嬷嬷的话让方大奶奶不由眼前一亮,点点头,道:“这主意不错。”
她不用担心跟丈夫说了,丈夫想给钱,因为方大少爷也是不想给的,事实上,之前方大夫人在原先给方安然嫁妆的基础上,现在为了她进宫,又多给了不少钱,她丈夫早有意见了,毕竟方家家底不丰厚,这些钱,合该是他们男丁的,方安然带走的多一份,他们就少一份,这样一来,丈夫会不高兴,也就很正常了。
人都是自私的,虽然是兄妹,但一旦涉及金钱利益,不讲兄妹之情的大有人在。
而方大少爷,显然就是这样的人。
果然,当方大奶奶将这事跟方大少爷一说后,方大少爷点头道:“行,这事交给我吧,你做的对,咱们家本来就没钱,哪有钱给她,再说了,她之前出嫁给过添妆了,凭什么还给两次。”
方大奶奶看方大少爷同意不给,不由高兴。
不过方大夫人并不会因为方大少爷夫妇没给安然东西,就说他们什么,毕竟这种送东西,本来就是各家自发给,不是她非要人给的,这样一来,老大家不给,她能说什么呢?顶多就是觉得老大家有些过分罢了,毕竟之前安然回来,他们一家不高兴,嫌安然回来丢了他们的脸,现在安然要进宫了,有极大可能,以后一辈子也见不到这个妹妹了,在这种情况下,竟然都不送点东西,这也太冷血了,这还是亲兄妹吗?让方大夫人不由寒心,想着幸好自己夫妻不是那种穷人家老两口,要不然,就这对夫妻冷血的样子,等他们老夫妻老了不能做事了,还不要被这对夫妻赶出去啊。
万幸,他们家小有余财,老了他们也有人侍候,不用担心儿子不孝顺,会把自己赶出去。
就是以后她的梯己要搁在自己手上,不能给他们,要不然全给了他们,他们觉得她没油水榨了,估计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还维持着表面上的恭敬了,到时指不定方大奶奶会爬到自己头上来。
方大少爷和方大奶奶自以为聪明,省了一笔钱,却没想过,他们这样冷血,让方大夫人寒了心,决定以后私下少给他们一些钱,却是因小失大了,他们要知道方大夫人这样想,不知道会不会后悔。
却说安然虽然不打算嫁人了,但外面一些人还不知道,所以不免有人托媒人问方大夫人结亲的意向,这其中就有原身嫁的王家。
原身当时那样一个情况,再加上方家条件也就那样,所以能给原身提亲的人家,条件自然也不怎么样。
方家条件不怎么样,王家比他们家还要差。
王家是准备给他们家的丧偶儿子提亲。
一般有钱有势的人家,哪怕儿子丧偶呢,娶个继室,也照样能娶个姑娘,而不是原身这样和离回来的女人。
也只有像王家这样比方家条件还不如的,想娶个条件较好的姑娘较难,才会找原身。
王老大比原身大十岁不说,膝下已有三儿两女,想想看,这样的条件,就是村姑也不见得愿意嫁进来当填房啊,毕竟五个继子继女,能把新妇整晕了,尤其是其中年纪较大的孩子,只怕还会对新妇有意见,指不定会联合其他孩子,收拾新妇。
所以这样的人,谁愿意嫁呢。
原身当时也不想嫁,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就被家里嫁了过去。
果然像安然想的那样,被几个继子继女找麻烦,然后上头婆婆也不好惹,丈夫还有一些姬妾也给她下马威——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姬妾还是养的起的,毕竟条件不好的人家,可以养些条件同样不好的姬妾嘛。
这样一堆麻烦,让原身像是进了火坑一样,日子难捱。
偏偏丈夫对亡妻极有感情,也就是说,丈夫心里有个白月光,而这个白月光还是个死人,活人永远争不过死人,于是原身不免被丈夫冷暴力——对方对她总是冷冷的,爱搭不理。
要安然说,那个王大少爷对亡妻既然这样有感情,何必再娶妻子?既辜负了对亡妻的感情,也辜负了其他女人,原身又不欠他的,要被他这样对待。
丈夫对她没有感情,她还要应付来自婆婆、继子继女、小妾们的敌意,没一个知心人,再加上随着韩枫越来越发达,外面的人还嘲笑她被韩枫赶走的事,这样的日子,让原身本就因被韩枫赶回来抑郁的心情,越发抑郁,最后终于郁郁而终。
当然了,那是在原身世界发生的事。
在安然的世界,安然既然决定进宫,那方大夫人自然就拒绝了这些提亲的。
王家看方家拒绝了,说自家姑娘准备进宫参选宫女,不由愣了,让媒人劝道:“进宫做宫女,那是穷人家姑娘才做的选择,方家条件好,怎么将姑娘送进宫受苦?王家条件虽然不是很好,但也不错了,嫁给王大少爷,让人侍候三姑娘,总比进宫,让三姑娘侍候人好吧?”
方大夫人叹道:“可不是这个道理?但那丫头死心眼,就一门心思认定了,非要进宫,我也没办法啊。”
媒人笑道:“儿女的婚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能听姑娘自己怎么说。”
方大夫人道:“她父亲也是这意思,她父女俩都是这样想的,我也没办法了。”
媒人听说方大老爷同意这样做,无论她怎么劝,方大夫人都不改口,没办法了,只能回去复命。
王家看方家认死理,就是不打算将姑娘嫁了,没办法,只得算了。
虽然算了,但还是有点不甘心,毕竟方家条件不错,自家条件及不上方家,然后自家儿子还有那么多儿女,想娶一个条件不错的,真的很难,村姑倒是找得到,但儿子怎么会喜欢村姑呢,村姑怎么配得上自家儿子呢,所以一直不好挑,现在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人家还不同意,王家能甘心吗?
可惜再怎么不甘心,又派人去方家劝了几次,就是没结果后,王家也只能放弃了。
她不用担心跟丈夫说了,丈夫想给钱,因为方大少爷也是不想给的,事实上,之前方大夫人在原先给方安然嫁妆的基础上,现在为了她进宫,又多给了不少钱,她丈夫早有意见了,毕竟方家家底不丰厚,这些钱,合该是他们男丁的,方安然带走的多一份,他们就少一份,这样一来,丈夫会不高兴,也就很正常了。
人都是自私的,虽然是兄妹,但一旦涉及金钱利益,不讲兄妹之情的大有人在。
而方大少爷,显然就是这样的人。
果然,当方大奶奶将这事跟方大少爷一说后,方大少爷点头道:“行,这事交给我吧,你做的对,咱们家本来就没钱,哪有钱给她,再说了,她之前出嫁给过添妆了,凭什么还给两次。”
方大奶奶看方大少爷同意不给,不由高兴。
不过方大夫人并不会因为方大少爷夫妇没给安然东西,就说他们什么,毕竟这种送东西,本来就是各家自发给,不是她非要人给的,这样一来,老大家不给,她能说什么呢?顶多就是觉得老大家有些过分罢了,毕竟之前安然回来,他们一家不高兴,嫌安然回来丢了他们的脸,现在安然要进宫了,有极大可能,以后一辈子也见不到这个妹妹了,在这种情况下,竟然都不送点东西,这也太冷血了,这还是亲兄妹吗?让方大夫人不由寒心,想着幸好自己夫妻不是那种穷人家老两口,要不然,就这对夫妻冷血的样子,等他们老夫妻老了不能做事了,还不要被这对夫妻赶出去啊。
万幸,他们家小有余财,老了他们也有人侍候,不用担心儿子不孝顺,会把自己赶出去。
就是以后她的梯己要搁在自己手上,不能给他们,要不然全给了他们,他们觉得她没油水榨了,估计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还维持着表面上的恭敬了,到时指不定方大奶奶会爬到自己头上来。
方大少爷和方大奶奶自以为聪明,省了一笔钱,却没想过,他们这样冷血,让方大夫人寒了心,决定以后私下少给他们一些钱,却是因小失大了,他们要知道方大夫人这样想,不知道会不会后悔。
却说安然虽然不打算嫁人了,但外面一些人还不知道,所以不免有人托媒人问方大夫人结亲的意向,这其中就有原身嫁的王家。
原身当时那样一个情况,再加上方家条件也就那样,所以能给原身提亲的人家,条件自然也不怎么样。
方家条件不怎么样,王家比他们家还要差。
王家是准备给他们家的丧偶儿子提亲。
一般有钱有势的人家,哪怕儿子丧偶呢,娶个继室,也照样能娶个姑娘,而不是原身这样和离回来的女人。
也只有像王家这样比方家条件还不如的,想娶个条件较好的姑娘较难,才会找原身。
王老大比原身大十岁不说,膝下已有三儿两女,想想看,这样的条件,就是村姑也不见得愿意嫁进来当填房啊,毕竟五个继子继女,能把新妇整晕了,尤其是其中年纪较大的孩子,只怕还会对新妇有意见,指不定会联合其他孩子,收拾新妇。
所以这样的人,谁愿意嫁呢。
原身当时也不想嫁,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就被家里嫁了过去。
果然像安然想的那样,被几个继子继女找麻烦,然后上头婆婆也不好惹,丈夫还有一些姬妾也给她下马威——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姬妾还是养的起的,毕竟条件不好的人家,可以养些条件同样不好的姬妾嘛。
这样一堆麻烦,让原身像是进了火坑一样,日子难捱。
偏偏丈夫对亡妻极有感情,也就是说,丈夫心里有个白月光,而这个白月光还是个死人,活人永远争不过死人,于是原身不免被丈夫冷暴力——对方对她总是冷冷的,爱搭不理。
要安然说,那个王大少爷对亡妻既然这样有感情,何必再娶妻子?既辜负了对亡妻的感情,也辜负了其他女人,原身又不欠他的,要被他这样对待。
丈夫对她没有感情,她还要应付来自婆婆、继子继女、小妾们的敌意,没一个知心人,再加上随着韩枫越来越发达,外面的人还嘲笑她被韩枫赶走的事,这样的日子,让原身本就因被韩枫赶回来抑郁的心情,越发抑郁,最后终于郁郁而终。
当然了,那是在原身世界发生的事。
在安然的世界,安然既然决定进宫,那方大夫人自然就拒绝了这些提亲的。
王家看方家拒绝了,说自家姑娘准备进宫参选宫女,不由愣了,让媒人劝道:“进宫做宫女,那是穷人家姑娘才做的选择,方家条件好,怎么将姑娘送进宫受苦?王家条件虽然不是很好,但也不错了,嫁给王大少爷,让人侍候三姑娘,总比进宫,让三姑娘侍候人好吧?”
方大夫人叹道:“可不是这个道理?但那丫头死心眼,就一门心思认定了,非要进宫,我也没办法啊。”
媒人笑道:“儿女的婚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能听姑娘自己怎么说。”
方大夫人道:“她父亲也是这意思,她父女俩都是这样想的,我也没办法了。”
媒人听说方大老爷同意这样做,无论她怎么劝,方大夫人都不改口,没办法了,只能回去复命。
王家看方家认死理,就是不打算将姑娘嫁了,没办法,只得算了。
虽然算了,但还是有点不甘心,毕竟方家条件不错,自家条件及不上方家,然后自家儿子还有那么多儿女,想娶一个条件不错的,真的很难,村姑倒是找得到,但儿子怎么会喜欢村姑呢,村姑怎么配得上自家儿子呢,所以一直不好挑,现在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人家还不同意,王家能甘心吗?
可惜再怎么不甘心,又派人去方家劝了几次,就是没结果后,王家也只能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