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进宫后,看宫里一片凌乱,有些地方血水都没擦干净,不由皱眉,暗道看来刚才果然够乱的。
及至看到了神色悲伤、失魂落魄的齐王,瞬间便明白了他叫自己进宫的原因。
现在需要人主持大局,但齐王因伤心大哥亡故,哀伤过度,根本没法好好主持大局,所以他需要自己过来处理这一堆烂摊子。
当下安然安慰了齐王几句,便听他的话,开始处理宫里的乱象。
好在她早在宫里安插了人手,所以处理起来井井有条,并没慌乱。
先是吩咐人将宫里收拾干净,然后开始整顿宫务。
她安插的人,既有底层的宫女太监,也有中高层的宫女太监,所以用起来很是方便。
除了那些人本人知道自己是眼线,其他人也不知道安然怎么就将人用的顺手,只当是安然经常进宫与苏皇后说话,所以认识这些人,才让他们做事的。
等齐王在大臣们的催促下登基的时候,安然已将宫里的事处理的差不多了。
齐王差不多花了两三个月,才从哀伤过度的情绪里缓过神来,开始处理朝政大事。
人员安排上,齐王基本上延续了先帝的人员安排,除了那晚参与宫变的,其他人,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人,都没贬谁,只加封了一些当日参与勤王的将领。
爵位一律升了一等,已经是国公的,则多赐官庄俸禄等。
其他的,就是将安然封为了皇后。
苏家因之前就是承恩侯,所以这会儿也不会额外多封了,但李姨娘因是安然生母,自然是要加封的,从五品宜人加封到了三品淑人。
其实齐王当然可以加封的更高,但考虑到嫡庶有别,再加上苏大夫人对安然还算不错,不能打她的脸,所以只给李姨娘封了三品淑人,比苏大夫人的二品夫人是要低一等的。
苏家得听这个消息,很快就将李姨娘从庙里接了出来,毕竟让三品淑人,皇后之母,住在庙里,实在不像话。
虽然苏大夫人对安然和齐王没帮苏欣然很不高兴,在苏欣然和外孙被大皇子杀了后,更是对齐王和安然有了恨意,毕竟在她看来,要不是安然和齐王不帮她女儿和外孙,她女儿和外孙,不会落到那样一个地步。
但,她再怎么恨安然和齐王,却架不住她儿子儿媳等想巴结齐王夫妇的决心。
苏大老爷那些儿子儿媳,都跟安然没什么矛盾,这会儿苏欣然虽死了,但苏安然又上去了,苏家还能继续得享荣华富贵,这样一来,他们怎么可能得罪安然夫妇,就想着靠着这兄妹、姐弟关系,获得好处呢,哪会像苏大夫人那样,恨安然和齐王啊。
所以有时听苏大夫人因为伤心女儿和外孙逝去,抱怨安然夫妇,他们都赶紧打断,而且吩咐下人,不让人传出去,新的承恩侯夫人,也就是她儿媳,甚至命人看紧她,不让她到处乱跑,怕她疯了,在外面也说诋毁皇后夫妇的话,到时别给自家带来灾祸。
事实上,新的承恩侯夫人,跟安然的关系,比跟苏欣然的关系更好。
苏欣然是承恩侯夫人的亲小姑子,当时又是皇后,对这个嫂子,自然没半点敬重,毕竟在她看来,她家里都要靠她得到荣华富贵,连家里都这样了,那这个哥哥的老婆就更无足轻重了,所以自然不会看在眼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训就训,让承恩侯夫人对苏欣然,真的没什么好感,毕竟谁会喜欢一个对自己趾高气扬的人呢?
而安然就不一样了。
安然不是亲小姑子,是庶出的,安然不会管她,不会像苏欣然那样趾高气扬,不会训她,她也不会管安然,所以关系能处好。
所以苏欣然没了,安然上位了,她不但不像苏大夫人那样伤心和不高兴,相反,还非常高兴,觉得苏欣然死了挺不错的,免得一直压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现在这个苏皇后,虽然跟自己隔着一层,但好歹不会找自己的麻烦啊,然后荣耀照样有,这岂不是好?
当然了,她不能表现出来,毕竟苏大夫人刚死了女儿和外孙,正是最伤心的时候,她要在这时候一脸高兴,苏大夫人看了肯定会不高兴的,所以只能暗爽。
——连亲嫂子都恨不得苏欣然去死,可见苏欣然平常有多招人不喜。
苏大夫人现在的确很神伤。
那晚皇宫火光冲天,厮杀声震天,她当时就没睡着,担心女儿和外孙的情况。
可惜丈夫死了,也没个靠谱的人能打听情况——儿子根本不敢去打听,她自己派人去打听,也是走到半道就回来了,说是前头到处都是兵,不敢过去了,然后还说现在街面上也到处都是兵,得赶紧关起府门,派家丁守好,毕竟苏家是皇后娘家,得防有人袭击。
家丁的话,让苏家上下都心惊不已,之后再不敢派人出去打听,而是赶紧紧紧地关闭了大门。
好在大皇子的人都忙着进宫搞事,没多余的人手在外面搞事,所以苏家人虽心惊胆战了一晚上,好歹没出事。
等到后来宫里传来丧钟,他们已是惊了一惊,再到后来代表皇后薨逝的钟声再响起时,苏家人就开始接受不了了,一开始还以为是苏家败了,让大皇子的人登位了。
但很快宫里派人出来发布消息,说是大皇子逼宫,杀死诸皇子,气死皇帝,已被诛杀,皇帝着齐王继位。
这消息一传出,除了苏大夫人因听到女儿和外孙过世,晕了过去,其他人都不由松了口气。
不管怎么说,齐王继位,总比大皇子继位要好。
齐王继位,齐王妃仍是苏家女,苏家的荣耀能继续延续,这让他们自然就放心了。
要是大皇子继位,前皇后娘家,肯定是被打击的对象,那他们只怕要被大皇子找个理由处置了,所以这会儿看大皇子没成功,齐王当了皇帝,他们自然松了口气,甚至有些高兴。
除了苏大夫人。
她女儿和外孙死了,她自然高兴不起来。
及至看到了神色悲伤、失魂落魄的齐王,瞬间便明白了他叫自己进宫的原因。
现在需要人主持大局,但齐王因伤心大哥亡故,哀伤过度,根本没法好好主持大局,所以他需要自己过来处理这一堆烂摊子。
当下安然安慰了齐王几句,便听他的话,开始处理宫里的乱象。
好在她早在宫里安插了人手,所以处理起来井井有条,并没慌乱。
先是吩咐人将宫里收拾干净,然后开始整顿宫务。
她安插的人,既有底层的宫女太监,也有中高层的宫女太监,所以用起来很是方便。
除了那些人本人知道自己是眼线,其他人也不知道安然怎么就将人用的顺手,只当是安然经常进宫与苏皇后说话,所以认识这些人,才让他们做事的。
等齐王在大臣们的催促下登基的时候,安然已将宫里的事处理的差不多了。
齐王差不多花了两三个月,才从哀伤过度的情绪里缓过神来,开始处理朝政大事。
人员安排上,齐王基本上延续了先帝的人员安排,除了那晚参与宫变的,其他人,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人,都没贬谁,只加封了一些当日参与勤王的将领。
爵位一律升了一等,已经是国公的,则多赐官庄俸禄等。
其他的,就是将安然封为了皇后。
苏家因之前就是承恩侯,所以这会儿也不会额外多封了,但李姨娘因是安然生母,自然是要加封的,从五品宜人加封到了三品淑人。
其实齐王当然可以加封的更高,但考虑到嫡庶有别,再加上苏大夫人对安然还算不错,不能打她的脸,所以只给李姨娘封了三品淑人,比苏大夫人的二品夫人是要低一等的。
苏家得听这个消息,很快就将李姨娘从庙里接了出来,毕竟让三品淑人,皇后之母,住在庙里,实在不像话。
虽然苏大夫人对安然和齐王没帮苏欣然很不高兴,在苏欣然和外孙被大皇子杀了后,更是对齐王和安然有了恨意,毕竟在她看来,要不是安然和齐王不帮她女儿和外孙,她女儿和外孙,不会落到那样一个地步。
但,她再怎么恨安然和齐王,却架不住她儿子儿媳等想巴结齐王夫妇的决心。
苏大老爷那些儿子儿媳,都跟安然没什么矛盾,这会儿苏欣然虽死了,但苏安然又上去了,苏家还能继续得享荣华富贵,这样一来,他们怎么可能得罪安然夫妇,就想着靠着这兄妹、姐弟关系,获得好处呢,哪会像苏大夫人那样,恨安然和齐王啊。
所以有时听苏大夫人因为伤心女儿和外孙逝去,抱怨安然夫妇,他们都赶紧打断,而且吩咐下人,不让人传出去,新的承恩侯夫人,也就是她儿媳,甚至命人看紧她,不让她到处乱跑,怕她疯了,在外面也说诋毁皇后夫妇的话,到时别给自家带来灾祸。
事实上,新的承恩侯夫人,跟安然的关系,比跟苏欣然的关系更好。
苏欣然是承恩侯夫人的亲小姑子,当时又是皇后,对这个嫂子,自然没半点敬重,毕竟在她看来,她家里都要靠她得到荣华富贵,连家里都这样了,那这个哥哥的老婆就更无足轻重了,所以自然不会看在眼里,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训就训,让承恩侯夫人对苏欣然,真的没什么好感,毕竟谁会喜欢一个对自己趾高气扬的人呢?
而安然就不一样了。
安然不是亲小姑子,是庶出的,安然不会管她,不会像苏欣然那样趾高气扬,不会训她,她也不会管安然,所以关系能处好。
所以苏欣然没了,安然上位了,她不但不像苏大夫人那样伤心和不高兴,相反,还非常高兴,觉得苏欣然死了挺不错的,免得一直压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现在这个苏皇后,虽然跟自己隔着一层,但好歹不会找自己的麻烦啊,然后荣耀照样有,这岂不是好?
当然了,她不能表现出来,毕竟苏大夫人刚死了女儿和外孙,正是最伤心的时候,她要在这时候一脸高兴,苏大夫人看了肯定会不高兴的,所以只能暗爽。
——连亲嫂子都恨不得苏欣然去死,可见苏欣然平常有多招人不喜。
苏大夫人现在的确很神伤。
那晚皇宫火光冲天,厮杀声震天,她当时就没睡着,担心女儿和外孙的情况。
可惜丈夫死了,也没个靠谱的人能打听情况——儿子根本不敢去打听,她自己派人去打听,也是走到半道就回来了,说是前头到处都是兵,不敢过去了,然后还说现在街面上也到处都是兵,得赶紧关起府门,派家丁守好,毕竟苏家是皇后娘家,得防有人袭击。
家丁的话,让苏家上下都心惊不已,之后再不敢派人出去打听,而是赶紧紧紧地关闭了大门。
好在大皇子的人都忙着进宫搞事,没多余的人手在外面搞事,所以苏家人虽心惊胆战了一晚上,好歹没出事。
等到后来宫里传来丧钟,他们已是惊了一惊,再到后来代表皇后薨逝的钟声再响起时,苏家人就开始接受不了了,一开始还以为是苏家败了,让大皇子的人登位了。
但很快宫里派人出来发布消息,说是大皇子逼宫,杀死诸皇子,气死皇帝,已被诛杀,皇帝着齐王继位。
这消息一传出,除了苏大夫人因听到女儿和外孙过世,晕了过去,其他人都不由松了口气。
不管怎么说,齐王继位,总比大皇子继位要好。
齐王继位,齐王妃仍是苏家女,苏家的荣耀能继续延续,这让他们自然就放心了。
要是大皇子继位,前皇后娘家,肯定是被打击的对象,那他们只怕要被大皇子找个理由处置了,所以这会儿看大皇子没成功,齐王当了皇帝,他们自然松了口气,甚至有些高兴。
除了苏大夫人。
她女儿和外孙死了,她自然高兴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