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君恩
朱慈烺之所以把欢迎仪式搞得这么隆重,一来是因为沐天波是第一个来朝贺的在外军阀,另外一个就是沐天波的功劳了。
朱慈烺非常清楚,西南各大藩邦都有向朝廷进贡的习惯。
但是他们并不是真正的进贡,大部分都是到京城去走一趟,送上一些并不怎么值钱的土特产,然后在明朝皇帝那里换取更加贵重的金银。
在京城的皇帝大臣,自然不知道这些东西值多少钱,但是世代居住在云南的沐天波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每当这些从京城回来的人员路过云南的时候,沐天波都会从他们的身上卡下一层皮来。
当然了,沐天波并没有把这些钱装到自己的腰包里,因为朝廷没有多少钱,所以黔国公那边也获得不了多少的拨款,这些从西南番邦手里要来的钱,都被沐天波加强在了西南的边界防守上。
这也算是变相的为朝廷节约了资金。
至少朱慈烺认为这是沐天波的功劳。
朝廷曾经多次下达圣旨,训斥沐天波的这个行为,认为这种行为有损大明朝的声誉,但是沐天波依旧我行我素,毕竟那里天高皇帝远的,一封圣旨来回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再沐天波的心里,这些番邦小国本身就是居心不良,他们又不是真心想要去京城朝贺,纯粹是为了皇帝陛下赏赐的金银财宝。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从他们的手里把士兵的愤怒给拿出来,那又如何呢?
总归这些钱是用在大明朝的士兵身上了,自己也没有装到自己的口袋里去,这就不是犯罪。
经过了城门口的热烈欢迎之后,沐天波也是感动得老泪纵横,在所有大臣的朝贺之下,终于算是走到了南京城的金銮殿上。
微臣黔国公沐天波,参见太子殿下。
从皇宫门口一直到这里,走了将近七分钟的时间,这也是够难为这位老人家了。
虽说朱慈烺已经给下面说了,可以允许这位老人家乘坐软轿过来,但是沐天波还是一步一步的走过来了,这表现出的是对皇家威严的尊重,都到了这门口了,如何能够乘坐软轿呢?
更何况自己能够走得动,只是走的慢了一点,让太子殿下等着,实在是心有不忍。
爱卿平身。
听到朱慈烺的话之后,沐天波颤颤悠悠的抬起头来按,说是不能够直视太子殿下的,但沐天波此刻在朱慈烺的脸上看到了崇祯皇帝的一些相似之处,眼泪也就不禁流了下来。
当年沐天波在崇祯朝初年的时候,曾经前往京城朝贺,当时与崇祯皇帝交谈甚欢,还获得了诸多的赏赐。
谁知道当年一别之后,大明朝竟然变成了如此模样,沐天波的心里也是唏嘘不已,此刻想到了崇祯皇帝对他的勉励,眼泪就这么掉下来了。
朱慈烺也再一次体会到了这个年代的忠军爱国。
当然放在那些汉奸的身上,恐怕他们连这几个字儿都不认识,但如果要是放在沐天波这样的忠臣身上,就很容易能够体会到。
在封建社会天地君亲师。
君主的地位甚至高于自己的亲长和师傅。
所以沐天波有这样的反应也是非常正常的,只不过之前朱慈烺重生的时候,并没有遇到这样的忠臣,大部分都是投降满清的叛臣。
老臣…
沐天波想起了昔日在京城的种种画面,所以声音有些哽咽了。
当日从京城南门离京,崇祯皇帝亲自骑马相送,还拍着沐天波的肩膀说了几句话,让沐天波继承父辈的荣耀,继续替大明朝镇守西南边境,现在西南边境犹在,但崇祯皇帝却
朱慈烺抬了抬手,立刻就有两名小太监上前扶住了沐天波这样的老人,实在是受不了这样的情绪波动。
请太子殿下恕罪,家父一路上都在催促随从快点赶路,想必是看到太子殿下之后,想起了上次在京城面君的一些事情,请太子殿下恕罪。
站在旁边的这个中年人和沐天波的脸庞有些相似,这应该就是沐天波的儿子沐显亮了。
沐天波有七八个儿子十几个女儿,但是能拿得出门的也就只有两个儿子,站在这里的是沐天波的长子沐显亮,家里还留了一个小儿子沐显忠。
历史上对这两个人都有记载,在南明皇帝逃往云南之后,这两个儿子都跟随沐天波陪在南明皇帝的身边,最终也全部都葬身在缅甸,算是大明朝真正的功臣。
不爱的黔国公对我大明朝世代忠心,本宫也是看在心里,来人,看赏。
朱慈烺笑着点了点头,然后曹仁礼就前出一步拿出了手中的圣旨,沐天波和他的儿子已经从云南来的所有人都赶紧的跪在了大殿上。
他们当然知道这封圣旨肯定是跟他们有关系的,作为第一个进京朝贺的在外藩镇首领,沐天波肯定是要获得赏赐的。
奉天承运
曹仁礼开始念起了这份圣旨,下面的很多大臣也都在听着,但是当听到后面的赏赐之后,他们就感觉到太子殿下的赏赐是不是太隆重了呢?
就算是黔国公比较中心的话,那不是他们份内的事情吗?也用不着给他们这么重的赏赐吧?
沐天波的爵位已经是不能够再生了,因为大明朝没有异性王,所以只能是加恩给他的两个儿子,原本他的两个儿子都是一等云骑尉,这还是可以接受的,但现在全部都受封一等子爵。
按照大明朝的爵位标准,这一等子爵就位列一品官了,这两个儿子以后要是在南京城内活动的话,很多官员见到他们都还要下跪行礼。
虽然作为黔国公的儿子,长子肯定是要继承黔国公的爵位的,毕竟人家的家里是世袭罔替的,但是次子最多也就是个一等子爵,那还得等着年纪大了的时候才给,现在就给了实在是有点早了。
第二条就是对黔国公手下的军队进行改编
整整十三万人,全部都要改编…
这数字也太大了一点吧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
朱慈烺非常清楚,西南各大藩邦都有向朝廷进贡的习惯。
但是他们并不是真正的进贡,大部分都是到京城去走一趟,送上一些并不怎么值钱的土特产,然后在明朝皇帝那里换取更加贵重的金银。
在京城的皇帝大臣,自然不知道这些东西值多少钱,但是世代居住在云南的沐天波是非常清楚的。
所以每当这些从京城回来的人员路过云南的时候,沐天波都会从他们的身上卡下一层皮来。
当然了,沐天波并没有把这些钱装到自己的腰包里,因为朝廷没有多少钱,所以黔国公那边也获得不了多少的拨款,这些从西南番邦手里要来的钱,都被沐天波加强在了西南的边界防守上。
这也算是变相的为朝廷节约了资金。
至少朱慈烺认为这是沐天波的功劳。
朝廷曾经多次下达圣旨,训斥沐天波的这个行为,认为这种行为有损大明朝的声誉,但是沐天波依旧我行我素,毕竟那里天高皇帝远的,一封圣旨来回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再沐天波的心里,这些番邦小国本身就是居心不良,他们又不是真心想要去京城朝贺,纯粹是为了皇帝陛下赏赐的金银财宝。
既然是这样的话,那从他们的手里把士兵的愤怒给拿出来,那又如何呢?
总归这些钱是用在大明朝的士兵身上了,自己也没有装到自己的口袋里去,这就不是犯罪。
经过了城门口的热烈欢迎之后,沐天波也是感动得老泪纵横,在所有大臣的朝贺之下,终于算是走到了南京城的金銮殿上。
微臣黔国公沐天波,参见太子殿下。
从皇宫门口一直到这里,走了将近七分钟的时间,这也是够难为这位老人家了。
虽说朱慈烺已经给下面说了,可以允许这位老人家乘坐软轿过来,但是沐天波还是一步一步的走过来了,这表现出的是对皇家威严的尊重,都到了这门口了,如何能够乘坐软轿呢?
更何况自己能够走得动,只是走的慢了一点,让太子殿下等着,实在是心有不忍。
爱卿平身。
听到朱慈烺的话之后,沐天波颤颤悠悠的抬起头来按,说是不能够直视太子殿下的,但沐天波此刻在朱慈烺的脸上看到了崇祯皇帝的一些相似之处,眼泪也就不禁流了下来。
当年沐天波在崇祯朝初年的时候,曾经前往京城朝贺,当时与崇祯皇帝交谈甚欢,还获得了诸多的赏赐。
谁知道当年一别之后,大明朝竟然变成了如此模样,沐天波的心里也是唏嘘不已,此刻想到了崇祯皇帝对他的勉励,眼泪就这么掉下来了。
朱慈烺也再一次体会到了这个年代的忠军爱国。
当然放在那些汉奸的身上,恐怕他们连这几个字儿都不认识,但如果要是放在沐天波这样的忠臣身上,就很容易能够体会到。
在封建社会天地君亲师。
君主的地位甚至高于自己的亲长和师傅。
所以沐天波有这样的反应也是非常正常的,只不过之前朱慈烺重生的时候,并没有遇到这样的忠臣,大部分都是投降满清的叛臣。
老臣…
沐天波想起了昔日在京城的种种画面,所以声音有些哽咽了。
当日从京城南门离京,崇祯皇帝亲自骑马相送,还拍着沐天波的肩膀说了几句话,让沐天波继承父辈的荣耀,继续替大明朝镇守西南边境,现在西南边境犹在,但崇祯皇帝却
朱慈烺抬了抬手,立刻就有两名小太监上前扶住了沐天波这样的老人,实在是受不了这样的情绪波动。
请太子殿下恕罪,家父一路上都在催促随从快点赶路,想必是看到太子殿下之后,想起了上次在京城面君的一些事情,请太子殿下恕罪。
站在旁边的这个中年人和沐天波的脸庞有些相似,这应该就是沐天波的儿子沐显亮了。
沐天波有七八个儿子十几个女儿,但是能拿得出门的也就只有两个儿子,站在这里的是沐天波的长子沐显亮,家里还留了一个小儿子沐显忠。
历史上对这两个人都有记载,在南明皇帝逃往云南之后,这两个儿子都跟随沐天波陪在南明皇帝的身边,最终也全部都葬身在缅甸,算是大明朝真正的功臣。
不爱的黔国公对我大明朝世代忠心,本宫也是看在心里,来人,看赏。
朱慈烺笑着点了点头,然后曹仁礼就前出一步拿出了手中的圣旨,沐天波和他的儿子已经从云南来的所有人都赶紧的跪在了大殿上。
他们当然知道这封圣旨肯定是跟他们有关系的,作为第一个进京朝贺的在外藩镇首领,沐天波肯定是要获得赏赐的。
奉天承运
曹仁礼开始念起了这份圣旨,下面的很多大臣也都在听着,但是当听到后面的赏赐之后,他们就感觉到太子殿下的赏赐是不是太隆重了呢?
就算是黔国公比较中心的话,那不是他们份内的事情吗?也用不着给他们这么重的赏赐吧?
沐天波的爵位已经是不能够再生了,因为大明朝没有异性王,所以只能是加恩给他的两个儿子,原本他的两个儿子都是一等云骑尉,这还是可以接受的,但现在全部都受封一等子爵。
按照大明朝的爵位标准,这一等子爵就位列一品官了,这两个儿子以后要是在南京城内活动的话,很多官员见到他们都还要下跪行礼。
虽然作为黔国公的儿子,长子肯定是要继承黔国公的爵位的,毕竟人家的家里是世袭罔替的,但是次子最多也就是个一等子爵,那还得等着年纪大了的时候才给,现在就给了实在是有点早了。
第二条就是对黔国公手下的军队进行改编
整整十三万人,全部都要改编…
这数字也太大了一点吧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