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州,边境卫所。
宋勇毅一脸淡然地看着同营的伙伴们兴高采烈的去取家信,心底却是羡慕的,每月一次的寄信和取信都是营中的喜日子,说是全员狂欢那是有点过,但说是全员欢喜却是肯定的,只是,这一份欢喜,却注定没有他的份。
宋勇毅入营近一年,新兵大比之后,这一批的新兵便转为了正兵,可以享受每月寄信一次的福利,可是宋勇毅却一次也没有收到过家信,连东西也没有收到过。
刚开始宋勇毅还自我安慰,父亲忙,母亲也忙,没空给他回信也是有的,说不定下个月就能收到家信了,可是一个月又一个月,连续三个月,每次总是他一人没有收到家信,他寄出去的信,不管是给父亲的,还是给母亲的,又或是给长姐的,也从来没有回信,到了第四个月,宋勇毅明白了,家里是不会有信来了,他的信件肯定都被扣下了,至于要扣到什么时候,宋勇毅猜想,也许得等到父亲的怒气平息吧。
从第一个月没有收到回信开始,宋勇毅心底便隐隐有了担忧,他第一封寄出去的信便是写给长姐的,他在信中提了对小妹归来的想法,他想让小妹出家,这份心思,白纸黑字,明明白白的落于纸上,若是那封信落在了父亲的手中,他根本无从抵赖,想明白这点后,宋勇毅猜想,他如今的无家信无家礼,也许便是父亲对予他的惩罚吧。
说来也是自己大意了,父亲是廊军的主将,他怎么可以大意的把心底的真意写在信中,还通过军中的渠道传信呢,如今这样也是咎由自取了。
“来来来,先帮我念了我的家信。”李铁如一只铁牛般一路狂奔回来,路上不知撞开了多少与他争抢的伙伴。
宋勇毅接过李铁的家信,这封家信被李铁藏在怀中,护的好好的,取出来时还带着一丝温热的体温。
宋勇毅不紧不慢地把家信的内容念了出来,他如今已经很有经验了,翻译出来的言语更有乡土味,文纠纠的字词都给改了,这样一来伙伴们听的明白,他也念的省事,不然一遍遍的解释这些字和词是什么意思,不过是凭白给自己增添麻烦,多费唇舌。
李铁心满意足的收回了信,让出了位子,排在第二位的伙伴立时挤了进去,把家信递给了宋勇毅。
几个月的念信,已经让同批的伙伴们自觉地树立起了几个规矩,领完家信,先在宋勇毅的营房外头排队,然后一个接一个,不插队不捣乱不惹事不占时,念信前自觉上交翻译费,念完信就利索让位,尽量不给宋勇毅添麻烦。
宋勇毅的同伙们也自觉地维护起队伍的秩序,替宋勇毅收取翻译费,同时给宋勇毅添水扇风,尽量让他舒服一点。
忙碌的翻译结束后,正好到军营的熄灯安寝时间,宋勇毅吃了同伙们热好的夜宵,用同伙们备好的温水擦了脸洗了脚,便上铺休息了。
转为正兵后,这一批的新兵们都被重新整编划分,步兵的分在一处,弓手的分在一处,斥侯的分在一处,藤甲手的分在一处,集中进行系统的分门别类的训练,宋勇毅是被卫所主将看中,打算培养成小将的人才,就被编入了骑兵营。
骑兵营的人数少,能进骑兵营的都是军中精锐,因为能当上骑兵的,既是要精通马术,又要精通远射近战,这样的人才可都是优中选优的,一般来说,骑兵营的人选都是老兵,新兵入营后要先学远射近战,磨练几年后就成了老兵,然后从中选优,选入骑兵营后,要先从喂马洗马开始,一步步骑上马、懂马术、阵形配合,不花上几年功夫苦练磨合,根本练不出一支精锐骑兵。
像宋勇毅这样,一入营就能文能武,上马能控弦,下马能近战的,简直是万中无一,所以卫所主将分外看中宋勇毅,而且宋勇毅的确很出色,他在新兵大比中获得了廊军新兵第二名,只在射术中以微弱劣势惜败于第一名,不过他识字知文啊,这一点他强胜于第一名,若是新兵大比中有比试国文,宋勇毅绝对是妥妥的第一名啊。
所以宋勇毅一入骑兵营,便直接入了老兵营,可以算是新兵中的一步登天了。
只是这样令所有新兵都羡慕的一步登天,却远不能抚平宋勇毅心中的失落。
宋勇毅总是忍不住去想,父亲扣了他的书信,断了家中与他的联系,他这样算是被贬黜了吗?
想了不知道多久,宋勇毅才总算迷迷瞪瞪的入了睡眠,突然,营中锣声大响,宋勇毅感觉到两侧的同伙们起床穿衣,他还来不及从睡梦中挣脱,就被一股大力拉了起来。
“快,穿衣服。”一团东西砸向宋勇毅的脸,宋勇毅下意识地一接,手慢了半拍,没接到,东西重重的砸到了他的脸上,冰冷又沉重,打得宋勇毅鼻梁发酸。
宋勇毅被打得彻底清醒了,低头去看,地上正躺着他的衣甲。
普通的布军衣,前胸后甲系着薄薄的铁皮,这便是衣甲,衣甲不耐刀砍,却能防住一部份的箭矢,这是骑兵平日操练时所穿的,若是上了战场,那就要改穿战甲了,不过宋勇毅仍算是新兵,阵形配合还在学习中,还没有配备战甲,所以他只有衣甲可穿。
“快点,别发愣。”火长再次提醒宋勇毅。
宋勇毅赶紧把衣甲穿上,然后背上弓,装上箭筒,提上长刀,跟着前辈们冲出了营房。
金锣依旧在敲响着,听锣声传达的信号,这是出营作战。
宋勇毅跟着前辈们去马房牵马,然后翻身上马,跟着大队伍出了军营,往一个方向疾驰而去。
骑兵大队伍赶到地点时,那里火把通明,几十把火把照耀下,平原上明晃晃的两方人马正持械对峙,大有一言不合便开战的气势。
竹笛响起,骑兵队伍整装排列,布出阵形,领兵的将领出列,勒马上前,一处小山坡上跑下来几个人,围了过来。
原来这里是两个村子为了抢水在持械对峙,动静闹的很大,几百人的阵仗,乡老们担心局面失控,闹出大案,赶紧向县衙报了信,县衙里哪里有能镇压几百人斗殴的捕头公役,于是县令连夜派人向附近的卫所求援,卫所主将见事态严重,便派了行动最快的骑兵大队出来,若是双方人马真的失控斗殴,骑兵大队肯定是要武力镇压的。
山坡上跑过来的人来到近前,他们身上穿着捕快公服。
“到底是怎么回事?”领兵的将领指着那边对峙的人马问着他们。
穿着捕头公服的人上前拱手行了一礼:“回禀将军,某是县衙捕头,此事说来并不复杂,就是为了抢水而起的。”
起因的确不复杂,确实是为了抢水而起,但是其中还有一层内因,两个村子沿河而建,一个在河东,一个在河西,两个村的田地都是靠着河水来灌溉的,到了大量用水的时节,两个村一直是在抢水的,有的年份东村强势,有的年份西村强势,后来两个村都考出了秀才,两个秀才代表各自的村子议定了一个协议,东村西村轮流放水,东村今年先放水了,明年就轮到西村先放水,这个协议一执行就是十年,两个村子也不再为了抢水而斗殴,但是,去年东村的秀才考中举人了,这一下两个村子的地位不相等了,东村就想作废协议,提前放水了,于是,两个村子就对峙起来了。
捕头正与将领说着两个村子的事,刚说完前因后果,不知怎地,两个村子的人马竟然喧哗起来,在你吼我,我吼你,不知道吼了什么话后,两方人马竟然干起来了。
眼见着场面要失控,捕头赶紧恳请将领出兵镇压,将领没有二话,领了队伍就冲了过去。
几十匹马呼啸而来,马蹄奔奔,震得地晃天摇,正在热血械斗中的村民们被骑兵队伍的铁血气势给冲得战心全无,骑兵还没近前,村民们已经弃械奔逃,跑的七零八落了。
斗殴的场面已经镇压住了,接下来就是县令协调两村矛盾的事了,将领见无事了,便领着骑兵队伍回军营了。
宋勇毅第一次披挂上阵,镇压又进行的如此之快如此顺利,心中的热血激动无以言表,回去后几乎一晚没睡,第二天操练时精神还十足十的好。
卫所将这次出兵的事写成例报,上报给了上峰,然后,抢水的事情就此了结了。
了结了?
不,没有,这只是一个引子。
一个月后,宋力刚突然接到了兵部的公文,让他配合监察御史进行专案调查,监察御史已从京城出发,估计十几日后便会到达。
专案调查?
宋力刚一头雾水,什么专案?
宋力刚翻看公文后的附文,廊州卫所无令私自调兵一案。
什么!无令调兵?
宋力刚大惊失色,赶紧命人清查此事,一应来往公文全部翻出,同时发文命卫所主将亲来汇报,他要亲自听他如何说。
卫所主将接到最顶头主将的召令时,也是大惊受色。
什么叫无令调兵?这可是要掉脑袋的大罪啊!
他是配合县衙调的兵,县衙那边应该有补上一应手续的啊。
夏国为了保证文武分离,地方衙门和驻军分开行事,不纠缠在一起,是严格控制军令和兵马调动的,军中将领只有领兵权,却没有调兵权,调兵权是归属兵部的。
兵部在各州有兵道衙门,与州军衙门共用一处府衙,但办事是分开的,军中如果要调动兵马,必须要向兵道衙门提起申请,得到调兵令后方能持令调动。
若是地方衙门需要用兵,比如镇压斗殴或上山剿匪,向州军求援,可以先发求援公文,州军可以凭求援公文先行调兵协助,等到事情了结,地方衙门需向兵道衙门补齐一应手续,如此方能算是合法合规。
但是规定是规定,真要执行起来还是有实际困难的,比如那一晚的两村持械斗殴,县衙是直接派了兵长过来求援,求援公文却没有带来,说是匆忙间忘记了,兵长便以自己的衙门令牌做了抵押,这事说起来不合规,但是如果卫所就以此为由拒绝出兵,两村抢水真的出了大命案,卫所少不得也要受连累,一样要受罚,若是收了衙门令牌作抵押,派兵镇压,事后只要手续补全,谁也不知道中间曾经缺了一环,平平安安的就能抹干净了,还能让县令欠卫所一份人情。
两村抢水,县衙求援,卫所派兵,若是事后县衙补上了一应手续,卫所一点儿麻烦都没有,但是如今的情况是,卫所被人摆了一道,坑到家了。
当宋力刚亲自收了卫所主将的兵牌,命他停职反省时,卫所主将只觉得眼前一片黑暗。
他冤啊!
宋勇毅一脸淡然地看着同营的伙伴们兴高采烈的去取家信,心底却是羡慕的,每月一次的寄信和取信都是营中的喜日子,说是全员狂欢那是有点过,但说是全员欢喜却是肯定的,只是,这一份欢喜,却注定没有他的份。
宋勇毅入营近一年,新兵大比之后,这一批的新兵便转为了正兵,可以享受每月寄信一次的福利,可是宋勇毅却一次也没有收到过家信,连东西也没有收到过。
刚开始宋勇毅还自我安慰,父亲忙,母亲也忙,没空给他回信也是有的,说不定下个月就能收到家信了,可是一个月又一个月,连续三个月,每次总是他一人没有收到家信,他寄出去的信,不管是给父亲的,还是给母亲的,又或是给长姐的,也从来没有回信,到了第四个月,宋勇毅明白了,家里是不会有信来了,他的信件肯定都被扣下了,至于要扣到什么时候,宋勇毅猜想,也许得等到父亲的怒气平息吧。
从第一个月没有收到回信开始,宋勇毅心底便隐隐有了担忧,他第一封寄出去的信便是写给长姐的,他在信中提了对小妹归来的想法,他想让小妹出家,这份心思,白纸黑字,明明白白的落于纸上,若是那封信落在了父亲的手中,他根本无从抵赖,想明白这点后,宋勇毅猜想,他如今的无家信无家礼,也许便是父亲对予他的惩罚吧。
说来也是自己大意了,父亲是廊军的主将,他怎么可以大意的把心底的真意写在信中,还通过军中的渠道传信呢,如今这样也是咎由自取了。
“来来来,先帮我念了我的家信。”李铁如一只铁牛般一路狂奔回来,路上不知撞开了多少与他争抢的伙伴。
宋勇毅接过李铁的家信,这封家信被李铁藏在怀中,护的好好的,取出来时还带着一丝温热的体温。
宋勇毅不紧不慢地把家信的内容念了出来,他如今已经很有经验了,翻译出来的言语更有乡土味,文纠纠的字词都给改了,这样一来伙伴们听的明白,他也念的省事,不然一遍遍的解释这些字和词是什么意思,不过是凭白给自己增添麻烦,多费唇舌。
李铁心满意足的收回了信,让出了位子,排在第二位的伙伴立时挤了进去,把家信递给了宋勇毅。
几个月的念信,已经让同批的伙伴们自觉地树立起了几个规矩,领完家信,先在宋勇毅的营房外头排队,然后一个接一个,不插队不捣乱不惹事不占时,念信前自觉上交翻译费,念完信就利索让位,尽量不给宋勇毅添麻烦。
宋勇毅的同伙们也自觉地维护起队伍的秩序,替宋勇毅收取翻译费,同时给宋勇毅添水扇风,尽量让他舒服一点。
忙碌的翻译结束后,正好到军营的熄灯安寝时间,宋勇毅吃了同伙们热好的夜宵,用同伙们备好的温水擦了脸洗了脚,便上铺休息了。
转为正兵后,这一批的新兵们都被重新整编划分,步兵的分在一处,弓手的分在一处,斥侯的分在一处,藤甲手的分在一处,集中进行系统的分门别类的训练,宋勇毅是被卫所主将看中,打算培养成小将的人才,就被编入了骑兵营。
骑兵营的人数少,能进骑兵营的都是军中精锐,因为能当上骑兵的,既是要精通马术,又要精通远射近战,这样的人才可都是优中选优的,一般来说,骑兵营的人选都是老兵,新兵入营后要先学远射近战,磨练几年后就成了老兵,然后从中选优,选入骑兵营后,要先从喂马洗马开始,一步步骑上马、懂马术、阵形配合,不花上几年功夫苦练磨合,根本练不出一支精锐骑兵。
像宋勇毅这样,一入营就能文能武,上马能控弦,下马能近战的,简直是万中无一,所以卫所主将分外看中宋勇毅,而且宋勇毅的确很出色,他在新兵大比中获得了廊军新兵第二名,只在射术中以微弱劣势惜败于第一名,不过他识字知文啊,这一点他强胜于第一名,若是新兵大比中有比试国文,宋勇毅绝对是妥妥的第一名啊。
所以宋勇毅一入骑兵营,便直接入了老兵营,可以算是新兵中的一步登天了。
只是这样令所有新兵都羡慕的一步登天,却远不能抚平宋勇毅心中的失落。
宋勇毅总是忍不住去想,父亲扣了他的书信,断了家中与他的联系,他这样算是被贬黜了吗?
想了不知道多久,宋勇毅才总算迷迷瞪瞪的入了睡眠,突然,营中锣声大响,宋勇毅感觉到两侧的同伙们起床穿衣,他还来不及从睡梦中挣脱,就被一股大力拉了起来。
“快,穿衣服。”一团东西砸向宋勇毅的脸,宋勇毅下意识地一接,手慢了半拍,没接到,东西重重的砸到了他的脸上,冰冷又沉重,打得宋勇毅鼻梁发酸。
宋勇毅被打得彻底清醒了,低头去看,地上正躺着他的衣甲。
普通的布军衣,前胸后甲系着薄薄的铁皮,这便是衣甲,衣甲不耐刀砍,却能防住一部份的箭矢,这是骑兵平日操练时所穿的,若是上了战场,那就要改穿战甲了,不过宋勇毅仍算是新兵,阵形配合还在学习中,还没有配备战甲,所以他只有衣甲可穿。
“快点,别发愣。”火长再次提醒宋勇毅。
宋勇毅赶紧把衣甲穿上,然后背上弓,装上箭筒,提上长刀,跟着前辈们冲出了营房。
金锣依旧在敲响着,听锣声传达的信号,这是出营作战。
宋勇毅跟着前辈们去马房牵马,然后翻身上马,跟着大队伍出了军营,往一个方向疾驰而去。
骑兵大队伍赶到地点时,那里火把通明,几十把火把照耀下,平原上明晃晃的两方人马正持械对峙,大有一言不合便开战的气势。
竹笛响起,骑兵队伍整装排列,布出阵形,领兵的将领出列,勒马上前,一处小山坡上跑下来几个人,围了过来。
原来这里是两个村子为了抢水在持械对峙,动静闹的很大,几百人的阵仗,乡老们担心局面失控,闹出大案,赶紧向县衙报了信,县衙里哪里有能镇压几百人斗殴的捕头公役,于是县令连夜派人向附近的卫所求援,卫所主将见事态严重,便派了行动最快的骑兵大队出来,若是双方人马真的失控斗殴,骑兵大队肯定是要武力镇压的。
山坡上跑过来的人来到近前,他们身上穿着捕快公服。
“到底是怎么回事?”领兵的将领指着那边对峙的人马问着他们。
穿着捕头公服的人上前拱手行了一礼:“回禀将军,某是县衙捕头,此事说来并不复杂,就是为了抢水而起的。”
起因的确不复杂,确实是为了抢水而起,但是其中还有一层内因,两个村子沿河而建,一个在河东,一个在河西,两个村的田地都是靠着河水来灌溉的,到了大量用水的时节,两个村一直是在抢水的,有的年份东村强势,有的年份西村强势,后来两个村都考出了秀才,两个秀才代表各自的村子议定了一个协议,东村西村轮流放水,东村今年先放水了,明年就轮到西村先放水,这个协议一执行就是十年,两个村子也不再为了抢水而斗殴,但是,去年东村的秀才考中举人了,这一下两个村子的地位不相等了,东村就想作废协议,提前放水了,于是,两个村子就对峙起来了。
捕头正与将领说着两个村子的事,刚说完前因后果,不知怎地,两个村子的人马竟然喧哗起来,在你吼我,我吼你,不知道吼了什么话后,两方人马竟然干起来了。
眼见着场面要失控,捕头赶紧恳请将领出兵镇压,将领没有二话,领了队伍就冲了过去。
几十匹马呼啸而来,马蹄奔奔,震得地晃天摇,正在热血械斗中的村民们被骑兵队伍的铁血气势给冲得战心全无,骑兵还没近前,村民们已经弃械奔逃,跑的七零八落了。
斗殴的场面已经镇压住了,接下来就是县令协调两村矛盾的事了,将领见无事了,便领着骑兵队伍回军营了。
宋勇毅第一次披挂上阵,镇压又进行的如此之快如此顺利,心中的热血激动无以言表,回去后几乎一晚没睡,第二天操练时精神还十足十的好。
卫所将这次出兵的事写成例报,上报给了上峰,然后,抢水的事情就此了结了。
了结了?
不,没有,这只是一个引子。
一个月后,宋力刚突然接到了兵部的公文,让他配合监察御史进行专案调查,监察御史已从京城出发,估计十几日后便会到达。
专案调查?
宋力刚一头雾水,什么专案?
宋力刚翻看公文后的附文,廊州卫所无令私自调兵一案。
什么!无令调兵?
宋力刚大惊失色,赶紧命人清查此事,一应来往公文全部翻出,同时发文命卫所主将亲来汇报,他要亲自听他如何说。
卫所主将接到最顶头主将的召令时,也是大惊受色。
什么叫无令调兵?这可是要掉脑袋的大罪啊!
他是配合县衙调的兵,县衙那边应该有补上一应手续的啊。
夏国为了保证文武分离,地方衙门和驻军分开行事,不纠缠在一起,是严格控制军令和兵马调动的,军中将领只有领兵权,却没有调兵权,调兵权是归属兵部的。
兵部在各州有兵道衙门,与州军衙门共用一处府衙,但办事是分开的,军中如果要调动兵马,必须要向兵道衙门提起申请,得到调兵令后方能持令调动。
若是地方衙门需要用兵,比如镇压斗殴或上山剿匪,向州军求援,可以先发求援公文,州军可以凭求援公文先行调兵协助,等到事情了结,地方衙门需向兵道衙门补齐一应手续,如此方能算是合法合规。
但是规定是规定,真要执行起来还是有实际困难的,比如那一晚的两村持械斗殴,县衙是直接派了兵长过来求援,求援公文却没有带来,说是匆忙间忘记了,兵长便以自己的衙门令牌做了抵押,这事说起来不合规,但是如果卫所就以此为由拒绝出兵,两村抢水真的出了大命案,卫所少不得也要受连累,一样要受罚,若是收了衙门令牌作抵押,派兵镇压,事后只要手续补全,谁也不知道中间曾经缺了一环,平平安安的就能抹干净了,还能让县令欠卫所一份人情。
两村抢水,县衙求援,卫所派兵,若是事后县衙补上了一应手续,卫所一点儿麻烦都没有,但是如今的情况是,卫所被人摆了一道,坑到家了。
当宋力刚亲自收了卫所主将的兵牌,命他停职反省时,卫所主将只觉得眼前一片黑暗。
他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