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灌入舱底,杨经略老朽的身躯像那艘沉没的福船,咔咔作响。
“又是死里逃生。”
他裹着件羊毛毯,在威远号战舰舱底回顾自己戎马一身,一声声叹息。
在朝鲜平壤、萨尔浒几次死里逃生。
最后,杨镐认为这是因为平辽侯庇佑,他的女婿当为天选之子,以后是要登基称帝的。
杨镐暗暗下定决心,等回到辽东,一定好好辅佐刘招孙,赶走康应乾乔一琦那群阿猫阿狗。
崇祯元年二月十八日,天选之子的部下们伤亡惨重,他们从威海卫下船,告别威远号,登上了鹰嘴港港口。
威远号把总姓孟,原先是鸭绿江上挑垛人,泰昌二年被平辽侯相中,随吴阿衡一起在皮岛训练水师,现在成了吴阿衡手下的得力干将。
孟把总将众人送到威海卫,派战舰上的六名朝鲜兵护卫杨镐去文登县城。
威远号战舰上大部分是朝鲜兵,水手们听说从海里捞起来的那个老头子便是大名鼎鼎的杨镐,都很惊讶。
杨镐在朝鲜很有名气。
万历援朝后,杨镐和刘綎留在朝鲜练兵抵御倭寇,对藩属小国功劳甚大,很多朝鲜人都把杨经略供奉为神明。
这次金应河跟随吴阿衡一起增援辽南,听闻金虞姬还在文登,这位朝鲜猛将便也跟水手们上了岸。
身材矮小的孟进宝站在望杆上,目送望见杨镐一行消失在港口官道上,才指挥战舰驶离鹰嘴港。
趁着好天气,杨镐他们赶紧朝文登营进发。
他们现在剩下有八个人,其他的人,都沉进了海底。加上金应河和朝鲜兵,队伍现在共有十四人,其中还有个疯疯癫癫的女人。
三天前,他们在海上遭遇倭寇朱印船,双方爆发接舷战。
在一场公正公平的决斗中,宫本武藏用火铳打死了沈炼的女人和小弟,宫本的父亲用火炮打死了沈炼老娘。
除了沈炼一家人,其他人也在接舷战中损失惨重。
杨经略家丁活下来魏昭一人,裴大虎带来的手下只剩吴霄。
沈炼、吴霄、裴大虎、魏昭、赵远之、韩超、杨镐、左妙晴。
福船倾覆的时候,八人被盖在舱底,依靠舱底仅存的氧气,侥幸活命。
他们被途径此处的辽东水师救起时,那艘肇事的倭国朱印船早已逃走。
沈炼与宫本家族之间,从此开始不死不休。
死去的人尸骨无存,活着的惊魂甫定。
他们失魂落魄。
杨镐三年积攒的家财没入碧波,他茶饭不思,盯着海面沉默不语。
沈炼只要复仇。
吴霄爬上望杆,对着茫茫海面搜寻失散多日的林大个子。
而这群人的头领裴大虎,坚持不去辽东,要先回登州。
“四个月前,平辽侯说事成之后,让我们返回登州,这是刘大人的原话。”
“可是平辽侯现在在辽西,正在与祖大寿决战,开原主力也早撤回辽东,现在你去山东做什么?”
“这我管不了,当初大人的命令,就是让我回登州,他这样说,必然有他的道理。”
吴阿衡知道裴大虎犟脾气,眼见如此,也奈何不得,只得与裴大虎等人分道扬镳。
威远号负责护送他们返回登州。
威远舰和舰队分别时,沈炼再一次跑到吴阿衡面前,恳求这位参将率舰队折返,前往倭国长崎。
他说那个逃走的老倭寇就在长崎,他要找此人报仇,把宫本德成的皮活着扒下来。
吴阿衡很愿意协助沈百户报杀母之仇,只是现在他要率舰队赶往辽南。
吴阿衡最后告诉沈炼,辽南之战,关系到更多人的生死,而且对付倭国,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从吴阿衡口中得知平辽侯有意征服日本。
沈炼立即放下所有归隐江湖的念想,决定冲回刘招孙手下。
“孺子可教,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那老贼就在倭国,又逃不了,以后你可手刃仇人。待老夫回到辽东,一定让平辽侯升你为东厂厂公。”
杨镐拍拍沈炼肩膀,补充说道:
“是开原的东厂。”
杨镐本想随吴阿衡一起回辽南,不过最后选择和裴大虎一起前往文登。
这几次鬼门关往返后,杨镐对裴大虎等人也算有了过命的交情,一时难以分开。众人中间,属他最为年长,很多事情需要靠他帮着拿主意。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老头子想去县衙会一会那个浑河击鼓的安远将军。
杨青儿现在是平辽侯正室,是辽东辽西的女主,若能保持女儿的正室地位,等开原军入关扫平天下,自己这个新朝国丈是跑不了的。
所谓父以女贵,便是这样的。
在杨镐看来,目下唯一能威胁他未来国丈地位的,只有文登县这个朝鲜女子。
这些年,杨镐在天津运河,听到过不少关于金虞姬的事迹,越发感觉这朝鲜妖女不同凡响,若是任由她这样发展下去,将来取代杨青儿正室地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听闻杨青儿和这朝鲜小妾相处融洽,情若姐妹。
而平辽侯对此女宠幸有加,三书六礼,明媒正娶。
最让杨镐惶恐的是,听说这妖女已有身孕。
倘若金虞姬顺利产下一子,必然更得平辽侯宠幸,到时自己女儿怕是·········
虽说依照大明律,庶子女没有爵位及宗族继承权。(注释1)不过平辽侯行事异于常人,向来不拘泥于礼教风化。
大明能存活多久尚是疑问,用大明律来约束一个造反的枭雄,实在可笑。
杨镐从裴大虎那里听说,这朝鲜女子仰慕天朝礼仪,平日随刘招孙在军营,也是手不释卷,每日读书。
“孺子可教也。”
杨镐捋了捋胡须,决定趁这次机会,好好教导教导这女子,什么三纲五常,温良谦恭,要让这东藩小女懂得什么是正庶之分,贵贱之别。最好以后本分一些,不可做出那喧宾夺主之事。
众人不再提及返回辽东,径直朝文登县方向而去。
凌冽的海风越过一道道低矮起伏的丘陵,刮在人脸上像刀扎一样。
他们从鹰嘴港出发,沿官道一路向南行进。
官道之上,背插小旗的哨马不时从众人身边疾驰而过,不怀好意的打量这裴大虎等人。
马兵纵马飞驰,好几次马蹄差点踏到左妙晴身上,惊得疯女人大声尖叫。
沈炼缓缓扬起步弓,取出一支大箭对着一个刚刚扬尘而去的哨马,弓弦刚要松开时,他被杨镐叫住:
“沈兄弟,先等一等,这里杀人咱们走不脱的。”
沈炼放下弓,冷冷望着明军马兵远去背影,像在打量死人。
不等金应河询问,裴大虎便向朝鲜将军解释说,这些应当是登莱府城的备倭军。
除非遭遇战事,否则这些备倭军不会轻易调动。
“怕不是文登已经生变,平辽侯攻打辽西,朝廷不会坐视祖大寿覆灭,应当有所反应,不过开原军战力无双,区区山东兵奈何不得。”
杨镐此言一出,众人如临大敌,大家也不再休息,匆匆吃了些蒸饼炒面,便赶紧继续上路。
又走了一个时辰,距离文登县尚有五十里路程,天色渐晚。
杨镐左妙晴脚力不济,再也走不动。
这时裴大虎发现前面不远便是八里铺。八里铺是登州南边的一座小小驿站。
自万历中后期,大明便开始有意削减驿传供应,各地知府、知县丝毫不愿花费地方宝贵资源去维持这种国家服务系统的运行,而是任凭辖区内的驿站凋敝下去。
正如顾炎武所言,明朝后期的驿站已是“百事皆废”。(注释2)后期随着明廷财政的日益恶化,更多的驿卒被裁撤——像之后的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一样——无数被裁撤的驿卒开始在他们原来服役过的官道上剽掠来往的乘驿者。
泰昌二年,山东登、莱、青等地遭闻香教蹂躏,百姓流亡,民生凋敝,各地驿站皆是残破不堪,驿卒饷银经常被拖欠,八里铺亦不例外。
裴大虎带着沈炼吴霄两人走进驿站。
一个黑瘦铺兵靠在铺门前晒太阳,门旁靠着夹板,铃攀,缨枪。
铺兵(急递铺的递送人员,叫铺兵)听见脚步声,眼也不睁,冲吴霄摇了摇手。
“今日马匹不得闲,不送信。”
杨经略的近百万两白银和南货都沉入乐海中,裴大虎他们也没一两银子。下船时,孟进宝给了他们的八十两银子。
从威海卫雇马车到文登,只要一两五钱银子,八十两已是巨款了。
三人相互看了眼,吴霄上前一步,从腰中摸出个黑牌牌晃了晃。“我们有驿符!快备马!要两匹上马!”
那黑瘦铺兵睁开眼睛看三人一眼,不耐烦道:
“有驿符又能怎样?嚷嚷什么!马匹前几日都被宋大人调走了,现在整个登州府驿站都没马,有骡子你要不?”
注:
1、《大明律》:凡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依子数均分。
2、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12第18页
“又是死里逃生。”
他裹着件羊毛毯,在威远号战舰舱底回顾自己戎马一身,一声声叹息。
在朝鲜平壤、萨尔浒几次死里逃生。
最后,杨镐认为这是因为平辽侯庇佑,他的女婿当为天选之子,以后是要登基称帝的。
杨镐暗暗下定决心,等回到辽东,一定好好辅佐刘招孙,赶走康应乾乔一琦那群阿猫阿狗。
崇祯元年二月十八日,天选之子的部下们伤亡惨重,他们从威海卫下船,告别威远号,登上了鹰嘴港港口。
威远号把总姓孟,原先是鸭绿江上挑垛人,泰昌二年被平辽侯相中,随吴阿衡一起在皮岛训练水师,现在成了吴阿衡手下的得力干将。
孟把总将众人送到威海卫,派战舰上的六名朝鲜兵护卫杨镐去文登县城。
威远号战舰上大部分是朝鲜兵,水手们听说从海里捞起来的那个老头子便是大名鼎鼎的杨镐,都很惊讶。
杨镐在朝鲜很有名气。
万历援朝后,杨镐和刘綎留在朝鲜练兵抵御倭寇,对藩属小国功劳甚大,很多朝鲜人都把杨经略供奉为神明。
这次金应河跟随吴阿衡一起增援辽南,听闻金虞姬还在文登,这位朝鲜猛将便也跟水手们上了岸。
身材矮小的孟进宝站在望杆上,目送望见杨镐一行消失在港口官道上,才指挥战舰驶离鹰嘴港。
趁着好天气,杨镐他们赶紧朝文登营进发。
他们现在剩下有八个人,其他的人,都沉进了海底。加上金应河和朝鲜兵,队伍现在共有十四人,其中还有个疯疯癫癫的女人。
三天前,他们在海上遭遇倭寇朱印船,双方爆发接舷战。
在一场公正公平的决斗中,宫本武藏用火铳打死了沈炼的女人和小弟,宫本的父亲用火炮打死了沈炼老娘。
除了沈炼一家人,其他人也在接舷战中损失惨重。
杨经略家丁活下来魏昭一人,裴大虎带来的手下只剩吴霄。
沈炼、吴霄、裴大虎、魏昭、赵远之、韩超、杨镐、左妙晴。
福船倾覆的时候,八人被盖在舱底,依靠舱底仅存的氧气,侥幸活命。
他们被途径此处的辽东水师救起时,那艘肇事的倭国朱印船早已逃走。
沈炼与宫本家族之间,从此开始不死不休。
死去的人尸骨无存,活着的惊魂甫定。
他们失魂落魄。
杨镐三年积攒的家财没入碧波,他茶饭不思,盯着海面沉默不语。
沈炼只要复仇。
吴霄爬上望杆,对着茫茫海面搜寻失散多日的林大个子。
而这群人的头领裴大虎,坚持不去辽东,要先回登州。
“四个月前,平辽侯说事成之后,让我们返回登州,这是刘大人的原话。”
“可是平辽侯现在在辽西,正在与祖大寿决战,开原主力也早撤回辽东,现在你去山东做什么?”
“这我管不了,当初大人的命令,就是让我回登州,他这样说,必然有他的道理。”
吴阿衡知道裴大虎犟脾气,眼见如此,也奈何不得,只得与裴大虎等人分道扬镳。
威远号负责护送他们返回登州。
威远舰和舰队分别时,沈炼再一次跑到吴阿衡面前,恳求这位参将率舰队折返,前往倭国长崎。
他说那个逃走的老倭寇就在长崎,他要找此人报仇,把宫本德成的皮活着扒下来。
吴阿衡很愿意协助沈百户报杀母之仇,只是现在他要率舰队赶往辽南。
吴阿衡最后告诉沈炼,辽南之战,关系到更多人的生死,而且对付倭国,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从吴阿衡口中得知平辽侯有意征服日本。
沈炼立即放下所有归隐江湖的念想,决定冲回刘招孙手下。
“孺子可教,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那老贼就在倭国,又逃不了,以后你可手刃仇人。待老夫回到辽东,一定让平辽侯升你为东厂厂公。”
杨镐拍拍沈炼肩膀,补充说道:
“是开原的东厂。”
杨镐本想随吴阿衡一起回辽南,不过最后选择和裴大虎一起前往文登。
这几次鬼门关往返后,杨镐对裴大虎等人也算有了过命的交情,一时难以分开。众人中间,属他最为年长,很多事情需要靠他帮着拿主意。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老头子想去县衙会一会那个浑河击鼓的安远将军。
杨青儿现在是平辽侯正室,是辽东辽西的女主,若能保持女儿的正室地位,等开原军入关扫平天下,自己这个新朝国丈是跑不了的。
所谓父以女贵,便是这样的。
在杨镐看来,目下唯一能威胁他未来国丈地位的,只有文登县这个朝鲜女子。
这些年,杨镐在天津运河,听到过不少关于金虞姬的事迹,越发感觉这朝鲜妖女不同凡响,若是任由她这样发展下去,将来取代杨青儿正室地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听闻杨青儿和这朝鲜小妾相处融洽,情若姐妹。
而平辽侯对此女宠幸有加,三书六礼,明媒正娶。
最让杨镐惶恐的是,听说这妖女已有身孕。
倘若金虞姬顺利产下一子,必然更得平辽侯宠幸,到时自己女儿怕是·········
虽说依照大明律,庶子女没有爵位及宗族继承权。(注释1)不过平辽侯行事异于常人,向来不拘泥于礼教风化。
大明能存活多久尚是疑问,用大明律来约束一个造反的枭雄,实在可笑。
杨镐从裴大虎那里听说,这朝鲜女子仰慕天朝礼仪,平日随刘招孙在军营,也是手不释卷,每日读书。
“孺子可教也。”
杨镐捋了捋胡须,决定趁这次机会,好好教导教导这女子,什么三纲五常,温良谦恭,要让这东藩小女懂得什么是正庶之分,贵贱之别。最好以后本分一些,不可做出那喧宾夺主之事。
众人不再提及返回辽东,径直朝文登县方向而去。
凌冽的海风越过一道道低矮起伏的丘陵,刮在人脸上像刀扎一样。
他们从鹰嘴港出发,沿官道一路向南行进。
官道之上,背插小旗的哨马不时从众人身边疾驰而过,不怀好意的打量这裴大虎等人。
马兵纵马飞驰,好几次马蹄差点踏到左妙晴身上,惊得疯女人大声尖叫。
沈炼缓缓扬起步弓,取出一支大箭对着一个刚刚扬尘而去的哨马,弓弦刚要松开时,他被杨镐叫住:
“沈兄弟,先等一等,这里杀人咱们走不脱的。”
沈炼放下弓,冷冷望着明军马兵远去背影,像在打量死人。
不等金应河询问,裴大虎便向朝鲜将军解释说,这些应当是登莱府城的备倭军。
除非遭遇战事,否则这些备倭军不会轻易调动。
“怕不是文登已经生变,平辽侯攻打辽西,朝廷不会坐视祖大寿覆灭,应当有所反应,不过开原军战力无双,区区山东兵奈何不得。”
杨镐此言一出,众人如临大敌,大家也不再休息,匆匆吃了些蒸饼炒面,便赶紧继续上路。
又走了一个时辰,距离文登县尚有五十里路程,天色渐晚。
杨镐左妙晴脚力不济,再也走不动。
这时裴大虎发现前面不远便是八里铺。八里铺是登州南边的一座小小驿站。
自万历中后期,大明便开始有意削减驿传供应,各地知府、知县丝毫不愿花费地方宝贵资源去维持这种国家服务系统的运行,而是任凭辖区内的驿站凋敝下去。
正如顾炎武所言,明朝后期的驿站已是“百事皆废”。(注释2)后期随着明廷财政的日益恶化,更多的驿卒被裁撤——像之后的起义军领袖李自成一样——无数被裁撤的驿卒开始在他们原来服役过的官道上剽掠来往的乘驿者。
泰昌二年,山东登、莱、青等地遭闻香教蹂躏,百姓流亡,民生凋敝,各地驿站皆是残破不堪,驿卒饷银经常被拖欠,八里铺亦不例外。
裴大虎带着沈炼吴霄两人走进驿站。
一个黑瘦铺兵靠在铺门前晒太阳,门旁靠着夹板,铃攀,缨枪。
铺兵(急递铺的递送人员,叫铺兵)听见脚步声,眼也不睁,冲吴霄摇了摇手。
“今日马匹不得闲,不送信。”
杨经略的近百万两白银和南货都沉入乐海中,裴大虎他们也没一两银子。下船时,孟进宝给了他们的八十两银子。
从威海卫雇马车到文登,只要一两五钱银子,八十两已是巨款了。
三人相互看了眼,吴霄上前一步,从腰中摸出个黑牌牌晃了晃。“我们有驿符!快备马!要两匹上马!”
那黑瘦铺兵睁开眼睛看三人一眼,不耐烦道:
“有驿符又能怎样?嚷嚷什么!马匹前几日都被宋大人调走了,现在整个登州府驿站都没马,有骡子你要不?”
注:
1、《大明律》:凡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依子数均分。
2、顾炎武:《日知录集释》卷12第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