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缓缓的爬上了日头,而我们的段重小皇子依然慵懒的躺在床上,用脚蹬开了被子,在床上摆成一个大字型,依然没有起床的意思。枕头边上隐隐还有一片水渍,这自然不是眼泪,而是咱们小皇子的口水。所以足以推断,昨天夜里,段重一定是做了一场美梦,便是春梦也说不定。
而现在段重自然是醒着的,只是人的惰性告诉自己还想再睡一会。所以脑袋偏了一偏,远离了那团水渍,又闭上眼睛睡了起来。然而再睡是睡不着的,心中反而有不少的思绪在不断的骚扰的自己。
而令段重最为烦躁的事情,就是昨天跟二皇子的......摊牌。段重的习惯是将所有事情都放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但是这一次,段重很心虚,因为自己对二皇子的势力到底有多少、多大根本毫不知情。这是一件毫不知情的事情。
而段重最为担心的便是季无常了,因为季无常是自己手下的事情肯定是瞒不过二皇子的,而季无常此次出京虽然极为隐秘,但是并非意思马脚都没有露出来。因为江南总督廖樟晋大人是跟二皇子一路的,所以二皇子如果最近稍微对廖大人提点一下,段重的计划便可能全盘崩溃。
所以昨天夜里段重加急命人送了一封信出去,要季无常小心之上再小心,而且这行动的速度,也是要快起来了。然而这种事情是急不得的,只能一步一步的着手,所以段重几乎有自己前往杭州的想法了。
思绪越来越乱,敲门声却不合时宜的响了起来,素儿的声音在门外响了起来:“小主子,快起来了。太学里来人了!”
段重拍了拍脑袋,这才想起来前几日曾答应今日去太学讲文,昨日事情一乱,便将这茬给忘记了。急急忙忙的起床,套上了衣服,又在素儿的服侍之下洗漱完毕,这才匆匆忙忙的出了房门,来到府上的大厅之上。
太学里派来迎接段重的是一位助教,不过其余的学员倒是来了不少,稀稀拉拉的来了一行十余人,都是为了一瞻咱们文渊伯的风采。
段重摸了摸鼻子,看着眼前这位身穿官服的助教大人,拱了拱手道:“大人等急了吧,我们这便出发?”
这位助教虽然是太学里的官员,但是着实品级不高,对上咱们的小伯爷,自然是要恭敬一些,弯着身子道:“大人不用穿官服么?”
段重笑了笑:“这可能是朝廷里疏忽了,只曾给我发了一套上朝的官服,却也不是太学官职的衣服。其他的倒是未曾发过。”
助教笑道:“无妨,到太学里取一套便是。常年都有多着的衣服备着,既然文渊伯没有衣服,直接拿了也是无碍的。太学里很多学生都在等着博士前去讲文呢。”
段重摸着鼻子想,到底是想听我讲文还是想看我笑话的。不过嘴上可不能这么说,这太学可是所有衙门之中最为迂腐的一个了,里面官员的组成,除了几个负责管事的主簿外,教员和博士可都是上了年纪老学究,骨头里都透着一股酸气,你若是奉承的好了,人家说你虚伪,若是不奉承吧,人家还看不上眼你。
所以这是一堆极难伺候的主,此刻坑定正抱着厚厚的经史子集在里面等着自己,脑子里都是准备好的一些刁难问题,就等着咱们文渊伯来了。看看这个传说中董大学士的得意门生是不是真如传言中那样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玉树临风、风流倜傥、八面玲珑......当然,除了前面两个形容词,剩余的都是段重自己添给自己的美誉。
——————————————————————————————————
太学坐落在南京城的西郊,距离皇宫和段重的小院还是颇有一段距离的。所以马车颠簸着一路行走,晃悠了足有一个时辰,才终于停了下来。这一路上段重没有闲着,而是跟一同坐在马车之上的助教聊聊闲话,讲讲笑话。所以当下了马车,这位助教对段重的感情已经到了高山仰止,就差以身相许的地步了!
下了马车,便有不少人迎了上来,都是学员装扮,而这些人跑过来自然不是因为仰慕段重的,而是好奇咱们天下闻名的董大学士到底能教出什么样的徒弟了,是不是真的就比别人多出了两只胳膊两条腿来。而这些看向段重的眼光,在段重看来,就跟自己上辈子去动物园看猩猩时的眼光是一样的。
这批学员都是朝中官员的子弟,因为太学有规定,必须朝廷八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将其子弟送入太学之中,所以这些太学的子弟之中倒是有不少带着官僚作风,抬着鼻子看人,段重即便是文渊伯又怎么样,依然看不起你。
不过既然来了太学,恭维一番自然是避免不了的。这领头的乃是一位太学的博士,黄志平,约莫有个六旬的年纪,一副老夫子的模样,一看便知道是个古板的家伙。对于这样的老学究,段重自然是有所准备的:“黄博士,我在大理的时候便时常听闻老师提起您,说您是大梁极为有名的学者,一再叮嘱我到了大梁一定要拜访博士,只是段重顽劣,一直没有拜访,真是过意不去。”
这黄博士听到董大学士经常提及自己,这还了得?这可是莫大的荣幸啊,一时间嘴巴都笑弯了,而眼中的段重也是显得亲切和可爱。
段重被迎进了太学,直接便有人拿了套讲员一副给段重换上,之后便被直接拥入了讲堂之中。这太学里迎接段重职位最高的官员是祭酒,同时兼着博士的头衔,是南梁朝中最为德高望重老学究了,名叫白一帆,是除了董大学士以外最为有声望的学着了,在朝堂之上也是极有威信,此刻也是笑脸盈盈的看着段重。当然,这笑脸其实是给段重身后的董大学士的。
太学里的学院年龄参差不齐,有跟段重差不多大的,也有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但是段重只有十五岁,却要给这些人讲课,这的确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讲学堂的后面坐着五六位博士,都抱着双手想要看看段重能够讲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话来。
所以段重看着讲台下面一双双渴望的眼神,咽了咽口水。这些渴望的眼神,一大半是渴望自己出丑的,而只有一小半,才是真正希望咱们段重小皇子,当当的文渊伯,能够讲出什么符合董大学士关门弟子身份的有力量的话语来。
所以咱不能丢人不是。段重在踱了几步之后终于是清了清嗓子说出话来:“对于这些经史子集,其实我是不感兴趣的。老师曾经告诉我,不论是文字还是历史,总是不断的向前进步的。而这些经典的书籍,便可以比作一个个巨人,而我们读了他的东西,便等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但是我们总不能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因为这样,即便你站的再高,依然是前人看到过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借鉴前人的精粹,再创造出更好的东西来。也只有这样,后人才能继续站在我们的肩膀上,才能看到比前人更高、更远的东西,历史也才能进步,而不是停滞不前。”这是一番颇为新奇的话,若是别人说来的话,自然是要遭到鄙视的,而这番话段重自然也是胡诌的,但是套了个董大学士的头衔,这话的意味便显得有些不一般了。
所以讲台下有学员发问:“那你又是如何站在你所说的巨人肩膀之上的?又创造了哪些新东西?”
段重笑了笑道:“这几年来老师一直在研究一些新的东西。因为老师觉得,前人的东西总是太过古板,要求太过苛刻。前几日我曾在朝上为陛下作画,而画风之所以会跟现在的画大相径庭也是老师教导的结果!”文渊伯在朝堂之上为梁文帝陛下作了两幅惊世骇俗的肖像画,早已是举国皆知了。民间更是有不少摹本流传着,对于这些话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但是如果说这话是董大学士最新研究出来的成果,想必蜚语便不会那么多了。
台下是一阵沉默,都在思考着什么,但是段重的话语却没有停滞下来:“想必我的师弟,也便是当今的大殿下大家都是知道的。我师弟曾经吟诗一首,便是受着老师提倡的新诗风的影响。我们现在对于诗歌的韵律、平仄要求实在是太为苛刻,但诗歌不过是个人感情的流露而已,老师认为这样古板、严格的行文方法已经不适合诗歌的普及、推广,而对于民智的增长是不利的。所以老师认为这诗歌的格式应该宽松、平缓一些。”
段重接下来便吟出了一首诗:《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这是段重抄来的诗,冠上了萧北平的名字。而这首诗在江南已经红火了起来,所以南京城里的仕子们也是有所耳闻。而在今日之前,这太学里的学子们对这首诗大多还是嗤之以鼻的态度,然而此刻跟董大学士扯上了关系,又知道了是出自咱们大梁的大皇子之口,所有的非议都顿时安静了下来。
而现在段重自然是醒着的,只是人的惰性告诉自己还想再睡一会。所以脑袋偏了一偏,远离了那团水渍,又闭上眼睛睡了起来。然而再睡是睡不着的,心中反而有不少的思绪在不断的骚扰的自己。
而令段重最为烦躁的事情,就是昨天跟二皇子的......摊牌。段重的习惯是将所有事情都放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但是这一次,段重很心虚,因为自己对二皇子的势力到底有多少、多大根本毫不知情。这是一件毫不知情的事情。
而段重最为担心的便是季无常了,因为季无常是自己手下的事情肯定是瞒不过二皇子的,而季无常此次出京虽然极为隐秘,但是并非意思马脚都没有露出来。因为江南总督廖樟晋大人是跟二皇子一路的,所以二皇子如果最近稍微对廖大人提点一下,段重的计划便可能全盘崩溃。
所以昨天夜里段重加急命人送了一封信出去,要季无常小心之上再小心,而且这行动的速度,也是要快起来了。然而这种事情是急不得的,只能一步一步的着手,所以段重几乎有自己前往杭州的想法了。
思绪越来越乱,敲门声却不合时宜的响了起来,素儿的声音在门外响了起来:“小主子,快起来了。太学里来人了!”
段重拍了拍脑袋,这才想起来前几日曾答应今日去太学讲文,昨日事情一乱,便将这茬给忘记了。急急忙忙的起床,套上了衣服,又在素儿的服侍之下洗漱完毕,这才匆匆忙忙的出了房门,来到府上的大厅之上。
太学里派来迎接段重的是一位助教,不过其余的学员倒是来了不少,稀稀拉拉的来了一行十余人,都是为了一瞻咱们文渊伯的风采。
段重摸了摸鼻子,看着眼前这位身穿官服的助教大人,拱了拱手道:“大人等急了吧,我们这便出发?”
这位助教虽然是太学里的官员,但是着实品级不高,对上咱们的小伯爷,自然是要恭敬一些,弯着身子道:“大人不用穿官服么?”
段重笑了笑:“这可能是朝廷里疏忽了,只曾给我发了一套上朝的官服,却也不是太学官职的衣服。其他的倒是未曾发过。”
助教笑道:“无妨,到太学里取一套便是。常年都有多着的衣服备着,既然文渊伯没有衣服,直接拿了也是无碍的。太学里很多学生都在等着博士前去讲文呢。”
段重摸着鼻子想,到底是想听我讲文还是想看我笑话的。不过嘴上可不能这么说,这太学可是所有衙门之中最为迂腐的一个了,里面官员的组成,除了几个负责管事的主簿外,教员和博士可都是上了年纪老学究,骨头里都透着一股酸气,你若是奉承的好了,人家说你虚伪,若是不奉承吧,人家还看不上眼你。
所以这是一堆极难伺候的主,此刻坑定正抱着厚厚的经史子集在里面等着自己,脑子里都是准备好的一些刁难问题,就等着咱们文渊伯来了。看看这个传说中董大学士的得意门生是不是真如传言中那样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玉树临风、风流倜傥、八面玲珑......当然,除了前面两个形容词,剩余的都是段重自己添给自己的美誉。
——————————————————————————————————
太学坐落在南京城的西郊,距离皇宫和段重的小院还是颇有一段距离的。所以马车颠簸着一路行走,晃悠了足有一个时辰,才终于停了下来。这一路上段重没有闲着,而是跟一同坐在马车之上的助教聊聊闲话,讲讲笑话。所以当下了马车,这位助教对段重的感情已经到了高山仰止,就差以身相许的地步了!
下了马车,便有不少人迎了上来,都是学员装扮,而这些人跑过来自然不是因为仰慕段重的,而是好奇咱们天下闻名的董大学士到底能教出什么样的徒弟了,是不是真的就比别人多出了两只胳膊两条腿来。而这些看向段重的眼光,在段重看来,就跟自己上辈子去动物园看猩猩时的眼光是一样的。
这批学员都是朝中官员的子弟,因为太学有规定,必须朝廷八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将其子弟送入太学之中,所以这些太学的子弟之中倒是有不少带着官僚作风,抬着鼻子看人,段重即便是文渊伯又怎么样,依然看不起你。
不过既然来了太学,恭维一番自然是避免不了的。这领头的乃是一位太学的博士,黄志平,约莫有个六旬的年纪,一副老夫子的模样,一看便知道是个古板的家伙。对于这样的老学究,段重自然是有所准备的:“黄博士,我在大理的时候便时常听闻老师提起您,说您是大梁极为有名的学者,一再叮嘱我到了大梁一定要拜访博士,只是段重顽劣,一直没有拜访,真是过意不去。”
这黄博士听到董大学士经常提及自己,这还了得?这可是莫大的荣幸啊,一时间嘴巴都笑弯了,而眼中的段重也是显得亲切和可爱。
段重被迎进了太学,直接便有人拿了套讲员一副给段重换上,之后便被直接拥入了讲堂之中。这太学里迎接段重职位最高的官员是祭酒,同时兼着博士的头衔,是南梁朝中最为德高望重老学究了,名叫白一帆,是除了董大学士以外最为有声望的学着了,在朝堂之上也是极有威信,此刻也是笑脸盈盈的看着段重。当然,这笑脸其实是给段重身后的董大学士的。
太学里的学院年龄参差不齐,有跟段重差不多大的,也有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但是段重只有十五岁,却要给这些人讲课,这的确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讲学堂的后面坐着五六位博士,都抱着双手想要看看段重能够讲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话来。
所以段重看着讲台下面一双双渴望的眼神,咽了咽口水。这些渴望的眼神,一大半是渴望自己出丑的,而只有一小半,才是真正希望咱们段重小皇子,当当的文渊伯,能够讲出什么符合董大学士关门弟子身份的有力量的话语来。
所以咱不能丢人不是。段重在踱了几步之后终于是清了清嗓子说出话来:“对于这些经史子集,其实我是不感兴趣的。老师曾经告诉我,不论是文字还是历史,总是不断的向前进步的。而这些经典的书籍,便可以比作一个个巨人,而我们读了他的东西,便等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之上。但是我们总不能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因为这样,即便你站的再高,依然是前人看到过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借鉴前人的精粹,再创造出更好的东西来。也只有这样,后人才能继续站在我们的肩膀上,才能看到比前人更高、更远的东西,历史也才能进步,而不是停滞不前。”这是一番颇为新奇的话,若是别人说来的话,自然是要遭到鄙视的,而这番话段重自然也是胡诌的,但是套了个董大学士的头衔,这话的意味便显得有些不一般了。
所以讲台下有学员发问:“那你又是如何站在你所说的巨人肩膀之上的?又创造了哪些新东西?”
段重笑了笑道:“这几年来老师一直在研究一些新的东西。因为老师觉得,前人的东西总是太过古板,要求太过苛刻。前几日我曾在朝上为陛下作画,而画风之所以会跟现在的画大相径庭也是老师教导的结果!”文渊伯在朝堂之上为梁文帝陛下作了两幅惊世骇俗的肖像画,早已是举国皆知了。民间更是有不少摹本流传着,对于这些话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但是如果说这话是董大学士最新研究出来的成果,想必蜚语便不会那么多了。
台下是一阵沉默,都在思考着什么,但是段重的话语却没有停滞下来:“想必我的师弟,也便是当今的大殿下大家都是知道的。我师弟曾经吟诗一首,便是受着老师提倡的新诗风的影响。我们现在对于诗歌的韵律、平仄要求实在是太为苛刻,但诗歌不过是个人感情的流露而已,老师认为这样古板、严格的行文方法已经不适合诗歌的普及、推广,而对于民智的增长是不利的。所以老师认为这诗歌的格式应该宽松、平缓一些。”
段重接下来便吟出了一首诗:《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这是段重抄来的诗,冠上了萧北平的名字。而这首诗在江南已经红火了起来,所以南京城里的仕子们也是有所耳闻。而在今日之前,这太学里的学子们对这首诗大多还是嗤之以鼻的态度,然而此刻跟董大学士扯上了关系,又知道了是出自咱们大梁的大皇子之口,所有的非议都顿时安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