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作衡将军,字子玉,一九○五年十二月生于山西省浑源县泉子头村一个农民家庭。浑源地处雁北,素称土地瘠薄,石父领着几个儿子劳动,生活仍不富裕。作衡在兄弟中排行第三,为谋求出路,他从小就勤奋读书。十六岁从本县高小毕业,恰逢阎锡山办的山西陆军学兵团(对外称第九团)招收学生,施以军事  训练,学制四年,他即考入第二期军事专门部学习。

    一九二四年冬,阎氏为出兵阻击直系军阀吴佩孚北上,故意虚张声势,将团统统升格为旅。学兵团亦改番号为第十七团,归第九旅建制。两年后该团又改为北方军官学校。设置步、骑、炮、工四科,进行军事教育。石作衡继入北方军校学习,一九二七年毕业,派往晋军李生达部任特务连司务长,中尉排长等职。

    同年六月,阎锡山悬挂起青天白日旗,参加北伐,并自任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引起奉系军阀张作霖的不满。九月,阎锡山派李生达部沿京绥铁路进至宣化,驱走装备、人数均占优势的奉军高维岳部。次年夏,李生达部攻入天津。石作衡以在历次作战中功绩卓著,随之晋升为李部第三十八团八连连长。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联合倒蒋。时石作衡隶晋绥军第十一师段树华部,受第四军军长李生达指挥,沿津浦路进攻中央军精锐部队,战事极为激烈。旋因张学良率奉军入关拥蒋,阎锡山失败下野,晋绥军也被编遣,石作衡所在之第四军缩编为第七十二师。

    一九三三年二月,日寇在占侵我国东北三省以后,又进犯热河(今河北、辽宁、内蒙交界处),长城抗战成为举国瞩目的中心事件。石作衡于斯时被擢为第二十七旅四三三团一营营长,枕戈待旦,随时预备出师南北,投身抗战。五月三十一日,《塘沽停战协定》签字。身为军人,不得效命疆场,杀敌御侮,石作衡遂加紧训练部队,苦读兵书,因而受到师长李生达的赏识。一九三四年夏,石作衡被调派赴南京高级军校进修。

    七七事变后,侵华日军认为山西在战略上使入侵河北的日军侧后翼受到威胁,便调集第二十师团全部,第五师团、第十师团各一部,配合酒井旅团沿平绥线进攻长城线军事要点南口。当时中**队奉命于山西各地纵深疏散配置,多线设防,节节阻击,以迟滞、消耗日军。由蒋介石亲信汤恩伯部第十三集团军防守的南口正面阵地,在日军飞机大炮猛攻下势有不支。石作衡部奉调从右翼截击日军,与之鏖战数日,阵地终于失守。八月十五日,日军突入内长城一线。

    南口陷落后,石作衡所在部队退入平型关内休整补充,编为第一预备军,作为机动部队,策应各方。九月二十四日,日军第五师团进攻平型关,石作衡率部在团城口正面出击,与日军遭遇于山隘内,乘敌受地形限制,不能发挥火力优势,与之肉搏近战,打退日军进攻。十月,雁门关一线被日军突破,石作衡部只好撤至忻口一线设防。忻口右托五台,左倚云中,是太原的北面屏障。十月十三日,日军第五师团、关东军第一师团,第十二师团等部约五万余人直扑忻口,采取突破战法,在飞机俯冲扫射和机枪、大炮猛烈火力的掩护下,以坦克为先导,拚命争夺忻口西北侧的南怀化高地。石作衡率全营士兵,冒着枪林弹雨抵死拚杀,与日军反复争夺南怀化东北高地,所部士兵大多阵亡,石作衡亦身负重伤。但此战也给日军造成重大伤亡,打击了他们的嚣张气焰。

    一九三七年冬,石作衡伤愈归队,调任第二○九旅上校参谋长,协助旅长王鸿蒲规复浦、隰各县。次年秋,又调任独立第八旅参谋长,在浮山一带整训部队,并控制汾东地区。是年冬,临汾日军倾巢出犯,石作衡率部进至洪洞、赵城、临间,袭击日军侧背,迫使其撤退。一九三九年春,日军又犯浮山、韩村,石  作衡预置伏兵,歼敌数百。后独八旅旅长田树梅因病离职,石作衡奉命代行职务,驻兵高平、马游、社寨一带。一九四○年八月,独八旅因与日军频繁作战,损伤过大,被调往河南整训。入秋,阎锡山整顿部队,以独八旅和第二一七旅合编为第七十师,任命亲信赵世铃为师长。不久,又将驻晋西的暂编第四十六师调来,合编成第四十三军,提升赵为军长,以石作衡接统第七十师,驻防垣曲县望仙村一带。

    一九四一年春,日军一个联队及伪警备队千余人向垣曲和绛县之间的横岭关发起攻击,夺取了阵地。第四十三军派一部夺回横岭关阵地,布置石作衡师在东西桑池、跑马池设置第二道防线,阻止日军推进。五月,日军调集七个师团,十万余人大规模进攻驻防中条山一带的中**队。七日下午四时,日军第四十一师团主力及独立第九旅团大部计三万余人,采取中央突破战法,猛攻横岭关方向的第四十三军阵地。激战至次日晨二时,日军突破阵地正面。当时,石作衡率师在垣曲天盘山、望仙庄阵地坚守,因各路日军先后突破防线,向刘张、同善方向深入后方,退路已被截断,第七十师遂奉军长赵世铃命令撤往阳城方向,退入东西哄哄一带的山林中困守。

    七、八月间,石作衡因为得知中条山中国守军主力已经陆续渡过黄河,退出战场,日军续占黄河北岸各渡口,围歼尚未渡河的守军残部。遂与第十五军和第九十三军余部联络,约同向敌后防守薄弱地区游击。石作衡率部从阳城东西哄哄山上下来,经沁水撤至绛县,暂驻丁家洼,开展瓦解敌伪工作。而翼城、绛县伪军亦多暗中接洽准备投城,故为日寇视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九月五日,日军集结一千五百余人,携大炮十余门,装甲车两辆。分五路围攻该师防地。双方激战至翌日晨,日军进围师部。石作衡亲率第二○九团一部约二百余人向南突围,行至沟东凹,猝遇日寇援军,展开肉搏混战。石作衡严督官兵,在敌机扫射和大炮轰击的枪林弹下,抢占制高点,以便突围。不幸为敌人炮弹击中,英勇殉国。

    此战结束后,为了纪念石作衡将军,丁家洼曾改名子玉村,国民政府并颁发了褒扬令,追赠石作衡陆军中将衔。

    你是天才,一秒记住::

章节目录

1937血与悲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叁叁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叁叁亖并收藏1937血与悲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