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燕尔,自然食髓知味。
夜里王焕和迎春大汗淋漓的探索完人生奥秘之一后,两人拥在一起说起了明日归宁一事。
不过王焕这会想起了白天与林枢的对话,一时间有些不知该如何对妻子说这件事。酝酿了半天,最后尽都化作了一声长叹。
“唉!”
“大爷为何叹气?”
迎春还以为王焕对自己刚才的表现不满意,小心翼翼的闻了一句,反应过来的王焕心疼的抱紧了她。
娇妻幼时受了不少苦,有些无意间养成的习惯到现在还没改过来。比如幼年时安全感的缺失,让迎春很担心自己会因为某件事厌弃她。
王焕想了想还是跟迎春说了自己准备自请入治河衙门的事,当然也包括过几日便要前去河南担任巡河御史。
“那我是不是也要跟随大爷一同前去?”
迎春自然不舍丈夫一人前往,骤闻此事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可否一同出京。
王焕摇了摇头,要是出京担任一方父母官,或是稳坐衙门的那种,带上妻子自然无碍。可巡河御史每日不是在前往巡视的路上,就是呆在黄河大堤上。
不但危险而且极为辛苦,哪里是迎春这样的大家闺秀受得了的。
“这次是要从河南出发,往西巡视至陕甘一带,北至河套,西至兰州,一路上风吹日晒的,不适合。等将来我去江南等地赴任时,再带你过去……”
“江南啊,那还是我家祖籍。可惜我一直只在林妹妹的口中听到过那里的风光……”
迎春虽然不舍夫妻二人刚刚新婚便分隔两地,但她听二哥贾琏曾在家中说起过治河一事,知道这件差事只要干的不差,便能让自己的丈夫再进一级,说不定连升两级都有可能。
所以她岔开了这个话题,引导王焕说起了美好之事。
相比女子,男人往往更加晚熟一些。王焕被迎春几句话引偏了话题,跟妻子讲起了江南的人物风光……
等到王焕讲累睡着后,迎春摸索着抱住了他的胳膊,将自己蜷缩在丈夫的臂弯,默默的感受着温暖。
“爷,我会在家等你回来的!”
……
迎春携丈夫回门,荣国府自然是极其重视。
不但贾琏请了假留在家中,就连贾政也从顺天府衙露了个脸就回到了家中。
贾赦不在,作为迎春的二叔,他与贾琏一同招待荣国府的新女婿。当三人在前厅说起王焕即将赴任的治河衙门时,贾政还兴致勃勃的跟王焕说起了河南一带的情况。
千万别小看贾政讲的这些,他在河南呆了半年多,曾实地考察了河南沿黄河一线的三府八州二十一县。虽然只是考察当地的春种事宜,但对各县的大致情况还是极为了解的。
王焕是个人精子,当然明白这些经验的珍贵性,特意找来纸笔专心致志的记录起来。
贾政本就好为人师,自己的儿子宝玉不堪教导,好不容易能过一把夫子的瘾,那是竭尽全力,甚至让人取来了河南的舆图,一直给王焕讲到了午膳前。
一个教的认真负责,一个听的专心致志,等回神时才发现林枢已经坐在一旁与贾琏喝茶小声闲聊了。
“枢哥儿来了……”
“瑾玉兄什么时候到的……”
林枢起身给贾政行礼问好:“外甥给二舅舅请安,方才见二舅舅正忙着,便没出声打扰。”
“枢哥儿来的正好,你看这里……”
贾政的夫子瘾还未消退,看来林枢来后,拉他来到舆图前说道:“既然黄河故道还在,可不可想办法让河水再次经卫河入海?”
贾政所说的黄河故道是指宋仁宗庆历八年六月时,黄河改道冲决澶州商胡埽,向北直奔大名,经大名府境内与卫河相合,然后入海,这条河宋人称为“北流”。
十二年后,黄河在商胡埽下游决口,分流经朝城、馆陶、乐陵、无棣入海、宋人称此河为“东流”。
而如今的黄河水道是南宋建炎二年,为抵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泛滥,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黄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黄海。
自那以后黄河主要是在南面摆动,虽然时有北冲,但均被人力强行逼堵南流,南流夺淮入海期间,郑州以下,清口以上的黄河主流也是迁徙不定。由泗水,或汴水或涡水入淮,或由颍水入淮,或同时分几支入淮。
若说让黄河改道北向,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黄河故道地势太高,黄河水流非汛期其无法将泥沙带入大海。而且卫河两岸河堤根本无法承受黄河水流的冲击。在没有钢精混凝土的时代,紧靠现有技术,可能刚刚将河堤修起来,紧接着就会被大水冲垮。
三百多年过去了黄河依旧动不动神龙摆尾,说白了就是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河床越来越高,泥沙俱下,数条现有河道皆是无法承受水流与泥沙的冲击。
林枢的治河策略就是前世时最有效的植树造林和潘季驯的束水冲沙法。
植树造林自不多说,束水冲沙法就是收紧河道,利用水的冲力,冲击河床底部泥沙,从而达到清淤防洪的目的。
潘季驯在《河议辩惑》中说:“黄流最浊,以斗计之,沙居其六,若至伏秋,则水居其二矣。以二升之水载八斗之沙,非极迅溜,必致停滞。”
“水分则势缓,势缓则沙停,沙停则河饱,尺寸之水皆有沙面,止见其高。水合则势猛,势猛则沙刷,沙刷则河深,寻丈之水皆有河底,止见其卑。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水不奔溢于两旁,则必直刷乎河底。一定之理,必然之势,此合之所以愈于分也。”
此法在前世时,自明代开始就是历朝治理黄河的主要策略,包括前世天朝也是采用的束水冲沙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成功的范例在前,林枢当然毫不犹豫的借鉴了前世天朝的治河方略。
他给贾政讲了一下自己的打算,简单讲解了植树造林和束水冲沙法。
“卫河地势太高,自古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更何况黄河多沙善淤,哪怕堤坝坚固,暂时引河成功,也经不住几年的泥沙堆积。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水患的来源,才能真正做到治河大业的成功。”
可能是林枢性质来了,讲的有些多而且转心性太强,贾政与王焕虽然听得认真,但他们没听懂多少,倒是把河南和山东都跑过一遍的贾琏听懂了七七八八。
四人又围着舆图讨论了起来,气氛倒是热烈,就是苦了候在荣禧堂等待新姑爷拜见的贾史氏等人。
------题外话------
加班回家晚了,先更一章,下半夜再更一章。
夜里王焕和迎春大汗淋漓的探索完人生奥秘之一后,两人拥在一起说起了明日归宁一事。
不过王焕这会想起了白天与林枢的对话,一时间有些不知该如何对妻子说这件事。酝酿了半天,最后尽都化作了一声长叹。
“唉!”
“大爷为何叹气?”
迎春还以为王焕对自己刚才的表现不满意,小心翼翼的闻了一句,反应过来的王焕心疼的抱紧了她。
娇妻幼时受了不少苦,有些无意间养成的习惯到现在还没改过来。比如幼年时安全感的缺失,让迎春很担心自己会因为某件事厌弃她。
王焕想了想还是跟迎春说了自己准备自请入治河衙门的事,当然也包括过几日便要前去河南担任巡河御史。
“那我是不是也要跟随大爷一同前去?”
迎春自然不舍丈夫一人前往,骤闻此事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可否一同出京。
王焕摇了摇头,要是出京担任一方父母官,或是稳坐衙门的那种,带上妻子自然无碍。可巡河御史每日不是在前往巡视的路上,就是呆在黄河大堤上。
不但危险而且极为辛苦,哪里是迎春这样的大家闺秀受得了的。
“这次是要从河南出发,往西巡视至陕甘一带,北至河套,西至兰州,一路上风吹日晒的,不适合。等将来我去江南等地赴任时,再带你过去……”
“江南啊,那还是我家祖籍。可惜我一直只在林妹妹的口中听到过那里的风光……”
迎春虽然不舍夫妻二人刚刚新婚便分隔两地,但她听二哥贾琏曾在家中说起过治河一事,知道这件差事只要干的不差,便能让自己的丈夫再进一级,说不定连升两级都有可能。
所以她岔开了这个话题,引导王焕说起了美好之事。
相比女子,男人往往更加晚熟一些。王焕被迎春几句话引偏了话题,跟妻子讲起了江南的人物风光……
等到王焕讲累睡着后,迎春摸索着抱住了他的胳膊,将自己蜷缩在丈夫的臂弯,默默的感受着温暖。
“爷,我会在家等你回来的!”
……
迎春携丈夫回门,荣国府自然是极其重视。
不但贾琏请了假留在家中,就连贾政也从顺天府衙露了个脸就回到了家中。
贾赦不在,作为迎春的二叔,他与贾琏一同招待荣国府的新女婿。当三人在前厅说起王焕即将赴任的治河衙门时,贾政还兴致勃勃的跟王焕说起了河南一带的情况。
千万别小看贾政讲的这些,他在河南呆了半年多,曾实地考察了河南沿黄河一线的三府八州二十一县。虽然只是考察当地的春种事宜,但对各县的大致情况还是极为了解的。
王焕是个人精子,当然明白这些经验的珍贵性,特意找来纸笔专心致志的记录起来。
贾政本就好为人师,自己的儿子宝玉不堪教导,好不容易能过一把夫子的瘾,那是竭尽全力,甚至让人取来了河南的舆图,一直给王焕讲到了午膳前。
一个教的认真负责,一个听的专心致志,等回神时才发现林枢已经坐在一旁与贾琏喝茶小声闲聊了。
“枢哥儿来了……”
“瑾玉兄什么时候到的……”
林枢起身给贾政行礼问好:“外甥给二舅舅请安,方才见二舅舅正忙着,便没出声打扰。”
“枢哥儿来的正好,你看这里……”
贾政的夫子瘾还未消退,看来林枢来后,拉他来到舆图前说道:“既然黄河故道还在,可不可想办法让河水再次经卫河入海?”
贾政所说的黄河故道是指宋仁宗庆历八年六月时,黄河改道冲决澶州商胡埽,向北直奔大名,经大名府境内与卫河相合,然后入海,这条河宋人称为“北流”。
十二年后,黄河在商胡埽下游决口,分流经朝城、馆陶、乐陵、无棣入海、宋人称此河为“东流”。
而如今的黄河水道是南宋建炎二年,为抵御金兵南下,东京守将杜充在滑州人为决开黄河堤防,造成黄河泛滥,向东南分由泗水和济水入海,黄河至此由北入渤海改而南入黄海。
自那以后黄河主要是在南面摆动,虽然时有北冲,但均被人力强行逼堵南流,南流夺淮入海期间,郑州以下,清口以上的黄河主流也是迁徙不定。由泗水,或汴水或涡水入淮,或由颍水入淮,或同时分几支入淮。
若说让黄河改道北向,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黄河故道地势太高,黄河水流非汛期其无法将泥沙带入大海。而且卫河两岸河堤根本无法承受黄河水流的冲击。在没有钢精混凝土的时代,紧靠现有技术,可能刚刚将河堤修起来,紧接着就会被大水冲垮。
三百多年过去了黄河依旧动不动神龙摆尾,说白了就是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河床越来越高,泥沙俱下,数条现有河道皆是无法承受水流与泥沙的冲击。
林枢的治河策略就是前世时最有效的植树造林和潘季驯的束水冲沙法。
植树造林自不多说,束水冲沙法就是收紧河道,利用水的冲力,冲击河床底部泥沙,从而达到清淤防洪的目的。
潘季驯在《河议辩惑》中说:“黄流最浊,以斗计之,沙居其六,若至伏秋,则水居其二矣。以二升之水载八斗之沙,非极迅溜,必致停滞。”
“水分则势缓,势缓则沙停,沙停则河饱,尺寸之水皆有沙面,止见其高。水合则势猛,势猛则沙刷,沙刷则河深,寻丈之水皆有河底,止见其卑。筑堤束水,以水攻沙,水不奔溢于两旁,则必直刷乎河底。一定之理,必然之势,此合之所以愈于分也。”
此法在前世时,自明代开始就是历朝治理黄河的主要策略,包括前世天朝也是采用的束水冲沙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成功的范例在前,林枢当然毫不犹豫的借鉴了前世天朝的治河方略。
他给贾政讲了一下自己的打算,简单讲解了植树造林和束水冲沙法。
“卫河地势太高,自古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更何况黄河多沙善淤,哪怕堤坝坚固,暂时引河成功,也经不住几年的泥沙堆积。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水患的来源,才能真正做到治河大业的成功。”
可能是林枢性质来了,讲的有些多而且转心性太强,贾政与王焕虽然听得认真,但他们没听懂多少,倒是把河南和山东都跑过一遍的贾琏听懂了七七八八。
四人又围着舆图讨论了起来,气氛倒是热烈,就是苦了候在荣禧堂等待新姑爷拜见的贾史氏等人。
------题外话------
加班回家晚了,先更一章,下半夜再更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