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今天的第二更求月票,请大家多多支持。

    王观没有料到,在唐清华的口,自己已经晋升成为大收藏家了。此时此刻,他和俞飞白出了住宅区之后,立即驱车向北邙山方向而去。

    要说北邙山,那可是洛阳一大人景观。那里不仅风光优美,景色怡人,更有国第一座古墓博物馆。山上坟墓之多,有唐代诗人王建的古诗为证:北邙山头无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旧墓人家归葬多,堆著黄金无买处。

    从这首诗我们就可以知道,现代的天价墓地并不是首创,也有一定的历史根源。反正在唐代的时候,北邙山的土地肯定是寸土寸金,有时连黄金也买不到。山上的坟墓扎堆涌现,一茬接着一茬,几无卧牛之地。

    这绝对不是夸张,仔细想想就知道了。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的历史非常悠久,所以自东周开始,一直到明清各朝代,数不胜数的王侯将相、才士名流,都可以在山上找到坟墓。

    生居苏杭,死葬北邙。

    这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但是只有到了邙山,王观才知道这话的含义和分量。

    按照侯老的指示,两人来到了翠云峰,站在高处朝四周打量,只见在在北邙山土岭上,数百座高大巍峨的覆斗形古墓冢,星罗棋布,或是错落有致,或是集出现,显得十分壮观。

    见此情形,王观自然忍不住感叹起来:“不愧是国之最。”

    邙山是国最大的陵墓群遗址、全国最大的国家级物保护单位之一,其分布之密集,数量之众多,延续年代之长久,自然堪称国之最。

    据史料记载,刘秀、元宏等十数位君临天下的帝王,张仪、樊哙、班超、狄仁杰等数千位将相名流,扶余王、泉男生等众多外邦国王,乃至刘禅、李煜等亡国之君。都安息在洛阳城北这几十里的土岭上。至于一般富贵人家的墓葬,更是不计其数。

    从汉代到清代,洛阳北邙一带一直是人们向往的长眠之地,历代达官贵人、富商巨贾都以能得到邙山一块墓地而自豪。一代又一代的洛阳人,还有数不清的异乡、异国人,把邙山当成了自己人生的终点。

    究其原因,主要是邙山这块地方。山势雄伟,水深土厚。伊、洛之水自西而东贯洛阳城而过。立墓于此,十分符合古人所崇尚的枕山蹬河的风水之说。

    说白了,这里就是世人眼的风水宝地。在风水理论,葬地讲究生气凝聚、风吹不到,并且有水流可以界止生气。也就是所谓的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的意思。邙山一带,可谓是北枕邙山,南蹬洛水,正是靠山面水。藏风聚气的理想风水福地。

    加上世人都有一种从众的心理,觉得既然历代帝王将相都葬在这里,那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直接证实了这里确实是风水宝地的说法。

    这个观念又经过了千百年的积累,自然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化,甚至根深蒂固。在这种情况下,邙山上集了如此众多的帝陵和古墓群也就不难理解了。

    就在王观感叹之时。一个年轻人走了过来,客气问道:“请问是王观先生吧?”

    “对,我是。”

    适时,王观也顾不上感慨了,连忙点头道:“是侯老让你来接我们的吗?”

    “嗯。”

    年轻人微笑点头:“侯老有事要忙,不方便过来。所以让我过来带你们去见他。”

    在解释的时候,年轻人也招呼两人上车,随即徐徐开车而去,在邙山上绕行起来。值得一提的是,邙山并不是单纯的一座山头而已。地理学意义上的邙山范围很广,它西接秦岭,向东沿黄河南岸绵延至郑州市北的广武山。长达一百多公里。

    就算是狭义的邙山也不小,大概的范围在洛阳市北侧孟津至偃师东西一线的黄河与洛河交汇处,东西约五十公里,南北约二十公里。地方肯定比较宽阔,不然的话也容纳不了几千年来诸多王侯将相、布衣百姓的陵墓。

    不过车子就在邙山穿行,而且越走越偏僻了。如果不是提前打了招呼,王观和俞飞白真有些怀疑,年轻人是不是打算绑票。

    不管怎么说,在年轻人的接送下,车子拐弯抹角,过了二十来分钟之后,最终在一个地势较高的山脚营地下停了下来。

    “到了。”

    适时,年轻人开门下车,微笑招呼道:“侯老就在帐蓬里,我带我们过去……”

    “这里是……考古营地?”

    两人自然也跟着下车,有些惊讶地打量四周的情况。只见营地比较大,驻扎了十向个野营帐蓬,另外还搭建了不少灶台。

    此时此刻,营地有不少人在淘米择菜,看来打算是做午餐了。不过更多的人却是集在地势较高的位置,拿着锄铲之类的工具挖掘。邙山是陵墓比较集的地方,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的,要么是耕田的农民,要么就是考古队了。

    “没错,就是考古队。”年轻人也有些意外,毕竟在他看来,侯老找人过来,应该知道怎么回事才对,不过看情形他们好像不知情的样子。

    尽管心里有疑问,年轻人却是没多说什么,直接引领两人向营地间一个帐蓬走去。

    “侯老,我接人回来了。”

    走近帐蓬之后,年轻人没有急着进去,反而高声提醒起来。

    “……进来吧。”

    侯老的声音传了出来,然后就有人在帐蓬里面掀开了门帘。

    “咦!”

    看到掀开门帘的人,王观和俞飞白感到十分惊奇意外:“方老板,你怎么也在?”

    “不仅是我在,还有曾老也在。”这人正是方明升,只见他笑容可掬,好像主人似的引手道:“进来吧,就等你们了。”

    “曾老也在呀。”

    一瞬间,王观和俞飞白对视了一眼,更加肯定他们之前的推测。事情绝对与机关盒子的东西脱不了干系,不然的话曾老也不可能千里迢迢在潮州赶过来。

    “侯老、曾老……”

    当然。这个时候两人也不多想了,反正待会肯定知道答案,当下直接走进宽敞的帐蓬,果然看见两位老人家正在喝茶聊天。

    “你们来了……”

    此时,侯老微笑招手,一点也看不出着急的模样。

    “来,坐下喝茶。”与此同时。曾老也笑着说道:“这是我从潮州带过来的正宗乌龙茶,你们也过来尝尝。”

    看到两人这样淡定。王观和俞飞白也沉得住气,直接走过去安坐下来,再举杯品尝用乌龙茶叶冲泡的工夫茶。

    一轮下来,连喝了几口茶汤,王观精神也随之振奋,神态自若的品味。就是俞飞白有些按捺不住,终于开口询问:“侯老,这里有机关盒地宫设计图里的大墓吗?”

    “猜出来了?”

    显而易见的事情,侯老也没打算隐瞒。直接点头笑道:“就是这里,估计你们也应该料到了,机关盒有两块布,一块布是地宫设计图,另外一块布就是具体的位置了。根据我们的研究推算,这个大墓应该就在附近。”

    “挖出来了吗?”俞飞白关切追问起来。

    “差不多了吧。”侯老笑了笑,并没有透露具体的细节。

    “哦。”俞飞白有些失望。不过也十分高兴:“挖到最好,毕竟听说邙山上的陵墓,可谓是十墓有九墓空,就怕这里也被盗挖,那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不仅是十墓九空,甚至十墓十空的情况也有。”说到这个话题。侯老脸上的笑容一敛,取而代之是深深的忧愁。

    十墓十空,这并不是夸大其词。毕竟从汉代开始,王侯陵墓被盗挖的情况就屡见不鲜了。据说东汉光武帝刘秀,就是在长安附近拜谒西汉先帝诸陵时,目睹了厚葬成风的西汉帝陵被盗掘的惨状,于是诏令天下。实行简葬。

    直到后来,刘秀坐稳了江山,开始修筑自己陵墓之时,仍然担心若营建的帝陵过于招摇,难逃后世盗掘的厄运。实际上刘秀很有先见之明,他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

    东汉末年,三国之前,作为一方霸主的曹操为了筹措军费物资,直接在古代的王公陵墓上动脑筋。也不仅是他,当时的诸侯,董卓、袁绍等人,还包括黄巾军、黑山军之类的,或多或少都干过这种缺德事。

    在曹操没有成为北方霸方之前,洛阳一带是西凉军阀的地盘。武夫出身的军阀,吃相可没有曹操那么讲究,示意手下秘密行动,要注意影响。对于西凉军来说,面子礼节都是虚的,实际的好处才最重要。

    董卓西撒长安的时候,直接把洛阳毁于一炬,那么他的手下捞不到好处,自然把目标落在邙山的陵墓之,这应该是邙山墓群第一次受到严重的破坏。

    然而历史总是在不断的重复上演,由乱归治之后,帝王将相也不吸取教训,又继续在邙山上修陵结墓,然后到了乱世又被盗挖。就是这样循环往复,没有休止。

    但是真正使墓群遭受严重破坏的盗墓行为,却发生在近代,是由汴洛铁路的修建引发的。二十世纪初,清政府向比利时一公司借款修筑汴洛铁路,铁路通过邙山南麓,就地取土时不断挖出了古墓,引起在场外国技师的极大兴趣,他们大量收集古物寄回欧美。

    听说墓里的东西能卖钱,当时的国经济凋敝,国家混乱,很多贪图暴利的人开始到处搜寻、挖掘古墓,邙山之上从此打破千古幽静……(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章节目录

拣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烛并收藏拣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