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TD></TABLE>

    评论里说:“纵观历史,参禅悟道,多是闲情逸志之人所为之事,于臣,如苏东坡所处的北宋;于君,如魏晋南北朝的佛教盛行。算起来,都算是国家中兴王道治世的一个阶段。想到这,以为萧然师兄谈佛论禅的意义,恐怕也在于此吧。”

    野狐禅兄的留言每每引发我思索,只可惜尚不知道此兄是何方高人,从它留言的字里行间,我觉得此兄无论才情还是才气、才华,均该在我之上。

    野狐禅说道王道与禅,让我想到王道与佛教以及其他宗教的一些微妙关系,写下来,供大家参考。

    在世界三大宗教中,对王道影响最小的是佛教。

    佛教在印度,远没有印度教对政治的影响大。在中国,除去藏传佛教,有点政教合一的味道,而汉传佛教对王道的影响很有限。虽然有不少皇帝,如梁武帝、武则天、顺治、雍正等,对佛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佛教作为一种完整的宗教势力并没有像西方的教会那样,对政权产生过重大影响。这的确是一耐人寻味的现象。

    为什么佛教在其鼎盛时期,可以影响到全民,影响到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却没有成为一种政治力量,介入世俗政权在我看来,佛教自身的组织架构是一个重要原因。

    佛教的组织以寺庙为单位,一个寺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个组织内部,有严谨的结构,但是走出寺庙,佛教并没有一个把寺庙联合起来的横向的机构。因此,纵使全国有成千上万的寺庙,但是他们互不关联,而且没有等级之分,别管寺庙大小,方丈都是一样的级别,少林寺的方丈是方丈,法源寺的方丈也是方丈,彼此平等。平等当然有平等的好处,但也导致佛教难以形成势力,因为谁也号令不了谁。

    而天主教则是一个类似世俗政权的金字塔结构:塔尖是教皇,下面有红衣大主教,和大主教,在下面有主教和神父,可谓等级森严、结构严密。垂直体系便于整合势力。这就和过去一些大的帮会一样,要成气候,一定要有等级,否则就是一盘散沙。

    宗教势力对世俗政权的影响很难衡量其利弊。回过头看,当初西方教廷势力过大时,也一度成为社会进步的阻力。比如,教廷烧死科学家哥白尼就是明显的一个坏例子。但是,从更长远看,宗教势力介入世俗政权也要一分为二,它也和世界上任何事务一样,有一弊就总有一利。这一利就是,宗教势力也可以成为社会稳定甚至民主发展的一种力量,这一力量来自于其对王道的制衡作用。

    总体而言,今天西方的民主进程快于东方。这绝非只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功劳。如果论思潮,中国早在孟子时代就有“民贵思想”甚至“民本思想”孟子早就提过“民为贵,君为轻”。当然,孟子的民贵思想的出发点是“君”,这是后话。,但仅有思想远远不够。我认为,西方的民主先进一些,实在与宗教势力分去一部分王权,从而产生某种制衡力不无关系。

    仔细分析,东西方的王道其实有很大差异。中国的王道至高无上,不仅讲究“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绝对服从,而且中国的王道是“天授”,皇帝是天子,是“奉天承运”。而西方的王道就则是纯世俗的,没有上帝给它撑腰。因为上帝只给教会撑腰,如果说西方也有“天子”,那也应该是教皇而不是国王。这样,东西方的王道就有了“天壤之别”,一个是天子,一个是人君。

    “出身”差异导致利益和权力也大不同。在中国,王权拥有一切。姓赵的当了皇帝,天下就姓赵,所有东西名义上都是他的。而西方不行,你虽然是君,但也是人,和贵族甚至百姓没有本质区别。加上旁边还有和你平起平坐的教廷势力,这就使得王不得不和贵族和教会展开博弈。几百年的博弈下来,产生了影响到后世政权的“圣经”大宪章,这一“圣经”规定了国王与贵族彼此的权力和义务,大大削弱了王的权力。

    也谈王道与佛回应野狐禅兄2

    这个把王道加上了紧箍咒的大宪章其实是后来西方民主的一个重要前提,没有这个东西,西方之后的民主进程只靠几个启蒙运动思想家的理论,绝对不可能走的这样快、这样彻底。因此,从这一意义上看,宗教制约王道,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没有制约的王道在特定条件下可能显现出积极的一面,比如在生产力比较低时期,集权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资源,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从而推动生产力。这也是为什么高度集权使中国在长达近1000年的时间内领先于西方。

    但是,别忘了“特定条件”。这个条件就是,王必须是明王而不能是昏君。因为,没有制约的体制导致在体制内部没有办法产生自我修复的力量,要改朝换代,只有靠来自外部的革命。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皇帝别管多么昏庸、多么残暴,永远不会在本朝代内,像英国的查理王、法国的路易十六一样,被推上断头台。除掉夏桀,只能靠商汤,同样除掉商纣王王也只能靠文王和周公。

    因此,中国为除掉暴君所付出的社会总成本就比之西方大得多。所以,明君们殚精竭虑积累起来的财富,就在一代代王朝更迭的革命里毁于一旦。周而复始的打破重来的发展模式的结果正如艾丰先生说的,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奋斗了几千年,换来的还是一穷二白。2007412

    覃贤茂点评:

    池田大作在社会与宗教一书中谈道,在古代,政治与宗教在任何情况下都紧密的联系着,这种联系一方面带来了有益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很大的癖病,此处可与萧然兄的这篇文章互作印证。

    基于佛教本身的义理,佛教与其它的宗教,对于世俗与权力的态度有着很大的区别。作为佛教信仰者的池田大作,也是倾向于反对佛教与世俗权力过于紧密的结合。

    在纯粹的宗教的意义上,超越国家的政治和权威,而获取和证明自身的价值,通过个体内省的修悟,明心见性,甚至成佛,我以为这是佛教比其它宗教更为纯粹和超越的地方。

    第四章尘缘

    几种让人拍案叫绝的观点1

    艾丰老师所讲的竹竿论其实是强调社会的秩序,没有秩序,大家谁也通不过“城门”。他的智慧在于,在常人所不注意或习以为常的的地方能发现独到的东西,从而把竹竿和社会秩序对接。提要

    学问大家多长寿,动辄活过九十多。但是分析智者长寿的原因可是五花八门。我听到的最奇怪,也是让我最震惊的一种分析是所谓“占便宜论”。

    这是一位长辈的观点,他在十几年前对我谈起为什么智者长寿的原因时说:“那是因为这些人脑子好用,别人算计不过他们,所以每次他们都能占到便宜。因为占了便宜,所以回想起来的都是快乐,自然心情舒畅,故长寿。相反,笨人和人交往当中,由于算计不过来,所以总吃亏,回想起来就郁闷,越想越窝囊,结果窝囊出病,故长寿不了。

    告诉我这个秘密的长者后来得了严重的心脏病。我估摸,得出如此奇怪的结论也许是他一生人生经验的总结,他可能属于算计不过别人而总感到窝囊的人。不过,他知道普通人的窝囊,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由于不是智者,他恐怕只能用愚人之心去度智者之腹。

    还有一个让我振聋发聩的观点是中午才听来的。讲此宏论的是艾丰老师。

    艾老师前一天去清华讲课,讲了思维八论,当中谈到竹竿论。我们都知道一个预言,一个人扛一根竹竿过城门,横着过不去,竖着也过不去。正在犯愁,旁边一位告诉它顺着不就过去了吗这个预言我们都知道,但是我们有没有分析过为什么横竖过不去而顺着就过去了

    我们被问愣住了。艾丰老师说,无论横竖,你都想把一根竹竿不分先后,一起过去。而顺过来的关键是让一根竹竿从头到尾,分部分、分先后地过去。

    艾丰老师所讲的竹竿论其实是强调社会的秩序,没有秩序,大家谁也通不过“城门”。他的智慧在于,在常人所不注意或习以为常的的地方能发现独到的东西,从而把竹竿和社会秩序对接。

    还有一种观点来自球场。我的一位朋友是高尔夫高手,他的成绩一直稳定上升,这在业余选手中非常罕见。他告诉我,之所以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关键在于用脑袋打球。

    “一般打球的人总是记住自己打的最得意的那些杆,而我则总是记住打坏的那些杆。其实,“得意之作”是小概率事件,正因为小概率,所以才得意。在选择球杆时,这种人就按照自己最得意的那几杆去比照,比如5号铁杆曾经打出过200码,于是就按照这一极限去选择。其实用5号铁打200码恐怕只有20的成功概率,所以失误自然难免。而我在选择杆时,因为总是记得打的不成功的例子,所以留很大余地,会选择成功概率最大的杆,因此失误的概率就少。这就是我成绩稳定的奥秘。”

    不熟悉高尔夫的人可能听得云里雾里。其实说白了就是用大概率去处理问题,而千万别总想用小概率去撞大运。大运有可能撞到,但多数时候会落空。我这位朋友打球的经验其实也不失为人生的经验。

    在我们周围,很多人都有独到的观点,或精辟或谬误,但只要细心分析,对我们都不无益处。20070605

    评论:

    我觉得还是不计较得失,心地善良宽厚的人长寿,而且生活质量也比较高。一星半点

    好一个“用大概率处理事情”,当今炒股热,股民们应该好好看看这篇文章,会得到启迪,以投机心理炒股就等于用小的概率去碰大运,成功的概率太小,被套牢的大多是这些人,而树立价值投资理念,是用大概率处理事情,成功的机率不言而喻。过客

    长寿的原因也分性格吧像我这样的人应该会长寿记性不好,还比较开朗主要是比较苯,已经知道不如别人了,那就这样吧。不努力的中国小女生。天天来这里学知识真的好开心,比看一些哲学和心理书好多了,谢谢萧然老师静

    覃贤茂点评:

    几种让人拍案叫绝的观点2

    多次听萧然兄谈到他的恩师艾丰老师,我自然也是对艾丰老师是倾心不已,倾羡有加。

    此处,萧然兄转述艾丰老师的妙论。

    所谓思维八论中的竹竿论,把一段我们都熟知扛竹竿过城门的耳熟能详的寓言,翻空出奇,另出高议,确实令我们耳目一新。

    萧然兄引申艾风老师所讲的竹竿论,是强调社会的执序,这让我想起了数学中的一门学科,叫作统筹论。

    统筹论是采用数学的方法,科学地安排时间、空间和人、财、物,使事物取得最佳的效果和效率。

    我所就职的是一家电子公司,生产中也经常需要用到类似统筹论的原理来解决问题,其实也是能够一知半解。

    然而艾丰老师,能以小见大,从平常的事物和大家熟知的故事中,引申出如此精辟独到的观点来,这种修为,决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

    妇人之仁与富人之仁及其利天下1

    一旦我们的社会,富人越来越多,富人之仁越来越普遍,可谓社会、民族之幸。因为,先哲早说过,同样的道德水准下,穷,充其量能做到独善其身,只有富了,才有本钱做到利天下。提要

    在中国,妇人与富人的形象一贯不佳。在传统的市井文化,甚至包括主流文化中,妇人与小人、富人与不仁往往被划上了等号。

    妇人好不容易与仁并列了一回,还连累了仁,好端端一个词被带上明显的贬意。最早以妇人亵渎仁的是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大英雄因为看到士卒受伤而流泪,被韩信在刘邦面前讥为“妇人之仁”。当然,若仅此,别说别人,就是死对头刘邦也会为项羽叫冤,韩信之所以得出此结论在于项羽的“小气”,不懂得及时论功行赏。

    其实,妇人之仁的弊在于因小失大,但这其实并非妇人之专利。须眉犯此糊涂者比比皆是。故“妇人之仁”实在应改为“霸王之仁”。

    如果说妇人之仁多少还有心慈的一面可取,那么为富不仁就让人彻头彻尾地痛恨了几千年。翻翻中国正史、野史,富人之恶劣形象比之妇人有过之无不及。大概除了陶朱公范蠡等少数富人没被鞭挞过,其余几乎无不被鞭得体无完肤,几乎与盗寇同伍。

    轻妇与仇富可以说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两条主线。但几千年后,轻妇似有改善,特别是在市井文化中,自妇女顶了半边天后,大有乾坤倒转之势。但仇富却了无改观。

    妇人与富人地位的分野自身因素是最大因果。比如,妇人的命运改观,除了**的“半边天”说外,自己的争气也是原因。比如女子在体育上的骄人战绩就让须眉汗颜。而富人似乎少有这样的平反资本。

    在一般人眼里,中国的富人除了住豪宅、开宝马让人眼馋外,就是包二奶、养小秘,甚至赌博、吸毒、**等恶行让人不耻。过去,看不到外面的世界,以为天下乌鸦一般黑,全世界富人都如此,于是认为“都是金钱惹的祸”,富人的人性是被“肮脏的铜板”熏没了。可门窗打开后,人们发现,天下富人并非全部如此。相反,不少富人不仅乐善好施,而且不乏社会责任感。比如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生前就立嘱,归西后几乎是全部财富捐给慈善机构救助穷人。就连形象欠佳的金融巨鳄索罗兹,捐给非洲灾民、捐给俄罗斯监狱用于给犯人治病的钱就数亿美元,而且私人生活堪称简朴。对比下来,不少中国富人之吝啬、生活之荒唐便昭然若揭。的确,中国这个家那个家都不少,唯独缺少慈善家。别说大慈大悲,就是妇人之仁都少。据说乞丐们都有体会,越是开豪车的人越不愿施舍。

    为富不仁重要一个原因是缺乏一个阶层的健康的文化。一位英国回来的学者说:英国教育之最大目的是把人培养成绅士。一个英国父亲甚至孩子还没有成为n的时候,就希望他成为gentlen。而gentlen的内涵是什么不仅仅是财富,更是“正直、无私、无畏,甚至能为他人牺牲自己。”这样的道德标准不可谓不高。

    如果富裕起来的中国富人们能遵循这样的道德标准去规范自己的品行,是为健康。拥有这样的健康品行就是仁,也就是富人之仁。

    而一旦我们的社会,富人越来越多,富人之仁越来越普遍,可谓社会、民族之幸。因为,先哲早说过,同样的道德水准下,穷,充其量能做到独善其身,只有富了,才有本钱做到利天下。20070320

    覃贤茂点评:

    二十年后在网上重逢萧然兄,有时候觉得,他还是像年轻时一样,充满了浪漫的理想主义,追求的还是尽善尽美。

    此篇文章,绝对可见萧然兄完美主义的一斑。

    萧然兄怀着美好善良的愿望。

    在他看来,如果富裕起来的中国富人,如果能够提高自己的修养,如果拥有健康的品行,那就可以做到所谓的“富人之仁”。而且,一旦这样的富人成为了一个阶层,拥有了一个阶层的健康文化,和为社会为民族之体谅奉献之心,那将是是社会和民族的大幸

    妇人之仁与富人之仁及其利天下2

    我也希望如此

    如果先富起来的中国富人们,都能够像萧然兄这样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去体谅,那当然是万幸中的大幸

    然而现实呢,说实话,我并不敢抱多大的希望。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这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白日梦想。

    这个梦,中国的文人已经做了几千年了,希望还能继续做下去。

    谁的格局算是大1

    绝大多数人快乐的总量大体相当,只是有的人在某一阶段,集中涌现出来。但过后,作为“添平补齐”,无尽的烦恼定也会找上门来。而相反,有的人一生少有笑逐颜开的时刻,平平淡淡了此一生。但你仔细看看,这种人一般也不会有什么惊心动魄的坎坷。换句话说,这样的人其实是把生命中的快乐抻长,并均匀分布了。提要

    闲梦兄很自谦,他在留言中写到:“我自己,最多也只是才子而已。格局也许是前生注定,终归小模样。所幸尚且略知一二数运,生活中还得苟全,不至于有生存之忧。”闲梦兄在此说道了格局,而且自认为“小模样”。

    格局二字,命学中常用。算命先生经常会说道,某某有大格局,这就是说,此人无论做事还是做官,都不会蝇营狗苟。即使做生意,少说也是潘石屹之流。

    我对命学略有接触,偶尔也会作为消遣,给一些亲戚朋友排个八字,权当游戏。即便如此,看过几十人总是有的。但是如按照闲梦兄的标准,还没有批到一个所谓“大格局”者。

    说道格局,想起孔子的一段故事。有一天,孔子曾问到各大弟子的志向,子路、冉有、公西华等有的回答志在千乘之国,有的回答志在方圆五六十里的小国,有的则“愿为小相”只想当一个司仪。对于弟子们的各色志向,孔子的评价却是:“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而赤正是那个看来最没出息,愿意当个司仪的弟子。

    可见,在圣人眼里,弟子们的格局并没有因为做事大小而有差别。道理很简单,任何结论都是相对的。你说你格局大,还有比你更大的;你说你“小模样”,还有比你更小的。关键看我们用哪个参照物去衡量。

    就拿闲梦兄来说,人不过中年,已经著作等身。如果仍自认为“小模样”,那堪称大格局者,也就只有鲁迅、钱钟书了。此其一也。

    其二,格局大小不过是衡量世俗成就的一把尺子,如果想在世俗的所谓成就中寻找生命的大自在,甚至寻找人生的大快乐,未免缘木求鱼。因为,格局大小,多是做给别人看的,至于它能否给自己带来自在或者快乐,未必。

    我一向以为,多数人一生的快乐指数大体相当,无论格局大小,谁也比谁快乐不到哪里去。人,绝大多数是这山看着那山高。每天挤公共汽车上下班的,羡慕开车的。孰不知,开车的也有开车的烦恼。人生快乐不过就那么几种,无非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等等。而烦恼确是各有不同。只是不同的格局下,体味不到彼此的烦恼而已。

    其三,绝大多数人快乐的总量大体相当,只是有

    ...  </P></TD>

章节目录

平常道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萧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萧然并收藏平常道最新章节