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72 交易
建立医学院?众人表情各异。
如果没有之前封医圣的提议,那么此举就是单纯的为了推广医术,提高人口存活率。
可两则结合起来,怎么看都是为了给孙思邈塑金身,皇帝是真的准备捧起一个属于大唐的圣人啊。
这些人想的更多,捧的是和百姓息息相关的医圣,皇帝能通过此举获得巨大的声望。
但也正因为是医圣,等孙思邈不在了,孙家将只有荣誉地位而不会有特别高的政治地位,不用担心他们造反。
如果想的再深一点,孙思邈是道教领袖,封他为医圣也是拉拢道教的一种手段。
皇帝就是皇帝啊,果然高明。
如果是之前他们肯定会反对,单从经济方面计算,朝廷都负担不起这么大的开销。
可现在不一样了,玻璃每个月都能创造百万缗收入,又有了中南半岛这个粮仓,支撑这个计划毫无问题。
再加上分封在即,朝廷培养出来的郎中,将来他们可直接弄一部分去自己的封国。
相当于是用朝廷资源给自己培养人才,何乐而不为,于是众人全票通过了这个计划。
李世民的计划可不止于此,在确定医学院计划之后,又说道:“未来我们可能要建立数十乃至上百的封国,需要大量的官吏。”
“你们是想用士族豪强子弟来治理自己的封国,还是想任用寒门子弟?”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人说话。但都从对方眼睛里看到了对方的想法,蠢货才用士族豪强子弟管理自己的封国。
皇帝不是第一次公开表示对士族的不满,之前他们都只是在一旁看笑话,不愿意也没必要得罪士族。
现在不一样了,自己好不容易打拼出来的封国,谁特么愿意和士族豪强分享啊,脑子有病吗。
但要让他们就这样直接和士族豪强对上,他们心中也不愿意。
双方共存了几百年,有争斗也有合作相互之间也有通婚,关系错综复杂是不愿意和对方死斗的。
然而历史证明了,这只是关陇集团单方面的天真想法,士族可没把他们当回事儿。
等武则天上台,士族抓住机会一波把关陇集团打包送进了坟墓。
也不知道那个时候他们有没有后悔过,为啥当初不帮李世民对付士族。
李世民一直都知道关陇集团有私心,这也是为什么之前他犹豫不敢对士族动手的原因。
但现在不一样了,分封大权掌握在我手里。想要封国又不想出力,哪有这么好的事情。不把士族打垮,你们谁都别想要封国。
所以他当即就说出了自己的计划:“为了有足够的人才来管理大唐以及诸卿的封国,我决定全面建设学政体系和科举体系。”
他又把设想中的学政和科举体系都讲了一遍。
学政体系简单来说,就是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人才培养体系,也就是公立学院。
科举体系仿照了后世的成熟模式,分为县试、州试、京考和殿试。
考中县试可以为秀才,自动拥有当老师、开办私学的资格。
秀才可以参加州试,考中为举人,可以直接当吏员以及七品以下的小官。
举人有资格参加京考,考中者为会元。会员参加殿试,原则上所有人都会有名次。
前三名为一榜进士,二榜前十也是进士;二榜第十一到第一百名为同进士;剩余为三榜赐进士出身。
前十三名进士可以直接进入弘文馆为官,同进士和赐进士则任命为地方官。
“书院使用的教材,为朝廷编撰的九经、算经、唐律,孙真人注释的《道德经》《南华经》等书籍……它们也将会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
众人都忍不住感到心惊,皇帝这是要彻底和士族豪强撕破脸皮了。
士族最大的资本是什么?垄断了学问的注释权。
学政体系使用国家注释版的经典,完全抛开了士族。科举考试也以国家注释版为准,就是逼迫士族主动放弃家族学问。
抱着家族学问不愿意放弃?那皇帝只会更高兴,用不了多久士族将会被彻底赶出官僚体系。
而且一旦士族掌握的学问没有办法做官,还有谁愿意跟在他们屁股后面呢?
这可以说是直接把刀架在了士族脖子上。
其实类似的事情当年已经有人做过了,那就是汉武帝。
事实上汉武帝并没有直接喊出独尊儒术的口号,也没有公开打击过百家中的任何一家。
他只是在实际行动中,优先提拔任命儒家出身的读书人,然后墨家、阴阳家、名家等百家弟子纷纷改学儒家。
这些学派后继无人一代不如一代,自然而然的就消亡了。
这些学派也抗争过,可用人权力掌握在皇帝手里,他们毫无办法。
造反?兵权掌握在皇帝手里,造反一个试试。
眼下士族面临的情况,和当初百家面临的情况何其相似。
这一连串的计划实在是太完善了,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场众人心中也不得不佩服,这位皇帝真的是谋定而后动啊。
然后就是无奈,看来这次是必须要和士族豪强对上了。
会议结束,众人都心事重重的离开,只有长孙无忌留了下来。
看着疲惫的李世民,长孙无忌关心的道:“圣人,您没事吧?”
李世民靠在椅子上,道:“无碍,只是有些心累……你说这些人会不会帮我们对付士族豪强?”
长孙无忌毫不犹豫的道:“肯定会的,真正的封国没有人能拒绝的了。”
李世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人,笑道:“真的没有人能拒绝吗?”
长孙无忌马上就猜到了他的意思,苦笑道:“是我狭隘了,忘了天下还有景恪这样的人。”
李世民叹道:“我又何尝不是呢,对景恪掌握的知识了解的越多,我就越难以心安。”
“若非观音婢从中调解,恐怕我早就忍不住要对他下手了。但若真是对他动手,损失将无法估量。”
长孙无忌附和道:“用景恪自己的话说,未知的才是最危险最让人恐惧的。陈氏一族实在太强大太神秘,换成谁都会怀疑。”
“不过我相信,以陛下的心胸是断然不会对他动手的,您不是这样的人。”
“说句不敬的话,这也是当初把妹妹嫁给您,并追随您的原因,而您也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
“哈哈……”李世民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开怀大笑,道:“知我者,辅机也。”
玩笑过后,长孙无忌正色道:“若想让这些人全力以赴的对付士族和豪强,光靠许诺是没有用的,必须要拿出实际行动。”
“我建议,先挑选几家把封国建立起来作为样板,如此才能彻底打消他们的疑虑。”
李世民颔首道:“你以为先封哪几家,又把封地放在何处为佳?”
长孙无忌正准备回答,忽然听到外面任封大声道:“圣人,奴婢有要事禀报。”
李世民眉头一皱,面露不悦之色,不过他也没有拿人撒气,而是问道:“何事?”
任封说道:“东宫来报,太子妃临盆在即。”
如果没有之前封医圣的提议,那么此举就是单纯的为了推广医术,提高人口存活率。
可两则结合起来,怎么看都是为了给孙思邈塑金身,皇帝是真的准备捧起一个属于大唐的圣人啊。
这些人想的更多,捧的是和百姓息息相关的医圣,皇帝能通过此举获得巨大的声望。
但也正因为是医圣,等孙思邈不在了,孙家将只有荣誉地位而不会有特别高的政治地位,不用担心他们造反。
如果想的再深一点,孙思邈是道教领袖,封他为医圣也是拉拢道教的一种手段。
皇帝就是皇帝啊,果然高明。
如果是之前他们肯定会反对,单从经济方面计算,朝廷都负担不起这么大的开销。
可现在不一样了,玻璃每个月都能创造百万缗收入,又有了中南半岛这个粮仓,支撑这个计划毫无问题。
再加上分封在即,朝廷培养出来的郎中,将来他们可直接弄一部分去自己的封国。
相当于是用朝廷资源给自己培养人才,何乐而不为,于是众人全票通过了这个计划。
李世民的计划可不止于此,在确定医学院计划之后,又说道:“未来我们可能要建立数十乃至上百的封国,需要大量的官吏。”
“你们是想用士族豪强子弟来治理自己的封国,还是想任用寒门子弟?”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人说话。但都从对方眼睛里看到了对方的想法,蠢货才用士族豪强子弟管理自己的封国。
皇帝不是第一次公开表示对士族的不满,之前他们都只是在一旁看笑话,不愿意也没必要得罪士族。
现在不一样了,自己好不容易打拼出来的封国,谁特么愿意和士族豪强分享啊,脑子有病吗。
但要让他们就这样直接和士族豪强对上,他们心中也不愿意。
双方共存了几百年,有争斗也有合作相互之间也有通婚,关系错综复杂是不愿意和对方死斗的。
然而历史证明了,这只是关陇集团单方面的天真想法,士族可没把他们当回事儿。
等武则天上台,士族抓住机会一波把关陇集团打包送进了坟墓。
也不知道那个时候他们有没有后悔过,为啥当初不帮李世民对付士族。
李世民一直都知道关陇集团有私心,这也是为什么之前他犹豫不敢对士族动手的原因。
但现在不一样了,分封大权掌握在我手里。想要封国又不想出力,哪有这么好的事情。不把士族打垮,你们谁都别想要封国。
所以他当即就说出了自己的计划:“为了有足够的人才来管理大唐以及诸卿的封国,我决定全面建设学政体系和科举体系。”
他又把设想中的学政和科举体系都讲了一遍。
学政体系简单来说,就是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人才培养体系,也就是公立学院。
科举体系仿照了后世的成熟模式,分为县试、州试、京考和殿试。
考中县试可以为秀才,自动拥有当老师、开办私学的资格。
秀才可以参加州试,考中为举人,可以直接当吏员以及七品以下的小官。
举人有资格参加京考,考中者为会元。会员参加殿试,原则上所有人都会有名次。
前三名为一榜进士,二榜前十也是进士;二榜第十一到第一百名为同进士;剩余为三榜赐进士出身。
前十三名进士可以直接进入弘文馆为官,同进士和赐进士则任命为地方官。
“书院使用的教材,为朝廷编撰的九经、算经、唐律,孙真人注释的《道德经》《南华经》等书籍……它们也将会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
众人都忍不住感到心惊,皇帝这是要彻底和士族豪强撕破脸皮了。
士族最大的资本是什么?垄断了学问的注释权。
学政体系使用国家注释版的经典,完全抛开了士族。科举考试也以国家注释版为准,就是逼迫士族主动放弃家族学问。
抱着家族学问不愿意放弃?那皇帝只会更高兴,用不了多久士族将会被彻底赶出官僚体系。
而且一旦士族掌握的学问没有办法做官,还有谁愿意跟在他们屁股后面呢?
这可以说是直接把刀架在了士族脖子上。
其实类似的事情当年已经有人做过了,那就是汉武帝。
事实上汉武帝并没有直接喊出独尊儒术的口号,也没有公开打击过百家中的任何一家。
他只是在实际行动中,优先提拔任命儒家出身的读书人,然后墨家、阴阳家、名家等百家弟子纷纷改学儒家。
这些学派后继无人一代不如一代,自然而然的就消亡了。
这些学派也抗争过,可用人权力掌握在皇帝手里,他们毫无办法。
造反?兵权掌握在皇帝手里,造反一个试试。
眼下士族面临的情况,和当初百家面临的情况何其相似。
这一连串的计划实在是太完善了,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场众人心中也不得不佩服,这位皇帝真的是谋定而后动啊。
然后就是无奈,看来这次是必须要和士族豪强对上了。
会议结束,众人都心事重重的离开,只有长孙无忌留了下来。
看着疲惫的李世民,长孙无忌关心的道:“圣人,您没事吧?”
李世民靠在椅子上,道:“无碍,只是有些心累……你说这些人会不会帮我们对付士族豪强?”
长孙无忌毫不犹豫的道:“肯定会的,真正的封国没有人能拒绝的了。”
李世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人,笑道:“真的没有人能拒绝吗?”
长孙无忌马上就猜到了他的意思,苦笑道:“是我狭隘了,忘了天下还有景恪这样的人。”
李世民叹道:“我又何尝不是呢,对景恪掌握的知识了解的越多,我就越难以心安。”
“若非观音婢从中调解,恐怕我早就忍不住要对他下手了。但若真是对他动手,损失将无法估量。”
长孙无忌附和道:“用景恪自己的话说,未知的才是最危险最让人恐惧的。陈氏一族实在太强大太神秘,换成谁都会怀疑。”
“不过我相信,以陛下的心胸是断然不会对他动手的,您不是这样的人。”
“说句不敬的话,这也是当初把妹妹嫁给您,并追随您的原因,而您也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
“哈哈……”李世民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开怀大笑,道:“知我者,辅机也。”
玩笑过后,长孙无忌正色道:“若想让这些人全力以赴的对付士族和豪强,光靠许诺是没有用的,必须要拿出实际行动。”
“我建议,先挑选几家把封国建立起来作为样板,如此才能彻底打消他们的疑虑。”
李世民颔首道:“你以为先封哪几家,又把封地放在何处为佳?”
长孙无忌正准备回答,忽然听到外面任封大声道:“圣人,奴婢有要事禀报。”
李世民眉头一皱,面露不悦之色,不过他也没有拿人撒气,而是问道:“何事?”
任封说道:“东宫来报,太子妃临盆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