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浩的套路运十团队听明白了!一模一样的套路,一模一样的味道,最终目的都是要摧毁竞争对手的基础科研能力.

    曾经米帝打着科技支援的幌子告诉国内:别费劲研究自己的大飞机了,麦岛公司可以提供更先进的生产线和成熟的大飞机设计,你们直接生产就是了.

    花那么多钱,搞一款一出生就落伍的大飞机,有什么经济效益道理没说错.

    运十的确和国际主流民航大飞机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出生就落后的情况确实存在,却不代表着没有经济效益.

    仅满足国内航线,就可以每年节省上百亿宝贵的外汇.

    还能带动起国内航空工业的进步和培养研发能力,算是一石三鸟的好办法.

    现在,苏浩把同样的套路用在西方航空企业头上,无非是把科技优势变成廉价的零配件供应而已.

    前期用质优价低的大飞机零配件抢占市场,乘着西方正在闹去工业化的浪潮,把国内航空工业的研发和生产体系建立起来.

    用一套研发和生产体系代替国际分工合作的生产体系,可以为各大航空生产企业节约大量资金,提高生产效率.

    更高的利润,自然就滚滚而来.

    既然有了更赚钱的办法,为什么还要继续保留一套独立的基础零件研发和生产企业呢耗十年之功,让各大航空工业巨头习惯了华夏廉价的零配件供应体系,然后推出自己的民航大飞机,谁还能挡一款大飞机的研发历程,差不多就需要十年之久.

    从现在开始向航空零配件领域渗透,刚好赶上自家大飞机项目出世.

    捏着全球供应链的华夏航空工业,还不是瞪谁谁怀孕的超级大佬理解了经营思路,剩下的事就简单了.

    不就是提高设计标准和要求吗很好办,多设计几款大飞机,老板你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就是了,正好给新成立的威华航天航空工业集团培养新一代研发人员.

    研究人员的热情被点燃了,苏浩反而有点发愁.

    科研人员有个特点——喜欢挑战高难度项目,无论从事那个…专业的科研人员,都无法避免这个毛病.

    可是牛皮已经吹了出去,让科研人员放开…想象力,把什么先进技术和材料都算进去设计新大飞机.

    总不能把刚刚说出去的话回来吧考虑了一下,他又委婉地提出一个急需项目:30座远程宽体民航客机.

    起飞重量大概控制在二百二十吨,程一万二到一万五之间.

    民航客机嘛,为了省用两台发动机.

    按照这个总体标准去折腾,可以将研发资金限制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免得科研人员脑袋一热,搞出个星际战舰来就尴尬了.

    马老带头叫好,表示老板的眼光很精准,未来世界最需要的就是这种拥有洲际飞行能力的大型宽体客机.

    然后,又乐呵呵地给苏锐送上一份大礼.

    也是运十项目的遗产:第一,团队已经掌握国际流行的“破损安全”

    ,“安全寿命”

    概念分析和设计飞机结构.

    <ter</ter

    保证设计出来的大飞机项目可以通过国际适航认证.

    第二,团队掌握了全翼展整体油箱,可以设计出最大载油量超过八十吨的大飞机翅膀,把更多的宝贵空间腾出来用作商务用途.

    第三,团队已经掌握了大容量气密客舱的制造技术,完全能保证五百立方米的客舱制造.

    第四,团队掌握了机翼下吊挂发动机的总体气动布局,,让飞机更省油,提高续航里程.

    第五,团队研发出由调整片带动操纵面的气动助理操作形式,省去液压助力装置.

    这个技术很牛逼,可以将庞大的液压助力装置去掉,为飞机节省大量的自重.

    既可以提高续航里程,又能增加客舱容量,属于独门绝技.

    可以申请国际技术专利,用专利授权赚钱.

    第六,团队有独立自主的计算机型号设计,编写了一百五十多项程序,可以完成航天设备的自主设计管理.

    总之,运十项目中积累的经验和技术,都可以用在新飞机设计和制造上.

    这些价值不下百亿的宝贵财富,几乎是团队还凝聚在一起的最后希望,马老和程副总解释的极为详细.

    苏浩为这些坚守在航空科研第一线的前辈们鞠躬,并表态,一定拼尽全力支持国产大飞机项目最终落地.

    欣喜之余,他让科研人员放大胆子采用新技术,不要被西方的航空工业模式吓到.

    折腾出自己的独门绝技,才是航天航空工业集团的生存之道.

    航空工业巨头们研发新一代大飞机的时候,总会遵循一些固定的规律,对使用新材料,新技术的选择和使用,显得极为谨慎.

    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25%这个总体比例.

    新技术,新材料对一个成熟企业来说,是不稳定因素,需要极力控制使用.

    但,对一个从无到有从头开始的新企业而言,如果继续遵循这样的规律去搞研发,那就永远失去了超越巨头的机会.

    他就是怕马老的团队不敢放开手脚,才拍着胸脯保证,不管

    提出性能要求多么苛刻的材料,都会用:最快的速度研发出来.

    绝不拖大飞机项目的后腿.

    马老和程副总兴高采烈地带着设计团队出门,准备搬家到新的试验中心展开工作.

    团队里研发飞机发动机的尹泽等人被留下,苏浩要和他们商量筹建动力集团的相关事宜.

    把发动机单独提出来组建一个子集团,是苏浩自己的想法.

    主要目的是集中原本就不多的科研人员,把燃气轮机,大,小涵道比航空发动机的事情都解决了.

    三款发动机的核心设计原理一模一样,只是在平台选择上各有倾向,才造成了细分化专业的出现.

    尹泽等人的主攻方向是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设计个燃气轮机什么的没什么问题,反而更容易拓宽视野,提高设计经验.

    小涵道比发动机项目,就需要找较为专业的团队来设计和制造了.

    看无下划线版小说请下载飞卢小

章节目录

材料帝国:开局罐头换飞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冰羽鹤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冰羽鹤并收藏材料帝国:开局罐头换飞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