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娟子很早就醒了。
自从回家后,娟子的生活变得很有规律。晚上睡得早,早上自然就醒得早。
山村的夜晚很寂静。人们到了晚上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很早就熄灯睡觉。不像城市里,农村人都已经睡觉了,城市里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刚回家时,娟子还有些不习惯。多住几天后,便习惯早睡早起。
她起床后走下楼看见妈妈已经在厨房里做饭了。
小菊妈看见娟子下楼来便问道:“这么早就起来啦,天色还早哩。”
娟子说道:“我睡不着了。”
洗漱之后,坐在妈妈旁边看她做饭。
娟子问道:“妈妈,上次回家的时候,听说杜婶给小建说了一个媳妇,定下来没有啊?”
小菊妈说道:“已经订亲,礼都送过了。”
“什么时候结婚呐。”
“可能明年吧。”
“那女孩怎么样啊?”
“还可以,家里有三兄妹。这个女孩子排行老二。”
“她念过书吗?”
“念过,好像只念到小学毕业吧。”
“她家离我们这里有多远?”
“大约有三十里路。她家所在的村子比较偏僻,在山里边。”
“哦,这些都不重要。主要还是小建和女孩子的性格、脾气相符。那女孩子的相貌如何?”
“长相一般,配小建还是可以。你看小建的身高还没有你们两姐妹高,他的身材就像你爸爸。我们家的孩子生反了,女孩子高,男孩子矮。”
娟子说道:“小建也不算矮,算得上中等个吧。”
看见江明下楼了,小菊妈说:“醪糟鸡蛋煮好了,你和江明先吃吧。我去看看小芸她可能还在睡懒觉哩。”
娟子说道:“妈,叫她快起来。我们要走了。”
“还有,叫叫小建,他也要去赶场呐。”
小芸和小建起床后去洗漱,娟子也开始化妆。
回家后,娟子觉得在农村里不好化浓妆。她只好化化淡妆,擦一点润肤膏,描一描眉毛就可以了。
几个人沿着山路往漆家镇走去。
走了一会儿,娟子问江明道:“江明,你的脚软吗?走累了我们歇一歇。”江明说道:“我虽然从没有走过这么远的山路,但是我的耐力还是很好。走再远的山路也是没有问题。”
大家一路上说说笑笑,不一会儿就来到镇上。
江明说道:“哟,想不到来漆家镇赶场的人真多吔。”
娟子说道:“平常的话,镇上没有多少人。今天逢场,四面八方的人都赶来了。”
小芸说道:“姐姐,江大哥没有来过这里。我们带他在街上逛一圈后,再去商店买东西。”
几个人沿着街道走。
今天镇上的人真多。卖肉的,卖鱼的,卖瓜子花生和卖菜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真是煕煕攘攘,人声顶沸。
娟子对江明说道:“江明,你的注意力要集中一点,跟着我们姐弟几个。不要东张西望走散了。这么多人挤来挤去,不好找人的。”
江明说道:“你牵着我的手,就不容易走丢了。”
“这条街道很窄,牵着手走路不方便。你跟着我好啦。”
“我就是想体验一下赶场的感觉。我从来没有到乡镇去过,像这样赶场还是挺好玩的。”
“确实挺好玩,走丢了就不好玩了。”
江明说道:“那我们就慢慢走,边走边看。”
这时一个农民大声叫卖花生瓜子,他的吆喝声特别洪亮。
江明对娟子说道:“娟子,你听听这个人的声音多么洪亮。如果让他去学声乐的话,有可能会成为一个歌唱家。”
娟子笑道:“他也能当歌唱家的话,我们这里不知要出多少人才。你没有看见过,夏天插秧时,山坡上到处都有人唱山歌。每一个人的嗓音都很嘹亮。”江明说道:“这里没有伯乐,没人发现他们。有人培养他们,真的会出人才。听他吆喝得那么起劲儿,我过去买点瓜子花生回家吃。”
娟子拉着他的手一起过去了。
江明对卖瓜子的小贩说道:“你的嗓音真好,不去学唱歌真是可惜了。”
小贩没有听懂他在说什么,怔怔地看着他。
娟子捏捏江明的手说:“买花生、瓜子。”
她看到江明没有说话,对小贩说:“他叫你称两斤花生,两斤瓜子。”
小贩赶紧称花生、瓜子。
好不容易走完了整条街,来到了布店。里面的柜台上摆满了花布。
娟子环顾四周说道:“这么长的时间过去,还是老样子,一点变化也没有。”江明说道:“镇上的商店和街道变样后,找不到赶场的感觉了。保持现状,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才是城市和农村的区别。我其实很喜欢这种生活。”
娟子说:“你就别回城里去了,到这里来落户吧。”
“我现在还没有退休,不能长期住在这里。不过,我们可以经常回来看看、感受感受”。
“现在真是怪事。城里人想到农村来,农村人千方百计地想去城里。”
江明说道:“人都有一种喜欢新奇的心理。在一个地方呆久了,觉得腻烦,想换一个环境生活。”
买了花布,又到商店去买了糖果和糕点。
娟子看看时间不早了,说道:“我们还是找一个饭馆吃饭吧,肚子已经在咕咕叫了。”
小芸看看娟子似乎在询问她去哪一个饭馆吃饭。小芸知道姐姐不想去大周哥工作的饭馆吃饭,她在等着娟子自己拿主意。
娟子想想后说道:“我们到下边的饭馆吃饭吧。那里比较卫生,菜也不错。”
这个饭馆在场上的尽头。因为位置较偏,生意没有大周工作的饭馆好。来镇上赶场的人很多都去大周工作的饭馆吃饭。
大家坐下后,娟子开始点菜。
一会儿菜上齐了,娟子问江明道:“喝点酒吧。”
“算了吧,不想喝酒。”
“你不喝酒的话,会后悔的。”
“怎么啦?”
“你不是很喜欢农村的味道吗?”
“那要看什么东西啦。”
“玉米酒。”
“玉米酒?是自己烤的吗?”
“不是老板烤的,是镇上酒厂烤的酒。”
“好,尝尝吧。少来一点,我只喝一点点。”
老板用勺子在大酒坛里舀了半碗酒过来说道:“听口音你不是本地人吧。我们这里出产的玉米酒很好喝,多喝点也不上头。”
江明喝了一口说:“嗯,不错,不错,滋味很醇厚。”
娟子说道:“江明,你很像电视里的品酒老师。其实你也不爱喝酒。只是觉得农村地方产的东西要真一些,酒要纯正一些罢了。”
这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人,娟子觉得很面熟。仔细一看是大周,她赶紧低下头去。
同时小芸也看见大周进来了。她看看娟子,从姐姐的面部表情看出知道她已经看见大周了。
大周往他们几个人坐的方向瞄了一眼,径直走进厨房去了。
娟子知道大周没有认出自己来。
心里想:他到这里来干什么呢?她看看小芸,小芸低头抿着嘴笑笑。
娟子正想暗示小芸,却看见大周手里拿着一包东西从厨房里走出来,对老板挥挥手走出了饭馆。
娟子感觉漆家镇这个地方太小了。本来自己有意选择一个偏僻点的小饭馆吃饭,就是不想碰见大周。
不料,不想碰见的人偏偏又碰见了。还好,他没有认出自己。
难道我变样了吗?怎么连大周都没有认出自己来。
哦,可能是今天自己化了淡妆。没有仔细看的话,认不出来。
真像李姐说过的,化妆非常神奇。今天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江明看见大家沉默,便说道:“你们怎么不说话啦?”
娟子说道:“我们玉米酒喝多了,不敢说话了。”
“你是说我喝多了吧。不会的,喝这点酒我不会醉的。”
看着江明,娟子心里想:这两个男人都不错。
自己和大周,若不是因为自己不能怀孕而导致分手的话,也许自己还在这个山村里生活,早已经是孩子的妈妈了。
不过,自己没有和大周分开,也不会认识现在这个男人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命运吧。
原来在家的时候,经常听妈妈说:命里有的终须有,命里无的不强求。那时年纪小,不明白其中的含义。现在想起来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娟子对小芸,小建说道:“你们吃饱了吗?吃好了我们就回家了。”
走出饭馆往街上望去,赶场的人已经散去。早上热闹的场景没有了。
“镇上赶场逢三还是逢五?”江明问道。
“逢三、逢五是乡里赶场,镇上是周日赶场。”
“如果可以多呆几天的话,我们又来漆家镇赶场。”
“你不忙着回去上班吗?下周三你的假期就满了,你还想在这里玩呐。过一段时间,我们再回来吧。”
“我打电话给领导请几天假。”
“算了,回去上班。今后有机会回来的。”
“好吧。”
“我们村里有一个水库和一个堰塘,那里可以钓鱼。下次回来多住几天,到那里钓鱼去。”
江明喜欢钓鱼。听说有堰塘可以钓鱼,高兴地说道:“娟子,我们明天就去吧。只是没有鱼竿。”
娟子说道:“爸爸有鱼竿。光有鱼竿不行,还要找好鱼食。不然的话,鱼儿是不会上钩的。”
“我们钓到鱼后,回家做水煮鱼吃。”
“好的。”
山村里的生活轻松而悠闲,江明的假期很快结束了。
娟子说道:“江明,你很喜欢乡村的生活。退休后我们回老家来。”
江明说道:“好啊。每天钓钓鱼,种种菜很不错的。这里有绿色蔬菜,有天然的泉水。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这些东西最稀缺。其实,这样的生活让人感觉很惬意、很舒服。只要你回来,我就跟着回来呗。”
自从回家后,娟子的生活变得很有规律。晚上睡得早,早上自然就醒得早。
山村的夜晚很寂静。人们到了晚上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很早就熄灯睡觉。不像城市里,农村人都已经睡觉了,城市里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
刚回家时,娟子还有些不习惯。多住几天后,便习惯早睡早起。
她起床后走下楼看见妈妈已经在厨房里做饭了。
小菊妈看见娟子下楼来便问道:“这么早就起来啦,天色还早哩。”
娟子说道:“我睡不着了。”
洗漱之后,坐在妈妈旁边看她做饭。
娟子问道:“妈妈,上次回家的时候,听说杜婶给小建说了一个媳妇,定下来没有啊?”
小菊妈说道:“已经订亲,礼都送过了。”
“什么时候结婚呐。”
“可能明年吧。”
“那女孩怎么样啊?”
“还可以,家里有三兄妹。这个女孩子排行老二。”
“她念过书吗?”
“念过,好像只念到小学毕业吧。”
“她家离我们这里有多远?”
“大约有三十里路。她家所在的村子比较偏僻,在山里边。”
“哦,这些都不重要。主要还是小建和女孩子的性格、脾气相符。那女孩子的相貌如何?”
“长相一般,配小建还是可以。你看小建的身高还没有你们两姐妹高,他的身材就像你爸爸。我们家的孩子生反了,女孩子高,男孩子矮。”
娟子说道:“小建也不算矮,算得上中等个吧。”
看见江明下楼了,小菊妈说:“醪糟鸡蛋煮好了,你和江明先吃吧。我去看看小芸她可能还在睡懒觉哩。”
娟子说道:“妈,叫她快起来。我们要走了。”
“还有,叫叫小建,他也要去赶场呐。”
小芸和小建起床后去洗漱,娟子也开始化妆。
回家后,娟子觉得在农村里不好化浓妆。她只好化化淡妆,擦一点润肤膏,描一描眉毛就可以了。
几个人沿着山路往漆家镇走去。
走了一会儿,娟子问江明道:“江明,你的脚软吗?走累了我们歇一歇。”江明说道:“我虽然从没有走过这么远的山路,但是我的耐力还是很好。走再远的山路也是没有问题。”
大家一路上说说笑笑,不一会儿就来到镇上。
江明说道:“哟,想不到来漆家镇赶场的人真多吔。”
娟子说道:“平常的话,镇上没有多少人。今天逢场,四面八方的人都赶来了。”
小芸说道:“姐姐,江大哥没有来过这里。我们带他在街上逛一圈后,再去商店买东西。”
几个人沿着街道走。
今天镇上的人真多。卖肉的,卖鱼的,卖瓜子花生和卖菜的,吆喝声此起彼伏。真是煕煕攘攘,人声顶沸。
娟子对江明说道:“江明,你的注意力要集中一点,跟着我们姐弟几个。不要东张西望走散了。这么多人挤来挤去,不好找人的。”
江明说道:“你牵着我的手,就不容易走丢了。”
“这条街道很窄,牵着手走路不方便。你跟着我好啦。”
“我就是想体验一下赶场的感觉。我从来没有到乡镇去过,像这样赶场还是挺好玩的。”
“确实挺好玩,走丢了就不好玩了。”
江明说道:“那我们就慢慢走,边走边看。”
这时一个农民大声叫卖花生瓜子,他的吆喝声特别洪亮。
江明对娟子说道:“娟子,你听听这个人的声音多么洪亮。如果让他去学声乐的话,有可能会成为一个歌唱家。”
娟子笑道:“他也能当歌唱家的话,我们这里不知要出多少人才。你没有看见过,夏天插秧时,山坡上到处都有人唱山歌。每一个人的嗓音都很嘹亮。”江明说道:“这里没有伯乐,没人发现他们。有人培养他们,真的会出人才。听他吆喝得那么起劲儿,我过去买点瓜子花生回家吃。”
娟子拉着他的手一起过去了。
江明对卖瓜子的小贩说道:“你的嗓音真好,不去学唱歌真是可惜了。”
小贩没有听懂他在说什么,怔怔地看着他。
娟子捏捏江明的手说:“买花生、瓜子。”
她看到江明没有说话,对小贩说:“他叫你称两斤花生,两斤瓜子。”
小贩赶紧称花生、瓜子。
好不容易走完了整条街,来到了布店。里面的柜台上摆满了花布。
娟子环顾四周说道:“这么长的时间过去,还是老样子,一点变化也没有。”江明说道:“镇上的商店和街道变样后,找不到赶场的感觉了。保持现状,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才是城市和农村的区别。我其实很喜欢这种生活。”
娟子说:“你就别回城里去了,到这里来落户吧。”
“我现在还没有退休,不能长期住在这里。不过,我们可以经常回来看看、感受感受”。
“现在真是怪事。城里人想到农村来,农村人千方百计地想去城里。”
江明说道:“人都有一种喜欢新奇的心理。在一个地方呆久了,觉得腻烦,想换一个环境生活。”
买了花布,又到商店去买了糖果和糕点。
娟子看看时间不早了,说道:“我们还是找一个饭馆吃饭吧,肚子已经在咕咕叫了。”
小芸看看娟子似乎在询问她去哪一个饭馆吃饭。小芸知道姐姐不想去大周哥工作的饭馆吃饭,她在等着娟子自己拿主意。
娟子想想后说道:“我们到下边的饭馆吃饭吧。那里比较卫生,菜也不错。”
这个饭馆在场上的尽头。因为位置较偏,生意没有大周工作的饭馆好。来镇上赶场的人很多都去大周工作的饭馆吃饭。
大家坐下后,娟子开始点菜。
一会儿菜上齐了,娟子问江明道:“喝点酒吧。”
“算了吧,不想喝酒。”
“你不喝酒的话,会后悔的。”
“怎么啦?”
“你不是很喜欢农村的味道吗?”
“那要看什么东西啦。”
“玉米酒。”
“玉米酒?是自己烤的吗?”
“不是老板烤的,是镇上酒厂烤的酒。”
“好,尝尝吧。少来一点,我只喝一点点。”
老板用勺子在大酒坛里舀了半碗酒过来说道:“听口音你不是本地人吧。我们这里出产的玉米酒很好喝,多喝点也不上头。”
江明喝了一口说:“嗯,不错,不错,滋味很醇厚。”
娟子说道:“江明,你很像电视里的品酒老师。其实你也不爱喝酒。只是觉得农村地方产的东西要真一些,酒要纯正一些罢了。”
这时,从门外走进来一个人,娟子觉得很面熟。仔细一看是大周,她赶紧低下头去。
同时小芸也看见大周进来了。她看看娟子,从姐姐的面部表情看出知道她已经看见大周了。
大周往他们几个人坐的方向瞄了一眼,径直走进厨房去了。
娟子知道大周没有认出自己来。
心里想:他到这里来干什么呢?她看看小芸,小芸低头抿着嘴笑笑。
娟子正想暗示小芸,却看见大周手里拿着一包东西从厨房里走出来,对老板挥挥手走出了饭馆。
娟子感觉漆家镇这个地方太小了。本来自己有意选择一个偏僻点的小饭馆吃饭,就是不想碰见大周。
不料,不想碰见的人偏偏又碰见了。还好,他没有认出自己。
难道我变样了吗?怎么连大周都没有认出自己来。
哦,可能是今天自己化了淡妆。没有仔细看的话,认不出来。
真像李姐说过的,化妆非常神奇。今天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江明看见大家沉默,便说道:“你们怎么不说话啦?”
娟子说道:“我们玉米酒喝多了,不敢说话了。”
“你是说我喝多了吧。不会的,喝这点酒我不会醉的。”
看着江明,娟子心里想:这两个男人都不错。
自己和大周,若不是因为自己不能怀孕而导致分手的话,也许自己还在这个山村里生活,早已经是孩子的妈妈了。
不过,自己没有和大周分开,也不会认识现在这个男人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命运吧。
原来在家的时候,经常听妈妈说:命里有的终须有,命里无的不强求。那时年纪小,不明白其中的含义。现在想起来还真是那么一回事。
娟子对小芸,小建说道:“你们吃饱了吗?吃好了我们就回家了。”
走出饭馆往街上望去,赶场的人已经散去。早上热闹的场景没有了。
“镇上赶场逢三还是逢五?”江明问道。
“逢三、逢五是乡里赶场,镇上是周日赶场。”
“如果可以多呆几天的话,我们又来漆家镇赶场。”
“你不忙着回去上班吗?下周三你的假期就满了,你还想在这里玩呐。过一段时间,我们再回来吧。”
“我打电话给领导请几天假。”
“算了,回去上班。今后有机会回来的。”
“好吧。”
“我们村里有一个水库和一个堰塘,那里可以钓鱼。下次回来多住几天,到那里钓鱼去。”
江明喜欢钓鱼。听说有堰塘可以钓鱼,高兴地说道:“娟子,我们明天就去吧。只是没有鱼竿。”
娟子说道:“爸爸有鱼竿。光有鱼竿不行,还要找好鱼食。不然的话,鱼儿是不会上钩的。”
“我们钓到鱼后,回家做水煮鱼吃。”
“好的。”
山村里的生活轻松而悠闲,江明的假期很快结束了。
娟子说道:“江明,你很喜欢乡村的生活。退休后我们回老家来。”
江明说道:“好啊。每天钓钓鱼,种种菜很不错的。这里有绿色蔬菜,有天然的泉水。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这些东西最稀缺。其实,这样的生活让人感觉很惬意、很舒服。只要你回来,我就跟着回来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