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边,玉清宁和李玄都来到一座偏厅,分而落座。
在路上,李玄都已经与玉清宁大致说了自己劝谏的经过和结果,不过许多涉及到清微宗机密的地方,他都通通略过,没有透露分毫。
玉清宁轻叹道:“紫府,不至于如此决绝?以你的身份,完全可以用更为柔和的办法劝谏,何必撕破脸皮,以至于被逐出师门。”
李玄都亦是轻叹一声:“你也觉得我是在高谈阔论而无实质内容?”
玉清宁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宗门并非朝廷,朝廷有牧守天下之责,可宗门没有,所以这天下大义不应强加于宗门的头上。你以天下大义劝谏于老剑神,恐怕难以服众,怕是不得人心。”
李玄都倒是半点也不介意,说道:“自然不能强加,我也是劝谏而已。可说一句难听的话,岂不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至今日,内忧外患,天下苍生苦之久矣,岂能只讲利害而不讲道义?岂能只讲自家之利害而不讲天下人之利害?”
玉清宁道:“道理是如此道理,可道理不能用来做事,还要讲究变通,讲究机变,你若以此道理生搬硬套,一味强求,眛于人情事理,不懂得因势利导,只会适得其反。”
“有理。”李玄都点头道:“关键在于‘因势利导’四字,我将其理解为时势造英雄,也是英雄造时势,两者互相成就。大势就如滚滚江河,你只能根据地势以堤坝去引导它,使其改变方向,而不能阻断或是使其逆流而行,可此时我在清微宗中,已无势可借,手中更无利去引导他人。”
玉清宁的脸上露出几分疑惑神色,问道:“此话怎讲?”
李玄都道:“当初二师兄举荐我成为天罡堂堂主,此乃上三堂之列,位高权重,若是老宗主同意,那就意味着我在宗内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可是老宗主拒绝了,只许了一个天微堂堂主的位子。这个位置当然不算低,但远远谈不上改变清微宗,甚至连议事列席的资格都没有。按照二师兄的意思,我可以在这个位置上苦熬些年头,可是我已经等不了那么久,说我急功近利也好,说我目光短浅也罢,从天宝二年到天宝七载,国事一误再误,还有几个五年可以熬?还有几个五年可以等?所以我在清微宗中已是无路可走,故而在万般无奈之下,我才向师父如此谏言,可看作是最后破釜沉舟的手段。这也是我为何说,就算没有你们的请求,我也会劝谏老宗主的缘故。”
玉清宁沉默了,过了片刻,她才缓缓说道:“谏言有很多种方式,直谏,讽谏,假谏,比比皆是。史书上很多直臣一味慷慨激昂,最后是身死而国亡空留下一个忠名。其实我有时候很不理解,谏言到底是为了自己说得痛快而求名,还是为了让听的人听得进去?这个本末经常被倒置。不知紫府为何选择了一个如此决绝的方式来上谏,又是老剑神最难接受的话。”
李玄都笑了笑:“你不了解我师父,我与你们相交,如何相交,说了哪些话,做了哪些事,他知道得一清二楚。这样一个人,你觉得他会不懂那些道理吗?说天下大义也好,说清微宗的人心也罢,根本在于罢战谈和,与我师父的想法是完完全全背道而驰的,是没有太多可商量余地的。这不是请客吃饭,不是谈玄论道,不是家长里短,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有一个非此即彼的结果,岂是换个方式就能有所改变的?难道我用个巧妙的办法,用些婉转的言辞,我师父就同意罢战谈和了?更遑论我师父还在身前竖了一面大盾,那就是我的师兄李元婴,而李元婴又在他的身前找了个遮挡,那就是三夫人谷玉笙,这样一层层遮挡下来,我若不简单直白,单刀直入,如何越过李元婴而直指我师父?我若弯弯绕绕,那才合了我师父的心意,他会将所有的事情都推到李元婴的身上,然后让我们两个打官司,那他便是判案的父母官。这就成了一个笑话:‘堂下所跪何人,为何状告本官?’这场官司还能赢吗?”
玉清宁叹道:“就算你单刀直入,可终究还是失败了。”
李玄都道:“许多事情,明知道失败还是要做。若是人人都是聪明人,知道会失败便不做了,那这件事便永远也做不成了。”
玉清宁笑了笑:“紫府,你的许多想法实在有些……”
“天真?幼稚?”李玄都一笑道:“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此为人生三重境界。少年时,满腔热血,一往无前,认为有志者事竟成。中年时,多了许多心思算计,学会了取巧,总会对少年人的热血不以为意,觉得幼稚可笑。可最后再回头去看,支撑我们这个神州大地历经数千年而不倒的是什么?仅仅是各种权谋算计吗?回顾史书,历朝历代的昏招也不在少数,由此导致的种种灾祸更是数不胜数,多少次异族入侵,多少次亡国灭种,可我们又多少次地站了起来,凭借的是什么?难道不是那股从婴孩时就一直就有的精气神吗?”
李玄都举起右手捶打胸口三次:“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贵贱,奋起于微末之间,无黄屋左纛之念,悯生灵涂炭,救天下于水火之间。”
这一次,玉清宁沉默了许久,方才长叹道:“话虽不错,可是紫府,你几经沉浮,应该明白一件事,人心可用不假,此心光明更是无错,但是与老剑神这样的人打交道,非要讲利害不可。你与老剑神谈家国大义,更多是在践行自己的信念,而非站在宗门利益来考虑问题。这样自然阻力极大,招致的反感几多,失败也就在情理之中。”
李玄都幽幽道:“能力越大,地位越高,权力越大,则责任也越大。老剑神也好,大天师也罢,他们虽然不是帝王,但却是这个天下间有数之人,普通百姓可以逃,可以躲,他们自诩正道,就不能逃,更不能躲。”
玉清宁苦笑一声,无奈道:“紫府,你莫要顾左右而言他。”
李玄都犹豫了一下,说道:“那好,我便与你明说。”
“不知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古时有人任神都守令,有长公主的奴仆白日杀人,因为长公主的缘故,官吏皆不敢动他,长公主出行,这个奴仆竟然还鞍前马后随行。这位守令大人得知之后,拦住长公主的车驾,以刀画地,大言数公主之过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公主因此向皇帝告状,皇帝欲要杀他,可这位守令大人浑然不怕,对皇帝说:‘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须棰,请得自杀!’说罢,以头撞柱,皇帝只好改让他向长公主道歉,他仍是不从,皇帝最终没有办法,只能将他放走,由是能搏击豪强,京师莫不震栗。当年这位皇帝还是平民时,乃是地方豪强,多有包庇犯人的举动,官府奈何不得,现在得了天下,反而管不住手下的官吏。何解?此谓之‘天子不与白衣同’。”
“家师不是天子而胜似天子,与天子交战必用天子之剑,要用堂堂之阵,举正义之旗,所以说天下苍生并非是一味空谈,而是要占据大义名分。因为我不可能在清微宗的层面去驳倒家师,从清微宗的角度来说,家师未必是对,但也未必算错,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都是如此,所以我只能从更高一层的天下大义来驳倒家师,所谓“天子不与白衣同”,和天子对敌,就要在大义上站得住,否则在武力、地位、权势、伦常皆是处于劣势的情形下,我又凭什么与家师‘斗剑’?在这种时候,我与家师都是心志坚定之人,故而理念之不同,已无调和余地,好话或是坏话,方法委婉还是刚硬,哪怕我能口吐莲花,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所以此时再去用些权谋之道,已是没有太大作用了,唯有秉持大义方能有一分胜算。”
“事前,我便知此事万难成功,只是秉持着能做一分是一分之念罢了。此番师父将我逐出师门,倒也遂了我的心愿,此后不必再有宗门之顾忌,一切只为天下太平,但求问心无愧。”
玉清宁深深地望着李玄都,没有再说话,只是轻轻叹息一声。
两人谁也没能彻底说服对方,不过玉清宁总归是认可了李玄都的想法,正如李玄都自己所说,未必是对,也未必是错,总之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都是如此。
在路上,李玄都已经与玉清宁大致说了自己劝谏的经过和结果,不过许多涉及到清微宗机密的地方,他都通通略过,没有透露分毫。
玉清宁轻叹道:“紫府,不至于如此决绝?以你的身份,完全可以用更为柔和的办法劝谏,何必撕破脸皮,以至于被逐出师门。”
李玄都亦是轻叹一声:“你也觉得我是在高谈阔论而无实质内容?”
玉清宁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宗门并非朝廷,朝廷有牧守天下之责,可宗门没有,所以这天下大义不应强加于宗门的头上。你以天下大义劝谏于老剑神,恐怕难以服众,怕是不得人心。”
李玄都倒是半点也不介意,说道:“自然不能强加,我也是劝谏而已。可说一句难听的话,岂不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时至今日,内忧外患,天下苍生苦之久矣,岂能只讲利害而不讲道义?岂能只讲自家之利害而不讲天下人之利害?”
玉清宁道:“道理是如此道理,可道理不能用来做事,还要讲究变通,讲究机变,你若以此道理生搬硬套,一味强求,眛于人情事理,不懂得因势利导,只会适得其反。”
“有理。”李玄都点头道:“关键在于‘因势利导’四字,我将其理解为时势造英雄,也是英雄造时势,两者互相成就。大势就如滚滚江河,你只能根据地势以堤坝去引导它,使其改变方向,而不能阻断或是使其逆流而行,可此时我在清微宗中,已无势可借,手中更无利去引导他人。”
玉清宁的脸上露出几分疑惑神色,问道:“此话怎讲?”
李玄都道:“当初二师兄举荐我成为天罡堂堂主,此乃上三堂之列,位高权重,若是老宗主同意,那就意味着我在宗内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可是老宗主拒绝了,只许了一个天微堂堂主的位子。这个位置当然不算低,但远远谈不上改变清微宗,甚至连议事列席的资格都没有。按照二师兄的意思,我可以在这个位置上苦熬些年头,可是我已经等不了那么久,说我急功近利也好,说我目光短浅也罢,从天宝二年到天宝七载,国事一误再误,还有几个五年可以熬?还有几个五年可以等?所以我在清微宗中已是无路可走,故而在万般无奈之下,我才向师父如此谏言,可看作是最后破釜沉舟的手段。这也是我为何说,就算没有你们的请求,我也会劝谏老宗主的缘故。”
玉清宁沉默了,过了片刻,她才缓缓说道:“谏言有很多种方式,直谏,讽谏,假谏,比比皆是。史书上很多直臣一味慷慨激昂,最后是身死而国亡空留下一个忠名。其实我有时候很不理解,谏言到底是为了自己说得痛快而求名,还是为了让听的人听得进去?这个本末经常被倒置。不知紫府为何选择了一个如此决绝的方式来上谏,又是老剑神最难接受的话。”
李玄都笑了笑:“你不了解我师父,我与你们相交,如何相交,说了哪些话,做了哪些事,他知道得一清二楚。这样一个人,你觉得他会不懂那些道理吗?说天下大义也好,说清微宗的人心也罢,根本在于罢战谈和,与我师父的想法是完完全全背道而驰的,是没有太多可商量余地的。这不是请客吃饭,不是谈玄论道,不是家长里短,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有一个非此即彼的结果,岂是换个方式就能有所改变的?难道我用个巧妙的办法,用些婉转的言辞,我师父就同意罢战谈和了?更遑论我师父还在身前竖了一面大盾,那就是我的师兄李元婴,而李元婴又在他的身前找了个遮挡,那就是三夫人谷玉笙,这样一层层遮挡下来,我若不简单直白,单刀直入,如何越过李元婴而直指我师父?我若弯弯绕绕,那才合了我师父的心意,他会将所有的事情都推到李元婴的身上,然后让我们两个打官司,那他便是判案的父母官。这就成了一个笑话:‘堂下所跪何人,为何状告本官?’这场官司还能赢吗?”
玉清宁叹道:“就算你单刀直入,可终究还是失败了。”
李玄都道:“许多事情,明知道失败还是要做。若是人人都是聪明人,知道会失败便不做了,那这件事便永远也做不成了。”
玉清宁笑了笑:“紫府,你的许多想法实在有些……”
“天真?幼稚?”李玄都一笑道:“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此为人生三重境界。少年时,满腔热血,一往无前,认为有志者事竟成。中年时,多了许多心思算计,学会了取巧,总会对少年人的热血不以为意,觉得幼稚可笑。可最后再回头去看,支撑我们这个神州大地历经数千年而不倒的是什么?仅仅是各种权谋算计吗?回顾史书,历朝历代的昏招也不在少数,由此导致的种种灾祸更是数不胜数,多少次异族入侵,多少次亡国灭种,可我们又多少次地站了起来,凭借的是什么?难道不是那股从婴孩时就一直就有的精气神吗?”
李玄都举起右手捶打胸口三次:“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贵贱,奋起于微末之间,无黄屋左纛之念,悯生灵涂炭,救天下于水火之间。”
这一次,玉清宁沉默了许久,方才长叹道:“话虽不错,可是紫府,你几经沉浮,应该明白一件事,人心可用不假,此心光明更是无错,但是与老剑神这样的人打交道,非要讲利害不可。你与老剑神谈家国大义,更多是在践行自己的信念,而非站在宗门利益来考虑问题。这样自然阻力极大,招致的反感几多,失败也就在情理之中。”
李玄都幽幽道:“能力越大,地位越高,权力越大,则责任也越大。老剑神也好,大天师也罢,他们虽然不是帝王,但却是这个天下间有数之人,普通百姓可以逃,可以躲,他们自诩正道,就不能逃,更不能躲。”
玉清宁苦笑一声,无奈道:“紫府,你莫要顾左右而言他。”
李玄都犹豫了一下,说道:“那好,我便与你明说。”
“不知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古时有人任神都守令,有长公主的奴仆白日杀人,因为长公主的缘故,官吏皆不敢动他,长公主出行,这个奴仆竟然还鞍前马后随行。这位守令大人得知之后,拦住长公主的车驾,以刀画地,大言数公主之过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公主因此向皇帝告状,皇帝欲要杀他,可这位守令大人浑然不怕,对皇帝说:‘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乎?臣不须棰,请得自杀!’说罢,以头撞柱,皇帝只好改让他向长公主道歉,他仍是不从,皇帝最终没有办法,只能将他放走,由是能搏击豪强,京师莫不震栗。当年这位皇帝还是平民时,乃是地方豪强,多有包庇犯人的举动,官府奈何不得,现在得了天下,反而管不住手下的官吏。何解?此谓之‘天子不与白衣同’。”
“家师不是天子而胜似天子,与天子交战必用天子之剑,要用堂堂之阵,举正义之旗,所以说天下苍生并非是一味空谈,而是要占据大义名分。因为我不可能在清微宗的层面去驳倒家师,从清微宗的角度来说,家师未必是对,但也未必算错,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都是如此,所以我只能从更高一层的天下大义来驳倒家师,所谓“天子不与白衣同”,和天子对敌,就要在大义上站得住,否则在武力、地位、权势、伦常皆是处于劣势的情形下,我又凭什么与家师‘斗剑’?在这种时候,我与家师都是心志坚定之人,故而理念之不同,已无调和余地,好话或是坏话,方法委婉还是刚硬,哪怕我能口吐莲花,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所以此时再去用些权谋之道,已是没有太大作用了,唯有秉持大义方能有一分胜算。”
“事前,我便知此事万难成功,只是秉持着能做一分是一分之念罢了。此番师父将我逐出师门,倒也遂了我的心愿,此后不必再有宗门之顾忌,一切只为天下太平,但求问心无愧。”
玉清宁深深地望着李玄都,没有再说话,只是轻轻叹息一声。
两人谁也没能彻底说服对方,不过玉清宁总归是认可了李玄都的想法,正如李玄都自己所说,未必是对,也未必是错,总之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