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宁的信不是一封,而是用一个红酸枝匣子装着,匣子上还嵌着螺钿,甚是精美。里面除了一大叠信纸,还有许多精致的小东西,都是送给妹妹玩的。淑宁首先把那叠信拿出来看。
端宁一开始先是问候了父母与妹妹的身体健康,然后对小弟的出生表示了极大的喜悦。从妹妹的信中得知小弟是个极可爱乖巧的孩子,他真希望能尽早看到弟弟,恨不得背上长了两只翅膀,就能从京城飞到广州城来。
他特地去找最好的工匠,为小弟做了一个拨浪鼓作为礼物。因为桐英十一月里跟着他父亲从奉天来到京城,他就请桐英在拨浪鼓上画了许多图案作装饰。桐英听说是给他家新出生的小弟做的,还特地用了可以吃的颜料,以防孩子会咬拨浪鼓。
淑宁看到这里,便在匣子里找到了这只拨浪鼓,果然做得很精致,而且完全没有凸起和毛糙的地方,全都打磨得很平整光滑,不会伤害小婴儿的柔嫩肌肤。上面的彩色画,画的是童子游戏图,还有些小马、小狗、小牛、小老虎之类的,都画得很可爱。
淑宁放下拨浪鼓,继续看信。
端宁说,桐英进京比原先预料的时间早,听说是因为先前那位郑亲王被夺爵后,皇帝从他近亲兄弟中拣选了桐英的父亲简郡王雅布来承袭了王爵,名号就改为简亲王。这位新任亲王带了两个大儿子进京谢恩,又要给长子寻差事,因此十一月就到了京城。桐英无事时,常来找端宁这位好朋友,两人几乎逛遍了整个京城,日子过得甚是快活。
端宁又说,过年的时候,府中摆年夜饭,堂兄弟姐妹们坐在一处,却只有自己一人是没有父母在身边的,觉得很孤单,晚上回了房间,更想念家人了。不知父母妹妹在广州这边过得可好?希望父亲不要因为忙于公事就忽略了身体,也希望母亲不要太挂念儿子。
他在京城一切都好,不但长高了,还胖了些,学问也有长进,武艺也有很大进步。上个月祖父要考查孙辈的骑射功夫,他十箭射出,有八箭是正中靶心,另两箭也离得不远,是成绩最好的一个,得了祖父的奖赏。
祖父母都对他很好,与兄弟们相处久了,也亲热许多,平时大伯母很关心他的起居饮食,二嫫也很仔细照看,父母妹妹就不要太担心他了。
淑宁抬手抹掉眼角的湿意,继续看下去。
接下来,端宁提到了候选伴读的事。因为在佟氏族学求学,外叔祖把他和三位表兄弟的名字一起报了上去。他学问武艺都算上佳的,应该很有希望。
候选人都要进宫晋见皇子,他就趁机与四阿哥在公开场合结识了。端宁说他其实是打着这个主意来的,觉得总是暗地里交往,太不方便,倒不如趁此机会过了明路。他跟着佟家表兄弟在一处,已经跟四阿哥混熟了,私下交谈时,对方也赞成这样做。
佟家小舅舅隆科多,在皇帝身边当侍卫,在宫里常看到许多内幕。他对侄儿外甥们说,几位阿哥们私下也有不和之处,冲突时极可能会殃及伴读,佟家的孩子自然不怕,但端宁就可能会受欺负。而且各皇子母家只能出一个伴读,佟家必定有一个孩子入选的,端宁境况尴尬,倒不如放弃。
有鉴于此,反正最主要的目的已经达到,端宁便在上书房学问考察中,故意答错了一道题。虽然还未得到确切消息,但应该是不会入选了。
端宁说,看到祖父那么希望自己入选,觉得有些对他不住。幸而桐英来京后,入了皇家宗学,会在京城留几年,他十分热心地请自己父亲做保,为端宁争取进宗学的机会。祖父还不知道这件事,大概四月时就会有准信了。
淑宁看到这里,真恨不得给那位桐英哥立个长生牌位,日夜烧香供奉。跟数字军团们掺和当然没好事,但没了伴读机会,搞不好会在家中受冷遇。现在跟那些宗室贵人有些联系,也算是个靠山。
看到端宁转达的桐英对她的问候,淑宁笑咪咪地在心里道:“桐英小哥,我也祝你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呀。”
接下来,端宁说起了婉宁。她最近惹了大麻烦了。
上书房的陈良本大人去年冬天回京后,不知怎的,婉宁竟然打听到他的宅第,借口说是去胭脂铺子,拉了诚宁作陪,就上门去求见。
因婉宁求见时,是打了自家伯爵府名号去的,因此对方府中下人并不敢怠慢。陈夫人亲自见了婉宁,婉宁却说求见的是陈大人,不是夫人,问是什么事,她又不说,只说告诉陈大人是写出《笑傲江湖》的人来求见。
陈大人听说后,却说女客理所当然是由内眷接见,哪有外官见女眷的理,让自家夫人去接待。但婉宁不死心,还要了文房四宝写了些东西叫人递给陈良本看。不久里面传出陈大人的话来,说诗写得不错,可他从不为闺阁中人扬名,请她回去。婉宁愕然,还是坚持要见他本人,情急之下说了些不好听的话。
那位陈夫人本是官家千金出身,平日最重规矩礼仪,见婉宁言语轻狂,便摆出脸色来,打发她走人。过后她还特地派人到伯爵府上说,请贵府好生管教自家小姐,年纪虽小,礼教大防还是要注意的。
老太太听到这些话,大发雷霆,叫了婉宁来问是怎么回事,婉宁却说不出来,因此老太太便禁止她再出门。诚宁后来把此行的细节都一一告诉了兄弟们,端宁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几位堂兄弟还在私下里嘲笑。
婉宁却似乎有些不甘心,埋怨时就说了几句“陈大人的诗词都是抄的”之类的话,有的下人嘴不牢,把话传了出去。虽然多数人不信,但嫉恨陈良本身为汉人却位居高官的人不少,便借机贬低他。陈良本并不作解释,皇上听说后问起,他就说:“小孩子家被宠惯了,在我家碰了壁,就让她出出气吧。只要皇上知道微臣是怎样的人就够了。”
结果第二天,在宫中任职的四叔容保就受了上司警告,要他回家叫兄长好好管住自家女儿。容保回家一说,老太太生平第一次打了婉宁,还把她关在房中,连房门都不许出,然后又把她身边的下人全都撵走了,无论婉宁怎么哭闹,都不肯留下一个。
但是流言却因为卷进了一位贵族小姐,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那些闲人不知道婉宁还是个孩子,便给流言沾上了桃色,可是不知怎的,竟然被人挖出当初芳宁的事来。由于当事人中的范家父子已搬离京城,没人清楚真相,只能瞎猜,话越传越难听了。
伯爵府本已在户部打点过,希望芳宁能通过选秀的,结果那位大人派人来问是怎么回事,说流言传到这个地步,是不可能选中的了。老太太被气了个半死。
为了防止孙女们继续受流言连累,过了年,老太太便把婉宁送往保定的庄子,又把媛宁送到吉林她外祖父家里,只希望过个一年半载的,等流言消失再接回来。芳宁还要应选,只好留下,与陈姨娘母女俩终日以泪洗面。
端宁把事情详细说完后,感叹道,婉宁在家中一直受宠,在外头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没想到居然会助长了她的坏脾气,以致于闯下这样的大祸。祖母向来当她如珠如宝,尤其看重她的美貌与聪明,指望她日后有大出息。结果婉宁这一闹,就像是打了祖母一个大耳光,让她在亲族间丢尽脸面,只怕日后对婉宁的宠爱会大不如前。婉宁如今在家中的崇高地位,大半是由祖母宠爱得来,以后还不知会怎样呢。
更雪上加霜的是,事情发生前说要接婉宁进宫说话的太后,一直没有派人来,甚至连往日最爱粘着婉宁的五阿哥,也因为得了风寒,没有来找她。平时爱与她一起玩闹的贵族子弟和千金小姐们,收到她的求助信,都推三推四地。因此婉宁再不甘愿,也只能乖乖离开京城了。
端宁十分庆幸自家妹子是个稳重懂事的人,期待婉宁在保定修身养性的日子里,会变得懂事一些,日后不会再给家族招来祸患。
淑宁看到这里,实在觉得很无语。婉宁大姐,你怎么就能这么白目呢?你以为同是穿的,别人就一定会高高兴兴与你相认吗?何况清穿女与种马男,本就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怎么可能存在于同一个故事里?
更何况,你求见不成就算了,为什么还要去说那些话?陈良本为官多年,怎么可能会把你一个小女孩放在眼里?你自以为能对他产生威胁的东西,实际上根本没法拿出手。你既不能告诉别人陈良本是穿的,也不能找到毛爷爷来为你证明他抄袭。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和陈良本,年纪地位资历威望都差得太远,任何人都会相信他而怀疑你。
最可怜的是芳宁,这辈子恐怕就因此而葬送了。
淑宁叹息一声,又再往下看信。
端宁又劝妹妹多多保重自己,常给他写信,若遇到什么有趣的事,都别忘了他。他从未试过离开家人这么久,深深地感到从前的日子是多么幸福。他如今骑术已经很好了,只要再长大一些,他就骑着红枣儿到广东去,把父母和弟弟妹妹一起接回京城来。
最后附上几张桐英画的《端宁日常行止图》,叫妹妹看了不要笑话。
淑宁仔细拿起那几张图看,只见上头都画着一个半大少年,戴着瓜皮小帽,活脱脱就是端宁的模样。他有时在看书,有时在骑马,有时在射箭,有时低着头被一个有些像二嫫的中年妇人教训,有时与一个差不多年龄的少年在摔跤,那少年旁边还写着“桐英”两字。淑宁看着看着,忍不住笑出声来。
以为信已经结束了,却不想在末尾又添了两句。端宁很得意地写道,自从离开奉天,再没与妹妹比过书法,如今他这手簪花小楷,乃平生最得意之技,连学里先生都曾夸奖,不知可把妹妹比下去了?
淑宁忍俊不禁,看看他的字,的确写得很漂亮,搞不好真会把自己比下去。看来在下次写信回京前,要再加把劲好好练字了,怎么可以被老哥取笑呢?
端宁这封信,洋洋洒洒写了二十多张纸,用的都是极浅显的白话,读起来就像是他在面前说话一样。淑宁看完后,心里暖暖的,便拿起笔,将自己这些日子以来经历的点点滴滴都写下来,免得日后写信时会有遗漏。
写着写着,她又想道:“可惜现在没有方便快捷的邮政系统,不然也不致于要几个月才能通一次信了。要不要跟老爸通通气,让他跟陈良本提个建议,建立初步的邮政服务呢?就算不能通到广东来,在中原繁华地区局部实行,也比没有的强啊。”
端宁一开始先是问候了父母与妹妹的身体健康,然后对小弟的出生表示了极大的喜悦。从妹妹的信中得知小弟是个极可爱乖巧的孩子,他真希望能尽早看到弟弟,恨不得背上长了两只翅膀,就能从京城飞到广州城来。
他特地去找最好的工匠,为小弟做了一个拨浪鼓作为礼物。因为桐英十一月里跟着他父亲从奉天来到京城,他就请桐英在拨浪鼓上画了许多图案作装饰。桐英听说是给他家新出生的小弟做的,还特地用了可以吃的颜料,以防孩子会咬拨浪鼓。
淑宁看到这里,便在匣子里找到了这只拨浪鼓,果然做得很精致,而且完全没有凸起和毛糙的地方,全都打磨得很平整光滑,不会伤害小婴儿的柔嫩肌肤。上面的彩色画,画的是童子游戏图,还有些小马、小狗、小牛、小老虎之类的,都画得很可爱。
淑宁放下拨浪鼓,继续看信。
端宁说,桐英进京比原先预料的时间早,听说是因为先前那位郑亲王被夺爵后,皇帝从他近亲兄弟中拣选了桐英的父亲简郡王雅布来承袭了王爵,名号就改为简亲王。这位新任亲王带了两个大儿子进京谢恩,又要给长子寻差事,因此十一月就到了京城。桐英无事时,常来找端宁这位好朋友,两人几乎逛遍了整个京城,日子过得甚是快活。
端宁又说,过年的时候,府中摆年夜饭,堂兄弟姐妹们坐在一处,却只有自己一人是没有父母在身边的,觉得很孤单,晚上回了房间,更想念家人了。不知父母妹妹在广州这边过得可好?希望父亲不要因为忙于公事就忽略了身体,也希望母亲不要太挂念儿子。
他在京城一切都好,不但长高了,还胖了些,学问也有长进,武艺也有很大进步。上个月祖父要考查孙辈的骑射功夫,他十箭射出,有八箭是正中靶心,另两箭也离得不远,是成绩最好的一个,得了祖父的奖赏。
祖父母都对他很好,与兄弟们相处久了,也亲热许多,平时大伯母很关心他的起居饮食,二嫫也很仔细照看,父母妹妹就不要太担心他了。
淑宁抬手抹掉眼角的湿意,继续看下去。
接下来,端宁提到了候选伴读的事。因为在佟氏族学求学,外叔祖把他和三位表兄弟的名字一起报了上去。他学问武艺都算上佳的,应该很有希望。
候选人都要进宫晋见皇子,他就趁机与四阿哥在公开场合结识了。端宁说他其实是打着这个主意来的,觉得总是暗地里交往,太不方便,倒不如趁此机会过了明路。他跟着佟家表兄弟在一处,已经跟四阿哥混熟了,私下交谈时,对方也赞成这样做。
佟家小舅舅隆科多,在皇帝身边当侍卫,在宫里常看到许多内幕。他对侄儿外甥们说,几位阿哥们私下也有不和之处,冲突时极可能会殃及伴读,佟家的孩子自然不怕,但端宁就可能会受欺负。而且各皇子母家只能出一个伴读,佟家必定有一个孩子入选的,端宁境况尴尬,倒不如放弃。
有鉴于此,反正最主要的目的已经达到,端宁便在上书房学问考察中,故意答错了一道题。虽然还未得到确切消息,但应该是不会入选了。
端宁说,看到祖父那么希望自己入选,觉得有些对他不住。幸而桐英来京后,入了皇家宗学,会在京城留几年,他十分热心地请自己父亲做保,为端宁争取进宗学的机会。祖父还不知道这件事,大概四月时就会有准信了。
淑宁看到这里,真恨不得给那位桐英哥立个长生牌位,日夜烧香供奉。跟数字军团们掺和当然没好事,但没了伴读机会,搞不好会在家中受冷遇。现在跟那些宗室贵人有些联系,也算是个靠山。
看到端宁转达的桐英对她的问候,淑宁笑咪咪地在心里道:“桐英小哥,我也祝你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呀。”
接下来,端宁说起了婉宁。她最近惹了大麻烦了。
上书房的陈良本大人去年冬天回京后,不知怎的,婉宁竟然打听到他的宅第,借口说是去胭脂铺子,拉了诚宁作陪,就上门去求见。
因婉宁求见时,是打了自家伯爵府名号去的,因此对方府中下人并不敢怠慢。陈夫人亲自见了婉宁,婉宁却说求见的是陈大人,不是夫人,问是什么事,她又不说,只说告诉陈大人是写出《笑傲江湖》的人来求见。
陈大人听说后,却说女客理所当然是由内眷接见,哪有外官见女眷的理,让自家夫人去接待。但婉宁不死心,还要了文房四宝写了些东西叫人递给陈良本看。不久里面传出陈大人的话来,说诗写得不错,可他从不为闺阁中人扬名,请她回去。婉宁愕然,还是坚持要见他本人,情急之下说了些不好听的话。
那位陈夫人本是官家千金出身,平日最重规矩礼仪,见婉宁言语轻狂,便摆出脸色来,打发她走人。过后她还特地派人到伯爵府上说,请贵府好生管教自家小姐,年纪虽小,礼教大防还是要注意的。
老太太听到这些话,大发雷霆,叫了婉宁来问是怎么回事,婉宁却说不出来,因此老太太便禁止她再出门。诚宁后来把此行的细节都一一告诉了兄弟们,端宁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几位堂兄弟还在私下里嘲笑。
婉宁却似乎有些不甘心,埋怨时就说了几句“陈大人的诗词都是抄的”之类的话,有的下人嘴不牢,把话传了出去。虽然多数人不信,但嫉恨陈良本身为汉人却位居高官的人不少,便借机贬低他。陈良本并不作解释,皇上听说后问起,他就说:“小孩子家被宠惯了,在我家碰了壁,就让她出出气吧。只要皇上知道微臣是怎样的人就够了。”
结果第二天,在宫中任职的四叔容保就受了上司警告,要他回家叫兄长好好管住自家女儿。容保回家一说,老太太生平第一次打了婉宁,还把她关在房中,连房门都不许出,然后又把她身边的下人全都撵走了,无论婉宁怎么哭闹,都不肯留下一个。
但是流言却因为卷进了一位贵族小姐,有愈演愈烈的趋势。那些闲人不知道婉宁还是个孩子,便给流言沾上了桃色,可是不知怎的,竟然被人挖出当初芳宁的事来。由于当事人中的范家父子已搬离京城,没人清楚真相,只能瞎猜,话越传越难听了。
伯爵府本已在户部打点过,希望芳宁能通过选秀的,结果那位大人派人来问是怎么回事,说流言传到这个地步,是不可能选中的了。老太太被气了个半死。
为了防止孙女们继续受流言连累,过了年,老太太便把婉宁送往保定的庄子,又把媛宁送到吉林她外祖父家里,只希望过个一年半载的,等流言消失再接回来。芳宁还要应选,只好留下,与陈姨娘母女俩终日以泪洗面。
端宁把事情详细说完后,感叹道,婉宁在家中一直受宠,在外头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没想到居然会助长了她的坏脾气,以致于闯下这样的大祸。祖母向来当她如珠如宝,尤其看重她的美貌与聪明,指望她日后有大出息。结果婉宁这一闹,就像是打了祖母一个大耳光,让她在亲族间丢尽脸面,只怕日后对婉宁的宠爱会大不如前。婉宁如今在家中的崇高地位,大半是由祖母宠爱得来,以后还不知会怎样呢。
更雪上加霜的是,事情发生前说要接婉宁进宫说话的太后,一直没有派人来,甚至连往日最爱粘着婉宁的五阿哥,也因为得了风寒,没有来找她。平时爱与她一起玩闹的贵族子弟和千金小姐们,收到她的求助信,都推三推四地。因此婉宁再不甘愿,也只能乖乖离开京城了。
端宁十分庆幸自家妹子是个稳重懂事的人,期待婉宁在保定修身养性的日子里,会变得懂事一些,日后不会再给家族招来祸患。
淑宁看到这里,实在觉得很无语。婉宁大姐,你怎么就能这么白目呢?你以为同是穿的,别人就一定会高高兴兴与你相认吗?何况清穿女与种马男,本就是两个不同的范畴,怎么可能存在于同一个故事里?
更何况,你求见不成就算了,为什么还要去说那些话?陈良本为官多年,怎么可能会把你一个小女孩放在眼里?你自以为能对他产生威胁的东西,实际上根本没法拿出手。你既不能告诉别人陈良本是穿的,也不能找到毛爷爷来为你证明他抄袭。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和陈良本,年纪地位资历威望都差得太远,任何人都会相信他而怀疑你。
最可怜的是芳宁,这辈子恐怕就因此而葬送了。
淑宁叹息一声,又再往下看信。
端宁又劝妹妹多多保重自己,常给他写信,若遇到什么有趣的事,都别忘了他。他从未试过离开家人这么久,深深地感到从前的日子是多么幸福。他如今骑术已经很好了,只要再长大一些,他就骑着红枣儿到广东去,把父母和弟弟妹妹一起接回京城来。
最后附上几张桐英画的《端宁日常行止图》,叫妹妹看了不要笑话。
淑宁仔细拿起那几张图看,只见上头都画着一个半大少年,戴着瓜皮小帽,活脱脱就是端宁的模样。他有时在看书,有时在骑马,有时在射箭,有时低着头被一个有些像二嫫的中年妇人教训,有时与一个差不多年龄的少年在摔跤,那少年旁边还写着“桐英”两字。淑宁看着看着,忍不住笑出声来。
以为信已经结束了,却不想在末尾又添了两句。端宁很得意地写道,自从离开奉天,再没与妹妹比过书法,如今他这手簪花小楷,乃平生最得意之技,连学里先生都曾夸奖,不知可把妹妹比下去了?
淑宁忍俊不禁,看看他的字,的确写得很漂亮,搞不好真会把自己比下去。看来在下次写信回京前,要再加把劲好好练字了,怎么可以被老哥取笑呢?
端宁这封信,洋洋洒洒写了二十多张纸,用的都是极浅显的白话,读起来就像是他在面前说话一样。淑宁看完后,心里暖暖的,便拿起笔,将自己这些日子以来经历的点点滴滴都写下来,免得日后写信时会有遗漏。
写着写着,她又想道:“可惜现在没有方便快捷的邮政系统,不然也不致于要几个月才能通一次信了。要不要跟老爸通通气,让他跟陈良本提个建议,建立初步的邮政服务呢?就算不能通到广东来,在中原繁华地区局部实行,也比没有的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