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宫中赏赐
他又看了眼潇潇:“沈爱卿又是怎么会想到让一户农家种这稻种?”
沈县令弯了弯腰:“臣不敢欺瞒陛下,其实遇到那位袁先生之后,臣并未相信新稻种一说,因为那产量着实天方夜谭,是以臣只当这是个玩笑,并未说与他人听。”
皇帝表示理解,若不是东西送到跟前,且有切实记录和三皇子容衍担保亲眼所见,他也不信。
沈县令又道:“恰逢宁家当时刚刚分家,日子过得比较艰难,旁人家都已经将水稻种下,唯独他们家还未凑齐稻种,臣就顺手将种子给她。”
说到这里,他略显尴尬地轻咳一声:“当时,臣有些想逗弄孩子的心,就将新稻种的故事说与这孩子听,没曾想她当了真,回去后见家里已经凑齐稻种,还偷偷将它们给换了。”
皇帝本来心情挺糟糕的,听到这话,表情还松快了些:“那还真是阴差阳错。”
经过陆院长的回炉教导,沈县令现在很明白为官之道,该拍马屁就要拍,于是语气诚恳道:“应该是冥冥中自有天意,是老天在庇佑我大夏。”
皇帝眉头彻底松开,他看看沈县令,又看看潇潇,实在不明白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人怎么会有交情,于是他就问了。
沈县令老实道:“因为她有一手好厨艺,犬子颇好口腹之欲,在集市上买了宁家的咸菜,自此结缘。”
九分真一分假,说的话才更加天衣无缝。
皇帝其实早就查过,对比交上来的情报,也就没有生疑。
稻种是旁人送的,所以沈从筠那里也没有培植过程,更不知是如何研究出这新稻种。
起初不信,所以既未与旁人说,也没报给朝廷,直至收获发现惊喜。
听起来合情合理,唯一可惜的就是,因为不曾重视,居然让宁家用中田种了新稻种,不然又得多出多少种子来。
皇帝抱着期待问:“那位袁先生,可曾再出现过?”
沈县令摇头:“自初见之后,臣就再也没遇到过他,事后寻找,也并无收获。”
“臣想着,他或许并不想被打扰,便也作罢。”
“总归这稻种已得,只要再种出来的仍然高产,即便不去寻找袁先生,三年之内,大夏也再不会有吃不饱的百姓!”
皇帝一拍龙案:“好,好一个‘再不会有吃不饱的百姓’!若此愿当真实现,沈爱卿当获头功!”
随侍在旁的德公公呼出一口气,陛下总算舒展开眉头。
又聊了些关于稻种的事后,皇帝才注意到沈县令旁边那安静的女娃娃:“这就是沈爱卿说的宁家人?”
沈县令说:“正是,宁家大儿子在准备院试,其他人要继续帮着伺候秋稻,就让女儿作为代表随臣进京。”
皇帝倒是没计较宁家让个女娃进宫,只问:“你家种稻有功,想要什么奖励?”
潇潇想了想,还真就答了:“银子?”
皇帝一愣,随即大笑出声:“你这女娃倒是实诚。”
他见过各式各样讨赏的人,也见过故作高尚的虚伪面孔,像她这样直截了当说出要求的,还真是头一遭。
沈县令都为潇潇捏了一把汗,殊不知她早在使臣的提醒下知道,陛下最不屑装腔作势之人,最近宠幸的,也都是些直臣。
皇帝又问:“除了银子,没其他想要的了吗?”
说这话时,没人看到他眼底一闪而过的凛冽。
潇潇做沉思状,然后说:“田地?”
沈县令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哎哟喂你这个宁丫头,陛下问,你还真就敢答,答就算了,你还加码?
皇帝又笑了会儿:“确定就只要这些?”
潇潇毕恭毕敬:“回陛下,是的,我家是种地的,所以我能想到的奖赏就是有地种,有银子花。”
皇帝托着下巴:“朕听说你家有位哥哥在读书,怎么不替他求些什么?”
潇潇还带着稚嫩的声音说:“可是读书得自己读,功名得自己考,也没什么可求的,还是吃饱喝足比较好。”
……
几天之后,福缘村的官衙传来京城的旨意,赐宁家良田百亩,黄金百两。
放在京城,这赏赐听着或许还没什么,但落在福缘村,那可是破天荒头一遭,不过这旨意下来之后,宁家人还是犯了难,难在这百亩良田往哪儿安。
福缘村到底只是个小地方,百亩良田不是说凑不出来,但那肯定东一茬西一茬,连不到一起去。
报信的史官给宁丰年带了封信,信里潇潇提议要县城的地,最好也在那买个宅子,这样今后哥哥读书就不用来回跑这么麻烦。
后半段理由太有说服力,宁丰年没想太久就应了,毕竟每天看儿子起早贪黑赶路,确实太过辛苦,于是送走报信人之后,村民们争相前来报喜,曾与宁家有过合作的陈宽和王鹤他们也纷纷预约报名给他种那百亩良田。
宁丰年从前做梦也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变成大地主,做梦都笑醒好几回,笑着笑着,又忍不住感慨:“潇潇果真是我们宁家的贵人啊。”
只是这“贵人”女儿一去多日,什么时候才回来呀?
因为早就知道京城路远,此行也相当重要,宁安生做好了考前她赶不及回来的打算,他倒也并不觉得失望,想今后少别离,就要今日多努力。
在家人的悉心照顾和老师的耐心教导下,宁安生求知若渴,虚心若愚,枕典席文,手不释卷,但也没忘了保证足够的休息,时不时,也会在眼睛酸涩时,替妹妹照顾照顾她种在院子里的那些花。
这时,潇潇正在沈家人热情地带领下,逛街去也。
京城才叫真的繁华,其热闹程度,看得潇潇分分钟想买铺子开店。
沈县令的赏,陛下还没想好,而且他还突发奇想,让沈县令每天进宫教他种地。
皇帝发了话,沈县令只好硬着头皮上,所以潇潇就只能在沈家再住些时日。
沈家人大部分都挺欢迎潇潇的,尤其是在她为大家做了回点心之后,只除了一位爱穿黄衣服的姑娘。
这姑娘姓顾,顾家和沈家是世交,所以两家的孩子经常在一起玩,潇潇发现别人都在抢她做的云朵糕时,只有这位姑娘吃着自家带来的点心,还满脸气愤,潇潇去问,这姑娘就冷哼一声扭头不理人。
7017k
沈县令弯了弯腰:“臣不敢欺瞒陛下,其实遇到那位袁先生之后,臣并未相信新稻种一说,因为那产量着实天方夜谭,是以臣只当这是个玩笑,并未说与他人听。”
皇帝表示理解,若不是东西送到跟前,且有切实记录和三皇子容衍担保亲眼所见,他也不信。
沈县令又道:“恰逢宁家当时刚刚分家,日子过得比较艰难,旁人家都已经将水稻种下,唯独他们家还未凑齐稻种,臣就顺手将种子给她。”
说到这里,他略显尴尬地轻咳一声:“当时,臣有些想逗弄孩子的心,就将新稻种的故事说与这孩子听,没曾想她当了真,回去后见家里已经凑齐稻种,还偷偷将它们给换了。”
皇帝本来心情挺糟糕的,听到这话,表情还松快了些:“那还真是阴差阳错。”
经过陆院长的回炉教导,沈县令现在很明白为官之道,该拍马屁就要拍,于是语气诚恳道:“应该是冥冥中自有天意,是老天在庇佑我大夏。”
皇帝眉头彻底松开,他看看沈县令,又看看潇潇,实在不明白这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人怎么会有交情,于是他就问了。
沈县令老实道:“因为她有一手好厨艺,犬子颇好口腹之欲,在集市上买了宁家的咸菜,自此结缘。”
九分真一分假,说的话才更加天衣无缝。
皇帝其实早就查过,对比交上来的情报,也就没有生疑。
稻种是旁人送的,所以沈从筠那里也没有培植过程,更不知是如何研究出这新稻种。
起初不信,所以既未与旁人说,也没报给朝廷,直至收获发现惊喜。
听起来合情合理,唯一可惜的就是,因为不曾重视,居然让宁家用中田种了新稻种,不然又得多出多少种子来。
皇帝抱着期待问:“那位袁先生,可曾再出现过?”
沈县令摇头:“自初见之后,臣就再也没遇到过他,事后寻找,也并无收获。”
“臣想着,他或许并不想被打扰,便也作罢。”
“总归这稻种已得,只要再种出来的仍然高产,即便不去寻找袁先生,三年之内,大夏也再不会有吃不饱的百姓!”
皇帝一拍龙案:“好,好一个‘再不会有吃不饱的百姓’!若此愿当真实现,沈爱卿当获头功!”
随侍在旁的德公公呼出一口气,陛下总算舒展开眉头。
又聊了些关于稻种的事后,皇帝才注意到沈县令旁边那安静的女娃娃:“这就是沈爱卿说的宁家人?”
沈县令说:“正是,宁家大儿子在准备院试,其他人要继续帮着伺候秋稻,就让女儿作为代表随臣进京。”
皇帝倒是没计较宁家让个女娃进宫,只问:“你家种稻有功,想要什么奖励?”
潇潇想了想,还真就答了:“银子?”
皇帝一愣,随即大笑出声:“你这女娃倒是实诚。”
他见过各式各样讨赏的人,也见过故作高尚的虚伪面孔,像她这样直截了当说出要求的,还真是头一遭。
沈县令都为潇潇捏了一把汗,殊不知她早在使臣的提醒下知道,陛下最不屑装腔作势之人,最近宠幸的,也都是些直臣。
皇帝又问:“除了银子,没其他想要的了吗?”
说这话时,没人看到他眼底一闪而过的凛冽。
潇潇做沉思状,然后说:“田地?”
沈县令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哎哟喂你这个宁丫头,陛下问,你还真就敢答,答就算了,你还加码?
皇帝又笑了会儿:“确定就只要这些?”
潇潇毕恭毕敬:“回陛下,是的,我家是种地的,所以我能想到的奖赏就是有地种,有银子花。”
皇帝托着下巴:“朕听说你家有位哥哥在读书,怎么不替他求些什么?”
潇潇还带着稚嫩的声音说:“可是读书得自己读,功名得自己考,也没什么可求的,还是吃饱喝足比较好。”
……
几天之后,福缘村的官衙传来京城的旨意,赐宁家良田百亩,黄金百两。
放在京城,这赏赐听着或许还没什么,但落在福缘村,那可是破天荒头一遭,不过这旨意下来之后,宁家人还是犯了难,难在这百亩良田往哪儿安。
福缘村到底只是个小地方,百亩良田不是说凑不出来,但那肯定东一茬西一茬,连不到一起去。
报信的史官给宁丰年带了封信,信里潇潇提议要县城的地,最好也在那买个宅子,这样今后哥哥读书就不用来回跑这么麻烦。
后半段理由太有说服力,宁丰年没想太久就应了,毕竟每天看儿子起早贪黑赶路,确实太过辛苦,于是送走报信人之后,村民们争相前来报喜,曾与宁家有过合作的陈宽和王鹤他们也纷纷预约报名给他种那百亩良田。
宁丰年从前做梦也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变成大地主,做梦都笑醒好几回,笑着笑着,又忍不住感慨:“潇潇果真是我们宁家的贵人啊。”
只是这“贵人”女儿一去多日,什么时候才回来呀?
因为早就知道京城路远,此行也相当重要,宁安生做好了考前她赶不及回来的打算,他倒也并不觉得失望,想今后少别离,就要今日多努力。
在家人的悉心照顾和老师的耐心教导下,宁安生求知若渴,虚心若愚,枕典席文,手不释卷,但也没忘了保证足够的休息,时不时,也会在眼睛酸涩时,替妹妹照顾照顾她种在院子里的那些花。
这时,潇潇正在沈家人热情地带领下,逛街去也。
京城才叫真的繁华,其热闹程度,看得潇潇分分钟想买铺子开店。
沈县令的赏,陛下还没想好,而且他还突发奇想,让沈县令每天进宫教他种地。
皇帝发了话,沈县令只好硬着头皮上,所以潇潇就只能在沈家再住些时日。
沈家人大部分都挺欢迎潇潇的,尤其是在她为大家做了回点心之后,只除了一位爱穿黄衣服的姑娘。
这姑娘姓顾,顾家和沈家是世交,所以两家的孩子经常在一起玩,潇潇发现别人都在抢她做的云朵糕时,只有这位姑娘吃着自家带来的点心,还满脸气愤,潇潇去问,这姑娘就冷哼一声扭头不理人。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