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龙抬头
杜黄裳坐在团凳上答道:
“老臣以为,我军新胜,士气正旺,正应当趁热打铁。”
不过他的意思显然不是进兵那么简单,李诵哈哈笑道:
“杜相现在说话也会绕弯子了,不就是赏赐吗?朕三四十万缗都快花出去了,还怕再花吗?”
杜黄裳顺手送出一记马屁,笑道:
“陛下圣明。”
李诵道:
“赏是要赏,不过也不能由着他们要,要不然打一次胜仗赏一次,他们还不得变着法地多打几次胜仗,看来上次刘澭挺管用的,这次也要想个办法速战速决。”
杜黄裳道:
“是。”
李诵今天心情好,说着说着就和杜黄裳拉起了家常,结果又谈到了韦执谊身上,杜黄裳道:
“那个不成器的现在倒还上进,这几日常去拜会李大人。”
韦执谊好歹四十几岁人了,杜黄裳还不成器的称呼,李诵不觉微微一笑。李大人就是李巽,李巽现在已经正式接替杜佑出任盐铁转运使,正月里杜佑请辞转运使获准,李巽就顺理成章的做了上去。不过韦执谊拜访李巽倒不是为了学习理财,而是了解湖南民情。李巽十几年前曾经任职湖南,正月十六日,任命李巽担任转运使的同时,任命韦执谊为湖南观察使。
如同年前传言的一样,新年以后,在朝廷用兵西川的同时,内部的人事开始了调整,除了韦执谊出官湖南外,前宰相,刑部尚书高郢外放潼关防御使,兵部尚书王绍出任洛阳尹,兵部尚书由陆贽接任,御史中丞卫次公出任陕虢观察使,李庸出任御史中丞。
如此多的中央大吏出官地方,而且都是重要的地方,不能不引发朝堂内外,街头巷尾许多评论家们的猜想,不过这种猜想是不能在明面上讲的。地方虽然重要,但是毕竟不如中央风光,某某失宠,某某得宠的小道消息不胫而走。当然看得明白的也有很多人,比如《春明外史》的一干人,但是《春明外史》毕竟不像后世报纸那么敏感,发表大篇社论,只是简单的在报纸上通报了一下。
这次中央高官出镇地方自然是有意图的,李诵在紫宸殿召见王绍的时候是这么说的:
“卿此去东都,务必好生经营,安抚民生,修葺城池战具,训练士卒。洛阳四战之地,淮西,汴宋,徐州、淄青、魏博、昭义、成德、荆南、山南东道等更要时刻留意。”
淮西吴少阳横亘在江南和关中之间,卡着朝廷的生命线,自从贞元年间讨伐失败后就是朝廷的一块心病,徐州靠近不臣藩镇,自从前任节度使后也一直摇摆不定,杜佑任淮南节度使时讨伐徐州失败后徐州离心倾向就更强了,汴宋节度使韩宏对朝廷恭恭敬敬,事实上心怀鬼胎,而昭义节度使卢从史也不是个好鸟。淄青、魏博、成德就不提了,其他各镇都有大大小小的问题。洛阳中唐后历来是朝廷官员养老的地方,但是王绍是去养老吗?李诵明显是希望王绍把洛阳当成是朝廷东进的枢纽来经营,王绍自然知道皇帝的意思,二月初一就出长安赴任了。
如果有人认为朝廷的调整到此为止的话,那就错了,永贞元年二月,在卸下盐铁转运使的担子不久,七十一岁的检校司空同平章事杜佑上书,再次以身体欠佳为由请求致仕,李诵考虑了良久,终于同意杜佑不再担任宰相,接替高郢担任刑部尚书。中唐起尚书只是一种荣誉职位,不再负责实事,杜佑自然感激不尽,而谁将出任宰相又成为了朝野关注的话题。
杜佑辞职的第二天,在皇帝召集几位重臣讨论后,当值的翰林学士李吉甫和裴垍同时收到了起草诏书的命令。将中央官员派到地方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实际提议者,这两天一直患得患失的翰林学士,知制诰李吉甫一打开命令,异常失落的情绪就充满了内心。为了保密,翰林学士起草诏书都是在隔开的小房间里,裴垍已经在对面的小房间里开始动笔了,李吉甫还呆呆地坐在小房间里,长吁短叹。李吉甫的声音很大,但是裴垍如同没有听到一样,奋笔疾书,书写的声音惊醒了李吉甫,翰林学士兼知制诰无奈的咽下苦涩,开始草诏。
命令上写着:李吉甫草诏,以中书侍郎武元衡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吉甫胸怀大志,辗转各地为官多年,也遭受过打击,心理素质倒也还不差,一抛开私心杂念,诏书立马就起草好了,不过走神时间太大,等他掀门帘走出小房间时,裴垍已经站在对面等候他一起去交诏了。李吉甫勉强挤了个抱歉的笑脸出来,那边裴垍从来不苟言笑的冷峻面孔上,已经露出了一丝温暖的微笑。裴垍称呼着李吉甫的字道:
“宏宪兄,恭喜了。”
李吉甫不禁一愣。屋外的云层里隐隐传来春雷阵阵,淅淅沥沥的雨声清脆悦耳,李吉甫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永贞元年二月初二日,门下侍郎武元衡,中书侍郎李吉甫同日拜相。
二月二,龙抬头。
裴垍的条子上写着的是:以翰林学士、知制诰李吉甫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命运在期盼已久的日子到来的时候,和李吉甫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不过这个玩笑对当事人来说未免太大了,一种巨大的知遇感和责任感涌上心头,以致于李吉甫无法承受这种惊喜,哽咽着握住裴垍的手道:
“弘中兄,吉甫从尚书郎流落远地,十几年才回来,回来就入禁署,现在才一年,后进人物,很少接纳认识,宰相的职责,应当选拔贤能才俊,可是吉甫现在懵然不知道哪些人有才干。您善于鉴别人才,现在的才俊,请您为我言之。”
裴垍道:
“敢不从命?”
说着找张桌子,俯身一气写了三十多个人名给李吉甫,中唐的一段佳话就此产生。
“老臣以为,我军新胜,士气正旺,正应当趁热打铁。”
不过他的意思显然不是进兵那么简单,李诵哈哈笑道:
“杜相现在说话也会绕弯子了,不就是赏赐吗?朕三四十万缗都快花出去了,还怕再花吗?”
杜黄裳顺手送出一记马屁,笑道:
“陛下圣明。”
李诵道:
“赏是要赏,不过也不能由着他们要,要不然打一次胜仗赏一次,他们还不得变着法地多打几次胜仗,看来上次刘澭挺管用的,这次也要想个办法速战速决。”
杜黄裳道:
“是。”
李诵今天心情好,说着说着就和杜黄裳拉起了家常,结果又谈到了韦执谊身上,杜黄裳道:
“那个不成器的现在倒还上进,这几日常去拜会李大人。”
韦执谊好歹四十几岁人了,杜黄裳还不成器的称呼,李诵不觉微微一笑。李大人就是李巽,李巽现在已经正式接替杜佑出任盐铁转运使,正月里杜佑请辞转运使获准,李巽就顺理成章的做了上去。不过韦执谊拜访李巽倒不是为了学习理财,而是了解湖南民情。李巽十几年前曾经任职湖南,正月十六日,任命李巽担任转运使的同时,任命韦执谊为湖南观察使。
如同年前传言的一样,新年以后,在朝廷用兵西川的同时,内部的人事开始了调整,除了韦执谊出官湖南外,前宰相,刑部尚书高郢外放潼关防御使,兵部尚书王绍出任洛阳尹,兵部尚书由陆贽接任,御史中丞卫次公出任陕虢观察使,李庸出任御史中丞。
如此多的中央大吏出官地方,而且都是重要的地方,不能不引发朝堂内外,街头巷尾许多评论家们的猜想,不过这种猜想是不能在明面上讲的。地方虽然重要,但是毕竟不如中央风光,某某失宠,某某得宠的小道消息不胫而走。当然看得明白的也有很多人,比如《春明外史》的一干人,但是《春明外史》毕竟不像后世报纸那么敏感,发表大篇社论,只是简单的在报纸上通报了一下。
这次中央高官出镇地方自然是有意图的,李诵在紫宸殿召见王绍的时候是这么说的:
“卿此去东都,务必好生经营,安抚民生,修葺城池战具,训练士卒。洛阳四战之地,淮西,汴宋,徐州、淄青、魏博、昭义、成德、荆南、山南东道等更要时刻留意。”
淮西吴少阳横亘在江南和关中之间,卡着朝廷的生命线,自从贞元年间讨伐失败后就是朝廷的一块心病,徐州靠近不臣藩镇,自从前任节度使后也一直摇摆不定,杜佑任淮南节度使时讨伐徐州失败后徐州离心倾向就更强了,汴宋节度使韩宏对朝廷恭恭敬敬,事实上心怀鬼胎,而昭义节度使卢从史也不是个好鸟。淄青、魏博、成德就不提了,其他各镇都有大大小小的问题。洛阳中唐后历来是朝廷官员养老的地方,但是王绍是去养老吗?李诵明显是希望王绍把洛阳当成是朝廷东进的枢纽来经营,王绍自然知道皇帝的意思,二月初一就出长安赴任了。
如果有人认为朝廷的调整到此为止的话,那就错了,永贞元年二月,在卸下盐铁转运使的担子不久,七十一岁的检校司空同平章事杜佑上书,再次以身体欠佳为由请求致仕,李诵考虑了良久,终于同意杜佑不再担任宰相,接替高郢担任刑部尚书。中唐起尚书只是一种荣誉职位,不再负责实事,杜佑自然感激不尽,而谁将出任宰相又成为了朝野关注的话题。
杜佑辞职的第二天,在皇帝召集几位重臣讨论后,当值的翰林学士李吉甫和裴垍同时收到了起草诏书的命令。将中央官员派到地方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实际提议者,这两天一直患得患失的翰林学士,知制诰李吉甫一打开命令,异常失落的情绪就充满了内心。为了保密,翰林学士起草诏书都是在隔开的小房间里,裴垍已经在对面的小房间里开始动笔了,李吉甫还呆呆地坐在小房间里,长吁短叹。李吉甫的声音很大,但是裴垍如同没有听到一样,奋笔疾书,书写的声音惊醒了李吉甫,翰林学士兼知制诰无奈的咽下苦涩,开始草诏。
命令上写着:李吉甫草诏,以中书侍郎武元衡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吉甫胸怀大志,辗转各地为官多年,也遭受过打击,心理素质倒也还不差,一抛开私心杂念,诏书立马就起草好了,不过走神时间太大,等他掀门帘走出小房间时,裴垍已经站在对面等候他一起去交诏了。李吉甫勉强挤了个抱歉的笑脸出来,那边裴垍从来不苟言笑的冷峻面孔上,已经露出了一丝温暖的微笑。裴垍称呼着李吉甫的字道:
“宏宪兄,恭喜了。”
李吉甫不禁一愣。屋外的云层里隐隐传来春雷阵阵,淅淅沥沥的雨声清脆悦耳,李吉甫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永贞元年二月初二日,门下侍郎武元衡,中书侍郎李吉甫同日拜相。
二月二,龙抬头。
裴垍的条子上写着的是:以翰林学士、知制诰李吉甫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命运在期盼已久的日子到来的时候,和李吉甫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不过这个玩笑对当事人来说未免太大了,一种巨大的知遇感和责任感涌上心头,以致于李吉甫无法承受这种惊喜,哽咽着握住裴垍的手道:
“弘中兄,吉甫从尚书郎流落远地,十几年才回来,回来就入禁署,现在才一年,后进人物,很少接纳认识,宰相的职责,应当选拔贤能才俊,可是吉甫现在懵然不知道哪些人有才干。您善于鉴别人才,现在的才俊,请您为我言之。”
裴垍道:
“敢不从命?”
说着找张桌子,俯身一气写了三十多个人名给李吉甫,中唐的一段佳话就此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