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精心缝制的“棉靴”让张保在同僚中的人缘又好上了几分,他决定要选一样好东西当做谢礼。年下底下的小吏送来了几样新鲜玩意,其中有一种带有香气的蜡烛,一共四支,分别是红蓝绿黄四种颜色的。这种蜡烛从秋天起就在京城里流行,只是价格不菲,只有富裕人家才用得起,相比起普通的蜡烛,不过是多了点色彩与香气罢了,偏偏就深受大户人家女眷的欢迎。奉天城也是才开始卖不久,光是给几家王府就供不应求了,也不知那小吏是怎么弄到的。张保就把这种贵重又不实用的东西拿来送给女儿,又不花钱,又能讨她欢心,就当是借花献佛了。
淑宁对这份礼挺喜欢,它让她想起了现代社会里的香熏蜡烛,虽然没有那种功效,看着开心也是好的。
夜晚时分,她在房中点燃一根绿色的蜡烛,整个房间都散发着一种淡淡的花香,映着一圈浅绿色的光芒,如梦似幻。她叹息一声,躺在床上静静地欣赏。
春杏撑着下巴,坐在桌前,也在双眼迷离地望着那片烛光,喃喃低语:“真漂亮。小时候过上元节,我爹买不起灯笼,就做了穷棒子灯,把蜡烛放进去,风怎么吹都不会熄,那时候我最喜欢在灯罩外面蒙上块花布,那光就会穿过布上的花纹透出来,照在墙上特好看。可惜,我已经好几年没看过穷棒子灯了。”
淑宁抬头问她:“你爹呢?他现在在哪?”
“死了,打鱼时掉到江里淹死的,就是在冬天的夜里。”
淑宁心情有些沉重,便错开话题:“你刚才说的穷棒子灯,是什么?”
春杏坐直了身体,伸伸懒腰,答道:“就是用冰做的,也有人叫它冰灯。我家里本是松花江边上的渔民,听说是祖先们要在冬天夜里出江打鱼,就把水倒进桶里,趁它还没冻实的时候弄出来,在冰的中间挖个洞,把蜡烛放进去,放在船上当灯笼用,风也吹不熄。这法子在我们那儿传了好几十年了,后来过年和上元节的时候,我们那儿的人没钱买花灯,就用这种法子做出灯来,放在门口好看,或是叫小孩子提了在手里玩,就当是过节了。我小时候也玩过。”
原来是冰灯。看来这就是冰灯的原型了,原来是起源于松花江边,怎么不是哈尔滨?
春杏看着淑宁低头苦想的样,以为她是在奇怪怎么没听说过这种事,就说:“姑娘可是奇怪从没听说过这些事?其实也不出奇。这些都是咱们穷人的玩意儿,姑娘这样的人家,怎么可能听说过呢?”
淑宁微微一笑:“那倒不是,我曾读过蕲州顾赤方先生的《白茅堂集》,里头就提过他在庭院里砌冰堆雪、于其中燃点蜡烛,景象十分美丽。也有人写过记述冰灯的文章,听说在京城里,还有人在上元灯会里展出过冰灯呢。不如我们也学他一学?你见过冰灯,应该知道怎么做吧?”
春杏有些迟疑:“我虽见我爹做过,不过自己倒是没动过手,想来也不是很难,可姑娘好好的为什么要做这些穷人的玩意儿?”
淑宁不同意了:“谁说这是穷人的玩意儿?冰雪乃是上天赐予,谁都可以拿来玩吧?你方才回忆起小时候玩冰灯的事,不是也很怀念么?咱们就来做一做吧。”
春杏听了有些感动,也被她激起兴趣,点头道:“好,明天我们就做吧,白日里做好了,晚上点灯来玩。”
当下两人就说定了,又筹划了一番,才收拾梳洗睡下了。
第二天起来,才发现半夜里下了一场雪,原本已经清扫干净的院子,又被填满了。淑宁倒是有几分开心,才说要做冰灯,老天爷就下了一场雪,实在太给面子了。春杏却有几分担心:“雪这样大,城里的穷人不会冻死吧?”淑宁安慰她:“不要紧的,去年开始衙门就有安置的措施,那时比现在还要冷呢,也没冻死几个,今年安置得早,应该会更好些。”
二嫫捧着一叠衣物进了房间,对春杏说道:“你怎么了?也不侍候姑娘穿衣梳头,傻站着做什么?”淑宁笑着说:“我不用她侍候,我自个儿会做。”她轻轻地用帕子洗脸,如今可是小女孩的娇嫩肌肤,可不能用力搓坏了,虽然自己算不上什么美人胚子,但好歹也要后天培养一下,做个水灵灵的清秀佳人呀。
春杏有些不好意思,连忙上来搭把手,待她洗完,就捧着水盆拿去倒。二嫫展开带来的衣服,说道:“昨儿夜里杨婶送来的,年初开春时本来要给姑娘做件松花色的春装,谁知一时没找到料子,就耽搁了,如今算是补上了,姑娘将就吧。”
淑宁一看,原来是件松花色的厚袍子,还有一条浅棕色的裤子和一件水红缎面兔毛滚边的对襟马甲。其实春天时没做成那件衣服,她并不是很在意,又不是真正的小孩子,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会生气,现在补做也很好啊。她便说道:“是新做的冬衣?真好看,难为你们想着。只是今儿我要和春杏做冰灯,先穿旧衣服吧,免得回头弄脏了,倒让额娘骂我。”
二嫫说:“使得,只是什么是冰灯?冰做的么?可别冷着了。近来姑娘怎么爱玩起来?”“难道不好?你们成日家说我太老成了,不像个孩子,如今我就玩给你们看,难道又不对么?”“怎么不对?姑娘爱玩就玩去,可得小心别着了凉。”二嫫笑咪咪地帮她换上衣服,又要替她梳头。
春杏已经回来了,见状连忙接过梳子:“还是我来吧,妈妈先歇一歇。”二嫫抢回梳子,说道:“一边去,姑娘从小儿就是我梳的头,你多什么事儿?有空就去厨房干活去,窝窝头可蒸好了?”春杏只好去了。
淑宁笑道:“二嫫别生她气,其实春杏很忙呢,又要照看我,又要做厨房的活。”二嫫点点头:“我也知道,前儿个奶奶才说起,要正经请个厨子或厨娘呢。春杏虽然做得好,可她在厨房时,姑娘就没人侍候了,实在不成样子。”淑宁说:“我不在意,有时一个人也挺好。”她又不是不懂事的小奶娃,总要人跟着照看,总要有点私人空间吧?
上午闲暇时,淑宁扯着春杏到了院子里,又叫虎子阿松来帮忙,准备好铲子、水桶和凿子,做起冰灯来。
春杏是主力。她把冰冷的水倒进桶里,没多久就结成冰了,叫两个男孩儿把桶拎去老伍头的屋子,略烤一烤火,冰坨就弄出来了。她把冰坨中心挖开,倒出里头还没结冰的水,掏出一个圆筒状的空间来,就说:“行了,晚上把蜡烛放进去,就是冰灯了。”
淑宁接过来瞧,原来古时候的冰灯是这样子,只是太简单了,不如搞点花样吧。她说:“这一个就算做成了,再做几个不同样的吧?我们可以在上头雕些东西,又或者弄点别的颜色上去。”
虎子很有兴趣,就问:“那要怎么做?雕东西我会一点儿,可弄颜色……难不成把画画的墨汁往上面涂?”阿松望着他,迟疑道:“怎么可能涂得上去?应该是把颜料弄在水里冻起来吧?”颇有“你不是傻瓜吧”这味道,惹得虎子扑上去猛掐起来。淑宁与春杏不去理会这早已见怪不怪的情景,商量着用什么颜色好。
四个孩子玩了大半天,做了好几盏冰灯,有红、蓝、土黄三种颜色的,虎子还在上头雕了些小鸟小鱼什么的,春杏就剪了几张红纸,让它们夹在冰里,看着也有几分意趣。
佟氏见孩子们的成果斐然,倒也不再责怪他们把自己弄得一身湿的狼狈样了,只叫他们快换上干净衣裳,又叫人烧了一大锅羊肉姜汤给他们祛寒。只是背地里,春杏和虎子都挨了二嫫一顿骂,勒令他们再不许胡闹了。淑宁知道了,倒有些不好意思。
正手忙脚乱的,换衣服的换衣服,烧火的烧火,喝汤的汤,忽然外头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有人高叫着“黄马褂!是黄马褂!”似乎有不少人往大街上跑了。佟氏忙叫长福去打听出了什么事,过了好久,长福才来报说:“是京里派了人来传旨,已经到了衙门里,只是那里围了几圈兵,不许人进去,因此不知发生什么事。奴才回头再去打听。”佟氏挥挥手让他下去,心里十分担心,不知丈夫在衙门里会不会有事。
天黑了,可张保还没回来,连苏先生和长贵也没个信儿。佟氏心下不安,端宁就自告奋勇要到别家去打探消息,马三儿也被派到衙门外候着。一家人都坐立不安。
不一会儿,就有各种流言传出,有的说衙门里的官犯了事被抓起来了,也有人说是京里来赐毒酒的,还有说是传各府王爷上京去过年的,纷纷扬扬。百姓有些不安,还有些流氓地痞想趁机捣乱,因各处大小官员都聚在衙门里,一时无人主持,乱了一阵子,被城卫府的人赶散了,还抓了几个人。
过了个把时辰,张保还是没有消息,马三儿已经来回两次了,别家的下人也都在衙门外头等消息。不过那里虽然围了兵,倒没有抓什么人,只是安安静静地守在那里。四处的消息也显示没有人被抓走,让全家人都稍稍安心了些。
端宁回来了,一进门就率先喊道:“不是来抓人的!是皇上要来奉天了!”
淑宁对这份礼挺喜欢,它让她想起了现代社会里的香熏蜡烛,虽然没有那种功效,看着开心也是好的。
夜晚时分,她在房中点燃一根绿色的蜡烛,整个房间都散发着一种淡淡的花香,映着一圈浅绿色的光芒,如梦似幻。她叹息一声,躺在床上静静地欣赏。
春杏撑着下巴,坐在桌前,也在双眼迷离地望着那片烛光,喃喃低语:“真漂亮。小时候过上元节,我爹买不起灯笼,就做了穷棒子灯,把蜡烛放进去,风怎么吹都不会熄,那时候我最喜欢在灯罩外面蒙上块花布,那光就会穿过布上的花纹透出来,照在墙上特好看。可惜,我已经好几年没看过穷棒子灯了。”
淑宁抬头问她:“你爹呢?他现在在哪?”
“死了,打鱼时掉到江里淹死的,就是在冬天的夜里。”
淑宁心情有些沉重,便错开话题:“你刚才说的穷棒子灯,是什么?”
春杏坐直了身体,伸伸懒腰,答道:“就是用冰做的,也有人叫它冰灯。我家里本是松花江边上的渔民,听说是祖先们要在冬天夜里出江打鱼,就把水倒进桶里,趁它还没冻实的时候弄出来,在冰的中间挖个洞,把蜡烛放进去,放在船上当灯笼用,风也吹不熄。这法子在我们那儿传了好几十年了,后来过年和上元节的时候,我们那儿的人没钱买花灯,就用这种法子做出灯来,放在门口好看,或是叫小孩子提了在手里玩,就当是过节了。我小时候也玩过。”
原来是冰灯。看来这就是冰灯的原型了,原来是起源于松花江边,怎么不是哈尔滨?
春杏看着淑宁低头苦想的样,以为她是在奇怪怎么没听说过这种事,就说:“姑娘可是奇怪从没听说过这些事?其实也不出奇。这些都是咱们穷人的玩意儿,姑娘这样的人家,怎么可能听说过呢?”
淑宁微微一笑:“那倒不是,我曾读过蕲州顾赤方先生的《白茅堂集》,里头就提过他在庭院里砌冰堆雪、于其中燃点蜡烛,景象十分美丽。也有人写过记述冰灯的文章,听说在京城里,还有人在上元灯会里展出过冰灯呢。不如我们也学他一学?你见过冰灯,应该知道怎么做吧?”
春杏有些迟疑:“我虽见我爹做过,不过自己倒是没动过手,想来也不是很难,可姑娘好好的为什么要做这些穷人的玩意儿?”
淑宁不同意了:“谁说这是穷人的玩意儿?冰雪乃是上天赐予,谁都可以拿来玩吧?你方才回忆起小时候玩冰灯的事,不是也很怀念么?咱们就来做一做吧。”
春杏听了有些感动,也被她激起兴趣,点头道:“好,明天我们就做吧,白日里做好了,晚上点灯来玩。”
当下两人就说定了,又筹划了一番,才收拾梳洗睡下了。
第二天起来,才发现半夜里下了一场雪,原本已经清扫干净的院子,又被填满了。淑宁倒是有几分开心,才说要做冰灯,老天爷就下了一场雪,实在太给面子了。春杏却有几分担心:“雪这样大,城里的穷人不会冻死吧?”淑宁安慰她:“不要紧的,去年开始衙门就有安置的措施,那时比现在还要冷呢,也没冻死几个,今年安置得早,应该会更好些。”
二嫫捧着一叠衣物进了房间,对春杏说道:“你怎么了?也不侍候姑娘穿衣梳头,傻站着做什么?”淑宁笑着说:“我不用她侍候,我自个儿会做。”她轻轻地用帕子洗脸,如今可是小女孩的娇嫩肌肤,可不能用力搓坏了,虽然自己算不上什么美人胚子,但好歹也要后天培养一下,做个水灵灵的清秀佳人呀。
春杏有些不好意思,连忙上来搭把手,待她洗完,就捧着水盆拿去倒。二嫫展开带来的衣服,说道:“昨儿夜里杨婶送来的,年初开春时本来要给姑娘做件松花色的春装,谁知一时没找到料子,就耽搁了,如今算是补上了,姑娘将就吧。”
淑宁一看,原来是件松花色的厚袍子,还有一条浅棕色的裤子和一件水红缎面兔毛滚边的对襟马甲。其实春天时没做成那件衣服,她并不是很在意,又不是真正的小孩子,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会生气,现在补做也很好啊。她便说道:“是新做的冬衣?真好看,难为你们想着。只是今儿我要和春杏做冰灯,先穿旧衣服吧,免得回头弄脏了,倒让额娘骂我。”
二嫫说:“使得,只是什么是冰灯?冰做的么?可别冷着了。近来姑娘怎么爱玩起来?”“难道不好?你们成日家说我太老成了,不像个孩子,如今我就玩给你们看,难道又不对么?”“怎么不对?姑娘爱玩就玩去,可得小心别着了凉。”二嫫笑咪咪地帮她换上衣服,又要替她梳头。
春杏已经回来了,见状连忙接过梳子:“还是我来吧,妈妈先歇一歇。”二嫫抢回梳子,说道:“一边去,姑娘从小儿就是我梳的头,你多什么事儿?有空就去厨房干活去,窝窝头可蒸好了?”春杏只好去了。
淑宁笑道:“二嫫别生她气,其实春杏很忙呢,又要照看我,又要做厨房的活。”二嫫点点头:“我也知道,前儿个奶奶才说起,要正经请个厨子或厨娘呢。春杏虽然做得好,可她在厨房时,姑娘就没人侍候了,实在不成样子。”淑宁说:“我不在意,有时一个人也挺好。”她又不是不懂事的小奶娃,总要人跟着照看,总要有点私人空间吧?
上午闲暇时,淑宁扯着春杏到了院子里,又叫虎子阿松来帮忙,准备好铲子、水桶和凿子,做起冰灯来。
春杏是主力。她把冰冷的水倒进桶里,没多久就结成冰了,叫两个男孩儿把桶拎去老伍头的屋子,略烤一烤火,冰坨就弄出来了。她把冰坨中心挖开,倒出里头还没结冰的水,掏出一个圆筒状的空间来,就说:“行了,晚上把蜡烛放进去,就是冰灯了。”
淑宁接过来瞧,原来古时候的冰灯是这样子,只是太简单了,不如搞点花样吧。她说:“这一个就算做成了,再做几个不同样的吧?我们可以在上头雕些东西,又或者弄点别的颜色上去。”
虎子很有兴趣,就问:“那要怎么做?雕东西我会一点儿,可弄颜色……难不成把画画的墨汁往上面涂?”阿松望着他,迟疑道:“怎么可能涂得上去?应该是把颜料弄在水里冻起来吧?”颇有“你不是傻瓜吧”这味道,惹得虎子扑上去猛掐起来。淑宁与春杏不去理会这早已见怪不怪的情景,商量着用什么颜色好。
四个孩子玩了大半天,做了好几盏冰灯,有红、蓝、土黄三种颜色的,虎子还在上头雕了些小鸟小鱼什么的,春杏就剪了几张红纸,让它们夹在冰里,看着也有几分意趣。
佟氏见孩子们的成果斐然,倒也不再责怪他们把自己弄得一身湿的狼狈样了,只叫他们快换上干净衣裳,又叫人烧了一大锅羊肉姜汤给他们祛寒。只是背地里,春杏和虎子都挨了二嫫一顿骂,勒令他们再不许胡闹了。淑宁知道了,倒有些不好意思。
正手忙脚乱的,换衣服的换衣服,烧火的烧火,喝汤的汤,忽然外头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有人高叫着“黄马褂!是黄马褂!”似乎有不少人往大街上跑了。佟氏忙叫长福去打听出了什么事,过了好久,长福才来报说:“是京里派了人来传旨,已经到了衙门里,只是那里围了几圈兵,不许人进去,因此不知发生什么事。奴才回头再去打听。”佟氏挥挥手让他下去,心里十分担心,不知丈夫在衙门里会不会有事。
天黑了,可张保还没回来,连苏先生和长贵也没个信儿。佟氏心下不安,端宁就自告奋勇要到别家去打探消息,马三儿也被派到衙门外候着。一家人都坐立不安。
不一会儿,就有各种流言传出,有的说衙门里的官犯了事被抓起来了,也有人说是京里来赐毒酒的,还有说是传各府王爷上京去过年的,纷纷扬扬。百姓有些不安,还有些流氓地痞想趁机捣乱,因各处大小官员都聚在衙门里,一时无人主持,乱了一阵子,被城卫府的人赶散了,还抓了几个人。
过了个把时辰,张保还是没有消息,马三儿已经来回两次了,别家的下人也都在衙门外头等消息。不过那里虽然围了兵,倒没有抓什么人,只是安安静静地守在那里。四处的消息也显示没有人被抓走,让全家人都稍稍安心了些。
端宁回来了,一进门就率先喊道:“不是来抓人的!是皇上要来奉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