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光猛杀气腾腾。毫无疑问,他是要在川中立威了,既然蜀军大部分已经被调了出来,那么灭蜀已经不成什么问题了。真正的问题不是孟昶要不要抵抗,而是在楚国推行自己政策的时候,那么蜀中的豪强地主们,会不会赞同,他们会不会铤而走险的造反。因此,马光猛准备杀一儆百,甚至是杀十儆百!
“那大帅准备派遣何人入蜀呢?”钟允章问道,毫无疑问,入蜀之后,处理川中政务的是钟允章自己,可是,这统兵大将却绝对不会是马光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马光猛这人眼光很高,灭蜀固然是大功劳,可是,马光猛未必放在心上,他一副心思都集中在北伐上面,如果不是西路军军队数量较少,他恐怕已经向关中进军了。当然了,即使是马光猛不入蜀国,那入蜀的功劳簿上也不可能少了他哪一份。
既然马光猛不去,那入蜀想必就是马光猛麾下三员大将申屠从坚、周行逢、卢绛中的一个人。马光猛看了眼钟允章,他笑了一下,说道:“刚才钟大人不是推荐了卢绛嘛,那就让卢绛率军入蜀吧。”
钟允章见马光猛看了自己一眼,心中猜测马光猛肯定是认为自己和卢绛关系好,他连忙解释道:“其实蜀国现在形同虚设,不管是派哪位将军都可以旗开得胜的!”钟允章给自己辩驳了一句。刚才确实是自己推荐的卢绛,可那并不代表自己和卢绛关系紧密,而是因为卢绛在金州,而申屠从坚、周兴奋则在凤翔,现在这两个人呢都立下了军功,而卢绛则紧紧是驻守金州。为了平衡期间,派遣卢绛出兵川中也是非常合适的。再说了,如果派那两个人入川的话,军队又要从陇右移动到汉中去,这一来不容易保密,二来也是让军队来回跑,三来更是削弱了陇右的军力。
马光猛呵呵一笑道:“钟大人,我现在就行文金州,让卢绛率领两万人马进入汉中,到了汉中之后,再让他化零为整,钟大人就跟着卢将军,一旦拿下川中,这安抚工作,可就全靠钟大人您了!”
钟允章点了点头。
---
钟允章连夜从凤翔回到了兴元府(今汉中市),过了两天,卢绛就带领着人马从金州赶来。一路上虽然有蜀国的少量军队驻守,可是并没有任何人提出来要检查楚军的人数、装备等。想必大蜀北路都招讨韩保正恐怕早就下达命令了。
为了彰显自己的功劳,韩保正和马光猛就泾州的归属问题,达成了一系列的幕后交易,有些事情孟昶是同意的,而孟昶不同意的事情则自己利用职权悄悄的做。毕竟,现在是北伐进行时,整个兴元府一带都除灾韩保正的管理之下,这家伙狐假虎威一下,却确实不怕别人来找茬。
卢绛和钟允章接上头之后,派出一队人马和运送军粮的百姓一起向凤翔进发,这么一来,莫说没有人去关注楚军的数量,就算有人去关注,一时半会儿也发现不了什么。其余的人马,卢绛自然是分散成一都一都(250人),换上衣衫,向成都进发。
这一路上通过顺顺利利的通过了利州(今四川绵阳)、剑州(今四川剑阁)、绵州(今四川绵阳),来到了成都城下。他们能够这么顺利,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运粮的百姓往来不绝,让地方官员根本就不愿意去清查人口,也无法清查,另一方面,北伐形势一片大好,让孟昶又调派了蜀军北上,造成了蜀中极度空虚。当然了,还有第三方面的原因,那就是赵季札以维护盟约的名义,悄悄的对这三地施加压力,造成他们他部门追究来往百姓。不然的话,想做的这么隐蔽,难度可就大了。
“钟大人,现在已经到了成都城,您觉得该怎么办呢?”卢绛问道。当然他并没有让钟允章拿主意的意思,不过这人毕竟级别上比自己高上几级,有他在,卢绛不管从那方面都要谦让一些,都要让钟允章过得去面子才行。这就是官场的礼节了。当然,卢绛也不用担心钟允章越权指挥,因为这是大忌,如果钟允章真的要越权指挥的话,那。。。那他在政治上面就太不成熟了。当然了,如果他卢绛战死了,那么以钟允章这么高的级别,倒是有可能抓过军事指挥权的!
果然,钟允章呵呵一笑,道:“卢将军,这是你的特长,还是你来指挥吧,不过,咱们不等人来齐了吗?”这次行军毕竟是分散行军,钟允章走的靠前面一些,现在集中军队恐怕连一万人都不到,这。。。这能冲击成都城吗?虽然现在的成都城还开着大门呢!
“呵呵,我留下了一些军队去对付绵州、剑州、利州,能到成都城下的也就这15000人马。现在已经到了8000人,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可是很招人耳目的,如果万一被人发现了,咱们可就彻底被动了!”
钟允章楞了一下,卢绛说的确实有理啊。五代的时候,老百姓根本就没有游行示威的习惯,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而且还都是外乡人,一旦露馅了,只要孟昶把成都城一关,卢绛的军队除了抢老百姓粮食之外,想支撑下去可就困难了。
“那。。。那就这样冲锋吗?”钟允章问道,忽然,他撇了撇嘴,对面这卢绛也号称是智将,怎么可能用这种愚蠢的方法啊,看到黑压压的一群人,就算是笨蛋也会关城门吧。能蜀军真的是蠢到了这种境地?而且这种风格也不是卢绛的作风,换成是申屠从坚还差不多,果然,卢绛摇了摇头,一本正经的说道:“末将的意思是先派人马控制住两个城门,然后再派大军跟紧。您觉得这样合适吗?”
“呵呵,这倒是一个稳妥的法子!”钟允章点了点头。
-----
“赵爱卿,军粮器械都还够用吗?”孟昶问赵季札道。这几天孟昶挺高兴的,为什么?因为蜀军拿下了泾州城,虽然这实际情况并不是这个样子,但是韩保正的奏章是则是连战连捷,先拿下灵台县,又经过了泾水大战,最后是泾州城大战,三番大战终于拿下了泾州城,击溃了王振益的部队。孟昶远在后方,闻讯大喜过望,还真的有了北伐夺取关中的心思,所以他才大派军队粮草,支援韩保正。而赵季札就负责调派运送粮草。正因为赵季札有这个权利,所以他才能够下命令打压利州等地,让他们不能盘查来往百姓!
五代的时候,交通多不方便啊,很多老百姓一辈子恐怕都没有去过县城一次,所以,这些百姓对外乡人是敏感的,可是外乡人到底是哪里的人,单单从口音上他们可分辨不出来。毕竟,丫就没有听过多少种口音。所以楚军一路上只是被人认为是外乡人,至于是哪里的外乡人,基本上没几个人知道的。
赵季札最近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日子过的很舒服。对于韩保正的连战连捷,赵季札心里面清楚的很,老子亲自出征,对上周军都不可能连战连胜,就你小小的韩保正,也能够连战连胜,这里面肯定是有猫腻的吧。不过,赵季札却没有怂恿皇帝孟昶查一查韩保正的意思,即便是张廷伟弹劾的奏章送到了赵季札的手里,赵季札也没有大查特查的意思。为什么呢?既然张廷伟弹劾韩保正统军无能,那么蜀军能打下来泾州城吗?这韩保正肯定是和楚军做了什么交易啊。这么一来,韩保正和楚军的关系必然密切了,到时候想出其不意的阴一下韩保正,那可就方便的多了!
当然了,这并不能让赵季札忘记自己的职责,就是为了进一步的祸害蜀国政权。赵季札说道:“陛下,官道狭窄,自古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臣虽然调拨了很多百姓,可是运粮的速度还是非常的缓慢的!”赵季札想了想,继续说道:“臣以为应该让沿途各地的官员们能够进一步的放松查核,并且配合大军运粮。”
“陛下。。。陛下,大事不好了!”一个太监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生生的打断了两个人的谈话,赵季札脸色一下子就阴沉了下来:“黄宇,怎么这么慌慌张张的,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啊!”
“哎呀,赵相,陛下,有一个军队打进成都城来了!”那太监喘着粗气说道。
“什么?”赵季札大惊声色,他连忙问道:“是哪里来什么军队?”
“我。。。我不知道啊,就听说有军队杀进城来了,冲着皇宫已经冲了过来了!”太监一脸的无奈!
见赵季札还要问,孟昶赶紧说道:“赵爱卿,你。。。你赶紧调集禁军,守住皇宫!”
“是!”赵季札深施一礼,匆匆忙忙的走了,他走了两步,突然转过身来,说道:“陛下,这。。。这要你用了大印才行吧。臣空口传旨可是掉不动禁军的啊!”
“哦。。。是。。。是啊!我都糊涂了!”孟昶说道。
正在这个时候,就听到一阵喧闹声从远及近的传来。
“那大帅准备派遣何人入蜀呢?”钟允章问道,毫无疑问,入蜀之后,处理川中政务的是钟允章自己,可是,这统兵大将却绝对不会是马光猛。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马光猛这人眼光很高,灭蜀固然是大功劳,可是,马光猛未必放在心上,他一副心思都集中在北伐上面,如果不是西路军军队数量较少,他恐怕已经向关中进军了。当然了,即使是马光猛不入蜀国,那入蜀的功劳簿上也不可能少了他哪一份。
既然马光猛不去,那入蜀想必就是马光猛麾下三员大将申屠从坚、周行逢、卢绛中的一个人。马光猛看了眼钟允章,他笑了一下,说道:“刚才钟大人不是推荐了卢绛嘛,那就让卢绛率军入蜀吧。”
钟允章见马光猛看了自己一眼,心中猜测马光猛肯定是认为自己和卢绛关系好,他连忙解释道:“其实蜀国现在形同虚设,不管是派哪位将军都可以旗开得胜的!”钟允章给自己辩驳了一句。刚才确实是自己推荐的卢绛,可那并不代表自己和卢绛关系紧密,而是因为卢绛在金州,而申屠从坚、周兴奋则在凤翔,现在这两个人呢都立下了军功,而卢绛则紧紧是驻守金州。为了平衡期间,派遣卢绛出兵川中也是非常合适的。再说了,如果派那两个人入川的话,军队又要从陇右移动到汉中去,这一来不容易保密,二来也是让军队来回跑,三来更是削弱了陇右的军力。
马光猛呵呵一笑道:“钟大人,我现在就行文金州,让卢绛率领两万人马进入汉中,到了汉中之后,再让他化零为整,钟大人就跟着卢将军,一旦拿下川中,这安抚工作,可就全靠钟大人您了!”
钟允章点了点头。
---
钟允章连夜从凤翔回到了兴元府(今汉中市),过了两天,卢绛就带领着人马从金州赶来。一路上虽然有蜀国的少量军队驻守,可是并没有任何人提出来要检查楚军的人数、装备等。想必大蜀北路都招讨韩保正恐怕早就下达命令了。
为了彰显自己的功劳,韩保正和马光猛就泾州的归属问题,达成了一系列的幕后交易,有些事情孟昶是同意的,而孟昶不同意的事情则自己利用职权悄悄的做。毕竟,现在是北伐进行时,整个兴元府一带都除灾韩保正的管理之下,这家伙狐假虎威一下,却确实不怕别人来找茬。
卢绛和钟允章接上头之后,派出一队人马和运送军粮的百姓一起向凤翔进发,这么一来,莫说没有人去关注楚军的数量,就算有人去关注,一时半会儿也发现不了什么。其余的人马,卢绛自然是分散成一都一都(250人),换上衣衫,向成都进发。
这一路上通过顺顺利利的通过了利州(今四川绵阳)、剑州(今四川剑阁)、绵州(今四川绵阳),来到了成都城下。他们能够这么顺利,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运粮的百姓往来不绝,让地方官员根本就不愿意去清查人口,也无法清查,另一方面,北伐形势一片大好,让孟昶又调派了蜀军北上,造成了蜀中极度空虚。当然了,还有第三方面的原因,那就是赵季札以维护盟约的名义,悄悄的对这三地施加压力,造成他们他部门追究来往百姓。不然的话,想做的这么隐蔽,难度可就大了。
“钟大人,现在已经到了成都城,您觉得该怎么办呢?”卢绛问道。当然他并没有让钟允章拿主意的意思,不过这人毕竟级别上比自己高上几级,有他在,卢绛不管从那方面都要谦让一些,都要让钟允章过得去面子才行。这就是官场的礼节了。当然,卢绛也不用担心钟允章越权指挥,因为这是大忌,如果钟允章真的要越权指挥的话,那。。。那他在政治上面就太不成熟了。当然了,如果他卢绛战死了,那么以钟允章这么高的级别,倒是有可能抓过军事指挥权的!
果然,钟允章呵呵一笑,道:“卢将军,这是你的特长,还是你来指挥吧,不过,咱们不等人来齐了吗?”这次行军毕竟是分散行军,钟允章走的靠前面一些,现在集中军队恐怕连一万人都不到,这。。。这能冲击成都城吗?虽然现在的成都城还开着大门呢!
“呵呵,我留下了一些军队去对付绵州、剑州、利州,能到成都城下的也就这15000人马。现在已经到了8000人,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可是很招人耳目的,如果万一被人发现了,咱们可就彻底被动了!”
钟允章楞了一下,卢绛说的确实有理啊。五代的时候,老百姓根本就没有游行示威的习惯,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而且还都是外乡人,一旦露馅了,只要孟昶把成都城一关,卢绛的军队除了抢老百姓粮食之外,想支撑下去可就困难了。
“那。。。那就这样冲锋吗?”钟允章问道,忽然,他撇了撇嘴,对面这卢绛也号称是智将,怎么可能用这种愚蠢的方法啊,看到黑压压的一群人,就算是笨蛋也会关城门吧。能蜀军真的是蠢到了这种境地?而且这种风格也不是卢绛的作风,换成是申屠从坚还差不多,果然,卢绛摇了摇头,一本正经的说道:“末将的意思是先派人马控制住两个城门,然后再派大军跟紧。您觉得这样合适吗?”
“呵呵,这倒是一个稳妥的法子!”钟允章点了点头。
-----
“赵爱卿,军粮器械都还够用吗?”孟昶问赵季札道。这几天孟昶挺高兴的,为什么?因为蜀军拿下了泾州城,虽然这实际情况并不是这个样子,但是韩保正的奏章是则是连战连捷,先拿下灵台县,又经过了泾水大战,最后是泾州城大战,三番大战终于拿下了泾州城,击溃了王振益的部队。孟昶远在后方,闻讯大喜过望,还真的有了北伐夺取关中的心思,所以他才大派军队粮草,支援韩保正。而赵季札就负责调派运送粮草。正因为赵季札有这个权利,所以他才能够下命令打压利州等地,让他们不能盘查来往百姓!
五代的时候,交通多不方便啊,很多老百姓一辈子恐怕都没有去过县城一次,所以,这些百姓对外乡人是敏感的,可是外乡人到底是哪里的人,单单从口音上他们可分辨不出来。毕竟,丫就没有听过多少种口音。所以楚军一路上只是被人认为是外乡人,至于是哪里的外乡人,基本上没几个人知道的。
赵季札最近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日子过的很舒服。对于韩保正的连战连捷,赵季札心里面清楚的很,老子亲自出征,对上周军都不可能连战连胜,就你小小的韩保正,也能够连战连胜,这里面肯定是有猫腻的吧。不过,赵季札却没有怂恿皇帝孟昶查一查韩保正的意思,即便是张廷伟弹劾的奏章送到了赵季札的手里,赵季札也没有大查特查的意思。为什么呢?既然张廷伟弹劾韩保正统军无能,那么蜀军能打下来泾州城吗?这韩保正肯定是和楚军做了什么交易啊。这么一来,韩保正和楚军的关系必然密切了,到时候想出其不意的阴一下韩保正,那可就方便的多了!
当然了,这并不能让赵季札忘记自己的职责,就是为了进一步的祸害蜀国政权。赵季札说道:“陛下,官道狭窄,自古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臣虽然调拨了很多百姓,可是运粮的速度还是非常的缓慢的!”赵季札想了想,继续说道:“臣以为应该让沿途各地的官员们能够进一步的放松查核,并且配合大军运粮。”
“陛下。。。陛下,大事不好了!”一个太监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生生的打断了两个人的谈话,赵季札脸色一下子就阴沉了下来:“黄宇,怎么这么慌慌张张的,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啊!”
“哎呀,赵相,陛下,有一个军队打进成都城来了!”那太监喘着粗气说道。
“什么?”赵季札大惊声色,他连忙问道:“是哪里来什么军队?”
“我。。。我不知道啊,就听说有军队杀进城来了,冲着皇宫已经冲了过来了!”太监一脸的无奈!
见赵季札还要问,孟昶赶紧说道:“赵爱卿,你。。。你赶紧调集禁军,守住皇宫!”
“是!”赵季札深施一礼,匆匆忙忙的走了,他走了两步,突然转过身来,说道:“陛下,这。。。这要你用了大印才行吧。臣空口传旨可是掉不动禁军的啊!”
“哦。。。是。。。是啊!我都糊涂了!”孟昶说道。
正在这个时候,就听到一阵喧闹声从远及近的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