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说完后缓缓走回龙椅坐下,众人再次齐呼万岁,暗自庆幸借给朝廷的钱终于可以收回了。闪舞可惜他们的笑容还未散去,朱由校准备扔出了一枚重磅炸弹,那就是货币改革。
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天然的海贝,后来开始使用青铜等金属,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的大一统政策,在全国境内使用圆形方孔的铜钱。随着开采、冶炼技术的发展,市面上流通的黄金、白银越来越多,到宋朝时因商业高度繁荣,一度出现了方便携带的纸币交子。明朝时期对外贸易兴盛,为了方便赚钱西班牙、葡萄牙人从美洲抢来的财富,朝廷统一使用银锭、元宝等大额货币,基本确立了银本位的货币制度。
自朱由校登基以来,明朝开始大力扩建海军来保护海外利益,这些年不断挤压欧洲殖民者的地盘,先后征服了日本、安南和苏门答腊等地,已经具备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来发展贸易。由于顺差逐年增大,中原地区的白银开始出现贬值的迹象,加上沉重的货币也不利于大规模的流通,传统的银锭、纹银重量又存在误差,每次商品交易都需要称重量、验纯度等,已经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朱由校决定顺应时势,效仿张之洞老先生与欧洲人一同研制铸币机器,创设铸币厂,以国家的名义发行不同面值的银元和金币,解决商业发展与货币简陋之间的矛盾。
等底下人安静下来回到原位站好后,朱由校严肃的说道
“大明立国以来一直与欧洲、波斯、天方的商人保持商业往来,每年都有大量的黄金白银涌入境内,这本是一件利好的事情,但难免也会出现幸福的烦恼。近年来有些不法之徒私自偷采金银铜矿后自行提炼,导致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过剩,不但造成国内物价飞涨,也影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闪舞
朕记得登基之初两石米的价格是一两白银,如今只能买一石六斛,长此下去怕是我们穷的只剩下银子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刑部和各地的提刑按察使司都在不遗余力的打击非法铸币行为,可暴利之下总有那么几个不怕死的歹人,甚至还有官员为其保护伞。
这些老虎苍蝇要一起打,不过与此同时朕决定调整国家的货币样式,统一使用新技术铸造银币,这样就可以杜绝仿制的状况,保护那些奉公守法的人。”
前文讲过有明一代的君权与臣权的关系,说到底就是在争利益,谁握紧了钱袋子谁就有话语权,拥戴者才会趋之若鹜。朱由校毫无征兆的提出要铸造新式的货币,还把矛头指向了底下的那些不法之徒,但朝中大臣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当时就明白这是一招釜底抽薪之计。皇极殿内立时炸开了锅,众人就像被挖了祖坟一般气急败坏。
有几个不识相的原打算趁机替群臣出头,为自己捞足政治资本,抬头却见皇帝正用油涂纸仔细的擦拭着手中的太阿长剑,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的信号。这位十六岁登基的少年天子,刚出道时就轻松的摆平了一家独大的东林党人,亲征辽东和南疆,统一蒙古草原,征服日本、安南,建立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庞大帝国。更让他们害怕的是这个皇帝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龙袍上打补丁估计仅此一家,每年内务府的进账数百万两白银,他都一分不剩的拿出来推行新政。在他的感召下朝野风气大变,无论官僚士绅还是佃农商人都在这场革新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纷纷唯皇帝马首是瞻,对他的崇拜近于狂热。
虽然每次朱由校的政策都让人捉摸不透,可事后的结果却是皆大欢喜,时间长了人们也不愿意再多问个为什么,只要政策出自司礼监都会被很好的执行下来。可今时不同往日,要把天下的钱袋子握在中央手里,各地的封疆大吏和名门望族都会出来反对,弄不好还会出现流血事件。
此时镇守过马六甲海峡的蒋德璟已被调入内阁,名义上在户部挂了个左侍郎的头衔,其实就是他吸纳了一批德意志匠人,这才让朱由校下决心铸造银元。他见底下人各怀鬼胎,皇帝磨刀霍霍,知道这事闹大了对谁都不好,说不定第一个倒霉的就是自己,赶紧上前跪地说道
“圣上高瞻远瞩,洞若观火,一语就道破了大明商贸中潜伏的危机。如果由朝廷统一铸造新式的金币、银元、铜钱和大额的票据,不仅能够杜绝白银泛滥、盗采成风,还可以方便买卖的交易,确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只是铸币模具的效率太低,几年内也无法满足国内的货币需求,除此之外朝廷还要在各州府设立银行方便人们兑换、汇款、借贷,怕至少要五年的时间才能成熟。”
蒋德璟原本是地方上的一名末流小吏,很早就被朱由校调入军机处负责新军的筹建和四卫营的整顿,后来他又屡建战功成为皇帝的心腹。眼见他红极一时,身边攀附之人熙来攘往。好在他尝尽一朝成名天下知的风光后,并没有忘记穷在闹市无人问的苦楚,回到京师后说话办事滴水不漏,为人又非常低调,深得朱由校的青睐。
众人听他说的有鼻子有眼,知道此事早就思虑成熟,今天只不过是下发通知罢了,谁再出面反对就是跟皇帝过不去。这些年朝廷在不断的洗牌,最终形成了君权绝对统治的局面,内阁、军机处、司礼监三权分立,互相制衡,一切裁决都归于皇帝一人之手。现在谁还敢公开和皇帝唱反调,那无疑自寻死路。
朱由校见众人沉默不语,自己也在心里盘算蒋德璟的建议,要推行新的货币制度必须先要弄清楚市场的需求。按照现代经济学原理的讲解,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等于商品的平均价格乘以商品数量再除以货币流通速度。目前大明境内的手工业发展迅速,蒸汽动力带来的技术革命可期,将来中国制造必然会销往世界各地。只是一下子斩断了地方的财源,势必会激起他们的联合抵制,届时不但会影响新币的推广,还会动摇中央的统治力。为此朱由校决定先试用一部分新币,与现行货币共同流通,时间会替他消除一切阻力。
此时皇极殿内静谧的可怕,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那阵安静。徐光启作为东学西渐的领军人物,这些年不但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著作,还为皇家社会科学院吸纳了诸多欧洲精英。他见皇帝坐在上面一言不发,知道此事不可急于求成,赶紧上前说道
“圣上,蒋大人的建议非常稳妥,老臣亦同意他的观点。目前建造铸币厂所需的技术和人才储备已经满足,但要大规模的铸造新币还需三到五年的时间,而且要防止盗印的情况,一些技术细节还需要完善,请圣上明鉴。”
朱由校明白徐光启的意思是要等蒸汽冲压机投入实用,示意他退到一旁,转头向魏忠贤问道
“你在江南设置的钱庄进展如何?”
当初魏忠贤前往江南整饬盐道的时候,朱由校就命他同时设立钱庄方便银两兑换。此人不但捞钱是把好手,理财持家也是拔尖的人物。经过数年的经营,内务府的钱庄已经渐渐取代了那些私人钱庄,成为汇通天下的先行者。
听到皇帝的问询,他急忙附耳低声说道
“万岁爷,目前原两京一十三省的主要州府都有宫里的钱庄,很多商贾富户被朝廷的公信力吸引,争相存取借贷,每日的流水接近百万两,毛利两万两。新币投放到市场上后,奴才会搞一个发行仪式,暗中组织一批为宫里做事的商人前去兑换,以此吸引更多的人。”
对于魏忠贤的答复朱由校非常满意,暗喜这是一个被“九千岁”耽误了的首富。在他的筹措下,目前新币的种类已经基本确定,按元、角、分来取代宝钞、银两和铜钱。其中一金元等同原来的一两黄金,一银元等同原来的一两白银,一铜角等同原来的一百文铜。也就是说,一金元等于十银元,等于一千铜角,等于十万文铜。另外,为了满足大额货币的需求,又增加金条和金砖。
至于徐光启担心的盗印问题,一是要提高技术门槛,尽量做到所有纹案一次压制完成;二是做好宣传工作,组织人力下乡宣传、普及鉴别技巧;三是颁发专门的货币条例,严惩那些制假、贩假的不法之徒。
朱由校闭目捋清楚新币的思路后,这才开口打破殿内的安静,说道
“首先,众爱卿要明白一点,使用新币受益的是整个民族和国家,当然也就包含你们所有人。
其次,新币不仅要在大明境内流通,还要陆续推行到各藩属国、贸易国。
最后,朕想讲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几年前朕曾在集市上遇见一位卖鸡蛋的老妪,省吃俭用攒了一个多月还不到半筐,估计卖不了几钱银子。可就是这么一位善良、辛苦的老者,还是有人用铅锡混做的假纹银坑她。老妪回家后方知受骗,心想年过花甲竟受如此欺辱,一气之下吞下那锭假纹银自杀。”
在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天然的海贝,后来开始使用青铜等金属,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的大一统政策,在全国境内使用圆形方孔的铜钱。随着开采、冶炼技术的发展,市面上流通的黄金、白银越来越多,到宋朝时因商业高度繁荣,一度出现了方便携带的纸币交子。明朝时期对外贸易兴盛,为了方便赚钱西班牙、葡萄牙人从美洲抢来的财富,朝廷统一使用银锭、元宝等大额货币,基本确立了银本位的货币制度。
自朱由校登基以来,明朝开始大力扩建海军来保护海外利益,这些年不断挤压欧洲殖民者的地盘,先后征服了日本、安南和苏门答腊等地,已经具备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来发展贸易。由于顺差逐年增大,中原地区的白银开始出现贬值的迹象,加上沉重的货币也不利于大规模的流通,传统的银锭、纹银重量又存在误差,每次商品交易都需要称重量、验纯度等,已经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朱由校决定顺应时势,效仿张之洞老先生与欧洲人一同研制铸币机器,创设铸币厂,以国家的名义发行不同面值的银元和金币,解决商业发展与货币简陋之间的矛盾。
等底下人安静下来回到原位站好后,朱由校严肃的说道
“大明立国以来一直与欧洲、波斯、天方的商人保持商业往来,每年都有大量的黄金白银涌入境内,这本是一件利好的事情,但难免也会出现幸福的烦恼。近年来有些不法之徒私自偷采金银铜矿后自行提炼,导致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过剩,不但造成国内物价飞涨,也影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闪舞
朕记得登基之初两石米的价格是一两白银,如今只能买一石六斛,长此下去怕是我们穷的只剩下银子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刑部和各地的提刑按察使司都在不遗余力的打击非法铸币行为,可暴利之下总有那么几个不怕死的歹人,甚至还有官员为其保护伞。
这些老虎苍蝇要一起打,不过与此同时朕决定调整国家的货币样式,统一使用新技术铸造银币,这样就可以杜绝仿制的状况,保护那些奉公守法的人。”
前文讲过有明一代的君权与臣权的关系,说到底就是在争利益,谁握紧了钱袋子谁就有话语权,拥戴者才会趋之若鹜。朱由校毫无征兆的提出要铸造新式的货币,还把矛头指向了底下的那些不法之徒,但朝中大臣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当时就明白这是一招釜底抽薪之计。皇极殿内立时炸开了锅,众人就像被挖了祖坟一般气急败坏。
有几个不识相的原打算趁机替群臣出头,为自己捞足政治资本,抬头却见皇帝正用油涂纸仔细的擦拭着手中的太阿长剑,这绝对不是一个好的信号。这位十六岁登基的少年天子,刚出道时就轻松的摆平了一家独大的东林党人,亲征辽东和南疆,统一蒙古草原,征服日本、安南,建立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庞大帝国。更让他们害怕的是这个皇帝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龙袍上打补丁估计仅此一家,每年内务府的进账数百万两白银,他都一分不剩的拿出来推行新政。在他的感召下朝野风气大变,无论官僚士绅还是佃农商人都在这场革新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纷纷唯皇帝马首是瞻,对他的崇拜近于狂热。
虽然每次朱由校的政策都让人捉摸不透,可事后的结果却是皆大欢喜,时间长了人们也不愿意再多问个为什么,只要政策出自司礼监都会被很好的执行下来。可今时不同往日,要把天下的钱袋子握在中央手里,各地的封疆大吏和名门望族都会出来反对,弄不好还会出现流血事件。
此时镇守过马六甲海峡的蒋德璟已被调入内阁,名义上在户部挂了个左侍郎的头衔,其实就是他吸纳了一批德意志匠人,这才让朱由校下决心铸造银元。他见底下人各怀鬼胎,皇帝磨刀霍霍,知道这事闹大了对谁都不好,说不定第一个倒霉的就是自己,赶紧上前跪地说道
“圣上高瞻远瞩,洞若观火,一语就道破了大明商贸中潜伏的危机。如果由朝廷统一铸造新式的金币、银元、铜钱和大额的票据,不仅能够杜绝白银泛滥、盗采成风,还可以方便买卖的交易,确实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只是铸币模具的效率太低,几年内也无法满足国内的货币需求,除此之外朝廷还要在各州府设立银行方便人们兑换、汇款、借贷,怕至少要五年的时间才能成熟。”
蒋德璟原本是地方上的一名末流小吏,很早就被朱由校调入军机处负责新军的筹建和四卫营的整顿,后来他又屡建战功成为皇帝的心腹。眼见他红极一时,身边攀附之人熙来攘往。好在他尝尽一朝成名天下知的风光后,并没有忘记穷在闹市无人问的苦楚,回到京师后说话办事滴水不漏,为人又非常低调,深得朱由校的青睐。
众人听他说的有鼻子有眼,知道此事早就思虑成熟,今天只不过是下发通知罢了,谁再出面反对就是跟皇帝过不去。这些年朝廷在不断的洗牌,最终形成了君权绝对统治的局面,内阁、军机处、司礼监三权分立,互相制衡,一切裁决都归于皇帝一人之手。现在谁还敢公开和皇帝唱反调,那无疑自寻死路。
朱由校见众人沉默不语,自己也在心里盘算蒋德璟的建议,要推行新的货币制度必须先要弄清楚市场的需求。按照现代经济学原理的讲解,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等于商品的平均价格乘以商品数量再除以货币流通速度。目前大明境内的手工业发展迅速,蒸汽动力带来的技术革命可期,将来中国制造必然会销往世界各地。只是一下子斩断了地方的财源,势必会激起他们的联合抵制,届时不但会影响新币的推广,还会动摇中央的统治力。为此朱由校决定先试用一部分新币,与现行货币共同流通,时间会替他消除一切阻力。
此时皇极殿内静谧的可怕,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那阵安静。徐光启作为东学西渐的领军人物,这些年不但翻译了大量的西方著作,还为皇家社会科学院吸纳了诸多欧洲精英。他见皇帝坐在上面一言不发,知道此事不可急于求成,赶紧上前说道
“圣上,蒋大人的建议非常稳妥,老臣亦同意他的观点。目前建造铸币厂所需的技术和人才储备已经满足,但要大规模的铸造新币还需三到五年的时间,而且要防止盗印的情况,一些技术细节还需要完善,请圣上明鉴。”
朱由校明白徐光启的意思是要等蒸汽冲压机投入实用,示意他退到一旁,转头向魏忠贤问道
“你在江南设置的钱庄进展如何?”
当初魏忠贤前往江南整饬盐道的时候,朱由校就命他同时设立钱庄方便银两兑换。此人不但捞钱是把好手,理财持家也是拔尖的人物。经过数年的经营,内务府的钱庄已经渐渐取代了那些私人钱庄,成为汇通天下的先行者。
听到皇帝的问询,他急忙附耳低声说道
“万岁爷,目前原两京一十三省的主要州府都有宫里的钱庄,很多商贾富户被朝廷的公信力吸引,争相存取借贷,每日的流水接近百万两,毛利两万两。新币投放到市场上后,奴才会搞一个发行仪式,暗中组织一批为宫里做事的商人前去兑换,以此吸引更多的人。”
对于魏忠贤的答复朱由校非常满意,暗喜这是一个被“九千岁”耽误了的首富。在他的筹措下,目前新币的种类已经基本确定,按元、角、分来取代宝钞、银两和铜钱。其中一金元等同原来的一两黄金,一银元等同原来的一两白银,一铜角等同原来的一百文铜。也就是说,一金元等于十银元,等于一千铜角,等于十万文铜。另外,为了满足大额货币的需求,又增加金条和金砖。
至于徐光启担心的盗印问题,一是要提高技术门槛,尽量做到所有纹案一次压制完成;二是做好宣传工作,组织人力下乡宣传、普及鉴别技巧;三是颁发专门的货币条例,严惩那些制假、贩假的不法之徒。
朱由校闭目捋清楚新币的思路后,这才开口打破殿内的安静,说道
“首先,众爱卿要明白一点,使用新币受益的是整个民族和国家,当然也就包含你们所有人。
其次,新币不仅要在大明境内流通,还要陆续推行到各藩属国、贸易国。
最后,朕想讲个亲身经历的故事。几年前朕曾在集市上遇见一位卖鸡蛋的老妪,省吃俭用攒了一个多月还不到半筐,估计卖不了几钱银子。可就是这么一位善良、辛苦的老者,还是有人用铅锡混做的假纹银坑她。老妪回家后方知受骗,心想年过花甲竟受如此欺辱,一气之下吞下那锭假纹银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