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城各大城门处,用于张贴官府文告的地方突然多贴了一张奇怪的布告,引来路过的百姓驻足围观,一些个识字的人开口念道:
“罪己书:鄙人李增枝,曹国公二子也,素行不法,多致民怨,今立誓痛改前非,绝不再行不义之事,若违此誓,天诛地灭。(书^屋*小}说+网)现将此誓广播百姓,请以监督,过恶暂不究,新罪不可隐。
立誓人:李增枝
执笔人:李福
执行人:万磊”
这份文书简洁明了,意思清楚明白,不过围观的人们却彻底地傻眼了:李家恶少居然写了罪己书!这真的还是假的,不会是有人冒名乱写的吧?谁这么大胆,连贵为公侯的李家都敢得罪?!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小百姓开始交头接耳,大多数人以为这是一个大忽悠。其实,北平城内的百姓没一个不知道李增枝这个人的,这家伙仗着家里的权势,横行北平城已经不是一两天了,他要是真的写下罪己书自己骂自己,并立誓痛改前非,那公鸡都能下蛋了。
不信归不信,大家心底里都希望这是真的,毕竟李家二少人品实在是太低,欺男霸女的事没一天不干,大家都怕被欺到自己的头上,所以希望有个人能治一治这个阎王。而这份文书公然帖在这里,却不见有一个公差来撕掉,由此可见,这份文书有四五成是真的。
“呵呵,万爷不愧是万爷,才一天就把事情摆平了。”人群中一人低声笑道,然后转身快步离去。
不管信还是不信,李家恶少写下罪己书一事如风一般传开来,北平城这下彻底地沸腾了,人人交相传诵,短短的一个下午,上到八九十岁的聋老汉,下到说话都没说利索的四岁小儿,甚至于那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小姐,都听说了此事。很多人跑到李府外探头探脑,目的自然是要看看李家恶少的熊样。
这一次,李增枝真的熊了,因为老好人一般的邋遢道长发怒了,说如果他不写罪己书,不痛改前非的话,就不让他回家。另外,万磊手上还捏着解药,他无计可施,只得认熊,回家再找大哥来帮忙出头。
不过,当他风风火火地回到家时,却听说他哥现在不能见他,因为正在召见部将。
承袭曹国公的是李文忠的长子李景隆,这家伙不但生得好,还撞了狗屎运。借着万磊那要命一枪,本来是败军之将的他,一路痛打落水狗,将平燕大功尽收囊中,朝廷加禄厚赏,还任命他为左都督,提督北平军务,下辖数十万边军。
位列公爵,官居一品都督,混到了这个份上,也算是位极人臣了,如果有点自知之明的人,就该功成身退,坐享胜利果实。可这位李家大少偏不,他把侥幸得来的胜利当成资本四处炫耀也就算了,还沾沾自喜地认为自己是明朝第一名将,超越了徐达常遇春和他老爹李文忠。
按说有这样的想法不算是什么坏事,不过这家伙不但这样想了,还这样干了,为了超越自己的父亲,他一来北平就积极备战,并上书朝廷,要求趁北伐燕贼胜利之机,再进行一次北伐,直接把蒙古人都解决掉。
这下,问题严重了!
李家大少现在已经大权在握,家财万贯,权和钱都有了,这位没有自知之明的纨绔还有一个全新的人生追求——建功立业,名留青史。
应该说,有这样的志向是好的,但问题关键在于这位有志纨绔本身的素质如何。
一个贪官污吏,平日只是贪污受贿,这样的恶行固然让人愤慨,但这并不是他们作恶的最高境界。所谓作恶的最高境界,就是明明没有这样的才能,还要打肿脸充胖子,硬要去干一些所谓的好事。
这才是恶人中的极品!
李景隆就是这样的一个极品,他明明是个刚刚打过败仗的主将,明明是个侥幸取胜的纨绔,但他现在居然要把自己往军事天才,战争英雄上面靠,就实在是太不要脸了。
偏偏,朝廷给了他这样一个不要脸的机会,他的上书得到了皇帝小儿的激赏,不但将他任命为征虏大将军,还从山东河南等地加调了十数万军队北上,现在北平附近已经有四十余万军队,真的是要开打了。
这不,李景隆早早地就把部将都召到府上,细商北伐事宜,弟弟那点破事是没心情理的。
“各位,此计可好?”大厅内,李景隆洋洋自得地扫视了一圈部将。
“李将军,此计断不可行。”一个副将站起来反对道。
“平将军,此计怎会不可行呢?你是怀疑将士们的战力,还是胆小不敢应战?”李景隆微怒道,自从当成平贼大功臣之后,他最见不得有人跟他唱反调,这不是拆他的台吗。
“此时天寒地冻,冰雪封山,大军不宜轻出,况且粮草还未备齐,轻率发兵北上,真怕有变。”姓平的将军皱眉道。
“正是因为此时天寒地冻,鞑靼料定我军不敢出兵,定不会防备,本帅亲率精兵突袭,出其不意定能大获全胜。”李景隆还是坚持己见,不过下面的部将都在交头接耳,没有热烈响应。
这些部将不同于借父荫一步登天的李景隆,他们多是久经战阵,靠一刀一枪的军功才爬到将领的位置上的,可以说,他们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而真正见识过战争的残酷的人,是轻易不冒险的。
而李景隆的计划就是一个极其冒险的计划,他打算趁隆冬之机,带二十万大军,分兵从北平和大宁两地轻戚突击,一路分进合击,横扫位于燕山以北的蒙古鞑靼部。
虽然北元早已在蓝玉的北伐下覆灭,黄金家族风光不再,蒙古各部再次四分五裂。不过,蒙古人却是天生的战士,他们整体战斗力比明军强,这是公认的事实,而李景隆却罔顾这个事实,计划用二十万精兵去横扫人家,这不是纸上谈兵吗?
这些部将虽然都很想奋勇杀敌立功,但是不想就此英勇,所以他们都不支持主帅的计划。而那个姓平的将军叫平安,曾经随军讨伐过蒙古,他的意见就是等,等军马粮草都备齐了,来春雪化之后再出兵稳扎稳打。
这种求稳的打法,众将都是认可的。不过,他们说的不算数,李大将军是个认死理的人,他不再会众将的意见,“力排众议”,下令道:“北平和大宁两地,各挑出十万精骑,带足一个月的口粮,五日内出师北伐。”
“罪己书:鄙人李增枝,曹国公二子也,素行不法,多致民怨,今立誓痛改前非,绝不再行不义之事,若违此誓,天诛地灭。(书^屋*小}说+网)现将此誓广播百姓,请以监督,过恶暂不究,新罪不可隐。
立誓人:李增枝
执笔人:李福
执行人:万磊”
这份文书简洁明了,意思清楚明白,不过围观的人们却彻底地傻眼了:李家恶少居然写了罪己书!这真的还是假的,不会是有人冒名乱写的吧?谁这么大胆,连贵为公侯的李家都敢得罪?!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小百姓开始交头接耳,大多数人以为这是一个大忽悠。其实,北平城内的百姓没一个不知道李增枝这个人的,这家伙仗着家里的权势,横行北平城已经不是一两天了,他要是真的写下罪己书自己骂自己,并立誓痛改前非,那公鸡都能下蛋了。
不信归不信,大家心底里都希望这是真的,毕竟李家二少人品实在是太低,欺男霸女的事没一天不干,大家都怕被欺到自己的头上,所以希望有个人能治一治这个阎王。而这份文书公然帖在这里,却不见有一个公差来撕掉,由此可见,这份文书有四五成是真的。
“呵呵,万爷不愧是万爷,才一天就把事情摆平了。”人群中一人低声笑道,然后转身快步离去。
不管信还是不信,李家恶少写下罪己书一事如风一般传开来,北平城这下彻底地沸腾了,人人交相传诵,短短的一个下午,上到八九十岁的聋老汉,下到说话都没说利索的四岁小儿,甚至于那些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小姐,都听说了此事。很多人跑到李府外探头探脑,目的自然是要看看李家恶少的熊样。
这一次,李增枝真的熊了,因为老好人一般的邋遢道长发怒了,说如果他不写罪己书,不痛改前非的话,就不让他回家。另外,万磊手上还捏着解药,他无计可施,只得认熊,回家再找大哥来帮忙出头。
不过,当他风风火火地回到家时,却听说他哥现在不能见他,因为正在召见部将。
承袭曹国公的是李文忠的长子李景隆,这家伙不但生得好,还撞了狗屎运。借着万磊那要命一枪,本来是败军之将的他,一路痛打落水狗,将平燕大功尽收囊中,朝廷加禄厚赏,还任命他为左都督,提督北平军务,下辖数十万边军。
位列公爵,官居一品都督,混到了这个份上,也算是位极人臣了,如果有点自知之明的人,就该功成身退,坐享胜利果实。可这位李家大少偏不,他把侥幸得来的胜利当成资本四处炫耀也就算了,还沾沾自喜地认为自己是明朝第一名将,超越了徐达常遇春和他老爹李文忠。
按说有这样的想法不算是什么坏事,不过这家伙不但这样想了,还这样干了,为了超越自己的父亲,他一来北平就积极备战,并上书朝廷,要求趁北伐燕贼胜利之机,再进行一次北伐,直接把蒙古人都解决掉。
这下,问题严重了!
李家大少现在已经大权在握,家财万贯,权和钱都有了,这位没有自知之明的纨绔还有一个全新的人生追求——建功立业,名留青史。
应该说,有这样的志向是好的,但问题关键在于这位有志纨绔本身的素质如何。
一个贪官污吏,平日只是贪污受贿,这样的恶行固然让人愤慨,但这并不是他们作恶的最高境界。所谓作恶的最高境界,就是明明没有这样的才能,还要打肿脸充胖子,硬要去干一些所谓的好事。
这才是恶人中的极品!
李景隆就是这样的一个极品,他明明是个刚刚打过败仗的主将,明明是个侥幸取胜的纨绔,但他现在居然要把自己往军事天才,战争英雄上面靠,就实在是太不要脸了。
偏偏,朝廷给了他这样一个不要脸的机会,他的上书得到了皇帝小儿的激赏,不但将他任命为征虏大将军,还从山东河南等地加调了十数万军队北上,现在北平附近已经有四十余万军队,真的是要开打了。
这不,李景隆早早地就把部将都召到府上,细商北伐事宜,弟弟那点破事是没心情理的。
“各位,此计可好?”大厅内,李景隆洋洋自得地扫视了一圈部将。
“李将军,此计断不可行。”一个副将站起来反对道。
“平将军,此计怎会不可行呢?你是怀疑将士们的战力,还是胆小不敢应战?”李景隆微怒道,自从当成平贼大功臣之后,他最见不得有人跟他唱反调,这不是拆他的台吗。
“此时天寒地冻,冰雪封山,大军不宜轻出,况且粮草还未备齐,轻率发兵北上,真怕有变。”姓平的将军皱眉道。
“正是因为此时天寒地冻,鞑靼料定我军不敢出兵,定不会防备,本帅亲率精兵突袭,出其不意定能大获全胜。”李景隆还是坚持己见,不过下面的部将都在交头接耳,没有热烈响应。
这些部将不同于借父荫一步登天的李景隆,他们多是久经战阵,靠一刀一枪的军功才爬到将领的位置上的,可以说,他们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而真正见识过战争的残酷的人,是轻易不冒险的。
而李景隆的计划就是一个极其冒险的计划,他打算趁隆冬之机,带二十万大军,分兵从北平和大宁两地轻戚突击,一路分进合击,横扫位于燕山以北的蒙古鞑靼部。
虽然北元早已在蓝玉的北伐下覆灭,黄金家族风光不再,蒙古各部再次四分五裂。不过,蒙古人却是天生的战士,他们整体战斗力比明军强,这是公认的事实,而李景隆却罔顾这个事实,计划用二十万精兵去横扫人家,这不是纸上谈兵吗?
这些部将虽然都很想奋勇杀敌立功,但是不想就此英勇,所以他们都不支持主帅的计划。而那个姓平的将军叫平安,曾经随军讨伐过蒙古,他的意见就是等,等军马粮草都备齐了,来春雪化之后再出兵稳扎稳打。
这种求稳的打法,众将都是认可的。不过,他们说的不算数,李大将军是个认死理的人,他不再会众将的意见,“力排众议”,下令道:“北平和大宁两地,各挑出十万精骑,带足一个月的口粮,五日内出师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