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嗜睡咩咩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书名:穿越之青溪农家

    作者:胡潇

    内容介绍:

    男友被闺蜜抢了,工作被老板炒了,

    以为这样够惨了,

    不料,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借酒消愁愁未消,一朝酒醒在异朝。

    几间摇摇欲坠的土坯房,屋外大雨如盆,屋内小雨如丝,

    董夏叹气:原来家徒四壁真的不是夸张词,而是彻彻底底的写实词;

    智商不高,情商偏低;虽已穿越,仍未改变,

    董夏表示: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努力带领全家奔小康;

    七大姑八大姨,皆是世间难寻的极品,

    董夏冷笑:极品年年有,今年特别多;问我怎么办,当然要击破;

    老实巴交的老爹,脾气暴躁的老娘,再加内向沉默的小弟,

    董夏咬牙:革命尚未成功,董家仍需努力;提高全家能力,建设和谐家庭

    、1就这么穿了

    锅里的蔬菜烧的干黄干黄,董夏凑近嗅了一下,有些像猪食煮熟的味道。好吧,能将新鲜的蔬菜烧成这样,她爹也是蛮神奇的。叹了一口气,董夏熟练地踩在灶台前的小板凳上,掀开右手边的锅盖,从锅里盛了一碗焦黄软烂的米饭水放多了并且火太大的缘故,然后从左手边的锅里夹了一大筷子的蔬菜,又将两口锅的锅盖重新盖上,跳下板凳端着碗来到堂屋外的门槛上,随意坐着品尝过年的“美味”。

    堂屋的东厢里传来老爹的咳嗽声,今年的冬天实在太冷了,她家又处在极阴凉的地方,自然更冷,自从老爹受了重伤后,他的身体非常虚弱,前几天一直在咳嗽。

    “爹,不是说了不要你做饭吗你看,又咳嗽了”董夏立刻跑进卧室里,将饭碗放在破旧的梳妆台上,坐在床边抱怨道。

    “爹身体恢复得很快,做点饭又不是什么难事,整天躺在床上,骨头都躺软了。爹知道你外公家人多,今儿个过去拜年,肯定吃不饱,干脆烧些新鲜菜,让你们姐弟俩填饱肚子。”董小海躺在床上憨笑着说道,干瘦的脸上从额头到眼角有着长长的伤疤,不过已经长出了嫩肉,倒不显得凶恶,反而越发衬托出汉子的憨厚。

    “大冬天的烧啥新鲜菜,那冷水也是爹现在能碰的吗外公家人再多,也不至于让小孩子吃不饱,真是的,明明早上留了一碗炒饭让你中午吃的。好了好了,下次可不能碰冷水了爹多大的人了,还不听郎中的话。”虽然心里涌起一股热潮,董夏还是嘴硬地嘀咕着。没办法,她爹得身体实在太差了现在,古代的医疗又非常落后,不得不让人担心啊。

    董小海也明白自家闺女是担心自己身体,只能答应以后不再做饭了,“爹晓得了,你先吃饭吧。你弟弟也不知道去哪儿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弟弟和我回来时,碰上了小刚,小刚带他去玩了,没事儿,爹,弟弟玩累了就会回来的,有啥担心的。”老爹的手艺虽然不咋地,不过肚子实在有些饿,董夏还是重新扒拉碗里的饭菜来。

    没有人说话,屋里陷入一片沉寂。两扇破旧不堪的窗子在寒风的肆虐下发出咕咚咕咚的声响,卧室里没有炭火,显得特别阴冷,碗里的饭菜一下子就冰凉冰凉的。

    董夏用最快的速度吃完了饭,来到厨房,踮在凳子上,将两个锅里的饭菜分别用粗瓷大碗盛好,放进碗柜里。又用葫芦瓢舀了一瓢水倒进左边的小锅里,然后来到灶台底下,艰难地用火石点燃了干燥的松毛,塞进锅底,趁着火旺起来的时候,又加了两把松毛进去。猜测水该热了,便起身来到灶台前,就着小板凳洗着中午留下的碗筷和两口锅。

    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十四天了,董夏从最初的慌张无措,到现在学会习惯认命。她是个随遇而安的人,所以即使环境发生巨大的改变,也没有那些所谓的刻骨铭心的绝望。前世的她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养成了相对淡漠的性格,无所谓得到,也无所谓失去罢了。

    可是眼前的新环境却还是让她的内心产生一些涟漪。十四天前,前身上山去捡柴火,不小心摔到一个深沟里,让现代第一次醉酒的她莫名其妙的附上身,成为异世的十岁小女孩。这个家庭原本在村子里算得上是很富裕的,毕竟是村子里第一个建土坯房子的,也是第一个有三十亩田的小富农。这份家产可是董小海卖命干活才争起来的,他为人极其忠厚老实,干起活来特别认真,力气大,不计较,肯吃亏,在城里得了一个大家管事的赏识,这户人家走码头货运的,管家招他挑货,从十八岁开始,一挑就是十年。管家看他干了这么些年,便提他做了个码头的小管事,也算是个小头头了,可也是这小头头招惹了祸事儿。

    董小海的娘亲在他幼时便死了,只有一个沉默寡言的老爹,老爹是个大好人,常常被大儿媳妇打的头破血流,按理说这是很不孝的事儿,在这封建社会可以见官了,可是这大儿媳妇有疯病,当年结亲的时候埋下了病根,这一和人打架,便以发疯病为借口,就连村里人也拿她没办法,更别提老实的公公了。董小海还有一个二哥,这二哥在大嫂的影响下,也变成了一个爱贪便宜的主儿,唯独完全继承他爹性格的董小海这个老幺,变成了被压榨的对象。没有成亲前,这挑船的钱都被大嫂和二哥私吞了,说是补贴公用。鉴于此,董小海看上水塘对面王家的三女儿王迎春时,王迎春的爹王荣是怎么也看不上他家的。只是这董小海哪是那么容易放弃的,农忙时回村里,便使劲帮着王家做事,王家没有儿子,只有六个女儿,王荣家之前也算个耕读之家,族里的一位王荣的堂哥做官做到京城去了,虽说后来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无奈辞官隐退村里,但毕竟家底还是有的,王荣是老幺,一直被母亲娇养着,十二岁时还在母亲怀里喝奶呢王荣父亲去世的早,那位族兄也去世了,王家很快便没落了,王荣母亲还在时,便凭着王家仅剩的影响力给儿子谋了个里正当当,所以家里的重活儿基本没干过。母亲去世了,王荣的里正位子便被村里的另一户大姓人家给挤了,只能在家干农活,只是这农活,他还比不上他第三个女儿干得好。

    怎么说呢,这孩子投胎也是一门技术活,要么头胎,要么老幺,甭管男女,总是很受宠爱的,要么你是个带把的。这老三很悲剧的,是最中间的那个之一,另一个是老四,更悲剧的是,这老三遗传了王荣暴躁好强和王荣妻子寡言倔强的性格,而老四则遗传了王荣机灵市侩和王荣妻子小意温柔的性格,两人相差两岁,形成了极其强烈的对比,于是老三成了家里最不得人喜欢的一个。通常,越被忽视的孩子越喜欢拼命去做些什么,从而希望得到家里长辈的关注,可惜,这人啊,总是有劣根性,不喜欢的人越表现,也只能越被忽视而已。

    王荣打心眼里看不上老三,一天到晚只会闷头使些蛮力,哪里配得上耕读之家的名头大女儿嘛,是个好的,王荣便把她送到村里的女私塾学习,这女私塾还是王家以前当官的那个族兄办起来的,一年交上二十文钱,便可把女孩送进去。大女儿颇受宠爱,从七岁开始上私塾,一直学到及笄,倒像城里人的闺阁小姐养起来的;二女儿嘛,性子像个男孩一样野,最讨厌读书什么的,王荣让她去私塾,二女儿直接拿了把菜刀叫嚣,她要砍死私塾里的先生,王荣念儿子,看到二女儿的男子之气,心便软了,索性随她去不上便不上,还省钱了;轮到三女儿了,王荣就想着,这老三可不能去上私塾,她从小干活最有模有样,再大些,就是一个能顶汉子的劳动力了,现在还小,但是老四老五老六更小,还是要人带孩子啊,直接取消了三女儿上私塾的机会,三女儿一心想着要和大姐一样读书,让家里人喜欢,可是却被她爹给剥夺了,这让老三更加的沉默寡言了,只顾埋头干活;有老三顶着家里,老四老五老幺陆陆续续都去女私塾待了几年。

    那时候,经过王家当过官的族兄劳心劳肺发展教育,村子里的孩子基本都在私塾待过几年,这些孩子上午在私塾学习,下午回家帮家里干活,村里人也都愿意让孩子去读书,总比一群一群到处祸害打架的要好那。所以这村里不识字的孩子,还真没几个,而这屈指可数的几个之中,就有王家老三。

    王家老三常在地里干活,比壮年小伙子还卖力,暗暗喜欢上王三的董小海便有些心疼,顺带讨好王三和王荣,便常常来干活,几乎把王家的活计给包了。这王荣心里一边瞧不上憨厚的农家汉子,一边又希望这董小海帮自家干活,就默许了董小海这几年来帮忙的行为,董小海以为王荣已经答应了,外人也以为这亲事算定了。

    不料三女儿十八岁时,董小海老爹托人去王家提亲,王荣否认了,董小海急了,找王三儿对峙,王三儿觉得董小海对自己很好,便也当着媒人面说,自家爹是答应了。王荣没想到自家女儿居然在关键时刻拆自己的台,沉着脸狠狠打了王三儿一顿,并且提出,这王三儿被家里养了十八年,这十八年的吃的,穿的按照最少的算,也得八十两银子,若是你董小海拿得出钱来付,这老三你便带走。董小海只得回家借银子去了,媒人知道王荣不是好惹的,心道这八十两都可以再城里购置一进房屋了,董家人不可能拿,也拿不出来。便话里话外在村里传王三儿和董小海那是私相授受,王家的家长从来没同意。

    村里传的沸沸扬扬,王荣听了觉得丢王家的面子,更加讨厌这老三,恨不得从来没生过这个败坏门楣的。回到家,常常动不动就骂上几句,骂的还极其难听。想着还是大女儿听话,大女儿嫁到婆家不知有没有受婆家的磋磨,又派乖巧机灵的老四去接大女儿回家住。

    大女儿带着一岁的外孙女儿回到娘家,王荣觉得心里总算舒坦了,觉得外孙女儿实在讨人喜欢,便嘱咐妻子刘氏,让大女儿把外孙女儿留在家里,毕竟大女儿家里分家单过了,要忙着家里的活儿,肯定照顾不了孩子,自家的几个女儿都长大了,带个小娃儿不成问题。刘氏向来听丈夫的话,便把这话和大女儿说了,大女儿心里寻思着,这家里婆婆更喜欢大嫂家的长孙,对外孙女儿不伤心,还是交给娘家人养着好,爹娘又是疼自己的,肯定不会亏待了自家女儿,于是便狠心给孩子断了奶,过了几天,自个儿和丈夫回家了。

    王三儿看着家里欢乐的氛围,知道自己是被排斥在外的,想到董小海,心里更是一阵绝望,这日子怎么过她性格遗传了父亲的暴躁好强,然而她最怕的还是自己的父亲,若是自己的父亲不松口,她这辈子还有什么指望。

    没想到,一个月后的董小海居然真的借到八十两银子,又一次上门提亲,王荣这辈子还没有见过这么多银子,自然松口答应了。因这是三儿的养育费用,所以这算不上是礼金,王荣便以没有礼为由,没有给王三儿一点陪嫁,就选了个日子,董小海背着王三儿回到自己家里,向老爹磕了头,也算是成了家了。

    ------题外话------

    一直想写一本关于种田的文,毕竟自幼生活在农村嘛,后来读书离开了家乡,但是山青水秀的小山村,一直是我心里的牵挂。并不是说,这份牵挂因为农家生活多么美好,多么的像世外桃源,而是那份再也回不来的年少时光太过暂短,太过珍贵。

    希望看文的你们多多支持吧

    、2奇葩的往事

    成家了,王三儿觉得这日子总算有了盼头,虽然新家的田地被大嫂和二嫂家分去了,只留了一些零头给老小家,但是王三儿心里相信,凭着自己和董小海的努力,一定能过上好日子。她和董小海也算是找到一块了,都是沉默寡言不会说话的主,再说,这田地是外嫁的姑姑姑爷帮着大舅舅二舅舅家分的,公公也点头同意了,她一个新入门的媳妇儿,怎么争

    刚入门没几天,董小海便要走了,那八十两可是问杨大管家借的,必须回去努力干活,才能把这钱给还上。以往大夏天的时候,正好赶上农忙,倒还有机会回家待上一两个月,以后几年可是都不能回了。

    王三儿苦笑,不知该不该幸庆家里只有五分田,五分地,她一个人绰绰有余

    王三儿来到董家,那是一天都没得歇息,知道丈夫那八十两银子来的不容易,自己更应该做好董家妇,才算对得起董家。

    这时候,农忙刚刚结束,王三儿想着,家里田地太少,这几年董小海也没有什么积蓄,以后干活的钱还要还债,这一家就两个人也不能养活啊,还要交些粮赡养公公,更何况,以后家里还要添上几个人呢当下,还是要开点荒。

    开荒怎么开要知道,稍微能种点东西的地早被人占了,别人不占的,基本也是啥也种不了的地儿,也没什么开荒的价值。

    王三儿可不管什么价值不价值的,只知道哪怕种下多收一把粮食也是好的,她瞄准了背面一座山的山顶,这山顶她以前在娘家砍柴的时候去过,有很多岩石组成,不过倒是平坦,而且四周岩石高,若是将山下的土填到这里,倒也可以种些东西。这山下土说的容易,可是别人家地里的土是甭想了,只能挑山脚人家不要的那些土,那是下雨时山体滑落的土,土不肥,不过王三儿盘算着倒是可以种些山芋之类的作物。于是艰难的愚妇移土开始了,秋老虎厉害得很,王三儿愣是一个人挑着一担土往山上爬,像勤劳的超负荷的小蚂蚁一样。有几次公公也来帮一下忙,不过都被厉害的大嫂给止住了,大嫂泼妇似的坐在地上,拍着巴掌叫嚣,有本事,公公以后只靠老小一家养老送终,否则,不能只帮老小家做事。王三儿是个好强的,脾气也有些暴,立刻就说,以后不让公公碰一点儿自家的事,她一个人做就行了。公公也是被大儿媳妇耍流氓似的打架打怕了,不敢再伸手帮老小家一下。

    就这样,董小海在城里拼命干活,王三儿在家拼命干活,又一次直接晕在地里,醒来之后休息了一天,又继续干活。知道几个月后,肚子鼓起来才知道自己是有喜了。可是有喜又怎样,娘家有人跟没人似的,虽然只隔了一个塘,却比不上别人家隔着几个村几个山头的娘家。家里也没有什么报喜的东西,只能咬牙继续干活。董小海也就过年回来一次,待了两天就急急忙忙走了。

    王三儿记得女儿出世那天,自己还去山上砍了一担柴回家,晚上睡了一觉就肚子疼,屋后面的赵奶奶家听见叫声,夜里赶过来,又叫孙子去王家喊人,刘氏赶过来的时候,孩子已经生了,赵奶奶摇了摇头,这孩子,和老鼠一般大,怕是养不活啊赵奶奶也为不少年轻媳妇儿接生过,没见过这般小这般虚弱的女婴。因想着孩子估计养不活,连出生时辰都没有注意,都不知道是六月初八还是六月初九生的。

    这孩子因为在夏天出生,王三儿便想着,干脆取名叫董夏,这个董夏自出生起,就不断生病,基本隔不了两天就要去找郎中。董小海过年时留的一点钱,被这丫头掏了个干净。无奈,当董夏再一次发热时,王三儿便想着爹收了董小海八十两银子,娘家总是有钱的啊,于是顾不得脸面,跑去借五十文钱,没想到王荣劈头盖脸一顿骂,就是不借钱。抱着大外孙女儿冷酷地说,死的是老董家的人,又不是老王家的人,借什么借,将流泪的刘氏拉进屋里,砰地一声关上了大门。王三儿无法,只能抱着女儿哭着去了镇上的郎中那儿,郎中看到又是这对可怜的母女,听年轻妇人请求的话,便免了看病的钱。一次两次免了也就算了,她这是“常客”,以后便请郎中记账上,等董小海回来再付钱。

    董夏四岁时,家里添了个小弟弟,董小海家终于儿女双全。董小海得了杨大管家的眼,大管家吃肉,为了安抚老实汉子,自然也留些肉汤给董小海喝,于是董小海用九年时间也终于将债还清了,并且期间还购置了不错的家业,家里有王三儿,也算撑起了一家子的食用。董家和王家也没有断了联系,毕竟只隔了一个塘,要真的翻了脸,别人只会说王三儿不孝顺,所以王荣来叫王三儿回家帮忙做事,她还不能不去,不去,老四那张嘴儿一扒拉,这个村子恐怕都容不下她。毕竟血缘关系在,王三儿不能也不敢对这样的爹不孝。另外,她拼着一口气在,一定要让娘家看看,自己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让她爹看看谁才是最值得放在心上的。

    董小海被杨大管家提拔为杨家新宅的主事儿,这油水多着,只是老实巴交的董小海哪里懂得捞这油水,所以杨大管家受益最多。这董小海主管一个几百亩大宅子的建设,村里人自然是知晓的,这年头,靠种地,只能图个温饱,于是村里人的心思转开了。董小海是个重情义的,只是这重情义不分任何场合,他知道自己媳妇和娘家有心结,想着若是这次能帮衬娘家和几个姐夫,说不定岳父对媳妇儿和董家会改观,对自己的孩子会好很多。当王四儿罕见地来董家探口风时,董小海立刻给了准话,大姐夫家,四妹夫家,五妹夫家,小妹都去城里帮忙,工钱给丰厚。岳父心里舒坦了,这董小海甭看傻呆呆的,还有些本事。

    见到自家爹抱着小儿子董秋笑眯眯的,王三儿擦了擦眼泪,一个一直对你不好的人,突然对你好,对于现代人的第一个感觉是,肯定有阴谋。但是对于善良的董家夫妇而言,是爹终于看清了,谁才是真有本事儿的,他们的善心孝心终于被发现了。

    一堆亲戚在一块,铁定要出事儿。仗着董小海是管事儿,他们做事相当滑头,偷工减料是常事儿,可是董小海却还是坚定地相信着这些亲戚。王四儿管厨房,工人们的一日三餐都归她烧,工资也高,这活儿原本王三儿要做的,可是董小海为了照顾亲戚,愣是让自家婆娘跟着自己做着男人该干的活,累死累活的。这些年,连生两个娃,又没有调理,再加上从小到大繁重的农活,她的体力根本跟不上来,挑土挑柴挑粮食,自己的娘家的,她的背一到下雨天就钻心的痛。

    看着王四儿每天烧晚饭就抓把瓜子坐在临时搭建房子的门口,和自家丈夫兴奋地唠嗑,王三儿心里一股气,这到底是谁做管事儿的,王三儿向来耿直,不懂转弯,不高兴都表现在脸上,王四儿趁着机会就在董小海面前挑拨,弄得两夫妻经常吵架,几个亲戚暗地里却在看笑话似的。

    没想到,有一天,董小海去街

    ...  </P></TD>

章节目录

穿越之青溪农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胡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胡潇并收藏穿越之青溪农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