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三娘心情复杂地拉着侄儿林九郎要告辞。
林九郎还有些不甘心。他对李俪君道:“做女冠有什么好的呢?虽说行动上自由一些,但年纪大了之后,孤零零一个人的,不寂寞么?我们从小就性情相投,很是合得来,你不想让我与你做伴么?”
李俪君只是微笑:“我做了女冠,你也照样可以来拜访我,陪我说话聊天,四处游玩赏景。不过,你要是娶了妻子,还是陪她去做这些事更好,不要让你的妻子受委屈。”
林九郎想了想那个情形,竟然忍不住打了个冷战:“换了别人来做我的妻子,那日子我都不敢想!算了吧,你若真要出家做女冠,那将来我也出家做个道士,咱们在一处作伴好了。”
林三娘听得又好气又好笑:“你快住嘴!这话要是叫你娘听见,让她怎么想?!她可就只有你一个指望了!”
林九郎不以为然地说:“我娘怎会只有我一个指望?她平日里时常与娘家亲人往来,就算将来要再嫁人,也是使得的。我绝对不会阻拦!若她不再嫁,我也会替她养老。但我要过什么的日子,娶什么样的媳妇,要不要生孩子,那都是我自己的事。若为了让她高兴,就让我自己一辈子不高兴,那样的日子又有什么意思?我过得不快活,难道我娘就能快活了?”
林三娘啐道:“闭嘴吧!你将来快不快活,我不知道。但你要是真的不肯娶妻生子,不用你娘出面,你阿翁就能先打断你的腿!”说罢又要拉着侄儿走人。
林九郎叹息道:“世事难测。连阿翁自己也常感叹天意弄人,他拼了命想要重获昔日家门荣光,然而上天却总是不遂人愿,不定什么时候,我们林家就有可能因为兵败而满门被贬。人生在世如此艰难,还谈什么娶妻生子?一朝出事,反倒要连累妻儿姻亲,还不如出家做道士,兴许还能保得性命呢!阿翁未必会生我的气。姑姑还是先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是正经。”
这话说得林三娘也不由伤心起来,只是当着李俪君的面,不好显露,她深吸了一口气,勉强挤出笑脸来向李俪君赔礼:“俪娘莫怪,九郎如今的性子是越发胡闹了……”
李俪君倒是看出了几分:“林国公的处境不好吗?”
“也没什么不好。”林九郎说,“只是他反对朝廷再在云南重启战端,与杨中丞意见相悖,没少挨骂,兴许什么时候就会丢掉眼下的岭南五府经略使之职了。阿翁如今不比当年,有些心灰意冷,可能会回洛阳养老吧?”
林家谋求岭南五府经略使之位时,已经弃了范阳老家的基业,在长安又未立下新的根基,如今再丢掉新的职位,家势就真的要败落下去了。得罪了当朝新贵,林国公也不指望家中儿孙们还能有好前程,只能让他们靠自己的本事去挣命了。唯一可欣慰的是,女儿嫁进了隋王府,与夫婿感情深笃,不用担心会终身无靠。况且林家有隋王府这个姻亲在,怎么也不至于一败涂地。只是回想两年多前林国公踌躇满志,一心想要东山再起的架势,今日他心态的转变令人唏嘘。
李俪君默默听着,想起几年后的安史之乱,觉得林国公还是继续在岭南多守几年的好。若是真的丢了岭南五府经略使的位置,没了兵权,再回洛阳去养老,战争一起,林家人可就真的命如蝼蚁,只有等死的份了。他们家是得罪过史思明的,人家还能饶过林家一家老小的性命?
于是李俪君便劝林九郎:“林国公只是因为一时不顺,才生出灰心之感罢了。你多开解开解他老人家。你有那么多叔伯兄弟,个个出众,只要能守住岭南的根基,时间长了,总有出头的时候,怎能因一时不顺,便丧失了信心呢?沙场老将,从来见惯生死,世上能有什么事可以难得倒他?林国公若真象你说的这样轻易放弃,倒不象是传说中的他了。”
林九郎听得笑了:“没想到四娘子反而比我这个亲孙子对阿翁更有信心。好,这话我会跟阿翁说的。多谢你还相信我们林家。”他正正经经地给李俪君行了个礼,“虽然不知道四娘子是不是真的下定了决心,将来一定要出家做女冠,但日后你若有任何需要差遣的地方,只管打发人来寻我,林知棠随时恭候。”
说罢他就转身离开了李俪君的院子。
林三娘愣了一会儿,才急忙跟上了。她有些看不懂侄儿与夫家侄女之间的这段对话,这两个孩子怎么连这些大人的事都能聊得起来?竟然还聊得象模象样的!难不成……她真的小看了这两个孩子?他们之间有着她所不知道的默契?
李俪君送走了客人,回到房间后默默地回想方才发生的事,总有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
没想到林九郎会跟她讨论起婚姻的话题,不过,她如今总算知道他的大名是什么了。
林知棠……这名字真不象是将门人家给自家子弟起的名字,会不会是林九郎母亲的主意?他母亲是河东王氏,世家之后,在儿女取名上头应该更有讲究吧?
林三娘满头大汗地把侄儿林九郎送出了隋王府的大门,回到自己院子的时候,只觉得身心俱疲,坐下来喝了满满一杯水,就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今日丈夫李琅正好在家,看到她这模样,不由失笑道:“何至于此?我看九郎平日行事素有章法,他又与俪娘自小相识,甚是相熟,两个孩子只是见面说说话而已,就让他们说去。你何必跟进跟出的,叫孩子们不得自在,你自己也累得慌。”
林三娘看着丈夫,都不敢告诉他,今日侄儿究竟对李俪君说了些什么。四娘子不过豆蔻年纪,就被别家的臭小子盯上了,哪个长辈知道了能不生气?!为了侄儿的安全着想,林三娘决定要替他隐瞒一回,只当他今天只是小孩子不懂事胡说八道,当不得真。
至于她非要陪着侄儿见四娘子,自有她的道理。李唐宗室可能平日行事随意惯了,并不在意礼教规矩,可世人总爱挑理。当年她好好的为什么会招来好色之徒的觊觎,差一点儿就被迫嫁进史家?不就是因为在这些小事上疏忽了,叫人说闲话么?!她既然吃过大亏,就绝不能让家里的孩子再受这个罪了!
她迅速找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话题:“今日我听九郎与四娘子闲谈,四娘子似乎有出家做女冠的念头,还说已经跟王爷、王妃提过了。这事儿郡王可知道?她小小年纪,怎会生出这等心思?郡王还是劝一劝王爷、王妃,想法子打消了四娘子的念头才好!”
(本章完)
林九郎还有些不甘心。他对李俪君道:“做女冠有什么好的呢?虽说行动上自由一些,但年纪大了之后,孤零零一个人的,不寂寞么?我们从小就性情相投,很是合得来,你不想让我与你做伴么?”
李俪君只是微笑:“我做了女冠,你也照样可以来拜访我,陪我说话聊天,四处游玩赏景。不过,你要是娶了妻子,还是陪她去做这些事更好,不要让你的妻子受委屈。”
林九郎想了想那个情形,竟然忍不住打了个冷战:“换了别人来做我的妻子,那日子我都不敢想!算了吧,你若真要出家做女冠,那将来我也出家做个道士,咱们在一处作伴好了。”
林三娘听得又好气又好笑:“你快住嘴!这话要是叫你娘听见,让她怎么想?!她可就只有你一个指望了!”
林九郎不以为然地说:“我娘怎会只有我一个指望?她平日里时常与娘家亲人往来,就算将来要再嫁人,也是使得的。我绝对不会阻拦!若她不再嫁,我也会替她养老。但我要过什么的日子,娶什么样的媳妇,要不要生孩子,那都是我自己的事。若为了让她高兴,就让我自己一辈子不高兴,那样的日子又有什么意思?我过得不快活,难道我娘就能快活了?”
林三娘啐道:“闭嘴吧!你将来快不快活,我不知道。但你要是真的不肯娶妻生子,不用你娘出面,你阿翁就能先打断你的腿!”说罢又要拉着侄儿走人。
林九郎叹息道:“世事难测。连阿翁自己也常感叹天意弄人,他拼了命想要重获昔日家门荣光,然而上天却总是不遂人愿,不定什么时候,我们林家就有可能因为兵败而满门被贬。人生在世如此艰难,还谈什么娶妻生子?一朝出事,反倒要连累妻儿姻亲,还不如出家做道士,兴许还能保得性命呢!阿翁未必会生我的气。姑姑还是先把自己的日子过好了是正经。”
这话说得林三娘也不由伤心起来,只是当着李俪君的面,不好显露,她深吸了一口气,勉强挤出笑脸来向李俪君赔礼:“俪娘莫怪,九郎如今的性子是越发胡闹了……”
李俪君倒是看出了几分:“林国公的处境不好吗?”
“也没什么不好。”林九郎说,“只是他反对朝廷再在云南重启战端,与杨中丞意见相悖,没少挨骂,兴许什么时候就会丢掉眼下的岭南五府经略使之职了。阿翁如今不比当年,有些心灰意冷,可能会回洛阳养老吧?”
林家谋求岭南五府经略使之位时,已经弃了范阳老家的基业,在长安又未立下新的根基,如今再丢掉新的职位,家势就真的要败落下去了。得罪了当朝新贵,林国公也不指望家中儿孙们还能有好前程,只能让他们靠自己的本事去挣命了。唯一可欣慰的是,女儿嫁进了隋王府,与夫婿感情深笃,不用担心会终身无靠。况且林家有隋王府这个姻亲在,怎么也不至于一败涂地。只是回想两年多前林国公踌躇满志,一心想要东山再起的架势,今日他心态的转变令人唏嘘。
李俪君默默听着,想起几年后的安史之乱,觉得林国公还是继续在岭南多守几年的好。若是真的丢了岭南五府经略使的位置,没了兵权,再回洛阳去养老,战争一起,林家人可就真的命如蝼蚁,只有等死的份了。他们家是得罪过史思明的,人家还能饶过林家一家老小的性命?
于是李俪君便劝林九郎:“林国公只是因为一时不顺,才生出灰心之感罢了。你多开解开解他老人家。你有那么多叔伯兄弟,个个出众,只要能守住岭南的根基,时间长了,总有出头的时候,怎能因一时不顺,便丧失了信心呢?沙场老将,从来见惯生死,世上能有什么事可以难得倒他?林国公若真象你说的这样轻易放弃,倒不象是传说中的他了。”
林九郎听得笑了:“没想到四娘子反而比我这个亲孙子对阿翁更有信心。好,这话我会跟阿翁说的。多谢你还相信我们林家。”他正正经经地给李俪君行了个礼,“虽然不知道四娘子是不是真的下定了决心,将来一定要出家做女冠,但日后你若有任何需要差遣的地方,只管打发人来寻我,林知棠随时恭候。”
说罢他就转身离开了李俪君的院子。
林三娘愣了一会儿,才急忙跟上了。她有些看不懂侄儿与夫家侄女之间的这段对话,这两个孩子怎么连这些大人的事都能聊得起来?竟然还聊得象模象样的!难不成……她真的小看了这两个孩子?他们之间有着她所不知道的默契?
李俪君送走了客人,回到房间后默默地回想方才发生的事,总有一种啼笑皆非的感觉。
没想到林九郎会跟她讨论起婚姻的话题,不过,她如今总算知道他的大名是什么了。
林知棠……这名字真不象是将门人家给自家子弟起的名字,会不会是林九郎母亲的主意?他母亲是河东王氏,世家之后,在儿女取名上头应该更有讲究吧?
林三娘满头大汗地把侄儿林九郎送出了隋王府的大门,回到自己院子的时候,只觉得身心俱疲,坐下来喝了满满一杯水,就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今日丈夫李琅正好在家,看到她这模样,不由失笑道:“何至于此?我看九郎平日行事素有章法,他又与俪娘自小相识,甚是相熟,两个孩子只是见面说说话而已,就让他们说去。你何必跟进跟出的,叫孩子们不得自在,你自己也累得慌。”
林三娘看着丈夫,都不敢告诉他,今日侄儿究竟对李俪君说了些什么。四娘子不过豆蔻年纪,就被别家的臭小子盯上了,哪个长辈知道了能不生气?!为了侄儿的安全着想,林三娘决定要替他隐瞒一回,只当他今天只是小孩子不懂事胡说八道,当不得真。
至于她非要陪着侄儿见四娘子,自有她的道理。李唐宗室可能平日行事随意惯了,并不在意礼教规矩,可世人总爱挑理。当年她好好的为什么会招来好色之徒的觊觎,差一点儿就被迫嫁进史家?不就是因为在这些小事上疏忽了,叫人说闲话么?!她既然吃过大亏,就绝不能让家里的孩子再受这个罪了!
她迅速找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话题:“今日我听九郎与四娘子闲谈,四娘子似乎有出家做女冠的念头,还说已经跟王爷、王妃提过了。这事儿郡王可知道?她小小年纪,怎会生出这等心思?郡王还是劝一劝王爷、王妃,想法子打消了四娘子的念头才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