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第二日,义军方面还是没有大举攻城,依旧只是派人在城门前劝降,临走时依旧留下一堆金子。不过经历过昨日拾金被没收一事之后,城上的守军虽然看着眼热,却也没人愿意出来“拾”了,因为拾金之后肯定会被锦衣卫没收,说不定人也要被告捉走。
官兵们不敢动,锦衣卫想要金子,那就只得自己动手。锦衣卫等到天色渐暗,就派出十几个人,他们也不敢开城门,还是从城墙上遛下去,准备趁夜拾金。
可是,他们还没靠近那堆金子,就听到砰砰砰的数声巨响,几个跑在前面的锦衣卫身上爆出一片血雾,直接栽倒在地,后面锦衣卫顿时就慌了,撤腿就往后逃。可是后面的枪声还是不停,砰砰砰的一声巨响,城外所有锦衣卫都中枪倒地而亡,一个也没跑掉。
在城头上督战的是一位锦衣卫百户,他一看到手下被击杀,又气又急,马上督促守将备战,以防义军攻城。可是守军左等右等,都不见义军来攻,那个锦衣卫百户搞不明白义军这是要搞什么明堂,眼珠子一转,就喊来城头的守将,要他派几个人出城去试探一下,看看是否安全,如果义军走了,他也好派人去把黄金弄回来,顺便把自己手下的尸体也弄回来。
锦衣卫百户要拿小兵去当替死鬼,这个算盘打得精,不过守将却不乐意了,左右推说不敢跟百户大人抢功,那锦衣卫百户自然是不听,直接亮出刀子,说再不安排人出城试探,就把他扔下城去。
锦衣卫可是奉皇命督军的,有先杀后奏的特权,现在还亮了刀子,那名守将自然不敢不听,心不甘情不愿地下去找敢死队员。可是那十几个锦衣卫还横尸在眼前,再加上对锦衣卫有怨气,任他说破了嘴皮子,小兵中也没人自愿出城,最后他只能出狠招,用抽签的方式选出了十个倒霉蛋,让他们去当替死鬼。
那十个倒霉蛋虽说也十分不情愿,不过在军法与大刀的威胁,都颤巍巍地顺着绳子下了城墙,然后匍匐着向那一堆黄金爬去,生怕自己的小命被那要命的枪响给收了去。
说来也奇怪,那十个小兵一直爬到黄金堆前,枪声都没再响起。躲在城头上的锦衣卫百户大叫着,要他们把黄金搬回来,并许诺每人给五两黄金的好处。他们虽然还是怕得要命,不过财帛动人心,还是有人伸手碰了一下黄金,没事,他又壮着胆子拿起一块,依旧是没有事。
一见没有性命危险,那十个小兵胆子也壮了些,纷纷站起来,并开始搬地上的黄金,这一百多斤的金子很快就被搬完。锦衣卫百户见那些敢死队员安然归来,这下就放心了,让手下过来接收黄金,不但把刚才许诺的奖赏忘到一边,还要那些小兵再去把地上的尸体抬回来。
这下,那些小兵就不干的,吵嚷着要那锦衣卫百户兑现承诺,还要多要一笔运尸费。那锦衣卫百户见小兵要借机敲钱,顿时就恼了,瞪了那些小兵一眼,直接命令自己的手下去办事。
那锦衣卫百户之所以如此出尔反尔,并非他贪财抠门,而是锦衣卫有锦衣卫的规矩,拿到金子要先上交皇帝,再由皇帝论功行赏,如果谁敢截留或私分,那是要严惩的。
那锦衣卫不敢动这一笔金子,只能让自己的部下出城给自己人收尸,可是那十几个锦衣卫刚下了城墙,就传来一阵枪声,四个倒霉的锦衣卫应声倒地,余下的都连忙爬回去,不敢再下城墙半步。
接连两次被枪杀,而小兵出去一点事也没有,那锦衣卫再傻,也能料到义军非但没有走,而且还摆明了要跟锦衣卫过不去,更是气得双眼冒火。而城头上的官兵见了,虽然嘴上没说,不过心底里还是幸灾乐祸的。
欺负良善,言而无信,死了也活该,这是在场官兵心中的想法。除了幸灾乐祸之外,他们心底对义军的好感度也大增:义军果然讲义气,只杀皇帝的鹰犬,不杀普通的官兵。
而就在这时,城外约三百米远的一座小山包上,几个扛着狙击枪的枪手也趁着夜色离开了,因为他们离间守军的目的也经达到,义军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准备如何攻城了。
其实,南京城的守备还算是很强的,不但有上万守军,城头上还架有很多大炮助守,如果强攻,方中哲自知难以攻克,而且伤亡必定很大。
作为义军的头领,方中哲从《大华梦》一书中学到了堡垒要从内部攻破的道理,所以他一直不急于强行攻城,而是一面用计离间城内守军,一面暗中做攻城的准备,以期用最小的代价解放南京城。
离南京城约一公里外的一个村落废墟中,就是义军的大本营,方中哲就在这里坐镇批挥,此时他正与几个部将一起商议攻城战术。
“方先生,工程队已经按要求建好了五架攻城车,弟兄们也做了实战演练,随时都可以出战。”一名年轻的小将报道,他是方中哲最早的跟随者,知道方中哲像那个万先生一样,喜欢人家称呼他先生。
那五架所谓的攻城车,其实应该叫铁甲车。由于朝廷龟缩在南京城内,义军方面把位于城外的炼铁厂控制住了,并用大量钢铁打造成铁甲车,除了没有安装柴油机之外,这些铁甲车看起来跟北平军装备的坦克车相差无已,不但载有攻城火炮,还设有枪眼,是攻城拔寨的利器。
“这就好,让弟兄们多熟悉一下战法,明天傍晚开始攻城,务必一战而屈敌。”方中哲并不追求什么歼敌大捷,毕竟普通官兵与普通百姓是无辜的,能不杀尽量不杀。
而就在方中哲与众部将讨论作战细节的时候,一名侍卫急步入大内,报道:“方先生,徐特使派专使来见。”
“快,快请他们进来。”方中哲不敢怠慢,因为从根本上来说,没有大华民国方面的暗中协助,他还真没有今天。而徐钦这个时候派专使前来,肯定是议定以后的外交关系,这种大事自然怠慢不得。
官兵们不敢动,锦衣卫想要金子,那就只得自己动手。锦衣卫等到天色渐暗,就派出十几个人,他们也不敢开城门,还是从城墙上遛下去,准备趁夜拾金。
可是,他们还没靠近那堆金子,就听到砰砰砰的数声巨响,几个跑在前面的锦衣卫身上爆出一片血雾,直接栽倒在地,后面锦衣卫顿时就慌了,撤腿就往后逃。可是后面的枪声还是不停,砰砰砰的一声巨响,城外所有锦衣卫都中枪倒地而亡,一个也没跑掉。
在城头上督战的是一位锦衣卫百户,他一看到手下被击杀,又气又急,马上督促守将备战,以防义军攻城。可是守军左等右等,都不见义军来攻,那个锦衣卫百户搞不明白义军这是要搞什么明堂,眼珠子一转,就喊来城头的守将,要他派几个人出城去试探一下,看看是否安全,如果义军走了,他也好派人去把黄金弄回来,顺便把自己手下的尸体也弄回来。
锦衣卫百户要拿小兵去当替死鬼,这个算盘打得精,不过守将却不乐意了,左右推说不敢跟百户大人抢功,那锦衣卫百户自然是不听,直接亮出刀子,说再不安排人出城试探,就把他扔下城去。
锦衣卫可是奉皇命督军的,有先杀后奏的特权,现在还亮了刀子,那名守将自然不敢不听,心不甘情不愿地下去找敢死队员。可是那十几个锦衣卫还横尸在眼前,再加上对锦衣卫有怨气,任他说破了嘴皮子,小兵中也没人自愿出城,最后他只能出狠招,用抽签的方式选出了十个倒霉蛋,让他们去当替死鬼。
那十个倒霉蛋虽说也十分不情愿,不过在军法与大刀的威胁,都颤巍巍地顺着绳子下了城墙,然后匍匐着向那一堆黄金爬去,生怕自己的小命被那要命的枪响给收了去。
说来也奇怪,那十个小兵一直爬到黄金堆前,枪声都没再响起。躲在城头上的锦衣卫百户大叫着,要他们把黄金搬回来,并许诺每人给五两黄金的好处。他们虽然还是怕得要命,不过财帛动人心,还是有人伸手碰了一下黄金,没事,他又壮着胆子拿起一块,依旧是没有事。
一见没有性命危险,那十个小兵胆子也壮了些,纷纷站起来,并开始搬地上的黄金,这一百多斤的金子很快就被搬完。锦衣卫百户见那些敢死队员安然归来,这下就放心了,让手下过来接收黄金,不但把刚才许诺的奖赏忘到一边,还要那些小兵再去把地上的尸体抬回来。
这下,那些小兵就不干的,吵嚷着要那锦衣卫百户兑现承诺,还要多要一笔运尸费。那锦衣卫百户见小兵要借机敲钱,顿时就恼了,瞪了那些小兵一眼,直接命令自己的手下去办事。
那锦衣卫百户之所以如此出尔反尔,并非他贪财抠门,而是锦衣卫有锦衣卫的规矩,拿到金子要先上交皇帝,再由皇帝论功行赏,如果谁敢截留或私分,那是要严惩的。
那锦衣卫不敢动这一笔金子,只能让自己的部下出城给自己人收尸,可是那十几个锦衣卫刚下了城墙,就传来一阵枪声,四个倒霉的锦衣卫应声倒地,余下的都连忙爬回去,不敢再下城墙半步。
接连两次被枪杀,而小兵出去一点事也没有,那锦衣卫再傻,也能料到义军非但没有走,而且还摆明了要跟锦衣卫过不去,更是气得双眼冒火。而城头上的官兵见了,虽然嘴上没说,不过心底里还是幸灾乐祸的。
欺负良善,言而无信,死了也活该,这是在场官兵心中的想法。除了幸灾乐祸之外,他们心底对义军的好感度也大增:义军果然讲义气,只杀皇帝的鹰犬,不杀普通的官兵。
而就在这时,城外约三百米远的一座小山包上,几个扛着狙击枪的枪手也趁着夜色离开了,因为他们离间守军的目的也经达到,义军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准备如何攻城了。
其实,南京城的守备还算是很强的,不但有上万守军,城头上还架有很多大炮助守,如果强攻,方中哲自知难以攻克,而且伤亡必定很大。
作为义军的头领,方中哲从《大华梦》一书中学到了堡垒要从内部攻破的道理,所以他一直不急于强行攻城,而是一面用计离间城内守军,一面暗中做攻城的准备,以期用最小的代价解放南京城。
离南京城约一公里外的一个村落废墟中,就是义军的大本营,方中哲就在这里坐镇批挥,此时他正与几个部将一起商议攻城战术。
“方先生,工程队已经按要求建好了五架攻城车,弟兄们也做了实战演练,随时都可以出战。”一名年轻的小将报道,他是方中哲最早的跟随者,知道方中哲像那个万先生一样,喜欢人家称呼他先生。
那五架所谓的攻城车,其实应该叫铁甲车。由于朝廷龟缩在南京城内,义军方面把位于城外的炼铁厂控制住了,并用大量钢铁打造成铁甲车,除了没有安装柴油机之外,这些铁甲车看起来跟北平军装备的坦克车相差无已,不但载有攻城火炮,还设有枪眼,是攻城拔寨的利器。
“这就好,让弟兄们多熟悉一下战法,明天傍晚开始攻城,务必一战而屈敌。”方中哲并不追求什么歼敌大捷,毕竟普通官兵与普通百姓是无辜的,能不杀尽量不杀。
而就在方中哲与众部将讨论作战细节的时候,一名侍卫急步入大内,报道:“方先生,徐特使派专使来见。”
“快,快请他们进来。”方中哲不敢怠慢,因为从根本上来说,没有大华民国方面的暗中协助,他还真没有今天。而徐钦这个时候派专使前来,肯定是议定以后的外交关系,这种大事自然怠慢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