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局势就犹如一盘棋一样,下对步骤,那就一劳永逸了,强大的伪周很有可能就在楚军的冲锋号角下灰飞烟灭了,可是,如果下错了棋子,这大好局面,很可能就断送了。这两天赵普最担心就是马云志高意满、骄傲自大,担心他在胜利面前不冷静,可是听了马云这一席话,赵普彻底放松了下来。
第二天,八万楚军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出宋州,直扑汴京而去。
于此差不多的时间,关中地区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军事部署。
西风漫卷,黄沙扑面。长安城外,秋韵十足。十里长亭处,站着一队达官贵人,正翘首北忘,仿佛正在等着什么人似的。这群人为首的一个就是晋王郭荣。自从砀山大败的消息快马传来之后,郭荣的心就一直沉甸甸的。和朝臣议论纷纷的汴京相似,关中的文官们也在不断的向郭荣进言,有的主张立刻出兵救援君父,解救汴京的危局,而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不管楚军是不是要进攻汴京,汴京的防守力量总是薄弱的,将关中军队西移到汴京,也是必要的。有的则主张先破蜀国,如果楚军进攻汴京,就让他们囤积在汴京坚固的城墙之下,等我军击败蜀国之后,在出关解救汴京危局,那个时候,楚军也已经师老人疲了。有的则秘密的献言,锁潼关以自守,让出河南、河北之地,让楚国和河东的刘崇已经契丹人狗咬狗去,我们退居于一偶之地,这么一来天下争斗的焦点就从大周的身上,转移到了楚国的身上。而楚国不仅没有理由继续号召天下,共讨我大周,而且楚国组建的这个联盟,也有彻底倒塌的趋势。
在这众说纷纭之中,郭荣一方面命令军队的将领,尽兴军事动员,另一方面则命令文官们加快关中的屯田计划,同时筹措军粮、军械,这么一来,文武官员都被这几道命令能到政务、军务繁忙,也就没有谁有闲工夫跑来聒噪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王朴随军返回长安。、
虽然郭荣内心里已经拿定了主意,可是他对王朴的信任,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信任,等王朴回来之后,立刻就找见了这位风尘仆仆的心腹重臣,而王朴也早就猜到郭荣会有这么一问,他笑道:“王爷,老子曾经说过‘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以’,眼下看起来咱们大周陷入危局,其实以在下看,我们大周安如磐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国家实力犹在,咱们大周精兵三十多万,砀山虽然败了,可是还有二十多万虎贲二郎,而楚军呢?他们出动的精锐军队,充其量不过十五万人,嘿嘿,这么一算,咱们两国其实还是势均力敌的。可是,为什么现在看起来咱们大周危机重重呢?其中的关键在于,徐州掌控在了楚国的手里,徐州距离汴京实在是太近了,砀山一败,宋州登时就无险可守,楚军的兵锋就直趋汴京了。”
“王先生,如果我是马云,就会立刻出兵包围汴京,趁势攻取,如果不能攻取则围城打援,总之在汴京附近和咱们大周决战。这么有力的形势,楚国又不是没有人才,他们不可能看不出,马云不可能看不出啊。你说砀山之败对军力上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这点我信,可是你说咱们大周安如磐石,我。。。可有什么理由吗?”郭荣忧心的说道。
“王爷,您觉得出兵汴京对楚国是上策,而我却觉得是下策,不。。。是下策中的下策。只要怎么调配得当,楚国必败无疑。”王朴为郭荣打气道,现在局势有恶化的可能,楚国里面能人不少,战争瞬息万变,谁也没有胆子打包票,楚国必败。可是,如果不这么说,郭荣心中的压力相比更大了,万一他动摇了,那么大周可就真的完了。
“这。。。这是为什么啊?”
“因为水土不服。这水土不服不是真的衣食住行。楚军多是步兵,这在砀山、徐州这样的地方还是有一定的战斗力的,可是汴京却是一块大平原,您不会不知道骑兵对步兵的优势有多么大了吧。楚军的实力和当年后晋的河北军相当,可是面对契丹人的铁骑,河北军可以说败得是一塌糊涂。只要我们用骑兵冲锋,楚军是万难抵挡的。”
“不见得,不见得,楚军当年可是曾将在南阳击败契丹军的,他们对付骑兵还是有一套办法的。”
“他们的办法,不就是分流嘛。他们怕骑兵冲锋起来之后,冲垮自己的阵型,于是在阵型的最前面放了一些重甲军士,以他们为柱,像桥柱那样将河水分为几股,是骑兵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对这一点,微臣已经想好了对策。”王朴笑呵呵的说道。
听了王朴的话,郭荣的信心也增强了几分,而现在,郭荣则要等一个人,希望从那个人的嘴里面也听到同样的话。那个人就是赵匡胤。要说行军打仗,赵匡胤甚至比王朴还要厉害上三分,只不过王朴是全才,不仅通晓军事,还善于理正,而赵匡胤仅仅是一个大将而已。
不大会儿功夫,极北的地方似乎变得有些模糊了起来,想必是马队经过时扬起的风沙吧。那马军速度极快,转眼之间就能看到军中高举的旗帜,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赵”,七弟果然回来了。
此时军情紧急,两人见面之后,再也不想上次那么寒暄客气。郭荣抓着赵匡胤的手臂,亲自扶他上马,然后自己也骑上一匹马,说道:“七弟,咱们今天不进长安,去西郊的军营看看如何?”
赵匡胤点点头,现在是什么时候了,哪还有什么闲工夫进城和什么接风酒。如果他是马云,在砀山大捷之后,根本就不去攻打什么宋州,直接选派3万精锐军队,日夜兼程,秘密前往汴京,趁汴京刚刚接到噩耗,上下不安的时候,突然攻城,现在的汴京城,说不定已经是楚国的了。马云虽然没有这么做,可是攻克宋州也没有花费太长的时间,如果马云战场嗅觉敏锐,现在也应该兵临汴京城下了。一旦汴京失守,大周可就危险了。
在南下之前,史虚白就给他分析过形势:砀山之胜负,是一场战役的胜负,说白了也就是局部战争;而汴京能不能守住,则决定了全局的走势,一定程度上,带有着大决战的意味,只不过这场大决战,大周输了就全完了,楚国输了,它还可以卷土重来。
而汴京能守住,则有下面几个情况,最理想当然是,楚军的主力集中在汴京,可是在短期内却不能攻下,等到关中援军到达之后,将楚军彻底击败,收复宋州等地。最让人担忧的则是,楚军一点都没有攻击汴京的意思,只是派遣少量军队在汴京附近骚扰,或者派遣其骑兵,在汴京一带趁火打劫,而主力则南下会同丁思瑾,在蔡州消灭王殷部。这么一来,大周在南线的军事力量,可就荡然无存了。而大周在河南之地,也就仅仅剩下汴京和洛阳两个据点了,大周就彻底陷入被动了,这样的打击绝对不是三五年能恢复的,更何况,到了那个时候刘崇和契丹会不会趁火打劫,都变得不可预测了。最让人无奈的则是,楚军的主力突然向东转移,进攻京东地区,因为京东的兵马不多,拿下整个京东只是时间问题,到了那个时候,大周的河南河北都处于楚国的兵锋之下,万一楚国摆出一副持久战的架势,大周可就有点吃不消了。
如果白衣军还没有到达汴京,可汴京已经失守了,那么情况就变得复杂了。汴京一丢,洛阳的地位就凸显了出来,只要洛阳掌握在大周的手里,那么就可以以洛阳为基地,利用大周的骑兵,在中原大地上往来奔驰,让宋州、许州、陈州、蔡州、毫州、汴州、郑州全部变为战场。楚国可以养活一个徐州,让徐州百姓不耕种,只备战,可是楚国难道还能养活整个中原的百姓,让他们不耕种,只备战吗?这还不算最差的,最差的,最不理想的,则是河北、河中也丢了,到了那个时候,单单靠关中,怎么可能对抗的了楚国呢?或许,河东的刘崇会和楚国有矛盾,可是契丹人却不一定会和楚国有矛盾。要知道,楚国和契丹的关系一直都比较和睦,远交近攻嘛。
而对于赵匡胤来说,要想从这场战争中建功立业,那么必须要赶在汴京失陷之前,将白衣军击溃,没有比击败楚军更大的军功了。楚军训练有素,将领们也比较明智,要想击败楚军的话,其实只有一条路,就像楚军抓住郭崇的心理一样,抓住楚军的心理。而楚军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情呢?如果楚军包围了汴京,那么他最想做的,肯定是攻克汴京了。如果让楚军认为自己能够安全的进攻汴京,那么白衣军的机会就来了。
第二天,八万楚军雄赳赳气昂昂的走出宋州,直扑汴京而去。
于此差不多的时间,关中地区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军事部署。
西风漫卷,黄沙扑面。长安城外,秋韵十足。十里长亭处,站着一队达官贵人,正翘首北忘,仿佛正在等着什么人似的。这群人为首的一个就是晋王郭荣。自从砀山大败的消息快马传来之后,郭荣的心就一直沉甸甸的。和朝臣议论纷纷的汴京相似,关中的文官们也在不断的向郭荣进言,有的主张立刻出兵救援君父,解救汴京的危局,而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不管楚军是不是要进攻汴京,汴京的防守力量总是薄弱的,将关中军队西移到汴京,也是必要的。有的则主张先破蜀国,如果楚军进攻汴京,就让他们囤积在汴京坚固的城墙之下,等我军击败蜀国之后,在出关解救汴京危局,那个时候,楚军也已经师老人疲了。有的则秘密的献言,锁潼关以自守,让出河南、河北之地,让楚国和河东的刘崇已经契丹人狗咬狗去,我们退居于一偶之地,这么一来天下争斗的焦点就从大周的身上,转移到了楚国的身上。而楚国不仅没有理由继续号召天下,共讨我大周,而且楚国组建的这个联盟,也有彻底倒塌的趋势。
在这众说纷纭之中,郭荣一方面命令军队的将领,尽兴军事动员,另一方面则命令文官们加快关中的屯田计划,同时筹措军粮、军械,这么一来,文武官员都被这几道命令能到政务、军务繁忙,也就没有谁有闲工夫跑来聒噪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王朴随军返回长安。、
虽然郭荣内心里已经拿定了主意,可是他对王朴的信任,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信任,等王朴回来之后,立刻就找见了这位风尘仆仆的心腹重臣,而王朴也早就猜到郭荣会有这么一问,他笑道:“王爷,老子曾经说过‘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以’,眼下看起来咱们大周陷入危局,其实以在下看,我们大周安如磐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国家实力犹在,咱们大周精兵三十多万,砀山虽然败了,可是还有二十多万虎贲二郎,而楚军呢?他们出动的精锐军队,充其量不过十五万人,嘿嘿,这么一算,咱们两国其实还是势均力敌的。可是,为什么现在看起来咱们大周危机重重呢?其中的关键在于,徐州掌控在了楚国的手里,徐州距离汴京实在是太近了,砀山一败,宋州登时就无险可守,楚军的兵锋就直趋汴京了。”
“王先生,如果我是马云,就会立刻出兵包围汴京,趁势攻取,如果不能攻取则围城打援,总之在汴京附近和咱们大周决战。这么有力的形势,楚国又不是没有人才,他们不可能看不出,马云不可能看不出啊。你说砀山之败对军力上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这点我信,可是你说咱们大周安如磐石,我。。。可有什么理由吗?”郭荣忧心的说道。
“王爷,您觉得出兵汴京对楚国是上策,而我却觉得是下策,不。。。是下策中的下策。只要怎么调配得当,楚国必败无疑。”王朴为郭荣打气道,现在局势有恶化的可能,楚国里面能人不少,战争瞬息万变,谁也没有胆子打包票,楚国必败。可是,如果不这么说,郭荣心中的压力相比更大了,万一他动摇了,那么大周可就真的完了。
“这。。。这是为什么啊?”
“因为水土不服。这水土不服不是真的衣食住行。楚军多是步兵,这在砀山、徐州这样的地方还是有一定的战斗力的,可是汴京却是一块大平原,您不会不知道骑兵对步兵的优势有多么大了吧。楚军的实力和当年后晋的河北军相当,可是面对契丹人的铁骑,河北军可以说败得是一塌糊涂。只要我们用骑兵冲锋,楚军是万难抵挡的。”
“不见得,不见得,楚军当年可是曾将在南阳击败契丹军的,他们对付骑兵还是有一套办法的。”
“他们的办法,不就是分流嘛。他们怕骑兵冲锋起来之后,冲垮自己的阵型,于是在阵型的最前面放了一些重甲军士,以他们为柱,像桥柱那样将河水分为几股,是骑兵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对这一点,微臣已经想好了对策。”王朴笑呵呵的说道。
听了王朴的话,郭荣的信心也增强了几分,而现在,郭荣则要等一个人,希望从那个人的嘴里面也听到同样的话。那个人就是赵匡胤。要说行军打仗,赵匡胤甚至比王朴还要厉害上三分,只不过王朴是全才,不仅通晓军事,还善于理正,而赵匡胤仅仅是一个大将而已。
不大会儿功夫,极北的地方似乎变得有些模糊了起来,想必是马队经过时扬起的风沙吧。那马军速度极快,转眼之间就能看到军中高举的旗帜,上面写着一个大大的“赵”,七弟果然回来了。
此时军情紧急,两人见面之后,再也不想上次那么寒暄客气。郭荣抓着赵匡胤的手臂,亲自扶他上马,然后自己也骑上一匹马,说道:“七弟,咱们今天不进长安,去西郊的军营看看如何?”
赵匡胤点点头,现在是什么时候了,哪还有什么闲工夫进城和什么接风酒。如果他是马云,在砀山大捷之后,根本就不去攻打什么宋州,直接选派3万精锐军队,日夜兼程,秘密前往汴京,趁汴京刚刚接到噩耗,上下不安的时候,突然攻城,现在的汴京城,说不定已经是楚国的了。马云虽然没有这么做,可是攻克宋州也没有花费太长的时间,如果马云战场嗅觉敏锐,现在也应该兵临汴京城下了。一旦汴京失守,大周可就危险了。
在南下之前,史虚白就给他分析过形势:砀山之胜负,是一场战役的胜负,说白了也就是局部战争;而汴京能不能守住,则决定了全局的走势,一定程度上,带有着大决战的意味,只不过这场大决战,大周输了就全完了,楚国输了,它还可以卷土重来。
而汴京能守住,则有下面几个情况,最理想当然是,楚军的主力集中在汴京,可是在短期内却不能攻下,等到关中援军到达之后,将楚军彻底击败,收复宋州等地。最让人担忧的则是,楚军一点都没有攻击汴京的意思,只是派遣少量军队在汴京附近骚扰,或者派遣其骑兵,在汴京一带趁火打劫,而主力则南下会同丁思瑾,在蔡州消灭王殷部。这么一来,大周在南线的军事力量,可就荡然无存了。而大周在河南之地,也就仅仅剩下汴京和洛阳两个据点了,大周就彻底陷入被动了,这样的打击绝对不是三五年能恢复的,更何况,到了那个时候刘崇和契丹会不会趁火打劫,都变得不可预测了。最让人无奈的则是,楚军的主力突然向东转移,进攻京东地区,因为京东的兵马不多,拿下整个京东只是时间问题,到了那个时候,大周的河南河北都处于楚国的兵锋之下,万一楚国摆出一副持久战的架势,大周可就有点吃不消了。
如果白衣军还没有到达汴京,可汴京已经失守了,那么情况就变得复杂了。汴京一丢,洛阳的地位就凸显了出来,只要洛阳掌握在大周的手里,那么就可以以洛阳为基地,利用大周的骑兵,在中原大地上往来奔驰,让宋州、许州、陈州、蔡州、毫州、汴州、郑州全部变为战场。楚国可以养活一个徐州,让徐州百姓不耕种,只备战,可是楚国难道还能养活整个中原的百姓,让他们不耕种,只备战吗?这还不算最差的,最差的,最不理想的,则是河北、河中也丢了,到了那个时候,单单靠关中,怎么可能对抗的了楚国呢?或许,河东的刘崇会和楚国有矛盾,可是契丹人却不一定会和楚国有矛盾。要知道,楚国和契丹的关系一直都比较和睦,远交近攻嘛。
而对于赵匡胤来说,要想从这场战争中建功立业,那么必须要赶在汴京失陷之前,将白衣军击溃,没有比击败楚军更大的军功了。楚军训练有素,将领们也比较明智,要想击败楚军的话,其实只有一条路,就像楚军抓住郭崇的心理一样,抓住楚军的心理。而楚军最想做的是什么事情呢?如果楚军包围了汴京,那么他最想做的,肯定是攻克汴京了。如果让楚军认为自己能够安全的进攻汴京,那么白衣军的机会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