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将于太后的人送回去,也是安然没听于太后的话,随于太后找自己的麻烦,跟她撕破脸的原因之一。
她早就想将身边这群于太后的眼线送回去了,只是之前她跟于太后没撕破脸,不好将人打发走。
现在她跟于太后撕破脸了,将人打发了,就很顺理成章了,不用她找任何理由了。
所以她跟于太后撕破脸,是一箭几雕的好事:既刷了一波皇帝印象分,又跟于太后划清了界限,还光明正大地赶走了于太后安插在她身边监视她的人,好处多多。
于太后送来的这帮人看自己被赶走了,既生气又后悔。
生气不用说了,被人赶走,哪会不生气。
后悔则是,安然说他们是于太后的人,平常她使唤不动他们,又或者能使唤得动,但背地里给于太后传递消息,现在她跟于太后闹僵了关系,她是不敢再要于太后的眼线了,所以要将他们送回去。
听安然这样说,他们就不由后悔自己给于太后传递消息,又或者仗着于太后的身份,不听使唤了,毕竟眼看着于安然这边是越混越好了,他们从于安然这边,赶回了于太后那儿,于太后可不招皇帝待见,所以那边冷清多了,他们回去后,也要不被人放在眼里了,不像在安然这边,因为安然越来越得宠,他们在外面,别人都是高看一眼,甚至有灰色收入的,以后这些都没了。
一想到这些,这些人能不后悔自己这些年的所作所为么。
可惜这会儿后悔,已经没用了,因为安然要将他们赶走了。
事实上,要是安然没将他们赶走,他们永远不会后悔的,也永远不会改变行事态度的,毕竟之前安然一再提醒过他们,让他们不要做对不起她的事,或不听她的使唤,他们没一个听的,不听使唤的,继续不听使唤;给于太后传递消息的,继续传递消息,根本不将安然说的,放在心上,觉得自己有于太后当靠山,安然不敢怎么着他们。
哪知道有一天,于安然竟然跟于太后直接闹僵了关系,然后将他们打发了呢。
早知道于安然敢跟于太后闹僵关系,那他们肯定不敢这样做了啊。
他们之前敢那样做,就是赌于安然不敢跟于太后闹僵,这样一来,他们就不用怕于安然。
哪知道于安然敢跟于太后闹僵关系呢,好了,现在失去侍候宠妃的风光了,要回去吃灰了。
其他宫女太监看安然将这些人打发,都不由私下嘀咕,觉得于太后身边的人,跟于太后一样,有些脑子不清,他们想跟着于安然这个宠妃混,还没机会,这些人一直跟在于安然身边,却不珍惜,真是脑子不好。
而于太后看安然将自己安插在她身边的人遣散回来了,自然气的破口大骂,但因拿安然没办法,也只能收下了,想着等娘家那个庶女来了,到时这些人就派给她用,刚好这些人还知道安然的情况,对她也是好处,到时这些人恨毒了安然,肯定就会将安然的情况,跟她娘家侄女说清楚,这样知己知彼,想来娘家侄女在宫中很快就能站稳。
而安然晋升到了妃位,从安嫔变成了于妃,于家自然就更高兴了,毕竟妃跟嫔的区别很大的,不少人能升到嫔,但升到妃,很难很难,宫里目前也只有一位丁妃,其娘家是刘家的狗腿,其女儿自然也是刘皇后的狗腿,只是行事不像之前的曹嫔那样明显罢了。
丁妃完全不得宠——得宠的话,刘皇后也不会容她了——全靠巴结刘皇后,再加上娘家还算刘首辅的得力助手,才升到妃位的。
所以自家女儿,是唯一得宠的高位妃嫔,跟丁妃等人,自然完全不一样。
而更让他们惊喜的是,皇帝也给于父再次升了一级,升到了礼部五品郎中。
按照这个势头,只要安然还继续往上走,于父显然也能继续往上走,这让于家怎能不高兴呢。
再想想于太后和承恩公府对安然和自家的打压,于家就不由冷笑了,想着于太后和承恩公府也真是傻,自家女儿这么厉害,能得皇帝陛下这样喜爱,他们要不折磨自家女儿,将来自家女儿发达了,他们也能跟着得到好处,非要折磨自家姑娘,让两家撕破了脸,现在好了,自家女儿得到的一切荣耀,都跟他们无关了,活该啊。
于家没高兴多久,因为很快他们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承恩公府也开始送姑娘进宫了。
却说很快就到了大选的时间。
皇帝看于家又送了一个姑娘进宫,他知道于太后是想让这个姑娘,跟安然唱对台戏,将安然打压下去。
皇帝自然不想让本就实力单薄的安然,再来一个对手,毕竟到时岂不是真要扛不住了?所以在刘皇后同意放这个姑娘进来时,便提出了反对意见。
可能有人要问了,皇帝为什么不让于姑娘进宫,到时她要真有那个能耐取代了安然,指不定也能帮皇帝斗刘皇后呢?
虽然有这个可能,但,皇帝知道于太后多半是害死他生母的凶手,这样一来,他自然接受不了于太后娘家侄女进宫,斗倒刘皇后,以后抖起来,因为他还想收拾于太后和于家人呢。
能扶持安然,还是因为安然不是于太后真正的娘家侄女,是隔房的,要不然,当初安然进宫的时候,他也是接受不了的。
当然了,那会儿为了斗倒刘皇后,就算是于太后亲侄女,皇帝可能也会将人放进来,让对方跟刘皇后斗一段时间再说。
但现在宫里已经有了安然,且安然对他比较忠心,且不是害死他生母的于太后亲侄女,让他感情上能接受一点,那于太后娘家再送姑娘进来,他自然就不需要捏着鼻子认下,让她进宫了。
刘皇后这会儿看安然晋升妃位,早恨死了她,巴不得于家送姑娘进来跟安然唱对台戏,所以果然不像当年对安然那样,对付这个新的于家姑娘,而是打算让她进来,跟她的族姐打擂台。
()
。
她早就想将身边这群于太后的眼线送回去了,只是之前她跟于太后没撕破脸,不好将人打发走。
现在她跟于太后撕破脸了,将人打发了,就很顺理成章了,不用她找任何理由了。
所以她跟于太后撕破脸,是一箭几雕的好事:既刷了一波皇帝印象分,又跟于太后划清了界限,还光明正大地赶走了于太后安插在她身边监视她的人,好处多多。
于太后送来的这帮人看自己被赶走了,既生气又后悔。
生气不用说了,被人赶走,哪会不生气。
后悔则是,安然说他们是于太后的人,平常她使唤不动他们,又或者能使唤得动,但背地里给于太后传递消息,现在她跟于太后闹僵了关系,她是不敢再要于太后的眼线了,所以要将他们送回去。
听安然这样说,他们就不由后悔自己给于太后传递消息,又或者仗着于太后的身份,不听使唤了,毕竟眼看着于安然这边是越混越好了,他们从于安然这边,赶回了于太后那儿,于太后可不招皇帝待见,所以那边冷清多了,他们回去后,也要不被人放在眼里了,不像在安然这边,因为安然越来越得宠,他们在外面,别人都是高看一眼,甚至有灰色收入的,以后这些都没了。
一想到这些,这些人能不后悔自己这些年的所作所为么。
可惜这会儿后悔,已经没用了,因为安然要将他们赶走了。
事实上,要是安然没将他们赶走,他们永远不会后悔的,也永远不会改变行事态度的,毕竟之前安然一再提醒过他们,让他们不要做对不起她的事,或不听她的使唤,他们没一个听的,不听使唤的,继续不听使唤;给于太后传递消息的,继续传递消息,根本不将安然说的,放在心上,觉得自己有于太后当靠山,安然不敢怎么着他们。
哪知道有一天,于安然竟然跟于太后直接闹僵了关系,然后将他们打发了呢。
早知道于安然敢跟于太后闹僵关系,那他们肯定不敢这样做了啊。
他们之前敢那样做,就是赌于安然不敢跟于太后闹僵,这样一来,他们就不用怕于安然。
哪知道于安然敢跟于太后闹僵关系呢,好了,现在失去侍候宠妃的风光了,要回去吃灰了。
其他宫女太监看安然将这些人打发,都不由私下嘀咕,觉得于太后身边的人,跟于太后一样,有些脑子不清,他们想跟着于安然这个宠妃混,还没机会,这些人一直跟在于安然身边,却不珍惜,真是脑子不好。
而于太后看安然将自己安插在她身边的人遣散回来了,自然气的破口大骂,但因拿安然没办法,也只能收下了,想着等娘家那个庶女来了,到时这些人就派给她用,刚好这些人还知道安然的情况,对她也是好处,到时这些人恨毒了安然,肯定就会将安然的情况,跟她娘家侄女说清楚,这样知己知彼,想来娘家侄女在宫中很快就能站稳。
而安然晋升到了妃位,从安嫔变成了于妃,于家自然就更高兴了,毕竟妃跟嫔的区别很大的,不少人能升到嫔,但升到妃,很难很难,宫里目前也只有一位丁妃,其娘家是刘家的狗腿,其女儿自然也是刘皇后的狗腿,只是行事不像之前的曹嫔那样明显罢了。
丁妃完全不得宠——得宠的话,刘皇后也不会容她了——全靠巴结刘皇后,再加上娘家还算刘首辅的得力助手,才升到妃位的。
所以自家女儿,是唯一得宠的高位妃嫔,跟丁妃等人,自然完全不一样。
而更让他们惊喜的是,皇帝也给于父再次升了一级,升到了礼部五品郎中。
按照这个势头,只要安然还继续往上走,于父显然也能继续往上走,这让于家怎能不高兴呢。
再想想于太后和承恩公府对安然和自家的打压,于家就不由冷笑了,想着于太后和承恩公府也真是傻,自家女儿这么厉害,能得皇帝陛下这样喜爱,他们要不折磨自家女儿,将来自家女儿发达了,他们也能跟着得到好处,非要折磨自家姑娘,让两家撕破了脸,现在好了,自家女儿得到的一切荣耀,都跟他们无关了,活该啊。
于家没高兴多久,因为很快他们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承恩公府也开始送姑娘进宫了。
却说很快就到了大选的时间。
皇帝看于家又送了一个姑娘进宫,他知道于太后是想让这个姑娘,跟安然唱对台戏,将安然打压下去。
皇帝自然不想让本就实力单薄的安然,再来一个对手,毕竟到时岂不是真要扛不住了?所以在刘皇后同意放这个姑娘进来时,便提出了反对意见。
可能有人要问了,皇帝为什么不让于姑娘进宫,到时她要真有那个能耐取代了安然,指不定也能帮皇帝斗刘皇后呢?
虽然有这个可能,但,皇帝知道于太后多半是害死他生母的凶手,这样一来,他自然接受不了于太后娘家侄女进宫,斗倒刘皇后,以后抖起来,因为他还想收拾于太后和于家人呢。
能扶持安然,还是因为安然不是于太后真正的娘家侄女,是隔房的,要不然,当初安然进宫的时候,他也是接受不了的。
当然了,那会儿为了斗倒刘皇后,就算是于太后亲侄女,皇帝可能也会将人放进来,让对方跟刘皇后斗一段时间再说。
但现在宫里已经有了安然,且安然对他比较忠心,且不是害死他生母的于太后亲侄女,让他感情上能接受一点,那于太后娘家再送姑娘进来,他自然就不需要捏着鼻子认下,让她进宫了。
刘皇后这会儿看安然晋升妃位,早恨死了她,巴不得于家送姑娘进来跟安然唱对台戏,所以果然不像当年对安然那样,对付这个新的于家姑娘,而是打算让她进来,跟她的族姐打擂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