满朝文武!把这事和皇帝的体面混为一谈了,说皇帝都为难,谁还能出来反对
好家伙,更绝的是李士德来了带头捐款,首辅更把多年来的赏赐都掏出来了!
一下子压力就来到了另外三位内阁大臣身上,首辅捐了他们能不捐么!
张渊和高光义赶紧也跪了下来,宣布捐出俸禄还另外搭上了七千两银子。
这俩带头了,清流派和南派官员们也纷纷响应,跪下来提出要捐款。
一时间满朝官员跪下来大半,就剩次辅袁复和北派的大臣们还站在那里,颇为扎眼!
这种情况下,站着是需要勇气和脸皮的!
袁复咬紧了牙关,心里那个恨啊!
本来他盘算的很好,先让**和汪琦出来唱个反调,把国库没钱的事挑出来,等大家为银子发愁的时候,他再站出来振臂一呼,自告奋勇帮朝廷找来银子,以解燃眉之急!
这样日后朝觐圆满成功,这最大的功劳就是他袁复的了!
可现在首辅来了个带头捐款,调子唱的比天高,你跟也得跟不跟也得跟!
现在的情况是日后有锅内阁一起背,日后有功那是今天卖力演出的窦鼎之的,自己还得把俸禄搭上,就捞着一肚子气。
袁复看着窦鼎之的背影,心中不禁感叹,不愧是历经三朝的首辅,演了一出双簧,锅甩出去了,功劳揽身上了,还顺道把自己坑了。
不行!决不能让窦鼎之把功劳全部抢走!
“陛下!臣也要将俸禄全数捐出!而且!”袁复把声音拉的很高,喊道:“臣大致估算,即使同僚们为国分忧,都捐出了俸禄,但举办朝觐还是不够!而且陛下治下第一次朝觐不能马虎!臣掘地三尺也要为陛下为大文筹措更多的银两!一定要让这次万国来朝般的风风光光,以扬我国威!”
------题外话------
这几天有些急事,所以连续两天都更少了,抱歉!明天应该能恢复正常!感谢大家的支持!大家晚安!
70
/96/96677/26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