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塑造文明认同感
李世民目光闪烁,良久才重新恢复平静,道:“欢迎回来,将来你一定会为今日的选择感到庆幸。”
“谢陛下。”陈景恪知道自己这算是过关了,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
突然冒出一个人还懂这么多东西,要是没有个合适的来历,谁都不会放心。他表现的越优秀,猜忌就会越严重。
哮喘和高血压不可能唬住李世民一辈子,他必然已经在私下研究这两种疾病。一旦找到有效控制手段,自己将毫无价值。
到那个时候所有的猜忌都会一次性爆发,直接要了自己的命,甚至还会连累到孙思邈等无数人。
在综合考虑之后,他给自己编造了一个这样的来历。
不管李世民信不信,总比原本一无所知要好的多。
李世民顺着这个方向去查,就会发现自己告诉他的关于外界的一切信息都是真的。
到那个时候即便查不到任何蛛丝马迹,他也会倾向于相信这个说法是真的。
因为这些关于外界的信息是做不了假的,能调查的这么清楚必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查不到只能说明陈景恪的族人行动隐秘。
后面他再表现出不可取代的价值,李世民最多对他多几分提防,不会拿他怎么样。
某些时候李世民的胸襟气魄还是值得肯定的。
出身来历上达成共识,氛围顿时就轻松了许多。
李世民继续问道:“你再和我说说文明的事情,照你所说这个世界曾经诞生过许多强大的国家,为何只有五个文明?阿拉伯不是文明吗?”
陈景恪解释道:“我说的五大文明是最初诞生的起源文明,后续的罗马、阿拉伯等都是受到五大文明的影响才诞生的。”
“我华夏是五大起源文明之一,也是唯一没有出现断层,延续到现在依然强大的文明。”
“但是在某些方面后起之秀们已经超过了我们,如果我们不改变总有一天会被他们全面超越。”
“哦?”李世民并没有相信他的话,但也没有认为他是危言耸听,一切都留待调查过后再做结论。
此时他只是很好奇的道:“说说他们都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陈景恪道:“我先说一下伊教吧,之前阿拉伯人缺少统一的认同感,内部四分五裂相互争斗不断……”
“伊教的出现在思想上完成了统一,告诉他们大家是兄弟姐妹,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他们上到白发老人下到稚童,不论身份地位哪怕是大字不识的农夫,都知道自己是阿拉伯人是伊教的信徒,要为了阿拉伯人为了伊教而战。”
“只要是为了阿拉伯为了伊教战死,死亡后都可以进入天国,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因为有了信仰,他们全民皆兵悍不畏死,以几百人的乌合之众数次击败萨珊的正规军。”
“战争的胜利让他们更加相信伊教是对的,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最终击败了萨珊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李世民皱眉道:“这不就是和前汉的黄巾一样吗?”
陈景恪摇头道:“怎么会一样呢,黄巾也就只有一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除此之外就在没有什么了。”
“百姓参加黄巾的目的就是为了口饭吃,因为吃饭加入黄巾,也会因为有饭吃而背叛。”
“伊教不同,它拥有完整的理念来教化统一所有人的思想,百姓加入它已经不完全是为了吃饭,而是有更加的追求。”
李世民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道:“继续说。”
陈景恪道:“阿拉伯人一旦征服某个势力和国家,就会毁灭其文字、语言乃至历史文化,强迫所有人皈依伊教,在思想上对其完成同化。”
“如此用不了多少年,这个国家就会彻底消失成为阿拉伯的一部分……”
“我华夏文明在这一点上做的最好的是始皇帝,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把七国重归于一。”
“前汉就做的很差,安置匈奴的时候竟然天真的保全其部落风俗。结果过了数百年匈奴依然是匈奴,以至于后来酿成了永嘉之祸。”
李世民的脸色变得非常的不自然,甚至有些恼羞成怒的样子。
贞观四年东突厥归附,朝臣都建议将其迁徙到河南地,打散安置在汉人的居住区实行汉化。
温彦博却提出不同意见,他主张采纳汉武帝安置匈奴的做法,将突厥安置在朔方,保全其部落、风俗。
李世民也觉得汉朝的做法很不错,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其他朝臣见皇帝都同意了也就不说话了,只有魏征强烈反对,为了这件事情和温彦博争论了数年。
一直到现在他都耿耿于怀,对温彦博的意见很大。
李世民原本还觉得魏征有点多事,汉朝成功的做法你天天提意见,懂不懂什么叫以史为鉴啊?
可现在听了陈景恪的分析,尤其是想起后面匈奴刘渊掀起了永嘉之乱的旧事,顿时就像是吃了苍蝇一般难受。
其实陈景恪是故意这么说的,他对李世民和温彦博两人的‘天真’感到相当无语。
不过李世民毕竟是皇帝,不能一点面子都不给他,就点到为止转移了话题:
“再说回我们大唐,三千多万生民知道华夏文明的人有几个?知道华夏文明历史的人又有几个?”
“百姓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会懂得为谁而战?结果就是谁给他们饭吃,他们就当谁的顺民。”
“什么祖宗、大义等等,他们没学过又怎么会知道?”
“就算是我们的将士们,他们当兵是为了什么?为了吃口饭,为了军功爵,除此之外还有吗?”
“至少我们要告诉百姓,他们是华夏后裔炎黄子孙,让他们知道咱们的祖先曾经做过些什么,从而获得统一的认同感。”
“如此当异族打来的时候,他们才不会为了一口饭吃就投降,而是奋起反抗。”
“陛下胸怀天下意欲创建前所有未有的大帝国,也必须在思想上完成统一,把所有人拧成一股绳。”
“如果国内的百姓互相之间都不认同,抱着他是突厥人、他是吐谷浑人、他是党项人的思想。”
“说句大不敬的话,一旦情况有变他们马上就会成为祸乱之源。所以我们有必要塑造统一的文明认同感,把所有人都变成汉人唐人。”
“谢陛下。”陈景恪知道自己这算是过关了,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地。
突然冒出一个人还懂这么多东西,要是没有个合适的来历,谁都不会放心。他表现的越优秀,猜忌就会越严重。
哮喘和高血压不可能唬住李世民一辈子,他必然已经在私下研究这两种疾病。一旦找到有效控制手段,自己将毫无价值。
到那个时候所有的猜忌都会一次性爆发,直接要了自己的命,甚至还会连累到孙思邈等无数人。
在综合考虑之后,他给自己编造了一个这样的来历。
不管李世民信不信,总比原本一无所知要好的多。
李世民顺着这个方向去查,就会发现自己告诉他的关于外界的一切信息都是真的。
到那个时候即便查不到任何蛛丝马迹,他也会倾向于相信这个说法是真的。
因为这些关于外界的信息是做不了假的,能调查的这么清楚必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查不到只能说明陈景恪的族人行动隐秘。
后面他再表现出不可取代的价值,李世民最多对他多几分提防,不会拿他怎么样。
某些时候李世民的胸襟气魄还是值得肯定的。
出身来历上达成共识,氛围顿时就轻松了许多。
李世民继续问道:“你再和我说说文明的事情,照你所说这个世界曾经诞生过许多强大的国家,为何只有五个文明?阿拉伯不是文明吗?”
陈景恪解释道:“我说的五大文明是最初诞生的起源文明,后续的罗马、阿拉伯等都是受到五大文明的影响才诞生的。”
“我华夏是五大起源文明之一,也是唯一没有出现断层,延续到现在依然强大的文明。”
“但是在某些方面后起之秀们已经超过了我们,如果我们不改变总有一天会被他们全面超越。”
“哦?”李世民并没有相信他的话,但也没有认为他是危言耸听,一切都留待调查过后再做结论。
此时他只是很好奇的道:“说说他们都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陈景恪道:“我先说一下伊教吧,之前阿拉伯人缺少统一的认同感,内部四分五裂相互争斗不断……”
“伊教的出现在思想上完成了统一,告诉他们大家是兄弟姐妹,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他们上到白发老人下到稚童,不论身份地位哪怕是大字不识的农夫,都知道自己是阿拉伯人是伊教的信徒,要为了阿拉伯人为了伊教而战。”
“只要是为了阿拉伯为了伊教战死,死亡后都可以进入天国,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因为有了信仰,他们全民皆兵悍不畏死,以几百人的乌合之众数次击败萨珊的正规军。”
“战争的胜利让他们更加相信伊教是对的,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最终击败了萨珊建立了庞大的帝国。”
李世民皱眉道:“这不就是和前汉的黄巾一样吗?”
陈景恪摇头道:“怎么会一样呢,黄巾也就只有一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除此之外就在没有什么了。”
“百姓参加黄巾的目的就是为了口饭吃,因为吃饭加入黄巾,也会因为有饭吃而背叛。”
“伊教不同,它拥有完整的理念来教化统一所有人的思想,百姓加入它已经不完全是为了吃饭,而是有更加的追求。”
李世民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道:“继续说。”
陈景恪道:“阿拉伯人一旦征服某个势力和国家,就会毁灭其文字、语言乃至历史文化,强迫所有人皈依伊教,在思想上对其完成同化。”
“如此用不了多少年,这个国家就会彻底消失成为阿拉伯的一部分……”
“我华夏文明在这一点上做的最好的是始皇帝,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把七国重归于一。”
“前汉就做的很差,安置匈奴的时候竟然天真的保全其部落风俗。结果过了数百年匈奴依然是匈奴,以至于后来酿成了永嘉之祸。”
李世民的脸色变得非常的不自然,甚至有些恼羞成怒的样子。
贞观四年东突厥归附,朝臣都建议将其迁徙到河南地,打散安置在汉人的居住区实行汉化。
温彦博却提出不同意见,他主张采纳汉武帝安置匈奴的做法,将突厥安置在朔方,保全其部落、风俗。
李世民也觉得汉朝的做法很不错,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其他朝臣见皇帝都同意了也就不说话了,只有魏征强烈反对,为了这件事情和温彦博争论了数年。
一直到现在他都耿耿于怀,对温彦博的意见很大。
李世民原本还觉得魏征有点多事,汉朝成功的做法你天天提意见,懂不懂什么叫以史为鉴啊?
可现在听了陈景恪的分析,尤其是想起后面匈奴刘渊掀起了永嘉之乱的旧事,顿时就像是吃了苍蝇一般难受。
其实陈景恪是故意这么说的,他对李世民和温彦博两人的‘天真’感到相当无语。
不过李世民毕竟是皇帝,不能一点面子都不给他,就点到为止转移了话题:
“再说回我们大唐,三千多万生民知道华夏文明的人有几个?知道华夏文明历史的人又有几个?”
“百姓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会懂得为谁而战?结果就是谁给他们饭吃,他们就当谁的顺民。”
“什么祖宗、大义等等,他们没学过又怎么会知道?”
“就算是我们的将士们,他们当兵是为了什么?为了吃口饭,为了军功爵,除此之外还有吗?”
“至少我们要告诉百姓,他们是华夏后裔炎黄子孙,让他们知道咱们的祖先曾经做过些什么,从而获得统一的认同感。”
“如此当异族打来的时候,他们才不会为了一口饭吃就投降,而是奋起反抗。”
“陛下胸怀天下意欲创建前所有未有的大帝国,也必须在思想上完成统一,把所有人拧成一股绳。”
“如果国内的百姓互相之间都不认同,抱着他是突厥人、他是吐谷浑人、他是党项人的思想。”
“说句大不敬的话,一旦情况有变他们马上就会成为祸乱之源。所以我们有必要塑造统一的文明认同感,把所有人都变成汉人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