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单从砀山一战上看,楚军出动时间不满一月,应该是士气正盛的时候。说楚军是‘强弩之末’的话,似乎有点异想天开。其实不然,陛下,您也是久经沙场的名将了,您也知道‘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 三而竭。’,作战嘛,全凭着一股子勇气,所以,咱们练兵的时候,不仅仅是锻炼武技,培养军士逞强斗狠,却又不让他们私斗,让他们心里永远憋着一股子劲儿。陛下,您说这是为了什么啊?”
郭威笑了:“这是因为好钢要用到刀刃上,让他们把心中的狠辣之劲,用到战场上去啊!”
“对啊。陛下,这才是统兵之道。可是,楚国却是截然不同。自马云即位一来,八年时间里,征战不休,地盘虽然一扩再扩,可是军队没有得到过较长时间的休整,军队厌战啊!所以,臣才说楚军是强弩之末。”
如果是太平时节,王峻这些话很可能就蒙骗了那些没见过世面的君主们。可是郭威是谁?他是从死人堆里面爬出来的,常年的疆场厮杀,让他对军队和军士非常的了解。郭威犹疑的瞥了眼王峻,只见王峻滔滔不绝,颇为得意的说道:“马云以疲敝之兵,发动砀山之战,虽然胜利了,可是那也是险胜。如果他们不是占有了地利,想击溃郭崇的部队,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如果,他们要进攻汴京的话,只要我们固守上一段日子,楚军厌战情绪强烈,时日已久,士气低迷,等咱们的援军到了,楚军是必败无疑的。”
望着王峻有些期盼的眼睛,郭威沉吟不语。王峻说的这些东西,在他看来,没有一句话是实用价值的。不错,楚国自马云即位以来,大战小战基本上是连年不断,可是有一条,就是这些战争持续的时间都不长,除了灭南汉花了半年时间之外,就连击败李唐,也才仅仅两个月的时间。说楚军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整,在郭威看来,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按王峻这个理论来说,自己的大周也好不到哪去。从后晋出帝石重贵开始,由晋到汉再到自己的大周,那一年没有不打仗啊,而且有三次还是全国性的大战,比如契丹灭晋,比如后汉驱逐契丹,又比如三藩之乱。
从军事上来讲,守汴京和放弃汴京都是有利有弊的,可从政治上来说,汴京是绝对不能放弃的。今天放弃了边境,明天河北的那些守军将领们,就可能叛变投降,整个局势就到了糜烂不可收拾了。这一点,郭威看的很清楚,只不过,他需要找一个合适的理由,来说服百官,同时,还要确定一个行之有效的防守方案,而不是嘴上说说不能弃守汴京。
“王兄,除此之外,楚军还有什么必败的原因吗?”郭威询问道。
王峻笑道:“陛下,臣听说,马云在宋州调发徐州百姓五万人入伍,还抽调降卒两万人加入楚军。这么一来,楚军兵力虽然多了,可是,这战斗力却差了。如果我们能够侦测到这些百姓和降卒的具体位置,作战之时,专打这些人,楚军岂不是必败无疑吗?”
郭威有点想扒开王峻的脑袋,仔细看看自己这位相交多年的兄弟,心里头到底想些什么?王峻这第二个理由,虽然比第一个理由要好一点,可还是似是而非。为什么这么说呢?楚军新编军队,能让我们这么明显就找到具体位置吗?再说,敌众我寡,必然是守城战,也不会是野战。就算你知道这些新军的位置,莫非还能出城去袭击别人吗?楚军百战之兵,可不是傻子。如果自己是马云,要是打定主意进攻汴京的话,肯定是倾尽全军而来,到时候,十几万军队蜂拥而至,区区汴京城里3万胆寒的军士,真的能够守住汴京吗?更不要说,和楚军在野外作战了。在郭威看来,马云和楚军的将领也是足智多谋的,自己能看清楚的事情,他们未必看不清楚。
忽然,郭威心中一动。自己心中的这些担心,王峻难道是真的不知道吗?还是,他有意这么说。。。
郭威眼珠子一转,哈哈大笑道:“听了王兄一席话,朕对防守汴京更有信心了。依王兄之见,我们当如何布置军队啊?”
“陛下,您是当是名将,这布置军队的事情,您可比微臣要高明的多啊。只不过,以臣之见,在布置军队之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啊。砀山大败之后,朝中百官议论纷纷,有很多人已经心中动摇。外敌压境,而朝廷不稳,这可是大忌啊。臣以为,在确定死守军心之前,要平息朝廷的争议才对。”
“依王兄之间,该当如何啊?”
“陛下,乱世需用重典。朝廷是和是战争议不断,乃是宰相之过。臣弹劾李谷、王溥。请陛下罢免他们的官职。而御史颜衍、陈观博学而又识大体,请陛下任命为宰相。”
郭威怀疑的看了眼王峻,原来他的目的是在这里。颜衍、陈观是什么人?都是他王峻的心腹之人啊。王峻身为枢密使,是没有资格兼任宰相的,他推荐这两个人做宰相,岂不是大周朝政、军政都出他王家之门了吗?郭威心里不爽,嘴上推辞道:“进退执政大臣,不能仓促行事,等我慢慢考虑一二再说吧。”
郭威说着看了看天色,已经是正午时分了,差不多到了吃饭的时间了。他身体不适,每次都吃不了太多,可是过一阵子有饥饿异常,无奈之下,只能是每顿少吃,每天多吃几顿。
郭威嘴上没说,可是张望时辰的样子,却是在提醒王峻:时间差不多了,你也该回去了。
可是王峻却出乎意料的说道:“陛下,如不罢黜这两人,恐怕百官不服啊。军士们也是心有余悸啊!”
郭威有些动怒:“他们是宰相,和军士又有何关系,莫非他们还把手伸到军队里不成?”
郭威明着说李谷,实际上却是暗指王峻手伸的太长,可王峻似乎完全没有听明白,倚老卖老的争论个不停。
生病的人,大都厌烦罗嗦。更何况王峻还心怀叵测的唠叨,郭威烦躁的说道:“就算要换,也是国家大事,得等到个黄道吉日再换。王兄暂且下去,到了黄道吉日再说。”
郭威笑了:“这是因为好钢要用到刀刃上,让他们把心中的狠辣之劲,用到战场上去啊!”
“对啊。陛下,这才是统兵之道。可是,楚国却是截然不同。自马云即位一来,八年时间里,征战不休,地盘虽然一扩再扩,可是军队没有得到过较长时间的休整,军队厌战啊!所以,臣才说楚军是强弩之末。”
如果是太平时节,王峻这些话很可能就蒙骗了那些没见过世面的君主们。可是郭威是谁?他是从死人堆里面爬出来的,常年的疆场厮杀,让他对军队和军士非常的了解。郭威犹疑的瞥了眼王峻,只见王峻滔滔不绝,颇为得意的说道:“马云以疲敝之兵,发动砀山之战,虽然胜利了,可是那也是险胜。如果他们不是占有了地利,想击溃郭崇的部队,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如果,他们要进攻汴京的话,只要我们固守上一段日子,楚军厌战情绪强烈,时日已久,士气低迷,等咱们的援军到了,楚军是必败无疑的。”
望着王峻有些期盼的眼睛,郭威沉吟不语。王峻说的这些东西,在他看来,没有一句话是实用价值的。不错,楚国自马云即位以来,大战小战基本上是连年不断,可是有一条,就是这些战争持续的时间都不长,除了灭南汉花了半年时间之外,就连击败李唐,也才仅仅两个月的时间。说楚军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整,在郭威看来,这个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按王峻这个理论来说,自己的大周也好不到哪去。从后晋出帝石重贵开始,由晋到汉再到自己的大周,那一年没有不打仗啊,而且有三次还是全国性的大战,比如契丹灭晋,比如后汉驱逐契丹,又比如三藩之乱。
从军事上来讲,守汴京和放弃汴京都是有利有弊的,可从政治上来说,汴京是绝对不能放弃的。今天放弃了边境,明天河北的那些守军将领们,就可能叛变投降,整个局势就到了糜烂不可收拾了。这一点,郭威看的很清楚,只不过,他需要找一个合适的理由,来说服百官,同时,还要确定一个行之有效的防守方案,而不是嘴上说说不能弃守汴京。
“王兄,除此之外,楚军还有什么必败的原因吗?”郭威询问道。
王峻笑道:“陛下,臣听说,马云在宋州调发徐州百姓五万人入伍,还抽调降卒两万人加入楚军。这么一来,楚军兵力虽然多了,可是,这战斗力却差了。如果我们能够侦测到这些百姓和降卒的具体位置,作战之时,专打这些人,楚军岂不是必败无疑吗?”
郭威有点想扒开王峻的脑袋,仔细看看自己这位相交多年的兄弟,心里头到底想些什么?王峻这第二个理由,虽然比第一个理由要好一点,可还是似是而非。为什么这么说呢?楚军新编军队,能让我们这么明显就找到具体位置吗?再说,敌众我寡,必然是守城战,也不会是野战。就算你知道这些新军的位置,莫非还能出城去袭击别人吗?楚军百战之兵,可不是傻子。如果自己是马云,要是打定主意进攻汴京的话,肯定是倾尽全军而来,到时候,十几万军队蜂拥而至,区区汴京城里3万胆寒的军士,真的能够守住汴京吗?更不要说,和楚军在野外作战了。在郭威看来,马云和楚军的将领也是足智多谋的,自己能看清楚的事情,他们未必看不清楚。
忽然,郭威心中一动。自己心中的这些担心,王峻难道是真的不知道吗?还是,他有意这么说。。。
郭威眼珠子一转,哈哈大笑道:“听了王兄一席话,朕对防守汴京更有信心了。依王兄之见,我们当如何布置军队啊?”
“陛下,您是当是名将,这布置军队的事情,您可比微臣要高明的多啊。只不过,以臣之见,在布置军队之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啊。砀山大败之后,朝中百官议论纷纷,有很多人已经心中动摇。外敌压境,而朝廷不稳,这可是大忌啊。臣以为,在确定死守军心之前,要平息朝廷的争议才对。”
“依王兄之间,该当如何啊?”
“陛下,乱世需用重典。朝廷是和是战争议不断,乃是宰相之过。臣弹劾李谷、王溥。请陛下罢免他们的官职。而御史颜衍、陈观博学而又识大体,请陛下任命为宰相。”
郭威怀疑的看了眼王峻,原来他的目的是在这里。颜衍、陈观是什么人?都是他王峻的心腹之人啊。王峻身为枢密使,是没有资格兼任宰相的,他推荐这两个人做宰相,岂不是大周朝政、军政都出他王家之门了吗?郭威心里不爽,嘴上推辞道:“进退执政大臣,不能仓促行事,等我慢慢考虑一二再说吧。”
郭威说着看了看天色,已经是正午时分了,差不多到了吃饭的时间了。他身体不适,每次都吃不了太多,可是过一阵子有饥饿异常,无奈之下,只能是每顿少吃,每天多吃几顿。
郭威嘴上没说,可是张望时辰的样子,却是在提醒王峻:时间差不多了,你也该回去了。
可是王峻却出乎意料的说道:“陛下,如不罢黜这两人,恐怕百官不服啊。军士们也是心有余悸啊!”
郭威有些动怒:“他们是宰相,和军士又有何关系,莫非他们还把手伸到军队里不成?”
郭威明着说李谷,实际上却是暗指王峻手伸的太长,可王峻似乎完全没有听明白,倚老卖老的争论个不停。
生病的人,大都厌烦罗嗦。更何况王峻还心怀叵测的唠叨,郭威烦躁的说道:“就算要换,也是国家大事,得等到个黄道吉日再换。王兄暂且下去,到了黄道吉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