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王朝征伐草原,最大的问题就是难以一举歼灭。
茫茫草原大漠,马背上的草原民族比之中原步兵更加具有机动性。隆盛年间五次北征,只有两次找到了围歼瓦剌与鞑靼主力的机会,最后还是因为骑兵数量不够,加上后勤线太长,只能逼降。
这次瓦剌二十万大军被拖在了开平卫,危机过后便是围歼瓦剌这支主力的最好时机。
皇帝一直想要找一个机会证明太上皇禅位于自己的正确性,想要向自己的父皇那样文治武功皆是上佳,自然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不过正如文同轩所说,这几年天灾人祸,朝廷将海量的银子砸在了赈灾和平叛上,哪怕从倭国弄来了几笔银子,听起来好多,实际上撒进这万里疆域中,就像是往大海里扔了个石头,连个浪花都没有。
“老大人说的是,数十万勤王大军人吃马嚼,的确是个耗费银子的活……”
林枢从文同轩手中接过调拨银子的手令,不再为难这位可怜的户部尚书了。
刚才他在户部大堂只呆了一会,短短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各部寺衙门来户部要银子的都能排到户部大门外面去。
他作揖告辞:“那下官先回去安排人来取银子,至于剩下的所需,下官自己想办法筹集吧!”
文同轩叹息道:“瑾玉不妨去陛下那里看看,内库中应该还有几百万两银子,等户部宽裕些了,老夫再让人给治河衙门送些银两过去。”
小书亭
“多谢大人指点,下官告退。”
林枢刚刚离开,文同轩就变了一个模样。他笑眯眯推开一扇极其隐秘的大门,走了进去。里面摆满了崭新的木箱,一个个箱子连油漆都没涂,还保持着原木的纹理。
“可算是送走了,有了这些银子,至少一两年内不会缺银子了。”
……
勤政殿中谈的好好的,皇帝突然黑了脸。
林枢把关中水患的折子递了上去,同时拿出内阁已经批复的治河、赈灾、恢复生产等等一系列策略,讲的口干舌燥,最后总结成一句话:臣要银子!
“缺银子去户部要,跑朕这里来做什么?”
“陛下,户部的钱,文老大人已经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只给臣拨了一百万两白银,多一两都没有。”
皇帝一听这话就已经明白,文同轩这个老貔貅这是在打自己内库的主意。
他有些无奈的问道:“难道一百万两银子还不够这次关中水患所用?去年淮河大水,也就用了不到一百万两,怎么这次要耗费这么多银子?”
林枢躬身回道:“启禀陛下,臣这次不打算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准备一劳永逸的解决关中的问题。其中治河只能算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恢复关中水利、修渠挖井、开荒清淤等等,以期将关中千里沃土重新变成百姓安居乐业,成为河西大军最重要的大后方。”
不得不说林枢抓住了皇帝心中最关心的一点,原本一脸的不情愿变成了严肃,翻开放在桌子上的一沓奏章,认真看了起来。
林枢的奏章没有花团锦簇的辞藻,从总纲到细则,机会每一句都是干货。甚至连可能出现的问题都一一作出了罗列,内阁的批复中还有几位大老提出的建议。
这份关中策极具可行性,就算达不到林枢在奏章中预想的成绩,只要做到其中的一半,朝廷对河西的供给线也能缩短尽一半的距离。
无论是从江南还是河南,漫长的供给线使得粮草尽八成浪费在了运输的途中。若是关中能够实现大丰收,仅关中一地就能满足河西二十万大军的一半所需。
再加上陇西一带的军屯,基本上就能满足河西所用了,朝廷就能省下长距离运输带来的损耗。
奏章很厚,皇帝看的也很仔细,而且还是边看边询问,君臣一问一答时间就已经到了午膳时间。
在勤政殿混了一顿御膳之后,君臣二人继续探讨关中策。
“依照林卿的意思,关中可试行这个土地国有和官田均分民营之策。那田赋佃租该如何收取?”
林枢郑重回道:“回陛下,如臣奏折上所说,朝廷将官田按人口平均租赁给无地的百姓,当免其天赋,只缴纳两成道三成的佃租。乡间恶绅,租赁其田,田赋、佃租加起来占据百姓一年收入尽七成,一年耕耘,尽不够一家之所需。往往半年半饱半年饥荒,陛下,国朝的老百姓不该过这样的日子。”
“既然是士绅,何来田赋?”
皇帝惊讶的问道:“林卿不是经常跟朕说士绅兼并土地,使得可征田赋越来越少吗?”
大楚传承明制,士绅之家大多有功名在身,免税之地太多,林枢曾经多次谏言皇帝实行官绅一体纳粮都被皇帝给否决了。
林枢苦笑回道:“乡间小民,自然弄不懂那些恶绅定下的规矩。朝廷不收,不代表恶绅不收。只要能多收一斗粮,那些恶绅会想尽办法压榨佃户。”
“原来如此!”
皇帝并没有愤怒,这些年坐在龙椅上,朝堂上送来的信息与绣衣卫打探的信息有太多的出入了。
他已经明白朝堂上有一股巨大的势力在想办法隔绝内外,不过好在朝中还有不少忠贞之士与其对抗,加上自己勤政的原因,几年下来也算是政通人和。
林枢的关中之策很好,不过想要实行下去,还需要一个契机,而且需要林枢亲自去关中主持。
别看关中的大族不多,但秦地自古出暴民,万一被有心人利用,说不定会引发暴乱。
毕竟这份关中策中,有一部分内容是触动士绅利益的。光是均田低租以及土地国有之策,如果实行的好了,其他地区的官田就可以借鉴过去。
百姓老实却也不傻,有低租的官田可以租赁,谁还会累死累活去租田赋佃租占据七八成的士绅之田?
只要打开这个口子,将来再实行官绅一体纳粮之策,困扰数代王朝的土地兼并将彻底极大的缓解。
不过现阶段还不是时候,河西刚平,关中需要求稳。皇帝将奏章放下后,推心置腹的跟林枢说道:“河西大军暂驻陇西一带,关中不能乱,否则大军供给就会成了大问题。北地不宁,朝廷现阶段的主要问题就是彻底解决内忧外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腾出手来进行变法。”
“臣也是这个意思,故而臣在奏章上有说,今年内,先进行治河与开荒挖井之策。”
林枢点头应道:“秋种时可将玉米与土豆混种,一来可以暂时缓解因为关中水患产生的流民,以工代赈。同时派出监察御史,整顿关中吏治,为下一步的关中治理做好准备。魏阁老已经下令王焕等御史沿黄河西去,还请陛下下旨,令陕西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与当地的绣衣卫尽全力配合。”
“爱卿说的不错,朕这就让绣衣卫快马加鞭,将圣旨送去陕西。”
皇帝赞同林枢所说,吏治清明才能稳步推进关中治理的策略。否则阳奉阴违,说不定还会在暗中给朝廷使绊子。
御笔刷刷刷写完一封密旨,由夏守忠亲自送去内阁大堂。陕西布政使司送来的折子,问题太大,皇帝对朝中官员的操守不怎么信任,整肃关中吏治的事情暂时还是需要保密的。
此事说完,皇帝跟林枢说起了别的事情:“开平那边暂时稳住了,正如你方才所说,朕的确有北征之意。”
“臣斗胆,此时并非北征的最佳时机!”
林枢躬身拜下,谏言道:“平河西之乱,御开平之敌,禁军东征西讨,损耗极大。勤王大军看似数量极多,但实力相比禁军差的太大,与瓦剌大军相比,至少有五倍之差。陛下,不如趁此机会编练新军,就在勤王大军中挑选精兵强将,练出一支直属陛下的强军。”
这个提议太对胃口了!
皇帝眼中一亮,数十万勤王大军看似军威赫赫,实际上能真正拉到草原上与瓦剌作战的不足半数。
步卒对阵骑兵,本身就处于劣势,更别提勤王大军中,更多是地方临时征调的民夫。可能近一半的人都是初次拿起刀剑,战场上见了血就会吓晕过去。
林枢继续侃侃而谈:“英国公乃练兵大家,陛下何不让英国公在勤王大军中挑选十万新兵,充入禁军之中,经过数月大训,逐营调去开平卫轮番对战瓦剌。瓦剌兵锋已经被朝廷大军所阻,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衰而竭,此时正是瓦剌气势逐渐衰竭之时,拿瓦剌练兵,再好不过。”
前世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央把各军区的兵挨个拉过去,就是为了练兵。没有见过战火之残酷的兵,永远是新兵蛋子!
开平卫现在稳如磐石,瓦剌的奇袭机会已经搁浅,现在被大楚架在半山腰,是进不得退不得,正好是大楚练兵的好对手。
“陛下,臣不赞同北征的原因还有一个,容臣放肆一回,京城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安宁。不但中枢有问题,紧邻京畿的山西、山东、河南以及辽东都有可能出现叛逆。毕竟,圣人老了!”
当林枢说道圣人来了这四个字后,皇帝的眼睛微缩,表情变得严肃而又凌冽,勤政殿中的气氛瞬间冰冷起来。
不过皇帝却也明白林枢说的是对的,要不然在勤王大军抵达京城的时候,他就已经御驾亲征去了开平前线了。
“林卿,此话出了勤政殿,不得与任何人说!”
皇帝警告了林枢一句:“勤王大军远道而来,自然不能就这么回去。原本朕与内阁商议,趁着这个机会给瓦剌一个教训。不过正如爱卿所言,勤王大军良莠不齐,哪怕在战场上打赢了瓦剌,大军的损耗必然极大……”
唉!
一声长叹,皇帝还是放弃了前几日才定下的策略。一战功成万骨枯,勤王大军若是死伤十万余,就是短暂赢了瓦剌又能如何?
“编练新军之事朕会与英国公好好商议,朕给你一个任务,你去挑选三千人,以东宫的名义,训练出一支火器营来。所需银两由内库调拨……”
“啊!陛下……”
林枢差点没能跟上皇帝的思维,这位帝王的思维跳跃的也太快了!
只听皇帝说道:“神机营这次是开平大放异彩,无论是新制的火炮还是火枪,对阵瓦剌骑兵之时有着奇效。可惜耗费也大,户部与兵部皆不同意增加神机营的规模。东宫已立,是该重设东宫六率来了。”
……
以火器为主的东宫六率最终还是确定了下来,任林枢如何拒绝,皇帝还是给他赐下太子左卫率的正四品武职,辅左太子掌管三千兵马。
圣旨从勤政殿送到内阁时,内阁诸位大学士都有些担忧。
皇帝正值壮年,身体也很好。前些日子太医院才诊出了一位嫔妃身怀龙种,按常理来推算,皇帝龙马精神,在坐龙椅二十年不是问题。
皇帝没问题,那太子就有问题了。
父强子壮最容易出现父子猜忌之事,如今正是父子关系亲密之时,这会别说给东宫设立东宫六率,就是让太子统领京营十二卫所有兵马,皇帝都不觉得有什么。
可万一有一天,皇帝的身体有什么不适,或者年纪渐老呢?当年太上皇与先太子父慈子孝二十年,还不是敌不过猜疑与流言?
内阁首辅魏庆和当即进宫请见,与皇帝在勤政殿密谈整整一个下午,最终才在下值之前,将内阁大印盖在了拟好的圣旨之上。
林枢回到府中之后,草草用了晚膳就将自己关在书房,连夜草拟设立东宫六率的章程。
既然是火器为主的新军,从选拔、训练以及作战方式上自然与以往的有所不同。步操手册必须搞出来,三段击等战法也要提前训练。
如今的火枪还是不能满足林枢的要求,工部与火器作坊需要新的图纸试验,要是能搞出燧发枪那就再好不过了。
书房中的亮光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凌晨,林枢顶着大大的黑眼圈,打着哈欠来到前厅用早膳。
黛玉担忧的说道:“哥哥昨夜一夜未睡?要不今日去告假好好休息一日,前些日子御医才诊脉说过,不让哥哥过于操劳……”
茫茫草原大漠,马背上的草原民族比之中原步兵更加具有机动性。隆盛年间五次北征,只有两次找到了围歼瓦剌与鞑靼主力的机会,最后还是因为骑兵数量不够,加上后勤线太长,只能逼降。
这次瓦剌二十万大军被拖在了开平卫,危机过后便是围歼瓦剌这支主力的最好时机。
皇帝一直想要找一个机会证明太上皇禅位于自己的正确性,想要向自己的父皇那样文治武功皆是上佳,自然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不过正如文同轩所说,这几年天灾人祸,朝廷将海量的银子砸在了赈灾和平叛上,哪怕从倭国弄来了几笔银子,听起来好多,实际上撒进这万里疆域中,就像是往大海里扔了个石头,连个浪花都没有。
“老大人说的是,数十万勤王大军人吃马嚼,的确是个耗费银子的活……”
林枢从文同轩手中接过调拨银子的手令,不再为难这位可怜的户部尚书了。
刚才他在户部大堂只呆了一会,短短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各部寺衙门来户部要银子的都能排到户部大门外面去。
他作揖告辞:“那下官先回去安排人来取银子,至于剩下的所需,下官自己想办法筹集吧!”
文同轩叹息道:“瑾玉不妨去陛下那里看看,内库中应该还有几百万两银子,等户部宽裕些了,老夫再让人给治河衙门送些银两过去。”
小书亭
“多谢大人指点,下官告退。”
林枢刚刚离开,文同轩就变了一个模样。他笑眯眯推开一扇极其隐秘的大门,走了进去。里面摆满了崭新的木箱,一个个箱子连油漆都没涂,还保持着原木的纹理。
“可算是送走了,有了这些银子,至少一两年内不会缺银子了。”
……
勤政殿中谈的好好的,皇帝突然黑了脸。
林枢把关中水患的折子递了上去,同时拿出内阁已经批复的治河、赈灾、恢复生产等等一系列策略,讲的口干舌燥,最后总结成一句话:臣要银子!
“缺银子去户部要,跑朕这里来做什么?”
“陛下,户部的钱,文老大人已经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只给臣拨了一百万两白银,多一两都没有。”
皇帝一听这话就已经明白,文同轩这个老貔貅这是在打自己内库的主意。
他有些无奈的问道:“难道一百万两银子还不够这次关中水患所用?去年淮河大水,也就用了不到一百万两,怎么这次要耗费这么多银子?”
林枢躬身回道:“启禀陛下,臣这次不打算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准备一劳永逸的解决关中的问题。其中治河只能算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是恢复关中水利、修渠挖井、开荒清淤等等,以期将关中千里沃土重新变成百姓安居乐业,成为河西大军最重要的大后方。”
不得不说林枢抓住了皇帝心中最关心的一点,原本一脸的不情愿变成了严肃,翻开放在桌子上的一沓奏章,认真看了起来。
林枢的奏章没有花团锦簇的辞藻,从总纲到细则,机会每一句都是干货。甚至连可能出现的问题都一一作出了罗列,内阁的批复中还有几位大老提出的建议。
这份关中策极具可行性,就算达不到林枢在奏章中预想的成绩,只要做到其中的一半,朝廷对河西的供给线也能缩短尽一半的距离。
无论是从江南还是河南,漫长的供给线使得粮草尽八成浪费在了运输的途中。若是关中能够实现大丰收,仅关中一地就能满足河西二十万大军的一半所需。
再加上陇西一带的军屯,基本上就能满足河西所用了,朝廷就能省下长距离运输带来的损耗。
奏章很厚,皇帝看的也很仔细,而且还是边看边询问,君臣一问一答时间就已经到了午膳时间。
在勤政殿混了一顿御膳之后,君臣二人继续探讨关中策。
“依照林卿的意思,关中可试行这个土地国有和官田均分民营之策。那田赋佃租该如何收取?”
林枢郑重回道:“回陛下,如臣奏折上所说,朝廷将官田按人口平均租赁给无地的百姓,当免其天赋,只缴纳两成道三成的佃租。乡间恶绅,租赁其田,田赋、佃租加起来占据百姓一年收入尽七成,一年耕耘,尽不够一家之所需。往往半年半饱半年饥荒,陛下,国朝的老百姓不该过这样的日子。”
“既然是士绅,何来田赋?”
皇帝惊讶的问道:“林卿不是经常跟朕说士绅兼并土地,使得可征田赋越来越少吗?”
大楚传承明制,士绅之家大多有功名在身,免税之地太多,林枢曾经多次谏言皇帝实行官绅一体纳粮都被皇帝给否决了。
林枢苦笑回道:“乡间小民,自然弄不懂那些恶绅定下的规矩。朝廷不收,不代表恶绅不收。只要能多收一斗粮,那些恶绅会想尽办法压榨佃户。”
“原来如此!”
皇帝并没有愤怒,这些年坐在龙椅上,朝堂上送来的信息与绣衣卫打探的信息有太多的出入了。
他已经明白朝堂上有一股巨大的势力在想办法隔绝内外,不过好在朝中还有不少忠贞之士与其对抗,加上自己勤政的原因,几年下来也算是政通人和。
林枢的关中之策很好,不过想要实行下去,还需要一个契机,而且需要林枢亲自去关中主持。
别看关中的大族不多,但秦地自古出暴民,万一被有心人利用,说不定会引发暴乱。
毕竟这份关中策中,有一部分内容是触动士绅利益的。光是均田低租以及土地国有之策,如果实行的好了,其他地区的官田就可以借鉴过去。
百姓老实却也不傻,有低租的官田可以租赁,谁还会累死累活去租田赋佃租占据七八成的士绅之田?
只要打开这个口子,将来再实行官绅一体纳粮之策,困扰数代王朝的土地兼并将彻底极大的缓解。
不过现阶段还不是时候,河西刚平,关中需要求稳。皇帝将奏章放下后,推心置腹的跟林枢说道:“河西大军暂驻陇西一带,关中不能乱,否则大军供给就会成了大问题。北地不宁,朝廷现阶段的主要问题就是彻底解决内忧外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腾出手来进行变法。”
“臣也是这个意思,故而臣在奏章上有说,今年内,先进行治河与开荒挖井之策。”
林枢点头应道:“秋种时可将玉米与土豆混种,一来可以暂时缓解因为关中水患产生的流民,以工代赈。同时派出监察御史,整顿关中吏治,为下一步的关中治理做好准备。魏阁老已经下令王焕等御史沿黄河西去,还请陛下下旨,令陕西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与当地的绣衣卫尽全力配合。”
“爱卿说的不错,朕这就让绣衣卫快马加鞭,将圣旨送去陕西。”
皇帝赞同林枢所说,吏治清明才能稳步推进关中治理的策略。否则阳奉阴违,说不定还会在暗中给朝廷使绊子。
御笔刷刷刷写完一封密旨,由夏守忠亲自送去内阁大堂。陕西布政使司送来的折子,问题太大,皇帝对朝中官员的操守不怎么信任,整肃关中吏治的事情暂时还是需要保密的。
此事说完,皇帝跟林枢说起了别的事情:“开平那边暂时稳住了,正如你方才所说,朕的确有北征之意。”
“臣斗胆,此时并非北征的最佳时机!”
林枢躬身拜下,谏言道:“平河西之乱,御开平之敌,禁军东征西讨,损耗极大。勤王大军看似数量极多,但实力相比禁军差的太大,与瓦剌大军相比,至少有五倍之差。陛下,不如趁此机会编练新军,就在勤王大军中挑选精兵强将,练出一支直属陛下的强军。”
这个提议太对胃口了!
皇帝眼中一亮,数十万勤王大军看似军威赫赫,实际上能真正拉到草原上与瓦剌作战的不足半数。
步卒对阵骑兵,本身就处于劣势,更别提勤王大军中,更多是地方临时征调的民夫。可能近一半的人都是初次拿起刀剑,战场上见了血就会吓晕过去。
林枢继续侃侃而谈:“英国公乃练兵大家,陛下何不让英国公在勤王大军中挑选十万新兵,充入禁军之中,经过数月大训,逐营调去开平卫轮番对战瓦剌。瓦剌兵锋已经被朝廷大军所阻,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衰而竭,此时正是瓦剌气势逐渐衰竭之时,拿瓦剌练兵,再好不过。”
前世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央把各军区的兵挨个拉过去,就是为了练兵。没有见过战火之残酷的兵,永远是新兵蛋子!
开平卫现在稳如磐石,瓦剌的奇袭机会已经搁浅,现在被大楚架在半山腰,是进不得退不得,正好是大楚练兵的好对手。
“陛下,臣不赞同北征的原因还有一个,容臣放肆一回,京城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安宁。不但中枢有问题,紧邻京畿的山西、山东、河南以及辽东都有可能出现叛逆。毕竟,圣人老了!”
当林枢说道圣人来了这四个字后,皇帝的眼睛微缩,表情变得严肃而又凌冽,勤政殿中的气氛瞬间冰冷起来。
不过皇帝却也明白林枢说的是对的,要不然在勤王大军抵达京城的时候,他就已经御驾亲征去了开平前线了。
“林卿,此话出了勤政殿,不得与任何人说!”
皇帝警告了林枢一句:“勤王大军远道而来,自然不能就这么回去。原本朕与内阁商议,趁着这个机会给瓦剌一个教训。不过正如爱卿所言,勤王大军良莠不齐,哪怕在战场上打赢了瓦剌,大军的损耗必然极大……”
唉!
一声长叹,皇帝还是放弃了前几日才定下的策略。一战功成万骨枯,勤王大军若是死伤十万余,就是短暂赢了瓦剌又能如何?
“编练新军之事朕会与英国公好好商议,朕给你一个任务,你去挑选三千人,以东宫的名义,训练出一支火器营来。所需银两由内库调拨……”
“啊!陛下……”
林枢差点没能跟上皇帝的思维,这位帝王的思维跳跃的也太快了!
只听皇帝说道:“神机营这次是开平大放异彩,无论是新制的火炮还是火枪,对阵瓦剌骑兵之时有着奇效。可惜耗费也大,户部与兵部皆不同意增加神机营的规模。东宫已立,是该重设东宫六率来了。”
……
以火器为主的东宫六率最终还是确定了下来,任林枢如何拒绝,皇帝还是给他赐下太子左卫率的正四品武职,辅左太子掌管三千兵马。
圣旨从勤政殿送到内阁时,内阁诸位大学士都有些担忧。
皇帝正值壮年,身体也很好。前些日子太医院才诊出了一位嫔妃身怀龙种,按常理来推算,皇帝龙马精神,在坐龙椅二十年不是问题。
皇帝没问题,那太子就有问题了。
父强子壮最容易出现父子猜忌之事,如今正是父子关系亲密之时,这会别说给东宫设立东宫六率,就是让太子统领京营十二卫所有兵马,皇帝都不觉得有什么。
可万一有一天,皇帝的身体有什么不适,或者年纪渐老呢?当年太上皇与先太子父慈子孝二十年,还不是敌不过猜疑与流言?
内阁首辅魏庆和当即进宫请见,与皇帝在勤政殿密谈整整一个下午,最终才在下值之前,将内阁大印盖在了拟好的圣旨之上。
林枢回到府中之后,草草用了晚膳就将自己关在书房,连夜草拟设立东宫六率的章程。
既然是火器为主的新军,从选拔、训练以及作战方式上自然与以往的有所不同。步操手册必须搞出来,三段击等战法也要提前训练。
如今的火枪还是不能满足林枢的要求,工部与火器作坊需要新的图纸试验,要是能搞出燧发枪那就再好不过了。
书房中的亮光一直持续到了第二天凌晨,林枢顶着大大的黑眼圈,打着哈欠来到前厅用早膳。
黛玉担忧的说道:“哥哥昨夜一夜未睡?要不今日去告假好好休息一日,前些日子御医才诊脉说过,不让哥哥过于操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